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豬肉的肉價雖然說是有所下降,但是價格依舊還是比較貴。在一些地方,如今豬肉的價格最少都要25塊錢一斤,有的地方更貴,可高達30塊錢一斤。也因為豬肉肉價的上漲,所以雞肉的銷售量就開始直線上升。
而人們在買雞肉時會發現,在市場上有會有兩種不一樣的雞肉,第一種就是肉雞,也就是吃飼料長大的,而第二種則是土家雞。土家雞的價格會比肉雞貴兩三倍,這時人們往往就會疑惑了,這土家雞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啊?憑什麼它們 就這麼貴呢?
兩種雞的餵養區別
雞肉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其實是非常昂貴的,一般人家根本就買不起雞肉這樣的奢侈肉品。但是自從雞這物種被人類大規模的工廠化養殖之後,其價格就直線下降了。因此一般的肉雞價格就會比較便宜。
根本數據的統計,2019年,我國民眾消耗的肉雞數量高達百億隻。如果是單憑從前的養殖,那這供應完全就供不上。由此就誕生了工廠化的大規模養殖方式。雞在養殖的過程之中最為重要的消耗品就是飼料。所以養殖肉雞的人們最需要考慮的就是飼料成本。
如果有一種飼料能夠讓雞在短期之內就長大,那麼就能夠極大的節省成本。所以,那些大規模養殖肉雞的工廠就選擇這種快速而又節省成本的方式。著名的「白羽雞」就是短期長大的優質肉雞了。一般來說,白羽雞就只是需要40天左右就可以出欄售賣了。一般來說餵養白羽雞的飼料也會是一些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料。
可是土雞就不一樣了,土雞也有可能吃飼料。但是土雞平時除了吃飼料之外,其還會在野外尋找一些蟲子之類的食物吃。而且土雞所吃的飼料 並不是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因此土雞的出欄時間就相對較長,一般來說是半年以上。由於出欄時間長,所以成本就高了許多。因此土雞的售賣價格就會相對較高。
兩種雞的營養區別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說,土雞和肉雞的營養價值都一樣的,其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差別。但是在口感上,土雞的口感就會相對較好一些。因為土雞的養殖周期較長,並且土雞能夠得到一些野外的運動,所以其肉質的鮮美感就足一些,嚼起來也會相對韌一些。
可是從安全層面上來說,大規模工廠化養殖的肉雞會相對安全一些。因為一般大規模養殖肉雞的工廠都會有一套比較完善的檢驗流程。並且在肉雞出欄之時還有相關的機構對這些肉雞進行一些相應的檢驗。
現在只所以很有很多人選擇吃土雞,其實就是因為口感,至於其他的就沒有了。如果說肉雞在能夠在肉質的口感上下點功夫,那或許肉雞就能夠淘汰一些養殖土雞的小規模養殖場了。不過這種大規模的養殖是很難對雞肉的肉感進行控制的,所以未來這種肉雞和土雞並存的局面還是會長久的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