緊急提醒!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2021-01-11 澎湃新聞

#

關愛生命 遠離毒蘑菇

風和日暖山水醒,春到人間草木生。

借得天地立春氣,掃滅疫疾護萬民。

廣東的春天已經來了

氣溫回暖、溼度回升

各種菌類進入生長旺盛期

且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響應

由一級調整為二級

郊遊、踏青等戶外活動

也被廣大群眾列入了生活日程

因此

當前進入了因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

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發期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在此提醒:

為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發生

請廣大群眾

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

充分認識毒蘑菇的危害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鑑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並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

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

毒蘑菇所含毒素較複雜,或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誤食毒蘑菇,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表現為噁心、嘔吐、肝區疼痛等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精神症狀。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

廣東常見的野生毒蘑菇

有哪些類型?長什麼樣呢?

一起來瞧瞧

除了視頻提到的幾類毒蘑菇

以下這些毒蘑菇也千萬要注意哦

切勿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

不採摘。

踏春郊遊期間,廣大群眾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慾採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對於路邊草叢的野生蘑菇,由於鑑別毒蘑菇並不容易,廣大群眾不要輕易採摘不認識的蘑菇。

不購買。

勿在路邊攤販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鬆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

不食用。

為避免類似中毒事件,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遊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確保飲食消費安全。

食品經營者要落實對食品進貨查驗

各類餐飲單位、食堂等食品經營者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強自我管理,嚴格把好原料進貨關,進貨渠道要正規,並做好原料進貨登記臺帳。各類單位食堂,尤其是學校食堂嚴禁採摘、採購野生蘑菇,嚴禁使用野生蘑菇作為食品原料;對可食用的蘑菇要嚴格挑選,避免有毒有害物質混入其中。

做好食物中毒應急處置

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一旦誤食野生蘑菇後出現疑似中毒症狀,應儘早採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催吐後應儘快到醫院接受治療,並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就診時最好攜帶剩餘蘑菇樣品,以備進一步明確診斷。

同時,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經治療後,急性胃腸炎症狀逐步緩解甚至消失,給人以病癒的感覺,其實此時毒素正在通過血液進入肝臟等內臟器官,侵害了實質臟器,會在1~2天後病情迅速惡化,累及肝、腎、心、腦等臟器,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狀緩解時,仍應留在醫院積極接受治療,觀察一段時間,確保病情穩定好轉再出院。

溫馨TIPS:

毒蘑菇的識別誤區

根據傳統的個別簡單方法和特定經驗來識別不同地方複雜多樣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誤食中毒的原因之一。不要嘗試用聽來的所謂的「民間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為很多方法都是訛傳,沒有科學依據。即使是專家,在分辨的時候可能也需要用到專業的儀器才能將外形相似的品種分辨開來。

注意!

關於毒蘑菇的N種錯誤說法

可千萬不要信

謠言一

顏色鮮豔的,或外觀好看的蘑菇有毒。

這「鮮豔」和「好看」本身就沒有具體絕對的標準。事實上色彩不豔、長相併不好的肉褐麟小傘、秋盔孢傘等卻極毒。廣東地區毒蘑菇中毒的第一殺手——白毒傘卻是純白色的,樸實無華。毒蠅傘很漂亮,鮮紅色菌蓋點綴著白色鱗片的形象構成了「我有毒,別吃我」的警戒色,不少蘑菇藝術品都是以它為原型創作的,它的確有毒。但也有一些可食蘑菇種類是美貌與安全並重的,同樣來自鵝膏屬的橙蓋鵝膏,具有鮮橙黃色的菌蓋和菌柄,未完全張開時包裹在白色的菌託裡,有「雞蛋菌」的別稱,是夏天遊歷川藏地區不可不嘗的美味。

謠言二

毒蘑菇蟲蟻不食,有蟲子取食痕跡的蘑菇是無毒的。

事實上,很多對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動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鵝膏經常被蛞蝓取食。白毒傘也有被蟲齧食的記錄。

