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都喜歡「用圖說話」。因為有時候,圖片比語言文字更能直觀地反映情況,提高溝通效率。而最常見的就是通過拍照、截圖來傳達信息,很多人的手機裡或多或少都存有一些重要的聊天截圖、證件翻拍照等等。
然而,如果這些照片沒有及時刪除,一直存放在手機裡,其實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舉動。最近,珠海就有人因為在手機上存了兩張照片,帳戶裡的錢莫名其妙就沒了。
01
很多人都習慣用圖說話
在我們生活中,使用圖像溝通越來越頻繁了。很多時候,一個截圖發過去就能說明一切,省去打文字發語音的麻煩。
上級領導安排的任務,截個圖發到工作群裡,需要傳達的要求大家一目了然。
外出的同事需要看一份紙質版的文件,在辦公室的同事拿手機一拍,裡面的內容通過照片都看得一清二楚。
除了以上場景,翻拍證件照就更為普遍了。現在很多業務都支持在手機上一鍵辦理。
比方說,申請某些銀行信用卡時,只要在手機上點擊連結,輸入個人資料,再上傳身份證正反面,就可以提交申請。
醫院推出的線上就診功能,上傳身份證綁定個人信息,就能查病歷看報告。
還有很多實名制註冊的App,在申請帳號的時候都需要上傳身份證正反面。像註冊網約車司機,除了身份證,還要拍照上傳駕駛證、行駛證等證件。
除此之外,還有人會把銀行卡拍照存在手機裡,一來是方便在支付類軟體上綁定銀行卡,二來別人要轉帳時,拍個照發過去,就不怕出現手抖輸錯卡號的情況。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有翻拍證件照的經歷。可是往往拍完之後會忘了及時刪除,而這麼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操作,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神不知鬼不覺」地掏空了帳戶裡的錢。
02
錢莫名其妙地沒了
王女士在金灣一家工廠上班,最近她遇到些奇怪的事兒。
上個月底,她在網上相中一件商品,選擇微信支付時,發現輸入的密碼不對,連輸了好幾遍都不行。
王女士以為記錯密碼了,然後又試了幾個別的密碼,還是不對。後來因為密碼輸錯次數過多,帳戶被凍結了,系統顯示第二天才能自動解凍。
王女士不得不選擇別的方式支付,後來就沒管這事兒了。
過了幾天,王女士想給一個朋友微信轉帳,等到輸密碼的時候,又出現密碼錯誤。
她突然想起,前幾天也是因為這樣導致帳戶被凍結了。可是明明密碼就是這個啊,之前也用得好好的,怎麼突然就不對了呢?
王女士對這些支付類的操作不太熟悉,之前也是兒子幫她開通的帳號,她擔心這回帳戶又被凍結了,於是趕緊打電話問兒子怎麼辦。
兒子為了保險起見,讓她在頁面上選擇「忘記密碼」來重新設定。王女士生怕操作不對,於是找來了同宿舍的工友幫忙,一步一步地按頁面提示操作,終於搞定了重設密碼。
然而,正當她給朋友轉帳時,又遇到了麻煩,這回密碼是對了,但顯示餘額不足。
王女士頓時摸不著頭腦,帳戶裡明明有好幾千,手機也沒丟,怎麼會沒錢呢?
她仔細翻看了帳單,也沒有發現支出的記錄。
王女士心想,難道是因為上次輸錯密碼凍結帳戶,把錢都凍沒了?她怎麼想也想不通,於是撥通了騰訊客服專線諮詢。
接通電話後,客服幫王女士查了一下交易流水,發現有一筆話費充值,但充值的手機號不是她本人的,另外還有兩筆上千元的大額資金轉出,而且都是轉到了同一個微信號裡。
王女士聽了之後覺得更加不可思議,這些支出肯定不是她本人操作的,到底會是誰呢?
王女士從客服那兒得知收款的帳號後,發現有點眼熟,到通訊錄裡一搜,原來是睡在下鋪的工友。
之前,這位工友就跟王女士借了好幾次錢,前幾天還跟她要了手機玩。這樣看來,她的作案嫌疑非常大。
但問題又來了,轉帳是需要密碼的,王女士連平時在外用微信支付時,輸入密碼都很小心翼翼,遮遮掩掩地生怕被旁邊的人看見,這位工友又是怎麼知道密碼的呢?
