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咖啡手衝咖啡初學者只注重咖啡的悶蒸或者注水的手法,忽視了咖啡每一段注水都有它相應的萃取時間。前街咖啡用v60器具衝煮演示,整理了一些小知識點,帶大家了解一下每一段注水的時間是多少,為什麼?
以下演示衝煮參數:1:15(15g粉225ml水)
首先我們來看看悶蒸時間。

悶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
1.為釋放咖啡顆粒中的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一般來說,越是新鮮,離烘焙越近,通常悶蒸時冒泡的越多。
深烘焙的豆子在悶蒸過程中釋放的氣體也會比淺烘豆來得多。
2.排出氣體後咖啡顆粒均勻吸水,可讓後期的萃取均勻。
好的悶蒸可以使咖啡粉快速充分均勻地排氣的同時也可以使咖啡粉充分快速地與水接觸,幫助咖啡粉能夠被均勻的萃取中的物質。
3.悶蒸是為了萃取咖啡中的酸質物質。
悶蒸是注水的大小和時間對悶蒸有什麼關聯?
①悶蒸時注水要輕柔,不要大水流衝擊粉層。
②悶蒸的時間約在30秒到35秒,當咖啡粉表面的膨脹結束,會看到咖啡表面出現皺縮的情況,這時代表悶蒸完成,可以開始進行注水了。(在時間上如果悶蒸的時間過長咖啡容易出現苦味和澀味;時間過短浸泡不足,咖啡可能會有出現萃取不足或者咖啡出現不能完全展現出來)
衝煮演示:

1、(先開始計時)用30克水悶蒸倒計時器的30秒,看到咖啡粉表面沒有氣泡膨脹出來代表悶蒸結束了;
接著我們來說第二段注水

通過水流控制萃取的時間
萃取時間越長=風味越強烈、濃度越高、酸甜苦的感覺越明顯;
萃取時間越短=風味越柔和、濃度較低、酸甜苦的感覺不太明顯;
大水流衝煮,粉床被翻攪得厲害,濾杯當中的水位會迅速高漲,好像水要淹沒濾紙了,排水會加快,容易使得萃取時間過短,導致萃取不足,咖啡風味展現不出來。
小水流衝煮恰恰是相反的,它雖然水位不高,但過於輕柔的小水流注水會使得水柱力道無法穿透粉層,只能在攪動咖啡粉的表面,而且萃取的時間明顯被拉長了,咖啡容易出苦味和雜口,非常影響咖啡口感。
第二段注水2為了萃取咖啡中的酸味香味過度至甜味。
衝煮演示

所以第二段注水的時候用小水流中心緩慢注水至125克(這是計時時間大約在1'00±2s)的時候進行分段,讓咖啡粉稍微浸泡一下,使萃取均勻些;
最後看看第三段注水時間
第三段注水是為了萃取咖啡中的甘苦風味。所以我們按照也是用小水流注入的方法,在1『』45-1『50就是停止注水。
如果水流過小,導致萃取時間延長,咖啡中的甘苦風味過度釋放,導致咖啡容易過萃。如果水流過大,導致萃取時間縮短,咖啡中的甘苦風味沒有完全釋放,導致咖啡平淡,容易萃取不足。
咖啡衝煮演示:

等水位下降2/3的時候用大水流進行快衝至225克結束(這時停止注水的時間大約在1『45~』1'50),咖啡液萃取時間結束大概在2'00-2'10。
最後我們來聊聊是什麼是咖啡回甘。
回甘指的是你在用「手衝」的方式衝泡好一壺單品咖啡後,在吮吸的方式將咖啡液快速吸入口腔中,讓咖啡液在口腔中停留3-5秒,然後吐出咖啡液,看是否有回味。有些時候,回味呈現苦味,或呈現酸味,或呈現甜味,由於咖啡產地以及加工方式(水洗處理法、日曬處理法等等),烘焙程度和豆子種類的不同,導致了回味的差異性。一款好咖啡的標準之一則為:回甘明顯持久且一致(進行多次衝泡,觀察咖啡回甘是否保持一致性,不能說一款豆子衝出幾次不同的回味),還有一個標準,就是回甘的「乾淨度」(指無其他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