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舉行的第十一場「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介紹了該區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區委副書記、區長李謙,區發展改革委主任沈雪峰,區經委主任陳容,區科委主任趙宏衛,區文化旅遊局局長金冬雲出席發布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H5《科創、人文、生態,松江美「出圈」 》。
(2分36秒帶你走進松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松江,上海西南門戶,享有「上海之根」的美譽,是上海全球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總面積604.6平方公裡,實有人口199.6萬人,市場主體19萬戶,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綜合保稅區和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三個國家級園區,13所大學10餘萬師生。
「十三五」以來,松江秉持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建設「科創、人文、生態」現代化新松江為目標,全力推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人文松江和全域旅遊發展。經過不懈努力,G60科創走廊上升為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重要平臺,獲評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連續三屆榮獲全國綜治「長安杯」,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顯著提升。
一、始終秉持新發展理念,擔當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開路先鋒重大使命
著眼新發展格局,勇當實踐新發展理念開路先鋒。開闢出面向長三角的G60科創走廊,打造質量標準、產融結合、先進位造等六大新高地,被國務院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典型案例,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全力建設G60科創走廊長三角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科創驅動「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示範走廊、產業和城市一體化發展先行先試走廊。松江著力打造新發展格局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的重要樞紐之一。地方財政收入2016-2019年年均增長14.4%,今年1-8月增幅和總量位居全市前列。GDP四年年均增長12.2%。結構不斷優化。相比「十三五」期初,製造業稅收佔總稅收比重從35.9%上升到去年的48.5%(去除減稅降費因素),房地產稅收比重從32.4%下降到24.9%。動能持續提升。工業固投四年年均增長38.9%,今年1-7月增長26%,總量位居全市前列。市場主體快速增長,高新技術企業三年翻一番,今年將超1400家。1-8月規上工業產值、外貿進出口總額均走在全市前列,引進合同外資增長25%。
著眼創新第一動力,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一方面,強化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建設世界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6+X」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集成電路相關企業172家、人工智慧相關企業817家、生物醫藥相關企業181 家。AST大矽片項目試運行,12英寸高像素圖像傳感器晶圓測試項目投產,著力補齊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短板;紮實推進G60腦智科創基地建設;引進總投資450億元的騰訊長三角AI超算中心、投資650億元的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總院、整車製造總部、電機製造等百億級項目,計劃總投資超3000億元。打造全國首個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立九城市「1+7+N」產業聯盟體系,與中國商飛共建G60大飛機供應鏈培育體系,近千家企業納入供應商儲備庫。
另一方面,強化創新鏈自主可控,突圍提升核心技術創新策源能力。依託世界頂尖的國際腦科學與疾病模型研發中心、科恩實驗室、優圖實驗室、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總院、低碳技術創新功能型平臺等,支持中小型航空發動機、高端伺服器、5G通信、抗疫藥物等一批關鍵技術創新突破。全社會R&D投入強度從G60科創走廊啟動初的3.6%上升到4.3%,其中企業投入佔89.2%;全區企業參與國際、國家、行業等標準制修訂383項;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四年翻一番。
著眼市場化、法治化導向,勇當制度創新和制度供給開路先鋒。國家科技部牽頭形成G60科創走廊建設工作機制,即將頒布建設方案。強化九城市科創要素自由流動,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有序推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九城市高質量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打造充滿活力的產業創新生態。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先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做實上交所服務基地,試點央行G60「雙創債」,深化落實央行「金融 15條」,上線上證G60綜指和成指。松江上市掛牌企業347家,居全市前列。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生態。聚焦「兩張網」建設,被國務院確定為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先行先試區域,率先編制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網通辦」窗口管理規範地方標準。打造眾人青睞的人才發展生態。率先建立21個產業集群黨組織。發布「人才18條」等政策。目前全區共集聚緊缺急需人才超萬名、全國兩院院士27名,外國院士5名,168名人才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
