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亞入坑幾年,聽到釣友間討論最多的話題,都是關於裝備選擇的問題,特別是一些新手釣友,面對琳良滿目的各式路亞輪,不知從何選起的問題比較突出。我個人一直是個原理控,喜歡研究各類工具的工作原理,對於自己鍾愛的路亞運動更是樂此不彼。因此也積累了一些在裝備選擇上,特別是路亞輪原理和性能方面的粗淺經驗,遂撰此文,一是和大家分享經驗,同時也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共同交流提高。
當然,路亞裝備選擇應該考慮的方面很多,一方面是裝備性能的綜合考量,另一方面是個人喜好的因素。這裡的分享,更多的是從裝備工作原理上分析長短,暨不摻雜個人好惡,也不為任何品牌叫好洗地,更不會去刻意抹黑。希望各路粉絲正確認識自己的漁輪,切勿做鍵盤俠。
——寫在前面
所謂橫軸路亞輪,其實就是鼓式輪和水滴輪的統稱。因為他的主軸和竿身相對位置為橫向,所以我們把它們統稱為橫軸路亞輪。從這個方面來講,飛蠅輪也能在此列,但是由於飛蠅釣法的特殊性,咱們暫且擱置不談。
一、鼓輪和水滴輪的區別和應用。
從繞線輪的發展歷史來看,鼓輪是水滴輪的前輩,水滴輪是由鼓輪演變而來。鼓輪和水滴輪最大的不同主要是來自外觀和重心。
(一)鼓輪和水滴輪外觀上的差異。
鼓式輪這個名字顧名思義,形如一個圓柱石鼓,整個圓柱輪體都橫在竿身上方。這樣的設計在實際應用上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有很大的繞線量。因為輪體整個在竿身上方,圓柱輪體的長短、粗細可以隨繞限量(線杯)需要做大或做小,不用考慮重心因素。比如在海釣中運用的那些巨型輪子,都是鼓式輪。同時,由於主軸距離線杯軸更近,可以用更少的齒輪達到更直接的傳動。所以鼓輪的結構可以做的非常簡單,故障率較低,也更結實耐用。線規設計上,由於輪體的束縛,線規不能離線杯太遠,所以一般鼓輪的線規口都比較粗大,不利於精準拋投。特別是一些老款的鼓輪還是同步線規,不但影響拋投準確度,還影響拋投距離,具體原因後述。
水滴輪之所以被稱作水滴輪,是因為從側面觀察,輪體是呈水滴狀(側蓋處觀察)。我們應該能夠想到,水滴輪在由鼓輪進化的過程中,外形的變化一定會帶來設計上的優化。比如,之所以從側面看變成了水滴狀,是因為拉長了線規和線杯間的距離,線規遠了,自然側面就從原來的圓形變成了水滴狀。這樣的設計,增大了出線夾角,減小了出線時線與線規的摩擦,使得拋投中出線更加順暢,反之,收線時也就要求線規更窄,這樣排線才能更均勻。除了線規外,水滴輪整個輪體是嵌入式的設計,也就是魚竿是半嵌在輪子裡面。這樣的設計可以讓竿輪一體性更好,釣手握感更舒適,操作更加方便。但是,這樣的設計也讓水滴輪的線容受到了制約,所以一般水滴輪沒有太過巨大的線容,也讓水滴輪整體的應用更偏向於淡水。
(二)鼓輪和水滴輪重心上的差異。
鼓輪整個輪體都在竿身上方,這樣的輪體構造最大的缺點就是重心太高。說一個現象大家肯定都經歷過,那就是你用慣了水滴輪,突然拿起一把配了重鼓輪的竿子,大家一定會有握不緊竿,輪子就想往兩邊倒的感覺,這其實就是重心高導致的。這對於拋投和使用中的舒適度來講,是個不小的影響。
水滴輪由於半嵌入式輪體構造,使得它輪體重心更低,更貼合竿身的縱向重心,使得操作、拋投更加舒適,握感也好,加上比鼓輪更精細的線規口,所以水滴輪更適合頻繁拋投和精準拋投。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看到的那些酷炫的拋投炫技視頻,基本都是用水滴輪完成的主要原因。
(三)鼓輪與水滴輪的情懷之爭。
鼓輪和水滴輪各有千秋,也各有所長。雖然水滴輪是由鼓輪進化而來,在設計上有了更多的優化。但是不可否認,鼓輪仍然佔據著卷線器的半壁江山。一方面,是鼓輪和水滴輪在設計原理上的區別,導致鼓輪在搏巨物、複雜惡劣環境作釣仍然有水滴不能替代的天然優勢。另一方面,就是一個劃時代的偉大卷線器給人們帶來的強烈情懷認同。
