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歲歲年年,又到了年末大清掃的時間。
老人們常說,一定要在除夕前把家裡打掃乾淨,好迎接新的一年。
家和人一樣,也是有生命的,它不喜歡髒亂和擁堵,它承受不起太多的負荷。
當你不斷地清理自己的房間時,就會發現,內心中的種種雜念,都會隨著灰塵一起消失。
房間什麼樣,生活就是什麼樣。
要想要生活的更好,就要先從打掃乾淨房間開始!
01
房間裡藏著你自己的模樣
有什麼樣的房間,就有什麼樣的人生狀態。
之前看過一個帖子,樓主是個剛工作的小姑娘,在北京與人合租了一間面積很小的套間。
這個帖子記錄了她改造房間的全過程。
她的生活空間就只有一個十平米左右的臥室,光是擺上一張床、一套桌椅就已經很擁擠了。
屋子的上一任租客是兩個男生,環境比較糟糕,所以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將衛生打掃乾淨。然後把本來的老燈泡換成節能燈,把窗簾拆下來洗乾淨,屋裡一下就亮堂了。換上新買的床單、被套,處理掉破損的舊桌子,搬來了純白的布藝沙發。除此之外,她還給房間鋪上了地毯、在牆上掛上了很文藝的裝飾畫、準備了一個鐵藝架子專門用來放綠色植物、購置了漂亮的小夜燈和小擺件。最後放出的前後對比圖相差太大了,簡直看不出是同一間房子。
評論裡有人說:這麼小一個房間,再怎麼收拾也就那樣,還能開出花來啊?
也有人說:多此一舉,租來的房子,又不是你自己的,花這麼多心思幹什麼?難道你還能在這兒住一輩子嗎?
但這個女孩回覆說:「房子也許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啊。」
因此女孩一定是個熱愛生活的人。
《掃除力》裡有這樣一句話:
「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自己的房間,如果你的房間髒亂不堪的話,你的「好運」、「夢想」都會溜走,不僅如此,如果你一直放任不管,髒亂的房間還會給你招來厄運。」
如果一個人的家,乾淨整潔,整個家充滿著舒服的氣息,有屬於他自己的裝修風格及品味,那麼這人也不會差到哪去。
相反,一個人如果連自己住的房間都不收拾打掃,必然就會心生怠惰,人缺精氣神,做事沒效率,長此以往,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人有淨氣,風度自來!
02
學會「斷舍離」才能更果斷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這正是克服欲望的一劑良藥。
打開你的衣櫃看一看,裡面是不是被塞得滿滿當當的?
但其中,真正合身的、入時的、你常穿的,又有多少件呢?
五年前的裙子,十年前的T恤,可能都舊得不成樣子了,你捨不得扔;過了期的舊雜誌,永遠放在鞋櫃裡積灰塵的鞋,你也捨不得扔;不會再騎的舊自行車,換下來的舊手機,甚至早已被淘汰了的mp3,你還是捨不得扔。
它們也許都沒有壞,所以在想要扔掉它們的時候,你總覺得它們還是有用的。
直到你的衣櫃再也塞不進更多的衣服,你的雜物間裡堆積如山,你才意識到:它們不過是看似有用的垃圾而已。
心隨物動,情隨事遷。
如果一個人的房間裡充斥的是不需要的東西,自己也會有一種不被需要的感覺。
只買自己需要和喜歡的,從源頭上節流,可以省卻日後要捨棄的猶猶豫豫和負疚感。
我們應該脫離對物品的執念,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因為只有真正需要的對我們來說才是有用的。
學會斷舍離,是為了讓你重新思考,哪些才是自己真正所需,從而來改變自己的精神狀態。
生活總是雜亂無序的,但你的人生是需要有條理的。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更果敢,快刀斬亂麻,該扔扔,該舍舍,別被沒用的東西填滿了心。
03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打掃的過程,就是處理、選擇、揚棄的過程
《弟子規》中《餘力學文》中說:「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
書房、臥房都要保持清潔、乾淨,牆壁也要乾淨,給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和生活環境。
觸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條,這樣才能靜下心來讀書,開心地生活。
曾國藩在家書中也曾多次提起要求家中子弟勤打掃。
「諸弟不好收拾潔淨,比我尤甚,此時敗家氣明」「一紙一縷,竹頭木屑,皆宜檢拾,以為兒侄之榜樣」。「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除草,是極好之事。」
儒家講究「慎獨」,說的是越是在人看不到的地方,越體現出一個人真實的狀態。
屋子乾淨的人,其實是最會過日子的。
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不僅說明這個人勤勞,更說明這個人聰明。
一個亂糟糟的屋子不僅嚴重影響找東西、幹活的效率,還會影響到房間主人的心情和生活積極性。
而當一個人養成了勤打掃的好習慣,就擁有了一個清潔的空間,生命的質量,也就會不斷的提高。
中國人,最講究風水,但往往都會捨近求遠,不知乾淨的家裡藏著的就是最好的風水。
風水從不會眷顧一位邋裡邋遢的人。
改變命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乾淨的生活環境開始。
一個乾淨整潔的房間裡充滿了鮮活的氣息,人的心情自然就好,家庭關係也會更加和諧。
好的心情是會傳播的,心情好,好運自然來。
所以,一個乾淨的家裡,藏著的是你的好運氣。
願你我都能收穫生活的充實和心靈的於淨,從而安寧、自在的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