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鳳尾草fengweicao
【別名】鳳尾蕨、井口邊草、山雞尾、山鳳尾、小鳳尾。
【英文名】HerbaPteridisMultifidae
【來源】鳳尾蕨科植物鳳尾蕨PterismultifidaPoir.的全草。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地下莖粗壯,密被線形的黑褐色鱗片。葉叢生,葉柄灰棕色或禾稈色,無毛;孢子葉2回羽狀分裂,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軸具寬翅,羽片3~7對,對生或近對生,上部羽片無柄,不分裂,先端漸尖,長線形,全緣,頂端的羽片最長,下部羽片有柄,羽狀分裂或基部具1~2裂片,羽狀分裂者具小羽片數枚,長線形,小羽片在葉軸上亦下延成翅,葉脈明顯,細脈由中脈羽狀分出,單一或二叉分枝,直達邊緣;營養葉葉片較小,2回小羽片較寬,線形或卵圓形,邊緣均有鋸齒。孢子囊群線形,沿孢子葉羽片下面邊緣著生,孢子囊群蓋稍超出葉緣,膜質。
【產地分布】生於半陰溼的巖石及牆角石隙中。分布於雲南、四川、廣東、廣西、江西等地。
【採收加工】夏、秋季採全草,洗淨,曬乾。
【藥材性狀】為數十株紮成的小捆,全株長15~40釐米。根狀莖短,棕褐色,下面叢生鬚根,上面簇生數十片葉。葉柄細長,三稜形,棕黃色,光滑,長10~30釐米,直徑約1毫米,易折斷;葉革質,無毛,灰綠色。孢子葉長條形,寬3~4釐米,邊緣無鋸齒,孢子囊群著生於葉緣;營養葉較寬,4~6毫米,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氣微,味微苦。
【性味歸經】性寒,味微苦。歸大腸經、心經、肝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溼、涼血止血、消腫解毒。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用量15~60克,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用治痢疾、腸炎、黃疸型肝炎、咳血、衄血、便血、尿血、白帶、淋濁、崩漏、癰腫瘡毒。臨床上用煎劑治療急性菌痢、傳染性肝炎、傷寒和膽道疾患均有一定療效。
【主要成分】含黃酮類、甾醇、內酯、酯類和酚性成分。
【使用禁忌】虛寒證忌服。
傳播中藥知識,弘揚中醫文化,從小受母親影響,長大後也從事了中醫研究,喜歡各種中草藥搭配,就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真的很神奇,帶著這種好奇心進入了中醫世界,也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樂趣,歡迎各位中醫愛好者加我微信:bczys12 互相交流學習。
各種藥材配方出售,購買加百草中醫微信:bczys12
QQ:873324412
歡迎掃描關注:藥材大全,上千種草藥使用方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