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廣州首屆「資金池」「工作站」「特派員」聯動創新大會舉行。這是自去年末廣州首批科技金融工作站成立、首批科技金融特派員組隊以來,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的科技金融「三要素」首次匯聚一堂。
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累計放貸突破300億元。
在與會嘉賓的注視下,一個閃爍著「300億」字樣的電子球,宣告了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簡稱「資金池」)累計放貸突破300億元。此前,廣州首批20家科技企業與來自11家銀行機構和14家投資機構的53名科技金融特派員實現了「精準匹配」。
廣州市科技局副巡視員石鵬飛表示,「資金池」代表政策紅利和資本,「工作站」代表載體和眾多科技企業,「特派員」代表人和服務體系,三者聯動,意味著政策、人才、資本、載體、服務等各創新要素的碰撞、融合,也意味著廣州科技金融生態和科技創新生態的構建。
資金池匯聚23家銀行金融資源
自2016年成立至去年年底,資金池為廣州3158家企業出具貸款確認書,貸款授信累計達370.53億元,累計發放貸款300.99億元。2020年,資金池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的授信支持規模位於全國前列。
資金池由廣州市科技局設立。政府每年安排最高資金規模達2億元的專項經費入池。「銀行、投資機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投資、融資。政府通過資金池為出資方提供50%的風險損失補償金。」資金池管理方負責人、廣州市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儉峰介紹。
廣州利用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為企業破解「融資難、融資貴」提供助力。經核算,截至2020年12月31日,資金池為金融機構提供的風險補償金共計7100萬元。
資金池匯聚23家銀行金融資源。
1月7日,資金池受託管理機構與23家合作銀行籤約。這批銀行將為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提供金融「血液」。
「合作銀行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貸款項目中,信用貸款部分需超過50%,方可納入資金池。」吳儉峰說,輕資產型的科技企業往往難以在成長初期獲取銀行貸款,信用貸款的引入將解決這一難題。
信用貸款包括銀行為企業發放的無抵押貸款、企業實際控制人提供的個人連帶責任保證擔保或非專業擔保公司取得的貸款,或企業以專利權、股權、應收帳款作為質押取得的貸款。申請資金池貸款項目的單個企業年度貸款總額不超過2000萬元,貸款期限不超過兩年。
該資金池自2016年建立以來,實施的信用貸款比例達50%以上;與資金池合作的銀行機構在給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過程中,採取較低利率,降低了貸款成本。
縱觀近年資金池撬動的放貸情況,76%的科技企業獲得貸款為首次貸款。「這說明在資金池建立之前,這類企業沒有取得銀行放貸。」吳儉峰提到。
此外,通過資金池獲得貸款的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達80%左右。吳儉峰認為,這說明廣州市財政資金帶動的社會資本,大部分流向了高科技、硬科技、前沿技術等領域。
「智慧大腦」實現科技信貸精準服務
在以往的科技金融服務中,廣州通過政府搭臺、資金池作保,將有融資需求的企業直接推薦給銀行。然而,這樣「粗獷式」的推薦並不利於精準匹配各方需求。
「資金池受託管理機構的服務形式應有所改變。」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董事長兼總經理秦海鷗提到。作為資金池受託管理機構之一,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在資金池原有的銀行審批功能外,建立了資金池數據交互中心。
「智慧大腦」實現科技信貸精準服務。
資金池數據交互中心有三大亮點。首先,該交互中心能夠實現數據的及時反饋。對於入池的統計數據(例如金融機構貸款情況),市科技局、託管中心、合作銀行可以隨時登錄系統,實時查詢相關的數據,掌握資金池運營變動的第一手資料。
其次,該交互中心能夠有效呈現參與方數據。資金池數據交互中心的數據統計包括管理方、銀行方及企業方,通過呈現企業方統計的營收、需求等情況,資金池可以有效發掘出更多的企業融資需求,為其提供進一步的深度服務;交互中心亦可體現各家合作銀行的授信及放款情況,並將其作為銀行績效考核的依據之一。
此外,該交互中心是大灣區科技服務創新中心打造的「科技金融智慧大腦——標準化一站式科技創新數位化平臺」(下稱「智慧大腦」)的重要一環。
「智慧大腦」全面融合了科技企業微診斷、政策推送、貸款融資、品牌活動、成果轉化、上市服務、專業服務、人才場地等核心場景及要素對接服務,通過大數據技術對要素資源進行標籤化存儲。
在AI算法的助力下,「智慧大腦」可以利用專業科技金融服務算法模型,對要素供給方和資金池企業需求方進行智能化匹配,從而實現更加精準、高效的創新服務。
「『智慧大腦』的發布,意味著資金池完成了新一輪迭代。」秦海鷗指出,「通過實時的、可視化的數字掌控,有多少企業得到了貸款,有多少企業申請了貸款,銀行、企業、政府都能夠一目了然。」
獲獎名單。
特派員為中小企業指點迷津
作為初創型科技企業,廣州鉑銳盛途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鉑銳盛途」)在去年第四季度遇到了發展瓶頸:如何明晰主營業務發展方向,在百舸爭流的市場開闢一方新藍海?
