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是根據"存在體"所作的選擇而來的。這個存在體,就是神,也就是你的本質,他根據其「自由意志」而選擇為人——這個物質界的探險工具。
你借著肉體來顯現你的神性,透過它、你得到了最寶貴的生命禮物:智慧。
由於存在體本身的需要,當他的靈魂進入所選擇的肉體時,是完全知曉一切的。
在靈魂進入肉體後,存在體的精神體將完全地控制這個即將成形的嬰兒。卵子與精子結合形成一個單細胞,在它分裂成長前,靈魂就進入了這個單細胞內。
這個細胞就是受精卵,靈魂的主導者-精神體,可以隨時召喚靈魂離開這個正在子宮內成形的嬰兒,當靈魂離開了正成形的嬰兒肉體後,胎兒將無法在子宮內生存而由子宮排出,這就是所謂的」流產」。
流產的發生並不完全是孕婦被驚嚇或外在的意外所引起,以女性生殖器官結構而言,胎兒在羊膜腔內是相當安全的,胎兒在裡面是很舒適的。所謂」自發性流產」中有一半是染色體異常所造成的,一個來自基因的訊息,一個來自精神體的信息。
所謂」染色體異常」就是多出一個或缺少一個性染色體,這些染色體使其中一個附著於一個或多個隱性基因,基因是精神體所傳達的信息訊號的所在地。
有四分之三的自發性流產是發生於懷孕的頭三個月,這時嬰兒所有先天性殘缺均已明顯地顯露出來,精神體已知道:它所選擇的是一具殘缺的肉體。
為什麼精神體要去選擇這具殘缺不全的肉體呢?不為別的,只為了它的需要,在生命的進化上,這種選擇對他是有好處的,它可以經驗到殘缺肉體所帶來的感覺與情感。
很多自殺的人,當他們再度選擇肉體時,常常選擇有缺陷的肉體,這並非他們的報應,而是他們的選擇。不要忘了,每一個人都有相等的自由意志。所以,如此選擇的原因在於,殘疾的身體正可滿足他們所需要的。選擇是個人的,它沒有標準。
自殺者也可以選擇健全的肉體,同樣的,沒有自殺的人也可以選擇殘缺的肉體,甚至佛也可以作如此選擇,這完全要看存在體的需要而論。存在體所作的選擇有時候看起來是毫無道理的,是荒繆的,但對存在體而言卻是有幫助的,每一次的選擇,存在體就更朝喜悅前進一步,它是進化的,並具有意義的。
殘缺的肉體對存在體而言並非是醜陋的,精神體認為」肉體的美不是真正的美」,真正的美是」心靈世界的美」,殘缺肉體的選擇有助於存在體的精神性發展。肉體的美是一種表皮上的美,是變動的,是不安定,這種美只是一種幻相,一個不切實際的東西。
存在體接受以這種形相活著,它將能夠真正的成為他自己,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他更有機會純然地走入內在,真正地體會到美是什麼?喜悅是什麼?生命中真正的愛是什麼?
生命中真正的愛就是「愛你自己」,由愛自己而自然地去愛天下的人。
殘缺的肉體是短暫的,是會毀壞的。但是存在體離開此肉體時,他將不再是殘缺的,他將從殘缺的軀殼中走出來,而發現到靈魂是完整的,不受任何肉體的束縛。
於是,一種強烈被釋放的感覺,就如久囚出獄,久盲復明,它將產生極大的能量。
殘缺肉體的選擇對存在體而言是一項很好的挑戰,對他人亦有正面的效應,正常人看到它才更了解自己。因為,殘缺肉體就如同一面鏡子,它映射出你所有的情感——可能激起你內在的同情、憐憫與愛;也可能激起你的厭惡感,對殘缺者的厭惡;還也可能激起你對神的不公平而懷疑神的愛,以及對生命的無奈及憤恨。
你可能感覺到愛由你心升起,對殘缺者施予無限的愛與關懷,這將使你的心靈更自由,對生命而言是極有幫助的。另一方面,殘缺者將因你的愛而感覺到殘缺並不重要,在內心深處,他將感覺到自己不再是一位殘缺者。從你慈愛的眼中激起了他內心的愛,愛逐漸地升起,肉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喜悅就甜蜜地溢出來。
社會常常忽略了這些人的存在,冷漠與歧視逼著他們走入孤單的死巷,無助的情感包圍著狹隘的生命。殘缺者的情感是強烈的,是爆炸性的,是一般健全的人所難以體會的。
對愛,他們有深層的體驗與認知;對恨,亦有強烈的情感與體認;強烈而敏銳的情感使一個人更加地容易了解他自己的生命。
精神體它可以選擇殘缺的肉體,並可在任何時刻進入肉體內,再與靈魂作密切的連繫。
由受孕的一刻至嬰兒出生後的一年是大部份精神體進入肉體的時期,精神體也可以在這段期間內放棄它的選擇,當精神體放棄它的選擇時,會傳達「放棄肉體」的信息給已進入肉體內的靈魂。當靈魂接到精神體傳來的信息後,就離開了肉體,靈魂一離去,肉體就即刻死亡。
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年是容易死亡的。據統計:在死亡的嬰兒中,有85%的嬰兒是在出生後的第一周死去的,其中有一半是在出生後第一天就死亡的。
在嬰兒2至4個月大時,一個完全健康的嬰兒也可能會突然意外死亡,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SIDS(嬰兒猝死症)。每1000名出生的嬰兒中就有2名死於此症。它背後的原因是:精神體並未進入這個嬰兒,而是決定召喚已進入肉體的靈魂離開這個肉體,這也是自由意志所作的選擇。
