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廠長看過一篇文章《我花20塊錢買了100部虐貓視頻》。
文章提到,《新京報》記者曾花錢潛入這種QQ群。
隨後,記者發現這類群有很多,裡面成員來自全國各地。
他們都以虐貓或者看別人虐貓為樂。
記者:你們為什麼要虐貓?虐貓者:有趣,也虐過兔子,但它不會叫,沒意思。記者:賣這種虐貓視頻很賺錢嗎?虐貓者:還好,這是我的業餘愛好,我有工作。
我喜歡聽貓慘叫,特別爽。
如此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引出了虐貓背後灰色產業鏈的冰山一角。
他們聚集在QQ群裡,大量發布虐待小動物的視頻,尋求關注,並以此獲得快感。
小貓的嘶叫,兇手的大笑。
無奈的是,2018年被爆出的虐貓並沒有掀起什麼水花。
但在一年後網飛「YouTube虐貓」事件製作成紀錄片,便迅速引起了全世界關注。
為什麼?
一來,這是一場追捕虐貓者的真實事件;
二來,誰也沒料到居然會牽出震驚世界的「中國留學生被害」的碎屍案——
《別惹貓咪:追捕虐貓者》
故事起源於一段「虐貓視頻」。
視頻中,一個青年將兩隻剛滿月的小奶貓放進透明袋並封好口。
然後用機器將袋子抽成真空。
2010年,這個視頻在YouTube一經發布就引起軒然大波。
想必很多人都和廠長一樣,只是想想都覺得這種做法毫無人性可言。
聽著機器運作的聲音,很多網友恨不得鑽進屏幕,把那個混蛋碎屍萬段!
也因為這條視頻,網友們自發地聚集在一起,人肉尋找虐貓者。
約翰是人肉搜索隊裡較為理性的人,他很少被大眾情緒左右,面對虐貓視頻,他在想:
什麼樣的人會這麼殘酷?他的目的是什麼?
通過查詢,約翰發現兇手曾點讚過電影《貓鼠遊戲》,警察與通緝犯的追逐電影讓他欣賞。
約翰仿佛聽見他在說:我向你們宣戰,來找我吧!小警察。
把虐待貓咪當成遊戲的一環,這種畜生必須抓到!
通過反覆觀看視頻,一位烏克蘭姑娘聽出,視頻中語言是俄語。
難道他是俄國人?
根據這條線索,小隊用了一周時間確定位置。
可他們之後發現,視頻中出現的俄語只是兇手故意播放的電視節目。
第一場較量,兇手勝出。
隨即,兇手又放出了第二條視頻,同樣是虐貓。
網友們抑制住胸中怒火,將視頻逐幀化處理,他們發現兩個新線索:
1.一盒白色包裝的香菸,經確定,香菸來自北美洲。
2.一臺黃色吸塵器,經確定同樣來自北美,而且小隊通過吸塵器發燒友得知,這款吸塵器只有北美才能買到。
收到,鎖定北美!
搜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小隊也得到了犯罪心理學家的支持。
專家說,這類人有連環殺手的預兆,他虐貓就是想引起關注。
明確兇手目的,確定大洲後,YouTube上出現第三段火燒小貓的視頻,則把網友的怒火推到了頂峰。
儘管發布帳號不同,通過房間場景及背影,所有人都斷定:
就是他!
通過他主頁關聯的朋友的信息,網友們意外找到一個非洲小鎮的青年小夥。
what??不是北美嗎?
在約翰覺得不對時,網友積壓多時的怒火,噴向這個青年。
後來,這個人真的自殺了。
但是他並沒有虐待動物,也沒有參與整件事情。
沒有來源的詆毀,謾罵如洪流般吞噬了本身就患有重度抑鬱症的他。
他只是遊戲的一環,是兇手的一顆棋子,是無辜的。
清醒過來的網友們在他的帳號下點起蠟燭,向他道歉,可他都不可能再看見。
第二場較量,兇手勝出。
三番兩次的被捉弄,不斷出現的虐貓視頻,無辜者的犧牲,我們真的能鬥得過他嗎?
這場遊戲的籌碼越來越大,我們真的能贏嗎?
接著,越來越多的人退出了小隊,但約翰和夥伴們還在堅持。
讓調查峰迴路轉的是一條匿名簡訊。
信息將兇手直接指向一個從未出現過的人物:盧卡·羅科·馬尼奧塔。
這是盧卡第一次出現在本片中,他是加拿大模特兼色情演員,北美口音 ,現住加拿大多倫多。
收入可觀的演員男模是虐貓變態?
這可能嗎?
