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1 00:05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單暉 瀏覽:1897
花轎迎親、三挑蓋頭、行結髮之禮……昨天,市區的一場中式婚禮秀吸引了不少市民圍觀。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當晚,近600名來自全市各機關單位、國企的青年男女共赴一場浪漫之約。「中婚禮宴·青春聯動·全城相益」——市直機關單位單身青年大型聯誼活動由市總工會、共青團溫州市委、市婦聯、溫州日報報業集團工會、市教育工會、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工會、市公用集團工會、國網電力溫州分公司團委聯合主辦。
本次活動由溫州晚報雪君工作室、瑞達洲際酒店、大象城一品國際宴會中心、溫州市越劇演藝中心、甌海團區委、龍灣區總工會承辦,憶美達婚禮定製、英脈婚禮、平陽鳴山村傳統中式婚慶基地、溫州交運集團、浙江一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協辦。旨在為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單身青年搭建高質量交友平臺,展現中華傳統婚禮儀式,弘揚孝文化,讓年輕人感受中華婚禮隆重的禮儀感,中式愛情的溫婉綿長,讓愛情如古人那般細水長流。
□晚報記者 高寒瀟 周蓓蓓/文
餘日遷 王翼翔 林寶弟/攝
五馬街頭
下午2時30分許,一場中式婚禮的「迎親儀式」在五馬歷史文化街區拉開帷幕——「新郎」身穿大紅狀元服騎著白馬,「新娘」則著鳳冠霞帔,蓋著蓋頭坐在花轎裡。「迎親隊伍」舉「喜」牌、抬嫁妝,一路鑼鼓開道,從禪街出發,經五馬街折返,熱鬧非凡。喜慶的「迎親隊伍」走在古色古香的五馬街,構成一道別具特色的風景線,引來了不少圍觀群眾。路邊的市民紛紛拿出手機,拍攝這一幕。
「迎親隊伍」折返到溫州第八中學門口,「新郎」下馬,轎夫落轎,「新郎」把手中紅綢的另一端遞給「新娘」,迎「新娘」出花轎。當「新郎」手持喜竿挑起「新娘」紅蓋頭時,現場一下子沸騰起來。「新郎」帶領一群福娃向圍觀市民撒喜糖,分享婚禮的喜悅。市民張女士跟著「迎親隊伍」一路拍照,傳給朋友看,她說,中式婚禮儀式真有意思,儀式感十足。
據介紹, 「新郎」「新娘」由溫州市越劇演藝中心演員出演,群眾演員則由平陽鳴山村傳統中式婚慶基地工作人員出演,展演道具也由該婚慶基地提供。
愛心孝心匯成一股暖流
當晚,這一場傳統的中式婚禮秀,還在位於龍灣的溫州瑞達洲際酒店,和位於甌海的大象城一品國際宴會中心延續精彩展演,再次展現中式婚禮的魅力。
「陶笛聲聲慢,悠悠出嫁心,對鏡貼花黃,母女話勝金……」婚禮秀開場,只見「新娘母親」為「新娘」梳發:一梳一到頭,富貴不用愁;再梳梳到尾,無病亦無憂;三梳梳到頭,多子又多壽;四梳梳到尾,永結同心配。現場還呈現了中式婚禮中出閣、拜堂、喝合巹酒、三挑蓋頭、結髮禮等環節。赴宴者來自全市各機關單位、國企的單身青年男女,共同欣賞傳統中式婚禮儀式之美,感受中式婚禮的魅力。
溫州晚報雪君工作室主持人鄭雪君為大家做《百善孝為先》演講,跟大家聊聊孝老愛親的「孝」。鄭雪君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棵生命的大樹,長高、長大、長得有力量,關鍵在根部,也就是孝養父母。她分享了自己的孝心故事,她和丈夫共有親生父母和養父母7位長輩需要照顧。在孝老的過程中,她逐步意識到,孝順是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智慧」,也就是精神層面的孝。她呼籲現場青年,要努力成為父母的驕傲,另一半的依靠,下一代的榜樣。
現場還發起慈善一日捐活動,鼓勵現場青年獻出一份愛心,所捐款項用於實現洞頭霓嶼142名留守兒童和貧困兒童的微心願。
現場互動提升心動指數
當晚,青年男女每10人為一組圓桌而坐。進行了暖場互動,情歌對唱、趣味九宮格、模仿遊戲、現場版非誠勿擾等環節。千裡姻緣一線牽,青年男女在遊戲和溝通交流中,增進彼此了解,提升心動指數。來自龍灣的80後葉先生說:「我覺得這樣的活動很特別,形式輕鬆、氛圍活躍,還能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現場能交到不少朋友。」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工會專職副主席程璇介紹,本次活動該單位共報名了52人,其中女性有47人。程璇說,「我們單位裡女性員工佔了三分之二,不少女醫生碩士畢業都已經26歲、27歲了,加上平日裡工作學習比較忙碌,這樣的交友機會對她們來說也很難得,希望今天能夠成功牽手幾對。」
「我們組織過很多形式的單身青年聯誼活動,像這種共賞中式婚禮秀還是頭一次,傳統儀式中出嫁等一些環節還是令人蠻感動的。」溫州市教育工會辦公室範定權說,這次市教育工會共有150多人參加。溫州市總工會副主席劉金丹表示,青年交友活動一直是市總工會近10年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為了解決單身青年的婚戀問題。經過10年的探索,市總工會從單純的牽線搭橋,過渡到加入情感引導的模式。今天這一場活動,在雪君工作室的策劃下,注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非常好。對於當代青年來說,不僅是從自身需求出發解決個人問題,更要承擔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