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剛剛,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工 青島迎來「雙隧時代」!

2020-12-23 青島新聞網

蛟龍潛匿隱蒼波,撼搖霹靂震山河。九年前,一條海底隧道將孤懸在膠州灣的東西兩岸緊密銜接,滔滔滄海就此變通途;九年後,又一條海底隧道在同一片潮海上泛起如日方升的漣漪,「雙龍共舞」的時代將就此拉開序幕!

今天,眾人翹首以待的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正式開工。上午10時許,觀象君在位於西海岸新區黃島街道劉公島路的動工點看到,十幾輛挖掘機、土方車、溼噴臺車一字排開。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宣布項目正式開工,膠州灣第二隧道建設的「發令槍」正式打響。現場觀眾掌聲陣陣,這一振奮人心的時刻確實值得青島人振臂高呼。

如果說青島「橋隧時代」的來臨,標誌著「青黃不接」時代的終結,那麼「雙隧時代」的開啟,則意味著「青黃便捷」時代漸行漸近。在2011年6月30日膠州灣隧道和膠州灣跨海大橋同日通車後的3410天裡,青島人和這座城市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一橋一隧」釋放出的發展紅利,資源要素快速往來、產業關聯度與日俱增、城市路網格局完善優化……在強力引擎的拉動下,大青島由割裂的「板塊」優化組合成統一的「版圖」,大青島的城市動脈自此澎湃湧動。

近年來,隨著青島三城聯動,尤其是青黃協同發展的深入推進,兩岸往來日漸頻繁。通行量的日益飽和,也讓膠州灣隧道「壓力山大」。作為一個海灣型國際化大都市來說,青島亟需在環灣交通一體化上進一步謀篇布局。由此可見,建設第二條海底隧道是形勢所迫,更是大勢所趨。

1

「雙海底隧道」時代到來

人類讓天塹變通途的一個「大膽嘗試」,就是穿海建造隧道。確切來講,世界範圍內海底隧道的建設始於上世紀的 40年代——1942年,日本在關門海峽修建了第一條海底隧道。此後的近八十年裡,全世界範圍內已建成和計劃建設的海底隧道有20多條。儘管難度係數很大,但作為一種不佔地、不妨礙航行、不影響生態環境的非常安全的全天候海峽通道,海底隧道幾乎成為被水系阻隔的國家或城市的首選陸陸接駁方式。

對於這個「大膽嘗試」,青島走在了前列。時間撥回到13年前,在經過多年的反覆論證後,膠州灣隧道在2007年8月份正式開工建設,成為我國第一批開建的海底公路隧道之一。在歷經為期四年嘔心瀝血的建設後,2011年6月30日,青島膠州灣隧道正式建成通車,這是青島人民圓夢的時刻,更是青島百年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刻。2014年4月18日,也就是試運行兩年多後,12名國內業界知名專家齊聚青島,對膠州灣隧道展開嚴格的審查和檢查,最終對隧道打出98.06分的高分,至此,從開始論證決策到竣工通車歷經整整30年的青島膠州灣隧道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步入正式運營階段。「它的建成,標誌著我國走出了由隧道大國邁向隧道強國最堅實的一大步。」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曾給出如此的評價。無論狂風暴雨還是烈日驕陽,在通車後的九年裡,青島膠州灣隧道都是接駁青島和西海岸新區的最強紐帶。據統計,自竣工通車至今年9月份,該隧道已累計通行車輛1.61億輛次,過往人次超過6億。2019年,隧道日最高通行量已突破10萬輛,日均通行量達7.96萬輛。如此高頻率的要素流動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自然不言而喻。「城市建設要站在未來看今天」。據青島市規劃院研究分析,預計到2025年,青島東岸城區和西海岸新區之間已貫通的3條主要道路(包括膠州灣隧道、膠州灣大橋和環膠州灣高速)將基本實現飽和,跨膠州灣交通的提前謀劃舉足輕重。目前,除了現有的跨海通道外,還有地鐵1號線和8號線正在建設中。在橋隧並行的當下,青島是否真的有必要再建一條海底隧道?在採訪中,青島市政院軌道交通院院長王利偉告訴觀象君,由於「橋」和「隧」的功能性和輻射力不同,兩者並無可替代性。相比「橋」來說,「隧」的優勢在於通行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在霧、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裡,可全天候通行;隧道位於地下、兩端接線用地及拆遷小,建成後對周邊景觀影響小;不影響海面航運及其安全。就輻射力來看,膠州灣大橋的功能更偏重過境交通和高速接駁,此外其地理位置偏北側,輻射範圍也受限。就建設節點來看,由於海底隧道建設周期較長,再加上每年城市新增車輛呈上升態勢,以倒排工期來看,也到了做跨海交通「新增量」的時候。

