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生理期分為卵泡期、排卵期、黃體期(經前期)、行經期(月經期)。隨著卵泡的發育成熟,其逐漸向卵巢表面移動並向外突出。當卵泡接近卵巢表面時,該處表層細胞變薄,最後破裂,卵泡液便大部分流出,然後卵細胞排出,即為「排卵」。如果月經周期很準,女性的排卵日期一般在下次月經來潮前的14天左右。一般將排卵日的前5天和後4天,連同排卵日在內共10天稱為排卵期。
卵子自卵巢排出後在輸卵管內能生存1-2天,以等待受精,而男性的精子在女性的生殖道內可維持2-3天的受精能力,所以卵子排出期間性交會容易受孕,排卵期又稱為易受孕期或危險期。血液中激素水平、宮頸黏液、陰道脫落細胞檢查、B超等都可以幫助判斷排卵。
(1)如果月經周期很規律,女性的排卵期一般在下次月經來潮前的14天左右。
(2)如果經期不穩定,排卵期第一天=最短一次月經周期天數-18(天),排卵期最後一天=最長一次月經周期天數-11(天)。計算方法是以本次月經來潮第一天為基點,向後推算天數。
(1)食慾下降:有研究表明,排卵期是女性生理周期食量最低的時期,由於體內激素的影響,排卵期的女性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尋找異性交配上,從而更少關注食物。
(2)精力充沛:為了能夠成功吸引異性,女性在此期間會更希望表現自我,吸引異性,同時性慾也會提升。
(3)白帶增多:白帶是女性排卵期間的陰道分泌物,正常情況下是沒有氣味,一種微酸性的粘稠物質,具有溼潤陰道、排洩廢物、抑制病原菌生長的作用,是正常生理現象,若有異味,需要注意觀察,及時進行相關檢查。
(4)抵抗力降低:在排卵期,女性的陰道粘液會變得稀薄,是為了讓精子更容易通過從而增大受孕率,與此同時,女性的鼻腔粘液也會減少,但這就增加了細菌侵入人體循環系統的機會,故需要預防病原菌的侵染。
(5)排卵痛:有些女性在排卵期會出現一側下腹輕微疼痛,有時只是隱隱約約的不適,極少數的女性疼痛十分明顯,通常疼痛持續1-2天後消失。
(6)排卵期出血:部分女性在排卵期有陰道出血的症狀,這是因為體內雌激素水平短暫下降,使得部分子宮內膜脫落引起有規律性的陰道出血,也稱為排卵期出血。如果出血量少且持續時間少於7天,則為正常的生理症狀。
(1)個人衛生:要有自己專用的毛巾,尤其在排卵期不能使用他人的毛巾,以防受到感染。勤換內褲,最好穿著吸收力強且透氣的全棉內褲。
(2)清洗下部:每次排洩後,最好養成用流動溫水清洗的習慣,以免腸道細菌趁機拐入陰道,引起炎症。
(3)補充足夠的水:每天都要飲用足夠的水,這樣可以減少在尿道滋生的細菌。
(4)避孕:如果還沒有計劃要寶寶,在女性排卵期裡就要做好避孕工作,例如試用保險套、服用避孕藥等。
總之,排卵期注意保持個人的良好衛生,
也儘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