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對女孩子最終極的讚美是什麼?
放到古時候,恐怕是「賢良淑德」,就像《甄嬛傳》裡教導姑姑對沈眉莊說的那樣:「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在正在經歷著「性解放」和「性別平等」的今天,對一個女孩來說最終極的誇獎大概是:
啊!她可真是個酷女孩!
沒錯,人人都愛酷女孩。她們性感狂野、不拘小節,喜歡運動或者電競,能和男生很快地玩到一起…甚至和她們約會都會更省心一些,你只需要在足球酒吧裡為她點份炸雞啤酒就能抱得美人歸。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印象中的COOL GIRL
Cool girl,是一個完美符合直男所有性幻想的「正面女性」群體。當我們看看那些熒幕上的酷女孩角色,就能發現她們總是擁有很具體的一些元素。
酷女孩們的身材通常超有料,可能還有著抽菸喝酒等一系列不屬於「好女孩」的習慣。她們能和男人們迅速打成一片,根本不屑於參與一般女孩喜歡的各種娛樂活動,她們的愛好和男人沒什麼不同。
酷女孩過著「男性化」的生活,但在外表上卻達到了女性氣質的頂峰。
我們印象中的酷女孩代表,絕對少不了9.2分英劇《性愛自修室》第一季裡的女主梅芙。她抽菸,塗著黑色的指甲油,外露的性感超過了實際年齡。據說,在《性愛自修室》中的兩個女主中,直女喜歡古靈精怪的歐拉,直男喜歡把「酷」寫在臉上的梅芙。
梅芙常穿黑色的漁網襪,有時候還會戴著鼻環,看起來相當高冷,完全就是高中裡標準且經典的「緋聞女孩」。於是,當常年冷漠臉的梅芙轉過頭來對男主歐蒂斯笑一下的時候,真是世界都溫暖了起來。
「酷女孩」梅芙被「正經女孩們」蕩婦羞辱,她們說梅芙是個徹底的濫交女。事實上,梅芙只是拒絕了男生的親吻而已。
實際上,看起來酷酷的梅芙出生在一個「癮君子」家庭,連她住的地方也是最便宜的棚戶區,她本該有一萬個理由墮落。身為女權主義者的梅芙甚至連一間獨立的、屬於自己的房間都沒有(女性主義作家伍爾夫曾寫過《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並認為「女人想要寫小說,她就必須有錢,還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
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她身上張揚著的美豔同家境困頓的反差,讓她在觀眾們心中的形象更飽滿、更立體了一些。在那樣糟糕的環境中,她還染著粉色頭髮、穿搭頗有自己的審美,並且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學霸,誰能拒絕這樣的酷女孩呢!
比如,《生化危機》第一部裡一襲紅裙長靴配兩把槍的米帥,怎麼看都比後幾部重型又髒兮兮的造型養眼不少。她的身材和吊帶紅裙當然足夠誘人,沒人能拒絕重型武器和美人的搭配。
她做著「男人的事兒」,卻擁有著女人到極致的造型。
再或者,從2010年開始的漫威宇宙裡,斯嘉麗詹森飾演的「黑寡婦」同樣在男性佔主導的世界中備受歡迎,並且,「她是兄弟們中的一個」,並沒有因為是個女人受到排擠。
因此,表面上看,黑寡婦的性別特質被抹去了。但實際上,黑寡婦之所以能夠成為漫威宇宙裡不能被代替的形象,恰恰是因為她「男人化的女人「這一特點。
我們能舉出來的例子太多了,酷女孩的確存在於文藝作品的方方面面中,但在現實生活裡,你很難找到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酷女孩」。為什麼呢?
做個酷女孩意味著…?