由此可見,在現有「一橋一隧」的中間,再修建膠州灣第二隧道,對區域均衡發展和協同發展有很強的現實必要性。

放眼全國城市,武漢和上海無不是通過修建多條跨水系通道實現同城的「強勁連結」。以武漢為例,截止目前,武漢跨長江通道共有16條,其中5條隧道和11座大橋。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武漢市規劃再建19條過江通道(以隧道為主)。而橋隧的變遷,也見證了近幾年來武漢經濟社會的跨越增長。隨著「雙海底隧道」時代在青島的開啟,我們有信心和底氣期待,城市核心區域功能會實現再躍升!

2

二隧建設規模刷新「世界記錄」

不打無準備之仗。

膠州灣第二隧道怎麼建?建在哪?其實早在八年前,青島就啟動前期研究工作,作為市屬國有企業的青島國信集團擔此重任,邀請到錢七虎院士在內的眾多國內外頂級專家對項目進行全面論證,共完成工程預可行性研究階段專題研究4項、可行性研究階段專題研究15項,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觀象君在開工儀式上了解到,膠州灣第二隧道在世界建設史上,將是海底隧道建設規模最大、海底公路隧道長度最長、隧道領域施工複雜程度最高的超級工程,將突破超特長隧道通風防災,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超大直徑盾構與鑽爆法隧道海中對接,超大直徑盾構承受超高水壓等世界級難題,將引領世界超長跨海通道建設發展的未來,也將成為我國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的標杆工程和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裡程碑。

該項目西起青島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向東沿劉公島路下方敷設,穿越膠州灣,至青島港附近登陸,在海泊河口銜接青島東岸城區。膠州灣第二隧道採用雙向六車道主線隧道加中間服務隧道布置方式,主線隧道長15.89公裡,將超過挪威已建成的Ryfylke隧道(14.3公裡)成為世界第一長公路海底隧道。項目建設預計開挖土石方量超過800萬立方米,超過日本青函海底隧道(520萬立方米)和英法海峽隧道(480萬立方米),建成後將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海底隧道工程。

膠州灣第二隧道比膠州灣隧道長了一倍多,實操難度也更大,面對這個超級大工程,青島做好準備了嗎?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先要聊聊膠州灣隧道。在當初建設過程中,青島國信膠州灣交通有限公司先後攻克了水文地質異常複雜、覆蓋層薄、開挖斷面大等多項世界性技術難題,共計完成發明專利20餘項,獲得科技進步獎12項。該工程還創造了當時國內海底公路隧道施工速度最快、單位造價最低的記錄,在國內樹立起海底隧道建設新標杆。

有了一隧的豐富經驗,再加上如今隧道建造新手段和新工藝的出現,以及新基建手段的加持,可以說,保質保量地如期完成建造任務,青島是有底氣的!在開工之際,國信方面也作了表態——「將在膠州灣隧道豐富的建設運營經驗與技術積澱基礎上,做到『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對城市負責、對人民負責』,將膠州灣第二隧道打造為引領世界超長海底隧道未來的標杆工程、精品工程和百年工程。」