後來,廣州首批科技金融特派員、廣州穗甬原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陳旨熙為該公司提供了發展建議。他了解到,鉑銳盛途業務範圍很廣泛,然而,其業務板塊涉及的「私域流量」領域裡,當務之急是要讓流量變現,而非單純地搭建流量池。
陳旨熙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基於他對該投資領域的長期觀察:目前,手遊類、國潮品類、新能源汽車類等具有流量效應的產品,都需要在品牌塑造方面重新定位,發展粉絲社群才有助於推廣品牌、實現變現。
「我們就是要重新發掘企業的價值點,幫助初創型企業精準定位。」陳旨熙指出,每個科技金融特派員會對接兩個眾創空間或孵化器,園區中承載的不同企業項目,都是他們服務的對象。
優秀科技金融特派員。
為更好地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在廣州市科技局主導下,首批試點廣州科技金融特派員及科技金融工作站雙向精準匹配成功並正式落地運作。首批科技金融工作站有20個,科技金融特派員53人。
大會上,第二批科技金融工作站及特派員徵集發布。科技金融特派員從公開徵集的銀行機構、股權投資機構中產生,其主要職責為:為所對應的科技金融工作站內入駐企業提供專屬「即時響應」的科技金融服務,協助配合科技金融工作站開展科技金融精準對接、培訓等服務。
「廣州很多企業都是『埋頭苦幹』型,他們有時會滯後於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的變化。」陳旨熙說,特派員就起到了「橋梁」的作用。市科技局先給特派員普及相關惠企政策,他們隨後再向園區企業開展宣講。
在此期間,如果特派員發現了優質的初創項目,他們也會將其加入到備選投資庫裡,或利用其自帶的科技金融資源,為企業引薦投融資服務。
三年打造100個科技金融工作站
廣州宏太智慧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輝是廣州科技金融工作站的負責人。他所在的園區是廣東省退役軍人創業就業基地。
「退役軍人此前可能生活在較為狹窄的圈子裡,較少接觸資本市場。他們在我們工作站創業,我們會為其提供創業輔導、安排創業導師、傳授商稅法務等。」俞輝說。工作站的多種舉措幫助退役軍人適應了市場環境,走穩創業第一步。
隨後,科技特派員跟進指導他們對接資本市場,協助他們做大企業。資金池也能夠帶動合作銀行,為這些創業者提供信貸。工作站、特派員、資金池三者最終實現了「接力服務」、融合聯動,呵護科創項目從種子階段行穩致遠。
優秀科技金融工作站。
廣州市設立的科技金融工作站從公開徵集的孵化器、眾創空間中產生,其主要職責是面向入駐企業,與銀行、股權投資機構聯動開展「債權+股權」的科技金融精準對接、科技創新政策宣貫、投融資專業知識培訓以及相關創新創業活動等服務。
大會透露,廣州計劃三年內打造100個科技金融工作站。在中小型科技企業發展過程中,工作站就相當於承載其成長的溫床。
目前,工作站還肩負起為園區企業「背書」的職責。通過觀察園內企業是否按時交房租、是否有擴租等現象,工作站可以了解其信用情況以及業務發展情況。當銀行需要企業提供信用證明時,工作站能夠「挺身而出」作保,從而幫助輕資產型中小企業快速拿到融資款。
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時,有較長的風控審查程序。實際上,不少中小微企業對融資金額要求並不高,但對融資時效性具有極高要求。俞輝提到,有些企業需要在三個月內,必須拿到一筆周轉資金。
「如何彌補銀行風控程序的時間差,幫助企業『續上這口氣』?」俞輝說,工作站會與其相熟的銀行、投資公司溝通對接,加速這一進程。「工作站由政府背書,我們再為企業背書,從而促進商業資本體系的運轉。」
【南方+記者】李鵬程
【作者】 李鵬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