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 2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以下文章來源於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 ,作者科羅廖夫
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
奉獻原創分析和有趣文章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導稱,俄羅斯烏蘭烏德航空工廠正在如火如荼地為中國生產一批米-171-SH運輸直升機,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從報導畫面來看,一架米-171-SH運輸直升機已經塗上解放軍的八一標誌,而且還是最近開始推行的低可視度軍徽。
該機型代號「風暴」,為米-171的最新改型。該型機配備了各種附加設備,如駕駛艙兩側的防彈裝甲,前機身左側艙門上方的電動絞車,後機身貨艙外側的幹擾彈發射器,以及駕駛艙下方的光電頭等。據悉這批米-171-SH運輸直升機將在2022年交付中國,考慮到中國從2014年開始就沒有再從俄羅斯引進過軍用米-17/米-171「河馬」運輸直升機。此次時隔多年,中國再次引進俄制運輸直升機,讓外界多少感到有點意外。
按道理說,如今中國直升機航空工業已經有了極大發展,直-18/直-8G、直-20、直-8L寬體直升機等中、大型運輸直升機相繼服役並進入量產階段。不少人甚至開始暢想全國產直升機組成的直升機部隊了。但是為何中國會在這種情況下再次引進米-171「河馬」運輸直升機呢?
其主要原因還是特殊需求問題,中國自1990年開始就從蘇/俄引進米-17/米-171直升機,引進批次多、數量多、型號繁雜。到了2014年,中國已經購入300多架米-17/米-171系列運輸直升機。部分米-17/米-171直升機因為引進時間早、加上使用強度大,所剩壽命無幾,如今急需新的裝備來替換。
雖然近些年中國國產運輸直升機發展地如火如荼,但這些國產運輸直升機似乎都不是最佳的繼任者。直-8G噸位更大,更加現代化,各方面性能都不錯。從噸位、運輸能力上看它似乎可以接替「河馬」,可惜它的機艙太窄,無法運輸「河馬」經常負責運載的「山貓」系列突擊車輛。
直-8L寬體直升機倒是專門針對這個缺點進行改進,可是現階段它的量產數量有限,其在飛行速度等性能指標上似乎比不上「河馬」。更關鍵的是,上述這兩款運輸直升機的防護自衛能力均比較低,機載自衛系統配置比較初級,「河馬」執行的任務屬於突擊運輸的範疇,往往需要面對敵人較強大的防空火力,其繼任者也應該有較強機動性和生存能力。
今年以來曝光次數、畫面越來越多直-20通用直升機似乎也是「河馬」的潛在繼任者。論機動性,直-20完全不落下風,論自衛能力、生存能力,直-20還要更勝一籌,似乎是取代「河馬」執行突擊運輸任務的好對象。但實際情況並沒有那麼簡單。直-20好是好,但它也無法全面完成「河馬」的任務。
直-20取消後艙門、低尾梁、後三點的設計布局,和「河馬」這種設有尾門、高尾梁、前三點的設計布局完全不同。「黑鷹」式的設計布局,令直-20擁有更強的穩定性和生存能力,也更加適合運輸突擊人員。但是這種設計布局令它無法在機艙內搭載車輛、大件作戰物資,採用吊掛方式又會影響飛行性能,所以對於現在裝備「河馬」的部隊來說,直-20好是好,但有些傳統任務無法完成。
思來想去,或許最適合取代「河馬」的,還是新的「河馬」。長期以來,「河馬」系列運輸直升機都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外銷裝備之一,各種國外訂單絡繹不絕。「河馬」系列運輸直升機也得以不斷升級改進,性能越來越優秀。即將交付中國的米-171-SH運輸直升機就是最新改進型號之一,該機的飛行性能、生存能力乃至火力打擊能力,都較以往的「河馬」有進一步的提升。除此之外,米-171-SH運輸直升機已經非常成熟,量產早已經步入正軌,交付速度可以壓縮到最短,價格又非常便宜實惠。
米-171-SH的性能雖然與美制UH-60和中國的直-20有很大差距,但也是真的便宜,中國在2012年8月與俄羅斯籤署採購52架米-171E的合同,報價也不過400萬美元,如今的報價估計不會超過600萬美元,這對於一架配備完善的中型突擊直升機來說看,簡直是大白菜的價格。例如今年8月美國向拉脫維亞出口4架UH-60M"黑鷹"直升機的單價高達5000萬美元。對於部隊而言,米-171-SH與早期進口的米-171還是同一款裝備,非常熟悉,可以儘快形成戰鬥力。如此一來,中國再次引進米-171-SH倒也並不出奇。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
註: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此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或刪除內容!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原標題:《有了直-20,中國為何還繼續買俄制米-17直升機?價格太便宜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