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米拉 採訪編輯:迦入
繪畫及攝影作品:米拉
文中繪畫攝影作品版權歸屬作者米拉
傳說在很久以前,
天神用犛牛做成了這個世界。
它把牛皮展開變成草地,
牛頭變成山峰,
血液變成河水,
尾巴變成樹木。
眼睛亮晶晶的飛上天,
化成太陽和月亮。
人們就在這裡生活。
可是,
這裡還有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他沒有出生,也不會死去。
而且永遠都長不大。
他會變化出小孩喜歡的任何東西。
據說只有心地純潔的小孩才能看見他。
所以他有點孤獨。
他會跳一種神秘的舞蹈,
據說看見的人,
就會忘記吃飯,忘記睡覺,
忘記回家.
曾經見過他的,
現在都是老人了。
他就是米拉子子。
傳說中的藏地精靈。
動畫短片《米拉子子》全片8分鐘
為您講述藏地精靈米拉子子與作者米拉的故事。
「我始終覺得米拉子子是大自然的精靈,它生活的地方是沒有被霧霾遮住的燦爛星空,沒有被垃圾汙染的山川河流,當然還有沒被汙染的純潔的心。」 ——米拉
米拉簡介
我是滿族人,出生在北方的一個小山村,童年在自然的天地裡玩耍。大學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專業。現在在北京做動畫和設計,也一直在畫畫。我對自然原始和神秘的事物比較感興趣。
藏地精靈米拉子子
片子是2006年我本科時的畢業創作。當時從一個叫拉先加的藏族朋友那裡聽到米拉子子的故事,在他的家鄉有一種像小孩一樣的精靈,赤身裸體,頭髮長長的,會變化,喜歡跟孩子玩。
他說小的時候一個人在荒野裡時會很害怕,尤其在那些比自己還高的草叢裡時害怕米拉子子會突然出現把他帶走。還有人說米拉子子會跳一種神秘的舞蹈,看見的人就會忘記吃飯,忘記睡覺,也會忘了回家。
給片子做音樂的藏族朋友德格才讓,他說小的時候媽媽在他身上一直帶著個鈴鐺,這樣就不會被米拉子子帶走了。我在不同的人那裡聽到關於米拉子子的片段,但他們講的時侯都是即沒講善惡,也不認為是個神話故事,它就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
那時候沒有人翻譯過這個故事。分鏡修改過很多遍,開始想講一個藏族的民間故事,可是越深入了解藏文化越覺得自己知之甚少,後來感受勝過了故事,變成詩歌一樣抽象的自我情感表達。
幾塊大石頭散落著,像一頭巨獸的脊椎骨遺落在草原上,這裡年寶玉則傳說中中米拉子子的家
據說見過米拉子子的現在都是一些老人了,年輕人裡面沒有聽說過。一天晚上我們在年寶玉則扎西堪布家裡喝茶的時候,他的阿爸講起他見到米拉子子的經過:頭髮長長的,人也不是,鬼也不是,一會就不見了。他走過去想看看他在玩什麼,發現草和樹的葉子有些被打成了結。
初遇藏地
在上大學期間,我是中國國家地理青少版《博物》的插畫師,在慶祝周年活動上中了個川藏遊的獎。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中獎。去了稻城亞丁的一些地方,那是2006年。
就像有些人一旦遇見了就是一生的緣分。我想我和藏地也是這樣,從第一次相遇就再也割捨不開了,這麼多年來只要有時間,我想去的地方永遠是那裡。
在藏地的山有山神,湖有湖神,他們會結為夫妻,有孩子也有親戚。如果汙染了水源,水神就會生氣。一切都充滿了人情味,藏人相信世界並不僅僅是我們眼睛能看到的這些,有很多平時看不到的存在,萬物之間都有聯繫,對自然充滿了敬畏。