但是,精神體並不需要負任何的責任,也不會受到任何的懲罰。生命是不懲罰任何人的,包括精神體。精神體是完全自由的,在放棄所欲進入的肉體時,他也是喜悅的,肉體的死亡並不會帶給精神體任何的傷痛。
當然父母失去他們心愛的孩子會感覺無比的愧疚,這種愧疚也是一種感覺,由他們所受的這種刻骨銘心的痛苦,將使他們的思想產生極大的變化,這對嬰兒的父母而言,並非完全不好的(編者註:有一些靈性的尋求者就是始於自己嬰孩的意外死亡)。
然而,生命本身不是痛苦的,是無限喜悅的。
佛陀說,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叫娑婆世界,是充滿痛苦的,他稱之為「無明」。
佛陀說,無明就是顛倒——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就好像一位迷路的人,走入迷宮,不知東西南北,他認為「地水火風」四大合和的肉體就是「我」。其實,這個「我」只是一個合和,它不存在,但迷路的人認為」我」是存在的。他還認為眼睛所看到的東西,耳朵所聽見的聲音,鼻子所聞到的氣味,舌頭所嘗到的味道,皮膚身體所感受到的感覺,意識所想到的,就是他的」心」。其實肉體的我與肉體的六根所見的、所想的都是假的,它一點也不真,就好像說眼睛有病看到空中有花;又或有醉酒之人指著路燈說:「今晚的月亮好亮!」。其實在虛空中哪有花?路燈上哪有月亮?把沒有的看成有的,這就是」妄執」,妄執使得人一生又一生地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受罪。世界的確充滿了痛苦,一種無明所引起的痛苦,一個來自於社會意識的痛苦。
在醫院裡,多少無助的嬰兒在保溫箱裡插滿了無數的針管。
在非洲的戰爭街道上躺滿了餓死的母親,而懷中的幼兒尚不知母親已離他遠去。
在破陋的老人院裡,金黃色的陽光照在沒有明日的蒼白頭髮上,期盼著永不來訪的親人。
在瘋人院裡,多少的病人生活在他們的夢裡,說著人們聽不懂的話語,一個被社會所遺忘的夢。
神!難道你一點感覺也沒有嗎?難道你一點也不憐憫他們嗎?
然而,在神的眼中,在生命裡——沒有一個受害者,沒有一個無辜者,也沒有一個勝利者。
如果我們說這些可憐的人是生命的受害者,那表示我們沒有真正明了生命是什麼?所見的只是局部的生命現象,不是生命的真相。
人,憑著他自己獨有的自由意志而選擇了他自己,他是生命的創造者,沒有人強迫他去作任何生命的選擇,沒有任何外力逼著他們去作任何的選擇,人選擇了他自己。
你永遠也不會是生命的受害者,過去不是,現在不是,未來也不會是,你選擇了你自己的肉體,你選擇了你的父母,你選擇了你的死亡,這些都是你需要的,它終將帶給你喜悅與幸福。
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是他自己選擇,上帝沒有替他選擇,上帝沒有派遣他來,是他自己要來的,他說他與天父是同一位,天父又如何派遣他來呢?
當他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別人笑他:
」你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
與他同釘的兩位犯人,其中一位說:
」你不是基督嗎?可以救自己和我們罷!」
另一位說:
」我們是應該(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作的相稱;但這個人(指耶穌)沒有作過一件不好的事。耶穌阿!你的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
耶穌對他說:
」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了。」
耶穌了解生命是什麼。
他說他就是道路、真理與生命,他是他自己的道路,通往神的道路;他是他自己的真理,他就是真理;他是他自己的生命,他知道生命是喜悅的,所以他才說」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了」。
樂園是喜悅的。而世人所見的是: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是極度痛苦的,是難以忍受的。這是因為,他們以社會意識來論斷他——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怎麼還能說是在樂園裡呢?
耶穌的生命只有實相,沒有幻相;
在實相裡,只有喜悅,沒有痛苦,一點也沒有。
「喜悅」不是幻想,不是想像,它實實在在地存在著,它不是童話世界裡的王子與公主,它在無數的嬰兒裡,它在餓死街頭的母親裡,它在白髮蒼蒼的老人身上。
阿彌陀佛的世界裡沒有喜悅,上帝的天堂裡也沒有喜悅,不要去期望它們。
因為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在人間,上帝的天堂也在人間。除了人間,沒有任何的天堂,如果你在人間找不到佛土,找不到上帝的天堂,你將永遠也無法找到佛土,找到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