謠言三

毒蘑菇與銀器、大蒜、大米或燈芯草同煮可致後者變色;毒蘑菇經高溫烹煮或與大蒜同煮後可去毒。

銀針驗毒是個流傳千年的古老傳說,原理是銀與硫或硫化物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古法提煉的砒霜純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銀器有可能驗出;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會令銀器變黑。至於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燈芯草變色的說法則完全出自臆想,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種現象確實存在。有實驗人員曾經用致命白毒傘和大蒜同煮,結果湯色清亮,大蒜顆顆雪白,兼之鮮香四溢,令人食慾大振。

高溫烹煮或與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說法危害更甚,人們可能對解毒效果抱有信心而吃下自己無法判斷的蘑菇,從而增加了中毒風險。不同種類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熱穩定性。以白毒傘為例,其毒性成分毒傘肽,包括至少8種結構類似、骨架為8個胺基酸構成的環狀肽。毒傘肽的穩定性很強,煮沸、曬乾都不能破壞這類毒素,人體也不能將其降解。其中毒性最強的α-毒傘肽口服半致死劑量(LD50)是每千克體重0.1毫克,意味著吃下一兩朵白毒傘就足以奪去一個成年人的生命,而且一旦入口就沒有任何解藥。大蒜裡的活性物質有一定的殺菌作用,但對毒蘑菇完全無能為力。

謠言四

受傷變色、流汁液者有毒。

其實這並不絕對,像松乳菇、紅汁乳菇受傷處及乳汁均變藍綠色,卻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

謠言五

毒蘑菇往往有鱗片、粘液,菌杆上有菌託和菌環。

提及鱗片、粘液、菌託和菌環等形態特徵術語,是毒蘑菇錯誤說法「與時俱進」的表現,錯誤說法甚至因此具備了一點可靠性。同時生有菌託和菌環、菌蓋上往往有鱗片,是鵝膏屬的識別特徵,而鵝膏屬是傘菌中有毒種類最為集中的類群。也就是說,按照「有菌託、菌環和鱗片的蘑菇有毒」的鑑別標準,可以避開包括白毒傘和毒蠅鵝膏在內的一大波毒蘑菇。但是,這條標準的適用範圍非常狹窄,不能外推到形態高度多樣化的整個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為「沒有這些特徵的蘑菇就是無毒的」。很多毒蘑菇並沒有獨特的形態特徵,如亞稀褶黑菇,沒有菌託、菌環和鱗片,顏色也很樸素,誤食會導致溶血症狀,嚴重時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另一方面,這條標準讓很多可食蘑菇躺著也中槍。例如,常見食用菌中大球蓋菇有菌環、草菇有菌託、香菇有毛和鱗片。