自然和精神力讓我對藏地戀戀不捨,比如做擦擦,我在山上看到很多人一邊唱歌一邊打泥巴做擦擦,男人一塊地方,女人孩子一塊地方,一唱一和,快樂美好。
擦擦有很多種,有一種擦擦叫風擦,就是對著風,沒有實體。你做了,它就在了,別人看不見,你也欺騙不了自己。完全是內在的力量。我在這裡找到了自己內心深處需要的一些東西吧。
我的名字
我的原名叫沈宏。在年寶玉則的時候堪布扎西桑俄很喜歡這個動畫片,他就一直叫我米拉子子。後來那兒的人都這麼叫我,就簡稱米拉了。據說我和米拉子子還有兩個共同的愛好:一是喜歡小孩子,還有一個就是:懶!哈哈。
我很喜歡這個名字。也喜歡年寶玉則,這個給予我名字的地方給了我很多溫暖和滋養,就像我的家。有一年夏天我在年措(年寶玉則環保協會)的牆上畫了一個米拉子子,當時沒注意牆面的泥土,兩天之後畫就開始脫落了跟過了千年似的。
一天夜裡我出去上廁所。黑暗裡聽見有隱隱的音樂聲。遠處牆壁上的米拉子子通體發光,像透明了一樣。草葉在搖晃,小蟲子在他身邊飛來飛去。我輕輕的走過去,生怕打擾了這光景。一個穿著袈裟的少年坐在地上正彈著一支古老的曲子。
他旁邊放著一把手電筒,光穿過草叢照著牆壁上的米拉子子。草葉和飛蟲的影子都投映在了牆壁上,和畫面渾然一體,而其他的一切都籠罩在了黑夜裡。琴聲、空氣和光影形成了一種說不清的神秘氛圍,好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有一次堪布扎西桑俄在認真的看一本書,嘴裡不停的發出:嘖嘖的讚嘆聲。我趕緊湊過去看,竟然是各種癩蛤蟆的圖譜。我說哎呀呀好噁心吶。他驚訝的看著我,指著畫面說,你看,多漂亮呀!每一個花紋都不一樣。然後一邊翻書一邊搖頭說:人才是最難看的,什麼花紋和皮毛都沒有。
一下子如醍醐灌頂,原來我也是陷在慣常思維裡的人。細細看來,一片枯萎的蘑菇,一隻飛來的小蟲,飄蕩在山谷裡的迷霧……沒有一處不精彩。如果我們探尋自然,樂趣和靈感一輩子都是無窮盡的。
孩子們
我很喜歡小孩子,喜歡跟他們待在一塊兒,這裡的孩子,更少被規範,自然潔淨。比如崗薩,扎西堪布給他取的這個名字是「雪豹」的意思。
我第一次見到他時他還不到一歲,躺在鋪滿絨毛的小筐子裡。今年見到時他已經滿地瘋跑了,我特意去他們家住了一天,一整個下午我的眼睛都沒辦法從他的身上移開。跟著他哭,跟著他笑。
他騎在停著的摩託車上卻有一種風馳電掣的感覺。他用小小的手指指著車的儀錶盤對我哇哇大叫,我瞪大了眼睛才看到玻璃裡面靜靜地躺著一隻死去的小蜜蜂。孩子會注意到大人們不注意的事。他的天地自由自由廣闊,想睡就睡想喊就喊。
有著米拉子子一樣長發的白瑪貢布。那天我們在湖面玩耍,凍得不知道流了多少鼻涕,無比的開心。他在我的眼裡就是一個精靈。
成人受現實生活和世間習慣的約束,很容易在各種規則裡變得麻木,也失去了最初的同情心。而孩子們擁有著一塊淨土。
人和大自然
夏天的時候我和朋友去山上,我看到他打碎了那裡的幾個啤酒瓶。我想這些玻璃碎片不小心會扎到人的腳啊。可他說廢棄的瓶子裡會儲存雨水,很多的小蟲子一爬進去就會溺死在裡面再也出不來了。
這就是我們不一樣的地方,我站在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認為能對別人好已經不錯了。他們的慈悲不只是對人,還體現在對很多比自己弱小的生命上。把自己當作是自然萬物中的一個,而不是主宰者。年措的阿克根呷曾經說過,保護地球不是為我們自己或者子孫後代而是為了眾生。
這個對我的影響很大。現在的大環境,冰川在迅速消融、海洋裡有數不清的垃圾,那麼多被傷害面臨滅絕的生命……心裡真的很悲傷。