網友翻他的臉書後發現,寶馬香車,泳池豪宅,盧卡儼然是個出入上層社會的當紅明星。
盧卡·羅科·馬尼奧塔
他為啥要虐貓?他缺關注嗎?
當然缺。
之後有網友發現,所謂的富家公子,美女香車的生活照,全是盧卡自己P的。
自2007年起,他的人氣就開始下滑,而這一切竟都是為了滿足他可憐的虛榮心!
虐貓是為了博眼球,為了獲得某種扭曲變態的快感。
長時間的虐待動物越來越不能滿足他的內心,盧卡在想什麼才能更加轟動呢?
殺人怎麼樣?
2012年5月,約翰又收到一條視頻,這次不是虐貓,而是殺人。
視頻中,一個人被困住手腳,背對鏡頭躺在床上,盧卡拿起冰錐來到他身邊。
一錐,一錐,一錐地鑿在他身上……
喜歡電影的人或許能看出來,整個殺人過程,包括場景布置,盧卡在模仿電影《本能》中的「冰錐殺人案」。
從模仿《貓鼠遊戲》的躲避追蹤,玩弄網友,逼的無辜者替自己背鍋自殺,到冰錐殺人,讓無辜的中國留學生身首異處。
盧卡從沒覺得這虐待兇殺,有多殘忍,反而把它當成一個遊戲,而自己就是整場遊戲的贏家。
你們誰也找不到我。
從2010年11月的第一段虐貓視頻,到2012年5月中國留學生被害,人肉搜索隊一直在尋找他。
小隊不斷鎖定著他的具體位置,但每次敲門時,房東都說:盧卡剛剛搬走。
小隊曾經求助於警察,但警察一開始並沒有在意。
直到盧卡從虐貓者變成殺人犯,警察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某天清晨,有人在垃圾桶旁發現一個裝有無頭軀幹的屍袋,隨後報警。
接著,新聞播報,多倫多保守黨總部收到裝有人體腳掌的血袋子,裝有手掌的包裹也在郵局被截獲。
警察陸陸續續找到了三十多個鮮血淋漓的黑色袋子,裡面裝著包括大腿,手臂在內的多個部分。
讓警察疑惑的是,始終沒有發現被害者的頭顱。
就在此時,他們收到了一段視頻,打開後不禁汗毛倒豎。
視頻中,盧卡若無其事的轉動著受害者的頭顱……
喪心病狂的視頻讓國際刑警組織發布全球紅色通緝令,全球緝捕這個惡魔,幾天後他在德國柏林被抓到。
盧卡終於火了,在全世界人民的怒火中,他被判處終身監禁,25年內不得保釋。
看著整件案子,廠長不停在想這是人嗎?
如此兇殘的行為和手段簡直與禽獸無異!
如果它不是一個真實事件,廠長真的會以為自己在看世界恐怖片大全。
將裝有貓咪的袋子抽成真空;
活活燒死小貓;
把貓頭按進水盆溺死;
冰錐殺人,奸屍碎屍……
可怕的是,這是真實發生著的事情。
虐待動物成性,連環殺人惡魔,變態碎屍案……
在我們質疑人性醜陋究竟有沒有底線時,類似《別惹貓咪》的真實記錄片總會不斷刺痛我們的心。
多年後,沒人再記得慘死的中國留學生林俊,盧卡仍在吃牢飯,也逐漸被人遺忘。
中國武漢留學生林俊生前照片
但轟動外網的虐貓視頻,卻從來沒有斷過。
而且,更加猖狂。
火燒、開水燙、剝皮、割喉、上吊,他們虐貓的方式每一種都夠滿清十大酷刑。
被曝光,他們就火速關閉QQ群,置身事外,過一段時間再出來。
記者費盡心思潛入群聊搜集證據,曝光他們的惡行,卻始終得不到重視。
縱容惡魔長大,那誰是下一個盧卡?
誰又會是下一個受害者?
廠長不禁害怕。
他們正在我們不知道的角落,虐待著小動物並以此為樂。
面對虐貓者。
我們無視與不去傳播,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打擊。
希望我們都不會成為罪惡的幫兇。
影片最後,打破第四面牆的靈魂提問,讓廠長陷入深思:我們算不算共犯呢?
其實,她的警醒,更應該給那些帶著獵奇心理點開紀錄片的人。
所有懷著善意去勇敢對抗惡的人,並非「共犯」。
那些被刻意利用的善意,一旦凝聚起來,會成為澆滅惡的熱血。
不要讓理智和自我思考,成為這個網絡大浪潮裡,最稀缺、最奢侈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