剛才說到鼓輪的老式同步線規的問題就是個很好的例證。同步線規就是在拋投時,出線的同時線規也在左右擺動。一方面同步線規導致餌的動能有更大損失,影響拋投距離,因為線規左右擺動靠的也是餌飛行的動能;同時,左右擺動的線規也影響了餌的拋投精準度。但是即使是這樣,仍然有廠家造的鼓輪沒有摒棄這個設計,例如新款的禧瑪諾CQ,就是為了迎合部分情懷玩家的需要。另外,雖然鼓輪適合惡劣環境搏大物,可是在水滴輪沒有面世前,拋投微物小餌仍然靠小型鼓輪。即使水滴輪面世如此之久,無論水滴輪操作舒適度還是輪體設計上有多麼適合拋投小型餌,小型鼓輪仍然在微物界佔據難以撼動的地位。甚至,即使微物改裝發燒友為了拋投更遠一點,已經把微小餌的動能節省到了極致,微物鼓輪玩家也仍然在用損耗餌飛行動能的同步線規。這怎麼解釋呢?只能用兩個字,情懷。所以,如果看到有釣友追求價錢昂貴的復古微物鼓輪,請不要妄自批駁,因為情懷是不能以實際價值來衡量的。
二、橫軸路亞輪的剎車制式。
目前市面上應用在橫軸路亞輪上的剎車制式有很多,叫法也各不相同,但是歸結起來離不開磁力剎車和離心剎車兩個基礎剎車制式。談到剎車制式,其實這是道物理題,我儘量不掉書袋,以最通俗的語言讓大家能夠聽明白。
(一)離心剎車
離心剎車是出現最早的剎車制式,它的出現讓起初由鐘錶匠製造的單純繞線器,真正成為了一個專門用來拋投魚餌的路亞輪。可以說是路亞輪發展史上第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發明。
1.離心剎車的原理。
離心剎車主要原理,就是通過線杯轉動產生的離心力推動(甩出)剎車豆向外摩擦剎車圈內壁,產生摩擦力阻礙線杯轉動,從而形成剎車力。
2.離心剎車的特點。
離心剎車的特點是剎車結構簡單,剎車系統輕量化;剎車力隨線杯轉速的變緩而呈斷崖式曲線變化,也就是餌飛行的前半程剎車力充足,中後程略顯不足;剎車力調節不夠方便(部分新式離心剎車系統解決了這個問題),剎車豆隨著輪子使用會有磨損消耗,抗風性差,少量水滲入剎車系統會對拋投有影響。
3.離心剎車的多樣性設計應用。
目前市面上的離心剎車系統的設計製造可以說已經登峰造極。剎車豆有套杆滑動式的(只要線杯轉動就會產生剎車力)、有彈簧限制式(就是用微型彈簧掛住剎車豆,只在線杯高轉速時被甩出,產生剎車力,低轉速時伸不出),還有張開式的(類似花朵開放的樣子)。調節方式有增減(限制)剎車豆數量的,也有調節剎車盤角度的,也有兩者相結合的。當然還有很多離心剎車的設計方式,但是不管怎麼設計,都萬變不離其宗。在此不一一贅述。
(二)磁力剎車
提到磁力剎車,就必須提瑞典阿布公司。目前市面上的基礎磁力剎車,就是阿布公司的發明。阿布公司的歷史,基本就是路亞輪的發展史,目前國產的磁力剎車輪子,都用的是和阿布相同的磁剎技術,特此致敬。
1.磁力剎車的原理
磁力剎車的出現,帶來了橫軸繞線輪的第二次革命。要想說明白磁力剎車原理,我們首先要搞懂一個物理基本原理,那就是電磁感應。為了讓大家容易理解,我分三步來講解。
敲黑板!!:
(1)當電流通過導體時,這個導體就會產生磁場。
(2)當一個導體做切割磁場的運動時,該導體內就會產生電流。
(3)導體切割磁場產生的電流,會讓導體本身產生磁場(請參照第一條),並且這個磁場方向,一定是阻礙該導體繼續做切割磁場運動的(這就是楞次定律)。
磁力剎車,就是利用了楞次定律。首先磁力片提供一個恆定磁場,線杯轉動切割磁場產生電流,該電流也讓線杯有了磁場,而且這個磁場方向一定是阻礙線杯繼續做轉動切割磁感線的運動(也可以理解為磁石的同性相斥的原理),於是就產生了剎車力。調節剎車力時,其實就是調節杯側磁力片離線杯的距離,離的越近,磁場越強,則剎車力越大,反之同理。
2.磁力剎車的特點。