從前我很喜歡買買買。現在生活簡單多了,我喜歡做手工,自己縫的包背了快十年,破了我就修補,感覺它和我的氣息已經融在了一起。就像我的老友,越舊越喜歡。不戴那些時尚的漂亮枷鎖了。雖然想做的很多還沒完全做到,但我相信因果循環,更在乎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
米拉親手縫的鞋子
最近在做一個新動畫的劇本,寫來寫去總覺得不滿意。我把故事內容講給堪布扎西桑俄,他說你做這個好,相當於放生了數不清的生命。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動力。之前我的作品注重表達自我的感受。現在更希望能通過作品帶來一些思考和變化。
攝影作品
我喜歡拍照,但我不是一個好的攝影師,因為很多感動的時候我都沒能舉起相機,怕打破那個狀態。我時常在想,如果人的眼睛是相機就好了,一眨眼一張照片,安安靜靜不打擾,不用舉起相機咔咔咔。
不過我的眼睛相機確實把那些最珍貴的影像深深的印在心裡了。它們就像一顆顆種子,有一天會生根發芽變成一幅畫或者什麼吧。
黃昏我遠遠地望見一個牧人,肚子鼓鼓的。我跑過去看到崗薩的表妹在他爸爸的皮襖裡,好羨慕這個小姑娘。她長大了回想起世界上最溫暖的地方一定就是爸爸的羊皮襖裡吧。
今年我拍了不少照片,年初的時候給松太加的新電影《拉姆與嘎貝》拍劇照。然後又去了西藏的阿里、那曲、林芝還有青海、四川的一些地方,紀錄一些關於藏族傳統的飲食和習俗。
知道了原來藏餐那麼豐富多彩,一千多年前就有披薩一樣的點心,使用的天然香料達幾百種。
起源於松贊幹布時期的大象爐灶。銅鍋放在大象的背上,燒火時煙就從它鼻子冒出來。
還有各種各樣的黑帳篷,上面有白羊毛織的圖案很美很抽象。一問才知道那些代表山川、河流和星空。一位老人說起最早的時候藏族人把一種開著小花的植物泡茶,它的名字叫仁增多傑。
人們用豐收的青稞和麥子做成灶神的貢品,不同地區形狀各異。
繪畫作品
重逢
你,漫天星鬥
眷戀之雨
隱泉
西風起
我唱我自己的歌
雲妻
哭泣的雪豹
星辰自大海升起
冰河
晝夜
措瓦
對我來說夢就像靈魂發酵出來的酒,也是作品靈感的來源。比如《米拉子子》有個場景,一群非人拿個美麗的大花排隊走,小女孩看著它們就快走遠終於忍不住要了一支。她如願以償握的在手裡,抬頭看時卻空空如也。
可能我內心也是這麼覺得,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再絢麗美好也不可強求。還有一些非常規無釐頭的東西都很好玩,我畫畫時候的狀態就是進入自然和夢境裡。
宇宙的清晨
也有的時候畫的是希望。我的朋友慈誠唱了一首寧瑪古調,雖然他一直說那天嗓子不好,但那個沙啞的聲音給了我深深的感動。我畫了他希望的模樣,頭頂挽著髮髻,耳上戴著硨磲,手持法器吟唱起舞。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希望的樣子。
米拉子子會回來嗎?
我始終覺得米拉子子是大自然的精靈,他生活的地方是沒有被霧霾遮住的燦爛星空,沒有被垃圾汙染的山川河流,當然還有沒被汙染的純潔的心。人遠離自然也就遠離了神靈,太遙遠後米拉子子就真的變成神話傳說了。
若有人帶著敬畏和耐心,和大地母親好好交談,珍惜每一個生命,哪怕它只是小小的一個。既然沙漠可以重新變回草原,米拉子子也一定會回來吧。
我的腦海裡始終有一個畫面:
大家圍坐在火爐邊,
聽著講不完的故事。
我們看著彼此被映紅的臉,
臉上有灰塵,
但眼睛裡有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