供稿:省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處

編輯整理:廣東市場監管

轉載請註明以上來源

原標題:《緊急提醒!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相關焦點

  • 提醒!公園裡的野蘑菇不要隨便採摘 食用當心中毒
    公園裡的野蘑菇不要隨便採摘 食用當心中毒 2017年09月08日 08時47分 來源: 四川在線 【字體
  • 湖口一家三口誤食「野生」蘑菇全進了醫院!這些千萬不要亂吃!
    除了菜地周邊,家住時代茗湖的一位業主也發現,由於長期下雨,小區綠化中也長出了不少野生的蘑菇。小編提醒,對於不熟悉的蘑菇,還是不要輕易採摘食用,最好是去市場上買現有的蘑菇菌類。
  • 夏秋季節遠離毒蘑菇,這些黃的、灰的、花的蘑菇碰不得!
    野生毒蘑菇中毒目前尚無特效解毒治療方法,因此,毒蘑菇中毒防控最好的措施就是不要隨意採食和買賣野生蘑菇!請珍惜生命,遠離毒蘑菇!  一、什麼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稱毒蕈或毒菌,是指人食用後出現中毒症狀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國已報導的野生毒蘑菇有400多種。
  • 提醒!西藏這些常見的蘑菇有毒,野外採摘,一定要留意!
    專家表示,識別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方法。不盲目採食野生蘑菇,才是預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關鍵!平時可選購人工栽培蘑菇食用,若要食用野生蘑菇,可到正規的市場購買熟悉的蘑菇來食用,或到規範的餐廳食用。
  • 毒鵝膏:致命蘑菇在蔓延
    克勒格爾想要知道這些蘑菇的源頭在哪兒,以及它們接下去又會在哪兒出現。他擔心,這些毒性極強的蘑菇早晚會造成人員死亡。卑詩省第一起毒鵝膏重度中毒案例出現在2003年,2008年又出現了第二起。這兩起案例中的受害者都活了下來。隨後,在2016年,維多利亞市一名3歲的男孩因食用公寓外的野生蘑菇而喪命。
  • 路邊的蘑菇不要採!廣州一家四口中毒入院,還有市民生吃,結果……
    記者於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處獲悉,近日,廣州有一家五口採摘食用了外形與「荔枝菌」極其相似的廣東常見中毒菌屬「近江粉褶菇」中毒入院。該院中毒臨床科副主任醫師張伊莉提醒,市民不要憑個人經驗鑑別蘑菇是否有毒,不要私自採摘食用野生蘑菇,如發現異常立即到就近醫院就診。
  • 四川敘永一家人出現毒蘑菇誤食悲劇,不要亂吃野生蘑菇了!
    2020年7月4日,敘永縣黃坭鎮高坎村4社發生一起食用野生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事件造成6人中毒,截止到7月12日,2人經治療無效死亡,其餘4人經全力救治後,目前病情好轉。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副教授林勇提醒群眾:6-9月是食用野生蘑菇引起中毒高發期,醫院急診科每年都會接診因吃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
  • 辨別毒蘑菇,這些傳言全都不靠譜
    然而,「民間傳說」並不是全都可靠,相信網傳或僅憑經驗採摘蘑菇自行食用,風險實在是太大了!辨別毒蘑菇?網傳鑑別謠言 全都不靠譜!謠言一:鮮豔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無毒蘑菇顏色樸素。謠言二: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溼的骯髒地帶。事實上,所有的蘑菇都沒有葉綠素,也都喜歡生長在潮溼的環境中,其毒性與生長環境並無太大關係。有點小名氣的「毀滅天使」白毒傘就是生長在乾淨整潔的樹林裡,卻有著致命的劇毒。
  • 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多發 憑經驗辨毒不可靠
    隨著天氣炎熱,降雨的增多,野生蘑菇也進入生長旺盛期。近日,全國多地報導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入夏以來,江蘇地區已經陸續接到近10起省內各地毒蘑菇中毒病例的會診,包括南京、蘇州、淮安、宿遷等地。不要隨意採食野生蘑菇我國野生蘑菇種類繁多,超過3.6萬種。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種,毒蘑菇有480多種,其中含劇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種。
  • 路邊的蘑菇你別採!廣州近期多人蘑菇中毒
    夏季雨水紛紛,地上的蘑菇也長了起來。蘑菇雖鮮美,千萬別亂採!近日,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職業病科中毒臨床科張伊莉副主任醫師就接診了多名蘑菇中毒的患者。醫生提醒,廣東急性毒蕈中毒事件全年可發生,但相對集中發生在氣候潮溼、多雨的第二、三季度,不要憑個人經驗鑑別蘑菇是否有毒,不要私自採摘食用野生蘑菇。
