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還沒過去,口罩已經成為了人們的日用品。然而,區區一個口罩可阻擋不了時尚達人的腳步。繼口罩妝、口罩包、露臉口罩之後,口罩掛鏈又成為了一個新趨勢,不是吧時尚達人們的脖子上又要再添一物?而除了口罩,當代精緻人類的脖子上又都掛了什麼時尚單品呢?
當普通人還在為口罩阻擋美顏阻礙呼吸而煩惱時,時尚小達人們總會快人一步,發揮苦中作樂的創新精神,為口罩開發出各種周邊單品引領時尚趨勢。有人調侃道:當國外一些地區還在為戴不戴口罩而爭論不休時,我們已經被各種口罩時尚包圍了。
七月推出的韓國真人秀綜藝《暑假》由曾經出演《釜山行》等影視劇的著名演員崔宇植和鄭裕美擔任嘉賓,通過像暑假一樣的舒適生活情景治癒疲憊心靈。剛開播的一期就讓很多人第一次發現了口罩束帶這一新奇配件。
曾主演《她很漂亮》和《三流之路》等大熱韓劇的演員樸敘俊被邀請來做客時也被贈送了「可以拿到劇組炫耀一下」的口罩束帶。
口罩束帶的實用之處主要在於方便臨時摘取、攜帶和收納,摘下後掛在脖子上就可以解放雙手,已經成為韓國風行的新時尚。作為實力Rapper的Loco權赫禹也在社交平臺上戴著口罩掛鏈出鏡。
不會吧不會有人覺得口罩掛鏈只有上述兩種簡單的束帶或者小鏈子吧?NoNo,看看Blackpink成員Jisoo的口罩掛鏈上是不同顏色的環扣,還與衣物色系相配,是精緻女明星本人沒錯了吧!
小小口罩掛鏈也可甜可鹽。今年熱播泰劇《假偶天成》中的主演梅塔文(Win)可謂走在潮流第一線,口罩和口罩掛鏈為配套使用,除了一個裝口罩的小挎包,還有三種不同材質的鏈子可供替換。
掛鏈材質分別有尼龍繩、金色環鏈和黑色金屬鏈。大金鍊子配口罩也是又貴氣又swag了。
還奉行著「萬物皆可斜挎」的精神,充分利用口罩掛鏈,把口罩斜挎在身上。看起來確實是便攜不少。
不過也有粉絲指出Win這種口罩的主要用途還是裝飾,使用時最好在裡面加上一層防護口罩。除此之外,面對口罩掛鏈這一新時尚,也有不少人提出質疑:一是認為口罩掛在脖子上接觸空氣會不衛生,二是一次性口罩每天拆換麻煩,三是掛鏈的重量會加大口罩掛耳繩和耳朵的負擔。對此反駁的也不在少數。總之,防護還是第一位的,好看和時尚與否就「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了。
相信很多人看到口罩掛鏈時,都會想到近幾年一直很流行的「奶奶風」鏈條眼鏡,一開始看著像爺爺奶奶戴的老花鏡,後來也逐漸演變成復古必備時尚單品。
Blackpink的Jennie與GENTLE MONSTER聯名款太陽鏡極具個人風格,鏈條造型復古而炫酷,在細節處還有「Jennie」標識,整體造型充滿未來感。
宋茜的眼鏡從鏡片到鏈條的顏色挑選都與服裝相配。即使是小小配飾的顏色搭配也有所講究。
歌王之夜紅毯上的華晨宇以金屬細鏈條眼鏡搭配同樣帶有鏈條元素的灰色西裝,展現歌王氣場,盡顯雅痞風範。
出席《青春有你2》成團之夜的小鬼王琳凱則戴GENTLE MONSTER銀色細鏈條眼鏡,西裝內搭花襯衫,復古文藝範中暗藏不羈。
相比修飾臉型的大框墨鏡,許佳琪戴的這種橢圓形墨鏡則是個性小框眼鏡的經典,搭配眼鏡鏈更完美演繹復古感。
精緻人類的脖子上可不止眼前的鏈條眼鏡。似乎是從《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女主瑪蒂爾達脖子上的黑色choker出現在熒幕上成為經典造型開始,choker就成為復古和叛逆的實體代表。這種比一般項鍊短、緊貼脖頸的裝飾物如今是格外受歡迎的時尚單品。
即使對choker的評價總離不開「個性叛逆」這些詞,但choker與長裙的搭配則凸顯個性而不失優雅,紅毯之上也能氣場全開。前段時間的迪麗熱巴一襲高開叉黑色禮裙搭配金色choker,優雅性感。
CC宋妍霏出席CF120周年火線盛典,個性金屬choker與耳飾配套,紅黑配色造型,舞動中盡顯酷颯風格,業務能力滿分。
同樣是金屬元素,《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飾演者江疏影脖子上的貝殼choker則在白襯衫的搭配下顯得優雅溫柔,三十而已?這看起來也才二十吧?
choker可不是女生專屬,吳亦凡的黑色絲帶choker同樣點綴金屬元素,加上銀髮、金絲眼鏡和太平洋寬肩,每一個細節都是「蘇」點滿滿。
甚至是來到《乘風破浪的姐姐》擔任嘉賓的楊瀾老師也戴上了choker,優雅知性,對於女人味自定義的討論也見解獨到。
相比於前面的各種新興時尚,絲巾和絲帶可謂是脖子上的「常駐嘉賓」,在八九十年代的舊上海或港風電影中就可以看到絲巾在人們穿搭上的出鏡。到今天,絲巾和絲帶也成為了街頭嘻哈和搖滾樂隊的標誌性配飾,不失為值得嘗試的另類酷颯風。
王俊凱、王一博拋棄傳統領帶,用印花或波點絲帶代替裝飾脖頸,搭配皮衣外套,看似隨意的飄逸感中彰顯個性時尚。
說起時尚酷蓋王一博,不僅駕馭得了各種「媽見打」的「醜褲子」,提得了春運款編織袋參加活動,耳飾也要與眾不同,加上鏈子掛脖可還行?
萬物皆可掛脖子上,當代精緻潮人們可是身體力行地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無論是還在爭議中的口罩掛鏈,還是鏈條眼鏡等時尚圈元老,潮人們的脖子上從來不存在「不可承受之重」,時尚來來往往,循環還是更新,終歸樂此不疲。
文/Te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