磁力剎車的特點是,剎車力隨線杯轉速的變化曲線更為平滑,餌飛行全程剎車力都有較大程度幹預,抗風性略優於離心剎車系統,剎車系統部件不會隨使用有耗損,剎車力調節較為方便,剎車系統基本不受少量水滲入的影響。當然,此處我們是以應用最廣泛、最基礎的杯側切割磁場的磁力剎車系統為例。請各位看官不要著急,接著往下看。
3.磁力剎車的多樣性設計和應用。
磁力剎車的出現迅速掀起了整個漁輪製造業的一場革命。因為磁力剎車的穩定性、適用性要優於離心剎車,所以在專利壟斷的大環境下,催生了各大漁輪製造商的一系列技術革命。可以說,離心剎車之所以有如此多變的形式和各種各樣的改良,很大程度是源自磁力剎車系統對行業原有秩序的衝擊。同時,基礎磁力剎車的誕生,也在漁輪剎車方式設計上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引發了一系列基於基礎磁力剎車設計原理的新的磁力剎車系統。我挑比較典型的兩款跟大家交流。
(1)達瓦magforce-z剎車系統
達瓦的磁力剎車系統,靈感源自基礎磁剎,設計卻優於基礎磁剎。經過了幾個代次更迭,目前的magforce-z剎車系統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
達瓦的磁力剎車設計,仍然基於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但是,和基礎磁剎不同的,是他把原來在杯側依次排列的磁力片磁場,改成了兩個磁環。外環固定,內環可以轉動調節,兩環中間留有空隙。當內環轉動到內外環磁極剛好重疊時,內外環之間空隙的磁場相互抵消,此時就是我們調節鈕處於0的位置,隨著內外環磁極的錯開,兩環間空隙的磁場逐步加強。
在線杯的一側,設計了一個金屬環,這個金屬環剛好伸入兩個磁環的間隙,線杯轉動時,金屬環就切割磁環提供的磁場為線杯提供剎車力。調節剎車力時,主要是通過調節兩個磁環磁極的相對位置,改變磁環間隙的磁場強度,起到調節剎車力大小的作用。
乍一看這樣的設計和基礎磁力剎車的杯側切割磁場的設計好像並沒有什麼太大區別,只是換了個切割磁場方式而已。但是真正能體現達瓦磁力剎車精妙的,是在線杯上的這個用來切割磁場的金屬環上。
基礎的磁力剎車,調整了某一個檔位後,磁力片提供磁場的強度是不變的。達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將切割磁場的金屬環設計成了可以伸縮的狀態。具體的伸縮原理,形象的講,類似於口紅或棒棒膠管內的螺旋斜面旋出裝置(這裡只是為了讓大家便於理解,裝置原理相似,但並不完全是)。當線杯不動時,金屬環被彈簧壓制在最低狀態。當線杯高速轉動時,內部的旋出裝置由於慣性和線杯之間產生扭力開始旋出,金屬環就克服了彈簧的壓制向外伸出,伸進磁環間隙切割磁場提供剎車力。當線杯轉速變低時,金屬環逐步縮回。
這樣設計的好處在於,雖然磁環提供了恆定的磁場,但是由於金屬環伸入的程度會隨線杯轉速變化,就可以讓恆定磁場變成了可變磁場。線杯轉速越快,金屬環伸入越深,切割的磁場範圍越多,剎車力越大;線杯轉速越低,金屬環縮回越多,切割到的磁場範圍越小,剎車力也就越小。這比起基礎的磁力剎車,更加智能,對於餌飛行的中後段的動能利用,有著至關重要的改善作用。所以,達瓦的這個磁剎系統,是現今市面上最巧妙最合理的磁剎系統。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SV線杯。SV線杯之所以比普通的達瓦磁力剎車線杯更不容易炸線,通俗的講,是因為SV線杯的金屬環比普通線杯更容易(或更早)伸出,縮回的也更晚。再直白一些,就是能夠更早提供最大剎車力,更晚減小剎車力。所以SV線杯更不容易炸線。至於原理上到底和普通線杯有什麼不同,至今沒有找到詳實的官方資料,大家明白差異就好。基於以上的說明就可以看出,SV線杯在原理上有更高的容錯率,更適合頻繁拋投,提供更穩定的輸出,適合競賽中使用。
