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除夕的起源和風俗嗎?

2020-12-21 美麗秘籍1

—Happy New Year—

可愛們大家好鴨~

今天是公曆2020年1月12日,農曆臘月三十,就是除夕夜啦~

想必,大家一定都回到家中和家人團圓了吧!

那小可愛們了解除夕的起源和風俗嗎?萬能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吧!Hhh~

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人們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開始「忙年」了,一直到正月十九日。現代的新年節期一般是指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節)。

春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都會相互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節日習俗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方等。「門心」貼在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在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在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就是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

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

相信小可愛們都聽過這個關於春節的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吃人和牲畜。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燈籠,燃放鞭炮煙花;夜裡,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以上,是除夕的由來和一些習俗。

關於除夕和春節,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你們的家鄉有什麼習俗呢?

相關焦點

  • 明天就是除夕了,關於除夕來歷、風俗和禁忌,你都知道嗎?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那麼你知道關於除夕來歷、風俗和禁忌嗎?1、除夕來歷傳說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年),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年)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煙花,來驅除夕(年)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 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除夕的講究及忌諱禁忌注意事項
    除夕的風俗習慣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燃放煙花爆竹」。燃放爆竹是除夕夜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如今,冉犯爆竹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它還有驅散窮氣和晦氣的作用,響聲也代表了在新的一年裡生活有聲有色,紅紅火火。因此,在除夕這天是一定要點爆竹的。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
  • 六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習作,家鄉的風俗作文,除夕新風尚
    年的夜,是燈的海,人的海,顏色的海一、原創作文:除夕新風尚除夕,夜一如既往來了,大概天上是沒有除夕的,否則今天也該有些例外了傳統的除夕,人們是喜歡團圓在家裡的,一家人暢暢敘敘,和著熱氣騰騰的年夜飯,是一種小家的溫馨。現在,許多人家團圓到飯店裡了,一桌挨著一桌,各桌都圓圓滿滿,觥籌交錯,歡聲笑語,幸福著新時代的幸福,是一種大家庭的和諧。
  • 「百家號鼠你紅」2020年除夕有什麼講究 2020年過除夕有哪些風俗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意為舊歲至此而除,過了除夕之後便是新年,也意味著新的開始。通常,在除夕的時候,各地都會有一些特別的習俗。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2020年除夕有什麼講究,順便來說說2020年除夕當天有哪些活動以及2020年過除夕有哪些風俗。一、2020年除夕有什麼講究1、2020年除夕有什麼講究?
  • 「百家號鼠你紅」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對於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你又了解多少呢?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現代年輕人對於春節的傳統習俗關注的越來越少,因此說到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很多90後、00後感到一臉茫然。
  • 除夕是大年三十嗎?描寫除夕的詩詞有哪些除夕傳統習俗介紹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大晦日,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  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為廿九日,有些地區又會改稱二九暝。  「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
  • 了解咖喱的起源和製作過程,恍然大悟
