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漫業規模越發宏大,入坑人數急劇增多以來,校園戀愛題材的作品永遠逃不掉「花式嗑CP」。然,雖圈地自萌者能和諧相處,但總有閒來無事者沉迷於一揮大手,喚得鍵盤歸來繼而挑起「戀愛戰爭」。作為圈內知名戀愛喜劇作品《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也一直飽受困擾。
作為一名理智派追番人(自我認為),我頂多對著喜歡的角色流流口水,或是翻開口袋看著那空可見底,看不見一張紅色的錢包自我懊悔。在默默發誓以後再也不碰手辦的同時,去抱著新到的限定款以悲喜交加的心情獨自神傷。啊~真香!
劇情節奏篇
上述的鋪墊只為將個人的立場表明,此番討論只針對《春物》動畫的完結篇。由於篇幅限制,《春物》動畫的完結篇只有12集,而這12集中卻是包含了小說的12、13、14三卷內容,其中每一卷都有被著重說明的關鍵性劇情。這也就導致了動畫篇幅過少,無法準確表述原作本意,劇情刪減必將在所難免。
在我看來,動畫現有情節過於「緊湊」,臺詞繞彎過多,再加上那一兩個「若隱若現」的謎語人,使得動畫節奏變得較為奇怪。若是再結合彈幕中偶爾出現的陰陽人的嘲諷,甚至都讓我不自覺地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
換句話說,除了少部分天賦異稟或是二刷三刷的觀眾和部分原著黨之外,其他漫友在欣賞劇情時會有種「看不懂」的感覺。就好像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被換成了晦澀難懂的文言文,而這文言文中還穿插了倒敘、插敘、補敘等若干敘述手法。
說句較為難聽的話,很多漫友看戀愛喜劇題材的動畫真的只是單純的在乎「戀愛喜劇」這四個字。若是劇情變得太過難懂,那為什麼不去看「懸疑、策略、燒腦」類的作品呢?
當然,我上述所言並非是說戀愛喜劇類作品就一定要是傻白甜、高富帥在一起過家家,而是沒必要將作品刻畫的讓觀眾都不知所云。內容有深度是好事,但一萬字的精華被壓縮至一百字的「總結」真的很影響觀看動畫的體驗。
我也能理解,這是動畫篇幅受限沒能將原著劇情全部展現才導致的一系列問題。但是,對於很多漫友來說,我一個看動畫的,你還要我去追小說嗎?而小說與動畫的劇情又有很大差異,甚至就連推動主線的人物都換了。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原著黨看了動畫很受氣,動畫黨看了原著不舒服。
個人感覺,動畫真沒必要故弄玄虛,扯一大堆看似是設定,其實通篇無用的廢話。製作組以為這樣的改動能將作品變得更加高大上,就好像是將「書」變成「一種記錄分析總結組織討論及解釋信息的工具,包含有前言簡介目錄索引,用以增長知識加深理解提升並教育人類大腦的裝置」一樣。話多,而煩。
簡單再提一句,《春物》中最核心的設定之一「真物」的定義,已經被動畫組刪除了。
CP篇
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是,無論動畫主推對象是誰,最後走到一起的CP是不會變得。
在原著黨的眼裡,動畫組在放飛自我力推自己的親女兒,甚至不惜大幅削弱原定主角的戲份。在動畫黨的眼裡,糰子犧牲太多,八幡也喜歡糰子,若是糰子早點A上去,就沒有八雪的事了。
劇情魔改,主角強刪,配角加強。雙廚不會狂喜,單廚卻會走向極端。這部番的CP只有一對,其他人只是配角,真的只是配角。
八幡和雪乃不約而同地嚮往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的劇情被刪得一乾二淨,少年為獨享心怡對象的美麗而沾沾自喜的青澀也沒有被留存。
八雪的糖觀眾沒吃到,糰子的戲份變得不可或缺。如今的《春物》只能圈地自萌,原著黨和動畫黨的糾紛永遠不會停歇。
角色篇
雪乃是女主,八幡是男主。《春物》,是他和她的故事。動畫黨看到的很多劇情並非原著本意,動畫黨所喜歡的角色在原著中表現得並不「理想」。若是說,動畫將糰子的形象變得更加鮮明,個人感覺是好事。這不僅增添了觀看感,增加了人物魅力,也不至於像清宮劇一樣有各種陰謀詭計。
隨著戲份的增多,糰子的形象變得更加美好。但是,這種美好卻是將雪乃踩在了腳下。動畫中糰子的形象美麗大方惹人憐,還會時不時的來一些悲情戲碼讓人不自覺地在心疼她的同時,加深對她的好感。
個人感覺,這種對人物美化的操作並非不可取,甚至還能吸引更多觀眾。然而,動畫錯就錯在那為人所不齒的「踩一捧一」的神操作。刪減原定女主雪乃的戲份,將她與大老師的互動從頭髮刪減到腳趾蓋,偶爾露一兩次面還是說一些讓人聽不懂的故弄玄虛的話。
這就好像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愛情故事突然有一天全都被用高深的數學題來表達,讓人在看不懂的同時不自覺地降低對角色的好感度。再反觀最新集中大老師與糰子的互動,兩人共做蛋糕,互餵甜點,這撒糖程度完全是將觀眾的天靈蓋打開後,用小火慢慢熬製的糖漿順著「腦洞」灌入。
這種神奇的「雙標」性質的操作,你就是告訴我下一集大老師與糰子原地結婚我都一點不奇怪。然而,之前也說了,《春物》的故事是八幡與雪乃的故事。動畫的這種魔改無疑是迎合了廣大糰子粉,噁心了雪乃粉和原著粉。
糰子的形象原本就是平凡的校園女生,在自己的心意被拒之後更能讓人感覺到人物的真實。現實中,哪有那麼多的兩情相悅,哪有那麼多的無私奉獻,不知多少人讓愛情敗給了現實。
明明一部標籤明確的校園戀愛喜劇,最後卻硬生生被弄成了後宮白學動畫。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