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國內知名導演,大牌的如張藝謀,電影的中國色彩特別鮮明、格局大氣簡約,從電影《長城》的「五色軍」和《影》的水墨畫風格就能體會到導演一直在向世界推崇中國元素;又如馮小剛擅長「馮式」諷刺來針砭時弊,雖說經常有人噴他,但是《我不是潘金蓮》大家也看到了他敢拍敢說的精神,以及《芳華》對於年代的平鋪直述、委婉動情都刻畫的非常感人;為什麼姜文導演,越來越讓人看不懂?

各位看官,先介紹下《邪不壓正》是姜文民國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是大家熟知的《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邪不壓正》是改編自作家張北海的武俠小說《俠隱》,主角是俠,背景吶也是講的老北京,現在電影版的播出把這書又帶火了,據說出版社又要再版幾萬冊。

首先我想問大家,電影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人簡潔易懂?如果我花兩個小時看完一部電影還跟坐著車死啃一本大學函數一樣,你會覺得舒服嗎?
《邪不壓正》裡面融入了太多隱喻,譬如女僕最後的死是因為用功夫踢了朱潛龍,但是朱潛龍卻用槍一把打死了用武力挑釁自己的她,還得瑟的說了句「她不知道我會功夫嗎」,這是導演埋下的很直白的諷刺。但是,我就不明白了「亨得勒」醫生的死就只是莫名的為了得到一份「投敵名單」,李天然的敲鐘與那瓶酒是在寓意時代與傳承?總之,太多你需要去猜測導演用意的地方,當一部電影變得不那麼好懂的時候,它就脫離了基礎觀眾,就比如時裝展模特各種浮誇造型,但是用到生活上讓你穿著一件套著馬桶樣式的衣服去上下班你覺得靠譜嗎?

彭于晏的表現還是值得表揚的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幕,就是日本特務頭子「根本」在茶館威脅「藍先生」時,戲劇化的殺了幾個車夫,這倒是和讓子彈飛裡面有些類似,也是姜文非常擅長的戲劇表現手法,值得點讚。
用一句和我一同觀影的人最後看完電影時說的那句話「你看懂了嗎?我是沒懂!」雖說電影不能追求同質化,但是好看易懂永遠是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