    了解咖喱的起源和製作過程,恍然大悟有去過印度的人都了解,當地人非常喜歡吃壓力,他們無論吃什麼飯菜都喜歡配上一些咖喱醬。在當地有一種「無咖喱不成席」的風俗習慣,無論是在自己家吃飯還是外出吃飯,都少不了咖喱醬。為什麼印度人喜歡吃咖喱?了解咖喱的起源和製作過程,恍然大悟!
  • 聖誕節的起源是什麼?你對聖誕節了解多少
    在亞洲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也被視為公共假日。現在在中國,也是很多年輕人的節日,商家也趁著開展促銷活動吸引顧客。那麼,你知道的起源嗎?有什麼活動?我們要談談。是耶穌會民間節日,起源於羅馬帝國。據說是耶穌的生日,他被指定為來紀念耶穌,但是,有待考證,許多歷史學家認為耶穌出生於春天,而不是。
  • 春節傳統拾趣:真有年獸嗎?過年的風俗知多少
    年不見了,過年的風俗卻保留了下來。臘月的最後一天,家家都要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大年初一,家家貼上喜慶的春聯,親朋好友互相拜年,小孩子們放花放炮。這就是關於年獸的傳說。過年還有哪些有趣的習俗?一起來更進一步了解吧!
  • 2020除夕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 除夕和大年三十是同一天嗎?
    除夕指的是每年臘月的最後一個日子,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是每年的最後一個日子,代表著除舊迎新,所以除夕在中國也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日子。那麼2020年除夕是幾月幾日呢?除夕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除夕是大年三十嗎?
  • 大年三十是除夕嗎?
    每到春節的時候,很多單位會放假,讓員工能夠和家人團圓,但是有的特殊崗位是沒辦法和家人團圓的。那麼,2020大年三十是幾月幾號?大年三十是除夕嗎?一、2020大年三十是幾月幾號?2020年大年三十是2020年1月24日,己亥年(豬年)臘月三十,星期五。
  • 除夕是法定假日嗎?除夕是什麼意思,除夕是2019年哪一天
    除夕是什麼意思你們知道「除夕」是什麼意思嗎?「除」是去除的意思,「夕」是指夜晚,除夕就是辭舊迎新的意思。趕緊抓住狗年的尾聲,和爸爸媽媽們好好吃上一頓年夜飯。別忘了看春晚呦。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
  • 除夕,作為中國第二大節日,你可知有什麼習俗和禁忌?
    放假了,又到除夕之日,心中的總是美滋滋的,在大家心裡除夕總是那樣美好,那你可知道除夕是怎樣的來的嗎?又有著怎樣的習俗呢?除夕的起源,大致在先秦時期便有記載,根據《呂氏春秋》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由此可見除夕在中國的歷史那是相當久遠啊!
  • 2021除夕,祝福!扭轉乾坤!
    想要咋地就咋地啥事都能和你心意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熬年守歲吃完年夜飯後,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
  • 除夕習俗30字50字簡短介紹 除夕守歲熬年的來歷意義及傳說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除夕守歲寓意是什麼呢?為什麼在除夕這天需要守歲呢?除夕有哪些風俗習慣呢?除夕習俗30字簡短介紹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這天有貼春聯、放鞭炮、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傳統習俗。
  • 中秋節,別稱、起源和習俗你知道多少?居然與這位大菩薩淵源如此
    中秋節還有八月半、團圓節和月夕等一些別的名字。中秋節,人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在晚上夜飲賞月的習俗,還有媳婦歸省到這一天必定還家的俗歸,並且以圓月為象徵,所以又稱中秋節為團圓節。傳說唐朝的唐明皇在這一天晚上出遊月宮,於是就稱中秋為月夕。 什麼時候開始有的中秋節呢?中秋節的起源是什麼時候呢?
  • 你知道薩摩亞這個國家嗎?這個國家的風俗特別有意思,了解一下吧
    你知道薩摩亞這個國家嗎?這個國家的風俗特別有意思,了解一下吧喜歡出門旅遊的人去過世界上好多的地方,但是太平洋南部的薩摩亞這個國家你去過嗎?這個國家和別的國家也有一些不一樣的民族風情,十分的有意思,如果想要去薩摩亞旅遊的朋友們可以提前了解一下這裡的風俗習慣,以避免觸到了他們的禁忌。薩摩亞人是特別忌諱的一件事情就是邊走邊吃食物,像我們國家的人民就有這種習慣,因為在我國各地都有許多的美食街,賣的這些小吃,都是隨買隨走的,沒有地方可以坐下來慢慢享用,所以人們都是一邊買著小吃、喝著飲料,一邊吃著一邊往前走,再去搜尋各種的美食。
  • 2019,立春邂逅了除夕,這些習俗和禁忌你必須要知道!
    2019年的立春與除夕同一天,那麼大家知道除夕日立春多少年一遇嗎?   據專家介紹,農曆己亥豬年除夕和立春巧合在同一天,這種情況並不常見,百年當中約有3年出現這種情況,除夕與立春在同一天的有,2019年2月4日,2057年2月3日,2076年2月4日
  • 春節的起源及傳說故事
    免費諮詢,助你一生好運!關於「春節」的起源,有一個古老的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年」,頭上長著角,非常兇猛恐怖。「年」長年居住深山,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現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 除夕吃餃子的寓意是什麼 除夕吃年夜飯的寓意及講究禁忌
    北方很多家庭除夕這邊是吃餃子的,那麼除夕吃餃子有什麼寓意呢?為什麼除夕要吃餃子呢?除夕吃年夜飯有什麼講究嗎?小編整理了除夕吃年夜飯的講究及禁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民俗專家表示,「除夕」吃餃子和年糕均有象徵意義,意在新年發財。  舊時過春節的餃子餡兒,大致分為羊肉白菜餡,通稱葷餃子;豬肉青韭、菠菜餡,通稱大餡兒餛飩;幹菠菜白肉湯餡,通稱湯餃子;各種油炸素貨加白菜拌成的素餡,通稱素餃子。現如今,餃子餡的種類已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