還有一大亮點是,相較於膠州灣隧道只允許客車通行,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的定位則是以客運為主、兼顧中小型貨運的跨海通道,從而滿足了一部分東西兩岸的貨運需求。

3

從「青黃相接」到「青黃便捷」

作為青島市重大基礎設施百年工程,膠州灣第二隧道的開工建設,對大青島格局的擎畫意義重大。如今,在國家新發展格局中,青島既是內外雙循環的「雙節點」,又是國內東西南北大循環的「雙節點」,再加上國家戰略在青島不斷疊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上合示範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重任」,成為不斷鞭策青島前行的動力。

聯動東西兩地的膠州灣第二隧道,則是「十四五」期間青島市重大工程、中心城區「六橫九縱」高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項目的順利落地會有效暢通東西兩岸人流物流,推動環膠州灣一體化發展,提升膠東半島城市群整體競爭力,助力青島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城市能級的躍升,不僅在於橫向層面,還有賴於縱向層面。隨著近年來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向地下,特別是向海底要空間已經成為城市建設的大勢所趨。膠州灣第二隧道作為我國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的標杆工程和工程建設領域的又一個重要裡程碑,勢必也會為國內其他海底隧道工程提供豐富的建設經驗,並對我國未來地下空間的開發,尤其是難度大的水下空間的利用奠定堅實基礎。在青島黨校管理學教研部副主任、青島市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秘書長李光全看來,膠州灣第二隧道在兩端陸地銜接點的選擇上也頗有深意。「這個位置的選定既要考慮輻射範圍又要考慮交通疏解能力。從大青島層面看,東岸城區連接人口重心,西岸城區則連接工業重心,把東西兩岸人口和產業高密集的地方進行深入對接,更有利於兩地協同發展;從西海岸新區層面看,新的隧道建成後,則有利於老黃島片區的發展找到新增長點,進而引領全區的統籌發展和梯度發展。」

我們不妨再把視線從宏觀城市發展上,聚焦到微觀民生百姓身上。家住西海岸新區辛安街道的邢女士是一名網約車司機,她經常接到從辛安街道或黃島街道去往青島市區的客單。「趕上上下班高峰,從接單地到膠州灣隧道薛家島口就需要50分鐘左右,再排隊進隧道又要耽誤十幾分鐘。雖然在隧道裡通行的時間不長,但進隧道前的繞路和等待實在讓人傷不起。」

所以膠州灣第二隧道的開工建設,是她日日盼望的事兒。等到新隧道開通後,她從家到西岸隧道口僅需十多分鐘,屆時往來東西兩岸城區會更加便捷高效。「路順了,老百姓的心也就順了。」邢女士笑著告訴觀象君。而邢女士的感受也正是從「青黃相接」到「青黃便捷」的最真實寫照。世界著名作家普魯斯特有過一個奇妙的比喻:睡夢與現實的關係就是海水與海島的關係。從夢想到現實,我們相隔的不只是海水,而把夢想變為現實,我們穿越的也不止是海洋。今天,膠州灣第二隧道的開工,是青島邁向未來的又一關鍵一步。