  • 野生蘑菇別亂吃,有的毒蘑菇致死率高達80%!
    毒蘑菇又稱毒蕈(dú xùn),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實體食用後對人或畜禽產生中毒反應的物種。野生蘑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但毒蘑菇的發生季節主要集中在6-9月,由於部分有毒的野生蘑菇與平常的可食用蘑菇在形態上很相似難以區分,因此容易導致誤食進而引起中毒。
  • 夫妻食用毒蘑菇致肝腎衰竭,雙雙住進ICU
    入院後,急診醫護人員緊急為兩人進行血液灌流和血漿置換,並將兩人收入EICU進一步救治。通過大劑量靈芝、水飛薊賓、二巰基類等解毒藥物的使用,以及血液灌流、血漿置換等血液淨化治療後,夫妻兩人病情終於漸趨平穩。患者手機裡拍攝的毒蘑菇照片。「除了平時吃過的幾種蘑菇外,還採了2種平時沒見過的蘑菇」,老陳事後回憶,問題可能就出在這兩種沒見過的蘑菇上。
  • 毒蘑菇出沒 請收好這份重慶毒蘑菇圖鑑
    本想採摘野生蘑菇「嘗鮮」,最後卻住進了醫院,這樣的事情在重慶每年都會發生。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重慶的「毒蘑菇圖鑑」,認清它們!記住它們!遠離它們!毒性特徵:其子實體具有毒性、人類食用中毒後可引起幻覺,又稱「致幻蘑菇」。生長分布:夏秋季在草地林中空地牛、馬糞上單生或群生。赭紅擬口蘑
  • 這樣的蘑菇千萬不要吃!小心吃完見小人!
    夏天來了,大雨過後,小蘑菇們又在探頭探腦,饞嘴的人們也在蠢蠢欲動。網上關於吃蘑菇中毒的案例、段子層出不窮。一位不知名的網友。民間頗有一些「教你辨別毒蘑菇」的方法,然而並沒有科學依據。它們不但不能幫你大飽口福,輕信並實踐了這些方法,反而是造成誤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的甚至會致命。
  • 這種東西千萬不要亂吃了
    經診斷,初步懷疑為誤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屯溪區疾控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不要採食野生蘑菇,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野生蘑菇,不要輕易食用沒吃過或未經識別的野生蘑菇。市民如不慎食用野生毒蘑菇,應儘早催吐,儘快前往醫院治療。
  • 廣東常見毒蘑菇圖鑑,請收藏
    廣東有200多種毒蘑菇切勿憑個人判斷,採摘食用據統計,我國已報導的毒蕈(dú xùn)有400多種,廣東的毒蕈有200多種,其中致命的有十餘種。廣東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毒蕈是鉛綠褶菇,而導致中毒死亡最多的是致命白毒傘(致命鵝膏)。
  • 提醒:遠離野生蘑菇,堅決不採不食不買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粵市監) 6~10月是野生蘑菇生長的旺盛期,昨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特別提醒:為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發生,請廣大群眾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不採摘——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慾,採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
  • 17歲花季女生因食用野蘑菇中毒憾逝!這些常見野生菌,千萬別亂吃
    實際上,有一些顏色鮮豔的蘑菇不一定有毒(如雞蛋菌、荔枝菌、雙色牛肝菌),而一些顏色灰白的蘑菇也有可能含有劇毒(如致命白毒傘、灰疣鵝膏等等等等……);雞蛋菌:好看又安全2、蟲子啃過的蘑菇不代表對人體沒毒;3、一些外觀特徵(如有無鱗片、粘液、菌託、菌環),並不能完全作為有毒與否的判斷標準
  • 致幻毒蘑菇突然受追捧 醫生緊急提醒:致死率達80%
    對此,中過毒的雲南網友紛紛提醒,「作為一個吃菌中過毒的人,一點都不好玩,千萬不要因為好奇亂來,因為每年都有因蘑菇中毒,一家都沒了的慘劇發生。」「聽著好笑,但真的會死人。」而即使經過治療,有人在後期也出現過喝水吐、一星期暴瘦6斤的情況,出現了後遺症。
  • 野生蘑菇中毒風險提示
    食用毒蘑菇中毒後,病情兇險,病死率高,且沒有特效療法。2、對消費者的提示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幫助,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鑑別方法,民間流傳著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並不可靠,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採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