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特徵及品種
薏仁(禾本科薏改屬)一年生粗壯草本,株高1-2m鬚根黃白色,海綿質,直徑約3mm。莖直立生,高1-2m,具有10多節,節多分枝。花果期6-12月。
二、生物學特性品四
(一)生態習性
薏多生於溼潤的屋旁、池塘、河溝、山谷、溪澗或易受澇的農田等地方,能在黏土地塊生長;在海拔200~2000m處常見,野生或栽培。喜涼爽溼潤的氣候,在氣溫15℃以上,薏種子7~14天出苗;氣溫25℃左右利於薏的抽穗揚花和籽粒的灌漿成熟;充足的陽光有利於薏各生育期的生長,可通過調整播種密度滿足薏對光照的要求。
(二)生長發育特性
薏苡種子屬需暗種子,隔年種子發芽率極低,不宜作種。薏苡根是鬚根系,由初生根和次生根組成,在8葉前薏莖伸長生長緩慢,第9葉出現時,莖的生長度加快,進入拔節期。薏苡第4片完全葉展開後開始分,薏苡幼穗分化結束後進人抽穗開花階段,抽穗開始後15天左右為抽穗盛期,抽穗後19-27天為揚花盛期,夏季晴天一般9:00-10:00開花,雄穗開花比雌穗早3-4天,籽粒充實完畢30天後種子穎殼變褐色,籽粒成熟。
三、栽培技術
(一)選地與整地
薏苡的適應性較強,向陽有流水的渠邊、河邊、溪邊、田邊等零星地段以及山岡坡地、水田和旱田均可種植,但排灌方便、向陽、肥沃的壤土或黏壤土有利於薏生長。前作收穫後應及時進行耕翻,深翻土壤30~35cm,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每畝用腐熟肥或土雜肥2500~3000kg撒於土面,翻入土內作基肥。翻耕後,整平細做畦或做壟,寬1.5~2.0m,挖20~30cm深的灌水溝。
(二)繁殖方法
薏苡仁用種子繁殖,繁殖過程如下。
1.種子處理播前應精選種子。為了促進種子萌發和預防黑穗病的發生,在播種前要進行浸種或拌種處理,可用50%多菌靈、80%粉鏽寧或50%託布津等農藥進行拌種;開水燙種對預防黑穗病效果良好,先用冷水浸泡12小時,再轉入沸水中燙8-10秒,立即取出攤晾散熱,晾乾後下種。
2.播種播種期因品種、地域而異,早熟種在3月上、中旬,中熟種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晚熟種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晚熟種宜早播,過遲播種,秋後果實不能成熟,會影響產量。
一般採用直播、點播和撒播,播種密度因品種不同而異。播種方法一般採用免耕直播栽培,寬行窄株穴播,行距70cm左右,穴距30~35cm;採用育苗移,清明節前後播種,採用整畦撒播法,每畝播種量3-4kg,落籽均勻,粒與粒相間4-5cm。按行株距早熟種25cm×20cm、中熟種40cm×35cm、晚熟種55cm45cm挖穴,穴深5~7cm,每穴播種子5-6粒,播後加細土覆蓋2-3cm,經常保持土壤溼潤。
四、採收加工
(一)採收
薏苡種子成熟期不一致,一般早熟品種在7月下旬至8月初收穫;中熟品種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晚熟品種在10月下旬;當種子成熟度達80%時,即可收穫。選晴天收穫後放置3~4天用脫粒機進行脫粒,可使未成熟種子成熟,易於脫粒。於脫粒後種子放在乾淨的曬場上暴曬直至乾燥然後用碾米機碾去外殼和種皮,過篩後即可得到薏苡仁。
(二)加工
加工的方法同碾米工序相同,但要將每次碾下來的殼渣和種仁一起再碾,這樣反覆數次,直到去淨外皮和種皮,獲得白淨的種仁時止,然後用細篩篩後揚淨,再用粗篩篩出沒有去掉殼的果實,混入下批果實一起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