而且轉帳肯定會留有記錄的,她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錢轉走,還不留痕跡?
03
一切都因為這兩張照片
王女士決定找這位工友問個明白。剛開始,這位工友怎麼都不承認,說不知道啊,沒有啊。
於是王女士找出了那筆話費充值的手機號,這邊剛撥通,那邊工友手中的手機就響了。
一切都不言而喻了。
當事人還沒說話,同宿舍的舍友們就圍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伸張正義,主持公道。
工友的臉一下漲得通紅,羞愧地低下了頭,說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來,這位工友因為沉迷於網絡賭博,輸了不少錢,但又總想再賭一把鹹魚翻身,於是動起了偷錢的想法。
有一回,工友無意中得知,睡在上鋪的王女士手機沒有鎖屏密碼,她想著王女士的防範意識不高,設置的密碼應該也很簡單。
於是一天夜裡,趁她睡著的時候偷偷拿了手機,打開微信想給自己轉錢。
結果試了幾個簡單的密碼之後,發現不對,正準備放棄的時候,看見有個「忘記密碼」的選項。
工友嘗試點擊進去操作,發現要輸入姓名、身份證號,然後還要輸入已綁定的銀行卡完整卡號和預留手機號。
這時,她突然想起,入職登記的時候好像要拍身份證、銀行卡發給主管,王女士應該也翻拍了這些證件。
她靈機一動,到王女士的相冊裡翻找,果然還真被她找到了。
凌晨時分,宿舍裡其他人都熟睡了,只有這位工友還窩在被子裡,挑燈夜戰。
她把王女士的身份證、銀行卡照片微信發給自己,然後一邊對著照片,一邊在王女士的手機上操作重置密碼。
到了最後一步,輸入銀行發來的驗證碼後,工友設置了一個只有她自己知道的新密碼。
隨後,她用王女士的微信先給自己手機充了一筆話費,試一下能不能成功。不到一會兒,話費到帳了。
她欣喜若狂,立馬又用王女士的微信錢包給自己轉了2800元。
收款後,她為了不被王女士發現,在對話框和微信帳單裡都把轉帳記錄刪掉,然後把手機偷偷放回原處。
第二天,工友拿著王女士轉來的2800元去網絡賭博,沒想到很快就輸光了。
她看王女士沒有發現異常,她急著想「回本」,這回等不到王女士熟睡,就直接問她借來手機,說要看視頻。
王女士沒有多想,就把手機給了下鋪的工友。
拿到手機後,工友再次打開微信,用她之前設置的新密碼,偷偷給自己又轉了5000元,然後跟上次一樣,把記錄都刪掉,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
就這樣過了好幾天,直到王女士用微信付款時,發現密碼不對、錢也沒了,於是就有了故事開頭的那一幕。
工友以為把記錄刪了就神不知鬼不覺,然而雁過留痕,系統對每一筆交易都是有記錄的。
最終,這個現代版掩耳盜鈴的故事以工友被依法刑拘作為收場。
04
涉及重要信息的照片請及時刪除
上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科技進步了,小偷的盜竊手法也在升級。十年前,小偷們為了偷點錢費盡心思,用鑷子夾、用小刀割褲兜,手法既要快又要準,還不能被發現。
(網絡圖片)
十年後,隨著行動支付的發展,大家出門基本都不帶錢包,就算帶著錢包,兜裡也沒裝多少現金,大部分錢都存在手機的各種帳戶裡。
如果在沒有鎖屏密碼的保護下,一旦手機落入壞人手中,只要知道身份證、銀行卡號以及綁定的手機號,就能越過本人重置密碼,最後把用戶銀行卡裡面的錢用光,想想看是不是非常的恐怖呢?
所以,為了保護資金安全,這些涉及個人信息的證件照片記得要及時刪除,不要留在手機裡面。
另外,為了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手機一定要設置屏幕解鎖密碼。像微信和支付寶這樣帶有支付功能的軟體,其實為我們做了很多安全保障功能,只是需要我們主動去設置。
深網君提醒:在進入這些帶支付功能的軟體時,都要設置一個登錄密碼,因為有時候千元以下的付款是不需要輸入密碼,直接出示付款碼,錢就付出去了。
所以,給這些支付軟體上道鎖,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資金安全。
來源: 珠海刑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