因為,做個酷女孩意味著你需要在身材火爆的同時,喜歡吃各種垃圾食品,不介意男性朋友帶你去廉價的小館子解決掉晚餐,最好還能掌握包括修車在內的特殊技能…
你得是個能讓人時刻感受到「哇塞」的妹子。
聽起來是不是很難?沒關係,桃子醬來教你如何成為一個讓所有人都愛的酷女孩。在B站上 @好不錯的字幕組 翻譯的視頻《酷女孩套路:披著漂亮女孩外表的直男幻想集合體》中,告訴了我們答案。
成為酷女孩的第一個要求就很殘忍,你得是個大美女,穿衣風格火辣性感。
眾所周知,不「辣」的酷女孩就是男人婆。好看的臉+誰看了都得感嘆一句的身材,是酷女孩屆的準入門檻。吊帶短裙搭配長靴是基本操作,不過,性感也未必要全靠吊帶短裙完成,真正高階的「酷女孩」,哪怕是穿西裝、塗裸色口紅、抽著雪茄,也要露出半截酥胸…
有人這麼形容,「酷女孩不計算卡路裡,卻神奇地保持著《花花公子》封面女郎的身材。」
其次,你需要能和任何男人打成一片,還能全盤接受他們的「那麼普通卻又那麼自信」。
你需要隨和,從來不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生氣,能接受男友把襪子扔到地板上的行為,從來不給男友甩臉色。·酷女孩總是能輕鬆地融入到男性更多的群體中,成為男人們中的一員。如果你做不到這點,可千萬別說自己是個酷女孩。
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酷女孩,你必須喜歡足球、籃球…或者其他一些在傳統意義上符合男性氣質的運動。
符合男性氣質的運動能夠讓你更快地融入到男人圈裡,和他們做兄弟。把這一點做到極致的,大概就是美劇中的常駐角色「拉拉隊女孩」。即便是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種略顯嚴肅的片子裡,也有貌美而膚淺的拉拉隊女孩出鏡。拉拉隊女孩們只追求和「英雄」的片刻溫存,她們不需要一個號稱「永遠」的承諾。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的比利和拉拉隊女孩 -
酷女孩就是這種類型的姑娘:男生喜歡的,酷女孩們也喜歡。如果男生喜歡狂野的女孩,她就是可以和你一邊吃披薩一邊看球賽。
我不想再做男人眼中的
「酷女孩」了!
其實,酷女孩根本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她們是由各種影視作品創造出的的一個神話,並被假裝是「酷女孩」的女人們傳續下去。
的確,人們都愛看起來大大咧咧的姑娘,酷女孩們不像「傳統女孩」那麼「矯情」「事兒多」「玻璃心」「公主病」。
- 「酷女孩」是不會喜歡粉紅色的 -
傳統女孩會做更多符合「女性氣質」的事情,比如瘋狂購物、做美甲、擁有很多化妝品…她們符合男性觀眾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她們喜歡小時候喜歡芭比娃娃,青春期迷戀粉紅色和各種bling bling的飾品,大學時會渴望談一場「甜甜的戀愛」。傳統女孩們就代表著「適合被娶回家」的乖乖女。
而酷女孩就不一樣了。
簡單點說,酷女孩就是完全符合男性審美的女孩。她"跟別的女孩不一樣",她是與眾不同的。酷女孩不會對你的愛好指指點點,她不會告訴你「沉迷於打遊戲是不好的」,因為她還能和你一起通宵開黑。
你發現了嗎?做個酷女孩,真的挺難的。
要想成為酷女孩,你必須放棄自己「女性」這一性別,將自己與刻板的女性特徵分開,與各種被認為專屬於女孩的性格劃清界限,並且經濟獨立,能養活自己。這也太累了吧!
究其根本,是因為「酷女孩」暗示著女孩應該如何變得討人喜歡:她必須有和男人一樣的愛好,卻擁有大多數女人無法擁有的臉蛋和身材。
在國內,「酷女孩」這個形容還沒有很普及,但早在2015年,央視春晚的小品節目《女神和女漢子》就把和「酷女孩」類似的兩個詞「女神」與「女漢子」推上了新的爭論高度。
小品中的臺詞是這樣的:
我眼大嘴小鼻梁挺,腿長胳膊長S型,我的名字叫瞿穎。
乍一看似乎賈玲扮演的女漢子是被嘲笑的一方,而女神是受追捧的一方。但其實,無論是所謂的「女神」還是「女漢子」,她們的形象都是因男性的關注而生,一直活在男性的評判體系下,被男性凝視包裹著。
男性覺得你是「酷女孩」,那你就是;反之亦然。評判標準從來都不在「酷女孩」們自己手裡。
我已經不想再成為一個他人眼裡的「酷女孩」了。因為從來,酷女孩都只是被建構出來的完美神話。
請記住,最重要的永遠是你自己,沒必要那麼care其他人。
[1]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K411K7po/[2] https://nofilmschool.com/cool-girl-character-tropes[3] http://theconcordian.com/2020/01/lets-kill-the-cool-girl-trope/ [4]https://www.kekemagazine.com/2020/02/11/i-am-like-the-other-girls-examining-the-cool-girl-trope/
P e a C H S a Y S
撰文 奶啤
出品 桃子筆記
— 你可能錯過的近期推文 —
— 桃子的店「桃桃優選」,有範兒的姑娘都逛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