相關焦點

  • 重磅!西海岸新區、即墨、膠州將成主城 膠州灣將成為青島的「內湖」!
    從海邊的一個小漁村,到今天的國際大都市,青島的變化絕對算得上是翻天覆地。1891年6月14日,清廷內閣明發上諭,允準在膠州灣設防。這被認定為青島市建置的開始。德佔時期的青島被稱作膠澳,陸地加上島嶼面積不過500餘平方公裡,在中國較早開啟了近代化進程,一度成為第二大進出口城市、全國四大輕工業中心、金融中心之一、全國五大工業城市之一。
  • 青島膠州灣隧道車行道分界線優化 擬增設可變道路段
    為提高青島膠州灣隧道車道利用率,均衡各車道交通流量,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結合近年來膠州灣隧道通行情況分析,青島交警擬對隧道內車行道分界線予以優化,增設可變道路段。具體方案如下:一、黃島-青島方向為滿足變道條件,提高運行效率,對黃島-青島方向隧道全線4個區段車行道分界線進行優化,增設可變道路段1987m。(1)隧道ZK4+980至ZK5+480區段(消防栓76處至86處位置附近),原白色實線(禁止跨越同向車道分界線)調整為白色虛線(可跨越同向車行道分界線),長度500m。
  • 青島能否實現環膠州灣大都會的構想?關鍵在這個縣級市能否改區!
    山東省的省會雖然是濟南,但無論是城市規模還是經濟總量,當前的第一名都是計劃單列市兼副省級城市青島。過去有「上青天」的說法,將上海、青島、天津三座當時全國領先的工業強市並列,那一時代是青島的榮耀。青島的城市布局是什麼樣的呢?
  • 膠州灣隧道收費站左右兩側各5條車道...
    原標題:@青島車主:這5條車道互聯互通走這裡過隧道更快!高速收費也有變……隧e通、琴島通ETC車主注意啦!膠州灣隧道收費站左右兩側各五條車道已實現互聯互通,隧e通、琴島通ETC車輛可混合快速通行同一車道,實現不停車快速通行收費站!
  • 【膠州灣紀事】「麻子臉」不見了,母親灣重現風姿
    膠州灣,青島的「母親灣」,是中國北方地理位置最佳、資源最為豐富的內陸海灣。
  • 青島上合人居融創·時代公館,現場狂搶驚爆價房源!
    該站建築面積為23.235萬平方米,站房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外觀設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結合青島海洋文化創作,其「夢中浪花、觀海聽濤」的設計理念深刻契合了青島濱海城市的氣質。站房直面膠州灣,距海不足兩公裡。車站站南側還特別設計了觀光平臺,旅客在等候列車的同時,更可以觀看海景,相信未來很快將成為青島新晉打卡點。
  • 關於青島到黃島間輪渡的一點記憶
    已經記不清楚最後一次乘坐青島到黃島之間的輪渡是什麼時候了, 好像自從膠州灣隧道開通之後就沒再坐過船來往青黃.青島至黃島輪渡航線的開通時間應該是在1990年前,很清楚地記得剛有這條航線的時候正上小學.青島輪渡 四川路2號沒有這條航線的時候, 青島到黃島要經陸路繞道城陽、膠州、王臺, 相當於繞著膠州灣轉了接近一個圓圈, 非常的不方便。
  • 鄭州二七廣場迎來「世紀大手術」,超千米地下隧道已開工
    如今,按照二七商圈復興要實現「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見成效、五年進入全國著名商業街區第一方陣」的要求,二七商圈、二七廣場迎來了自己21世紀以來經歷過的最大「手術」,並首先向交通「動刀」,一條千米隧道引起了關注。
  • 自貿區青島片區到青島市區新增5條定製公交線
    據悉,9月10日起,真情巴士在原有1條由青島自貿片區至青島北站通勤定製專線基礎上,新開5條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的通勤定製公交專線。 據悉,此次開通的5條定製公交專線,其中4條經膠州灣大橋往返城陽區、嶗山區、市南區、市北區;1條經膠州灣隧道線路往返市南區。先期共投入15輛大巴和5輛中巴公交車。
  • 青島,未來還得看這,融創公館系作品禮獻膠州!
    下一個主場在這裡青島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新一線城市、經濟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國際性港口城市、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被譽為「東方瑞士」。21世紀的今天,青島選擇膠州灣打造世界灣區,乘勢升級膠東半島門戶,東北亞樞紐地位,這裡迎來了時代偉大契機。