同時還要提的一種達瓦線杯,就是金屬環完全固定,不能伸縮的線杯(例如達瓦LEXA,2019蜘蛛200型的線杯)。由於旋出裝置的脆弱性,一般達瓦的巨物輪,或者拋投重餌的輪子更多搭載的是這種金屬環固定的線杯,主要是因為重餌拋投初速快、動能太大,為了使輪子結實耐操才放棄了相對脆弱的旋出裝置。這樣一來,達瓦的多相位磁環技術也就和普通磁力剎車的杯側磁力片磁場沒什麼太大區別了。大家就把這樣的輪子等同於基礎磁力剎車輪子就行。
(2)禧瑪諾電磁剎車(DC)系統
禧瑪諾的電磁剎車(以下稱DC系統),設計的基本原理也來自於基礎磁力剎車。只是他們有了更大的腦洞。
如果說常規磁力剎車,是磁場固定,導體運動(線杯為導體),那麼DC系統則是導體不動,磁場運動(線杯為磁場)。DC的線杯內壁上有恆磁裝置,而在輪子上,有一個伸入線杯裡的類似發電機機芯的磁感線圈,這個線圈是固定不動的,連接著處理電信號的電板晶片等一些列裝置。當線杯轉動時,線杯內壁的磁場轉動,伸入線杯內的磁感線圈切割磁場產生電流。這些電流的強弱大小,直接反映的是線杯的轉動狀態。DC系統通過電路板和晶片,將這些電信號以1/1000秒為單位進行處理,對照系統初始設定的臨界值來判斷線杯實時轉動狀態,進而決定反饋給線圈迴路以增大電流(增大阻力)還是減小電流(減小阻力),(這句話不懂的請複習上面的電磁理論)最終達到控制線杯轉速,減少炸線,提升拋投距離的目標。
DC系統的特點是,基本實現傻瓜式操作,調節方便,抗風性較強,對餌拋出後在空中的環境突變有一定的應對能力。缺點是剎車原理導致線杯和輪體都偏重,進水後整個系統容易失效,還有玩家反映電信號處理不智能,有誤判的情況發生。
(3)禧瑪諾BFS微物輪搭載的FTB磁力剎車系統
禧瑪諾的這個FTB磁力剎車,和普通磁力剎車的原理其實並沒有什麼原理上的改變。它的主要原理就是在微物線杯(就是大內徑的輕量化線杯)中,伸入一個圓柱體。圓柱體的頂端側面,固定磁力片,把基礎磁剎的線杯側壁切割磁場改為了線杯圓柱杯體切割磁場。這樣做的好處是解決了微物線杯杯壁太窄,不方便側面切割磁場的短板(深杯杯壁自然就寬,杯越淺杯壁越窄)。但是剎車機理換湯不換藥。
這個切割磁場方式的改動,國內很多改裝件玩家以及微物輪製造商也在採用。很難說這就是禧瑪諾的專利。但是禧瑪諾的FTB功能說明裡,有一個獨特的設計,就是磁力片組可以隨線杯轉動速度快慢貼近或者遠離線杯內壁。看過示意圖的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這都是噱頭而已。真正實現貼近和遠離線杯內壁的,是拋投時的慣性而已。拋出的一瞬間,磁力片受慣性影響,克服彈簧壓力貼近線杯,拋投動作結束後,彈簧回彈,磁力片組回到原來位置,和線杯轉速高低一點關係沒有。不得不說,雖然這個設計有一定的實用意義,但是禧瑪諾的講故事的手段實在高明,故作高大上,忽悠勁很大。
三、橫軸路亞輪各大品牌的特色及實際應用。
原理已經講了這麼多,邊讀邊思考的釣友我想都已經有所收穫。但是很多釣友肯定還覺得意猶未盡,因為大家可能看這篇文章更關心的是到底該選什麼品牌或者型號的輪子。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我眼中的各大品牌輪子特色(主要是阿布、達瓦、禧瑪諾三個主流品牌)。
首先,我認為評價一個輪子的好壞並沒有什麼完全統一的技術標準,因為每個人的關注點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在我個人看來,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製造材質、選用軸承的好壞。這點我覺得是最基礎的。漁輪作為一個工具,本身材質的好壞決定了它的使用壽命和使用感受。在新材料科學日新月異的今天,漁輪也越來越多的用上了重量更輕、強度更強的各種新材料。軸承的精密度和順滑度也越來越高。在這點上,阿布、達瓦、禧瑪諾這幾個領頭羊都各有千秋,總體表現在價格上:用的材料越好、軸承越好,價格越貴。選擇上還是看釣友的個人喜好了。提到軸承,吐槽一下禧瑪諾。禧瑪諾的軸承質量非常好,但是禧瑪諾固執的使用非標準軸承,導致禧瑪諾輪子的改裝讓各路改裝愛好者十分頭疼,動輒就得花大價錢去買昂貴的原廠或改裝廠商的非標軸承。這裡我們既能看到資本的貪婪,也能看到一個老牌廠商的高傲,略顯不厚道。