二、堅定「上海之根」文化自信和文化擔當,打造綿厚歷史與新時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人文之城
人文松江建設深入推進。實施人文松江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31個重點項目建設,人文松江活動中心、雲間會堂已封頂,廣富林文化展示館、富林印記等22個場館已建成17個,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將於9月底開放。成立人文松江創作研究院,大型歷史話劇《董其昌》成功首演。顧繡等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評中國書法城,提升陸機《平復帖》「祖帖故裡」影響力,舉辦松江書法晉京展。高品質規劃建設「二陸讀書臺」等文化地標,編纂「一典六史」,厚植「上海之根」歷史文化底蘊。
上海科技影都建設進程加快。圍繞「科創芯」、「世界窗」異質雙核發展理念,形成上海科技影都總體發展規劃。成立上海市影視版權服務中心松江工作站,出臺促進影視產業發展16條升級版政策,集聚7000多家影視企業,佔全國1/3,今年新引進影視企業707家,同比增長146.3%。華策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等項目相繼開工,著力推進上海影視樂園二期、昊浦影視基地等建設,打造上海文化新地標。
全域旅遊特色亮點頻出。2019年全區接待遊客2100萬人次,骨幹型酒店接待會務團隊37.28萬人。上海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獲評「都市生態旅遊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辰山植物園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植物園。全球海拔最低的申根酒店被譽為「世界建築奇蹟」,成為網紅旅遊打卡地。常態化舉辦佘山國際半馬、辰山草地音樂節。持續推進雲間吾舍田園綜合體、牡丹鄉野公園、浦江之首水文化等鄉村旅遊項目,書寫「遠看青山綠水,近看人文天地」新篇章。
三、堅持「兩山理念」,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之城
全力建設浦南綠色發展實踐區。加速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建設浦南綠色發展實踐區,鄉村振興第三方滿意度測評全市前茅。泖港鎮被農業部列為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十大模式之一、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完成新一輪農民相對集中居住籤約2330戶,黃橋村被列為示範村和宅基地改革「雙試點」。秋糧畝產全市前茅,「松江大米」獲評上海地區唯一稻米類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深化家庭農場改革、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出讓10幅土地。規劃建設米扈集市等,打造「農創+農旅」產業融合的鄉村振興標杆項目。推動集體經濟參與加油站建設,提升造血功能,14個街鎮農民累計分紅19.98億元,實現農村社會保障全覆蓋。浦南農村地區接入天然氣2.9萬戶。
全力守護松江綠水青山。四年累計拆違2000多萬平方米,黃浦江二級水源保護區78.95平方公裡內工業企業清拆全面完成。2019年PM2.5年平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相比2016年下降24%。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296天。河道水質情況居全市前列,國家級生態水利風景區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515個居民小區完成雨汙分流改造,基本完成農村生活汙水集中處理,成功創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全力推進農林水建設,2019年底全區森林覆蓋率達16.41%,市容環境質量監測連續14年郊區第一。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質量建設「科創、人文、生態」現代化新松江
高起點規劃「松江新城」建設。以9臺23線「松江樞紐」為戰略支點,規劃松江新城「一廊一軸五帶四片」總體布局,全力打造長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樞紐型綜合性節點城市。推進G60九城市科創要素集聚共享,產業優化分工、協調互補,形成帶動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和增長極。
持續構建「四網融合」綜合交通體系。滬蘇湖高鐵建設啟動,滬昆鐵路同步南移,「松江樞紐」規劃設計將進行國際招標。軌交12號線西延伸規劃基本穩定,有軌電車T1、T2線全線運營。G60文翔路匝道通車,打通12條區區對接道路及斷頭路,新建泖港大橋主橋合龍。「十三五」以來累計增加公共停車位2.7萬個。
著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四年完成58個舊街坊342萬平方米舊城改造,居民受益3.8萬戶。加大舊改和動遷安置房建設籌措力度,區屬動遷安置房開工2.4萬餘套,安置居民1.6萬多戶。四年支出64億元用於提高徵地養老、老年農民和城鎮居民養老人員等群體保障水平,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三年位全市前列。「十三五」以來建成及啟動建設學校67所,構築松江「環大學城基礎教育新高地」,消除義務教育起始年級「大班額」。松江公立醫院改革被國務院列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先進案例,連續兩屆獲「上海醫改十大創新舉措」。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1+N」體系,區中心醫院升級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務實推進與交大醫學院重點合作項目,啟動交大醫學院松江研究院建設。全區戶籍人口期望壽命84.05歲,孕產婦死亡率0,達到世界最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
【嘉定】上海的這個區以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汽車城、科學衛星城聞名,未來還將「超級變變變」!
【金山】產業轉型、科技創新......金山的這些美好與你環環相扣!
編輯:顧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