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周二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營收1347.08億美元,同比增長5.2%,沃爾瑪美國同店銷售額增長6.4%,超出分析增長4.16%的預期。
今年市場面臨經濟下行風險,根據美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零售銷售額僅環比增長0.3%,在美國零售業數據低迷的情況下,沃爾瑪第三季度增長卻超出預期,這其中是沃爾瑪加快朝著電商發力的緣故。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人們無法走出家門,越來越多的美國消費者被迫選擇網上購物,沃爾瑪在今年加大投入了電商業務,財報顯示,沃爾瑪第三季度美國電子商務銷售額大幅增長79%,在所有渠道中表現十分出色。
一方面是美國本土市場的「亮眼」,另一方面卻是海外市場的「黯淡」。
儘管沃爾瑪在第三季度表現不錯,但其在近日撤出了部分海外市場。
10月份,沃爾瑪同意將英國雜貨連鎖店Asda Group出售給一家私人投資集團,以88億美元的估值成交,此次交易預計將確認約25億美元的非現金稅後虧損;11月6日,沃爾瑪表示將出售其在阿根廷的零售業務。
隨後,11月16日,沃爾瑪宣布將其在日本西友超市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給投資公司KKR和日本電商樂天,隨著西友超市的股權出售,沃爾瑪幾乎退出日本市場。
近年來,沃爾瑪一直嘗試拓展海外市場,但難以獲得成功,為什麼沃爾瑪在海外市場頻頻受挫?
專業人士認為,對於沃爾瑪來說,日本、英國等海外市場的發展空間有限,因為在這類市場,想要快速做大份額以提升話語權,通常的做法是併購,但這又需要長期投入大量資金。
相比於線上業務的快速增長,沃爾瑪跨市場併購策略為自身帶來的收益相對有限,集中精力深耕部分市場是更好選擇。
同時,沃爾瑪在美國從供應商獲得最低價格的方式,在中國、日本等市場行不通,它敵不過本土企業的靈活,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又在電商的興起中失去了傳統零售的優勢。
沃爾瑪在被各國零售市場「拒之門外」時,便嗅到了危機的味道,也或許,這是一個自救的信號。
早在前幾年,沃爾瑪開始從緩慢增長的全球零售市場撤退,轉而發力電子商務,經過多年的投入,2018、19財年,沃爾瑪美國電商銷售額同比增速達到44%和40%。
在2018年,沃爾瑪以16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印度電商公司Flipkart約77%的股份,投入印度電商市場,這是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也是最大的一份賭注。
Flipkart旗下擁有Myntra, Jabong和PhonePe等多個電商平臺。背後除了沃爾瑪這一最大股東外,還有騰訊、老虎環球基金、微軟等知名股東,Flipkart所在的新的廣闊市場空間和它的電商業務能力都是沃爾瑪看中的。
Flipkart的表現也確實讓沃爾瑪舒了一口氣,上個月,Flipkart啟動了節日銷售活動Big Billion Days,前4天半的時間裡銷售額便突破31億美元。
欣喜的是,印度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到2024年將擴大至990億美元,相信Flipkart能分得到足夠大的市場份額,沃爾瑪也將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
可以看出,沃爾瑪的這一步棋是走對了,該公司電商業務還在高速增長中,根據eMarketer數據顯示,美國電商領域中,亞馬遜排名位居第一,佔比37%,沃爾瑪正在全力追趕,佔比約5%,一場疫情之後,雙方差距也在漸漸縮小。
按照沃爾瑪的發展態勢,電子商務想必將是下一塊試金石。
作者:電商報 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