二是機械加工精度。漁輪作為一個較為精密的齒輪傳動機械產品,製造廠商的精工水平當然是評價輪子的一個重要指標。在這點上,禧瑪諾作為80多年以機械零部件鑄造聞名於世的老廠商,可以說走在了其他單純漁具廠商的前列。禧瑪諾漁輪的零部件加工精度都非常高,而且為了彰顯其精工水平,禧瑪諾堅持使用細齒齒輪,配合高水平的軸承,使得禧瑪諾的漁輪搖起來十分順滑。不過,這樣也有弊端,那就是細齒比粗齒更容易出現齒感,但是單論精工水平,禧瑪諾第一這是無可厚非的。阿布、達瓦不能說精工水平不高,只是不是非常突出而已。
三是技術原理的先進程度。前面用大量的篇幅去講輪子的剎車系統原理,但剎車系統技術僅僅是漁輪製造技術的一個大的方面。其他方面,例如線規、線杯、機械剎車、瀉力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創新也對釣手使用感受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這些技術創新有的只是改善性的,有的是革命性的。舉個例子,圓孔型線規改為橢圓形線規,就是改善性的,但達瓦的TWS線規,則是革命性的。我個人作為一個原理控,更重視革命性技術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講,個人感覺在技術先進性上,達瓦優於禧瑪諾,禧瑪諾優於阿布。但是,大家必須要知道的是,如果說達瓦禧瑪諾的成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那麼阿布就是那個巨人。
四是人體工學原理的運用。每一個供人使用的工具,都要在實現機械功能的同時符合人體工學原理。符合人體工學原理聽起來高深,通俗直觀一些講就是讓工具用起來更舒適,更符合人體機能。比如一輛車,如果設計製造只考慮讓他跑的更快,不考慮人駕駛的方便、舒適和安全,那就不是一輛成功的車。為什麼豪華車人開起來舒適,說到底就是人體工學的設計比較合理。在漁輪設計上這樣的改進也很多,比如鼓輪的出線開關從側面按鍵式改為按板式,比如離心剎車調節從拆開側蓋加減剎車豆改為和磁力剎車一樣的側蓋旋鈕式調節,再比如輪體從鼓輪進化為水滴輪,變的更加舒適,也是人體工學設計上的進步。在這點上,禧瑪諾達瓦輪子遙遙領先,至於為什麼,留給大家自己在使用中去慢慢體會。
最後,我想說說我們的國產輪。在專利壟斷的大環境下,國產漁輪的發展舉步維艱。技術專利只能沿用阿布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的老式技術,剎車系統主要採用阿布基礎磁剎和普通離心剎車,其他方面的技術專利也幾乎為零。作為一個民族產業堅定擁護者,我感到非常痛心。日本漁輪一家獨大的局面是世界性的,美國路仕、13等本土漁輪品牌和我們國內的海伯、科邁雷等國產品牌一樣在技術上受制於人。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世界百分之90的漁具是中國製造,阿布禧瑪諾達瓦也都在中國代工(有的是部分零件代工),我們的工業產業鏈的完整和中國人不如人就學人的謙虛好學的精神,一定會推進國產漁輪產業健康發展。近年來國產品牌的輪子也越來越受到國內玩家的認可,低廉的價格和高性價比是我們的優勢,希望廣大釣友多多支持國產漁輪產業,希望我們國產輪早日躋身世界名輪行列!
(本文完全手撰,僅供「魚路同行」公眾號平臺,轉載請徵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作者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