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逐漸轉暖。蟄伏了一冬天的人們也開始越來越多地走到戶外去享受春日的陽光了,這其中更是有不少人都加入到了跑步的隊伍中。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跑步當然要先選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了。不過市面上,跑鞋的品牌可謂琳琅滿目,即使是同一品牌也有很多不同的型號。如何選鞋,就成為了擺在「新跑者」面前的第一道難題了。
同時,北京跑步節半程馬拉松周日也要開跑了,估計也有不少的跑友準備更新一下自己的裝備了。
所以就借這個機會再次分享一下我之前寫的一篇舊文——《最簡單清晰的ASICS亞瑟士跑鞋選購》,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選購到心儀又適合自己的跑鞋。
1、我是什麼腳型?
說腳型之前先介紹一個重要概念,那就是「內旋」。由於生理結構的原因,我們每個人腳步的最先觸底點都是後腳跟外側,然後沿著腳底中部外側,過渡到前腳掌外側。之後觸地點再由前腳掌外側,過渡到前腳掌內側。這個前腳掌由外側過渡到內側的過程,就稱之為「內旋」。
如果有人在前腳掌外側觸地後就抬腳了,我們就稱之為「內旋不足」;如果有人在前腳掌均勻觸地後抬腳,我們就稱之為「內旋正常」;如果有人在前腳掌整體觸地後仍然沒有抬腳,觸地點繼續向前腳掌內側過渡,我們就稱之為「內旋過度」。
如上所述,每個人都是後腳跟外側先著地的,因此,無法從後腳跟的磨損程度來判斷自己的腳型。就像我的第一雙ASICS跑鞋一樣,後腳跟外側磨損明顯,但對於判斷腳型,沒有什麼鳥用。
那麼到底怎麼判斷自己的腳型呢?
那還要再澄清一個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那就是ASICS經常使用的「內翻」和「外翻」是和我們的字面理解正好相反的。其實ASICS的「內翻」就是上面所說的「內旋不足」,而ASICS的「外翻」是上面所說的「內旋過度」。
搞清了這一點,相信大家就能夠很容易知道自己是什麼腳型了吧?我也是看了很多文章才弄清的這一點的!
2、我應該選擇什麼類型的ASICS跑鞋?
知道了上述概念以及腳型,後面的選擇就容易得多了,我也就不說那麼多原理和原因直接推薦了,保證大家三分鐘就可以做出決定。
ASICS的「內翻」=上文中的「內旋不足」,選擇「緩震型」;
ASICS的「正常」=上文中的「內旋正常」,平時走路穿選擇「緩震型」最舒服,長時間運動穿推薦「穩定型」,運動後更舒服;
ASICS的「外翻」=上文中的「內旋過度」,選擇「穩定型」;
其實還有第四種,就是嚴重「內旋過度」,選擇「控制型」。
最後再根據自己的體重和跑路環境,對應下表,選擇適合自己的跑鞋"級別"。有的跑鞋,不建議選擇更「高級」的級別,會帶來相反的效果。不過ASICS差別並不明顯,如果銀子足夠,也是可以選擇的。
3、不同類型ASICS跑鞋的推薦:
緩震型:頂級Nimbus,次頂級Cumulus
穩定型:頂級Kayano,次頂級GT-2000、Kinsei
控制型:頂級Evolution,次頂級Foundation
至此,概念、選購類型以及產品推薦都介紹完了,不知您有沒有做出決定?
最後,再以我的ASICS為例,總體來說前腳掌磨損比較均勻,只是前腳掌內側稍微磨損嚴重了一點點,因此,我就屬於「內旋正常」,最多有一點點「內旋過度」,也就是對應著ASICS的「正常」或「外翻」。因此,選擇「緩震型」或「穩定型」的都可以。體重75公斤減去一年得跑步年份5公斤,得到70公斤的計量體重,對應「次頂級」。因為是跑步穿,所以選擇次頂級的「穩定型」GT-2000,也就是我現在正在穿的。
怎麼樣,通過這個簡單的方法,您是不是也能夠很快選到最適合自己的ASICS亞瑟士跑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