  • 老火車站升級啟用,青島膠州密織海陸空鐵...
    膠州市委市政府投資2985萬元,對老火車站進行全面改造。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東線起航地之一,青島膠州灣的板橋鎮曾是整個膠東半島最重要、最繁忙的古港口。站在對外開放的新起點,膠州市主動融入國家 「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持續完善交通路網,為經濟發展助力。
  • 【國慶青島攻略】吃喝玩樂私家地圖
    ——【棧橋】,到【八大關】感受青島秋天的美景,繼續前行到青島的象徵——五四廣場、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奧帆基地】,去看大海喲~第二天:遊覽夢幻般深邃的海洋、宇宙景象——【海底世界/極地海洋世界】,經世界第一大橋——【青島跨海大橋】,沿途欣賞膠州灣美麗的風光。
  • 要「撐」起城市夢想,青島必須站在未來看現在,加緊補齊這塊短板!
    剛剛過去的2020年,每一個城市都在經受疫情防控這場「大考」。難以想像,如果不是因為城鎮化進程中數十年來打下的「家底」,城市很難應對如此高難度的「考題」。在這場「大考」中,一些「城市病」進一步被放大,到了不得不「治療」的地步,一些原本潛藏的「隱患」也不斷暴露出來。
  • 北方第二!青島地鐵六線同跑 裡程達246公裡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半島全媒體記者 郭振亮城陽、膠州等北岸城區正式進入「地鐵時代」,實現與中心城區的快速連通……12月24日,青島地鐵1號線北段、8號線北段通車儀式在青島北站地鐵站舉行,這是全省首次實現地鐵雙線同步開通運營。
  • 網友建言啟動膠州灣清淤工程,看青島市海洋發展局這樣回答!
    在節目現場,對於網友提問的建議啟動膠州灣清淤工程等問題,戚永戰局長在線給出了答覆。青島民生在線截圖1、網友建議啟動膠州灣清汙工程網友:膠州灣是青島的內湖,「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的政策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能否對膠州灣啟動清汙工程,淨化工程。
  • 青島膠州灣海星泛濫吃光養殖蛤蜊,漁業部門:3天內出臺措施
    @齊魯晚報3月12日消息,3月份本是蛤蜊養殖收穫和放苗的季節,但作為全國蛤蜊重要產區的青島膠州灣卻被海星
  • 10月這些高鐵大概率會開工,分布在4個省市!
    第一條是渝萬高鐵:開工概率較高! 渝萬高鐵全線位於重慶市,作為沿江高鐵三步走戰略中第二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國家規劃來看,沿江高鐵第二階段要在2025年前貫通,那也就意味著渝萬高鐵需要在此時間點前建成通車。
  • 重磅!「C環變O環」又進一步!沿江通道浦東段開工啦
    重磅!「C環變O環」又進一步!今天小布又帶來了好消息~今天上午,由上海城投集團、浦東新區共同投資建設的沿江通道浦東段(越江段-五洲大道)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未來,沿江通道浦東段(越江段-五洲大道)工程將與沿江通道浦西接線段、越江段連通,共同構成郊環系統,使郊環獨立成環,構築沿江沿海廊道,完善國際航運中心集疏運系統,有效提升公路運輸效率,支撐自貿區新片區高質量發展。
  • 青島城陽區:加快建設青島內聯外通的中央活力區
    產業示範區活動在青島舉行,22個央地合作項目進行現場籤約,總投資達到292億元……2020年,重任在肩的城陽區,屢屢站在時代的聚光燈下,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全力搶佔「五大高地」,擔起致力於區域崛起、協調發展的新使命,加快建設青島內聯外通的中央活力區。
  • 中國將建設臺灣海峽隧道,全長125公裡,建成後將成全球最長隧道
    中國建設臺灣海峽隧道:全長125公裡,建設後成為世界上最長的隧道,說到海底隧道,世界上海底部分長度最長的是位於日本的青函隧道,全長達到了54公裡,海底部分長度達到了23.3公裡, 1988年通行完畢,此後長期保持著最長的記錄, 工程整體的建設需要24年,迄今為止正在通行使用中,我國宣布要建設的臺灣海峽隧道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