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黃河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是促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內容。促進黃河文化傳承創新,需要精準梳理黃河文化體系,促進黃河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相互轉化,並通過有效傳播,不斷提升黃河文化的魅力,夯實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主要有四個方面。首先是生態保護,這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其次是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和發展,這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的經濟支撐;第三是城市和鄉村空間優化和提升,這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表現形態;第四是黃河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這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精神源泉和深層動力。其中,黃河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需要黃河流域生態、產業和城鄉空間作為載體。
黃河文化傳承與創新面臨種種矛盾。一是優美的黃河自然景觀背後是脆弱的黃河生態,需要持續加大保護力度,尤其是資金投入力度;二是黃河流域特色優勢產業體系在展示出地域特色的同時,也表現出其相對落後和發展緩慢的特徵;三是黃河流域的大城市輻射力和帶動力偏弱,給黃河文化的先進性和持續性帶來較大考驗。總之,黃河文化所依託的生態、產業和城鄉空間面臨較大的發展壓力,給黃河文化傳承與創新帶來種種矛盾。
黃河文化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質和發展潛力。黃河文化主要體現在歷史的久遠、生長的柔韌、共生的包容、奮鬥的耐力和拼搏的精神,形成了中華文化自信最為深沉的根基和精神源泉,也為世界文明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獨特借鑑和堅定信心。從歷史進程看,黃河文化是久遠的古老文化;從經濟進階看,黃河文化以農耕文化為主,但也包含了工業文化和商業文化;從區域格局看,黃河文化包含了秦隴文化、河套文化、三晉文化、中原文化和齊魯文化等亞區域文化;從新時代文化建設要求看,黃河文化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總之,黃河文化深沉、柔韌、包容的文化魅力,在某種程度上獨一無二,並具有較強的自我更新和發展的生命力。
抓住黃河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四個重點。首先,做好黃河文化資源保護和梳理。嘗試建立黃河文化素材庫和大數據平臺,梳理並展示黃河流域各種各樣的有形和無形文化遺產,展示其歷史的久遠性和內容的豐富性,並及時吸收黃河文化的新形式、新標誌,展現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可持續力。
其次,鞏固和提升黃河流域的公共文化服務。從文化事業角度出發,對黃河流域單體經濟效益差、社會效益好的文化項目給與充分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其中包括各種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藝術活動,尤其是對各種民間文化藝術的保護、挖掘、嫁接、創新活動給與足夠的重視和資金支持。
第三,謀劃和更新各種文化建設的載體。從文化產業角度出發,對黃河流域各種文化體驗園、文化傳承館、特色文化節、歷史文化名城、傳統文化名村等文化景觀和發展載體進行全新謀劃和建設,促進各種黃河文化載體的更新,為黃河文化傳承和創新提供堅實的生長根基和弘揚平臺。
第四,加強文化成果的創新和傳播。策劃和依託現有的各種文化節事互動,全新梳理黃河文化的歷史脈絡,通過研究式報導和理論式傳播黃河文化內涵和亮點,促進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發展,彰顯黃河文化的當代價值。(作者張曉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