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一家在寧波某酒店入住的合影。
    
    公式貼在捐贈物資箱外的這句詩,意外地火了。
    就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疫情充滿了緊張的氣氛。但縱是在這樣壓抑的底色下,我們的心仍不時被那些溫暖的話語打動,感受到那一句句話語背後的力量是何等熱切而遒勁。
    千言萬語,每一句都是那麼質樸溫熱。我們的記者再次回訪意外流落寧波的湖北小陳一家、寧波市第一醫院的馳援武漢醫療隊員,他們都提到了共同的關鍵詞……
    「此時三江月,圓缺與君同」
    「此時三江月,圓缺與君同」,貼附在9657位寧波愛心人士捐贈物資箱外的這句詩,意外地火了。
    詩作者王穎燕也曾是寧波晚報的記者,在看到寧波出徵湖北醫療隊的女隊員們紛紛剪去長發,笑稱自己是「少林女弟子」的新聞後,她再也沒忍住內心洶湧的波濤,在微信朋友圈寫下了這句詩。沒想到,留言洶湧,都說她「寫到心坎上去了」。
    寧波有三江,武漢也有漢水、府河、聶河匯入長江。相隔千裡,兩座城市不僅僅有著地理形態的相似,在經濟貿易、文化交流上也有諸多互動。武漢人熱辣,寧波人深情。「此時三江月,圓缺與君同」,完美地表達了寧波武漢兩地人民的共情。
    「發在朋友圈,能被大家看到,能引起共鳴,這可能是因為它剛好說出了全寧波人民的心聲。」王穎燕說,短短十個字,精簡「留白」,給欣賞的人留下足夠自我表達的空間,所以人人都「意會」到了那份沒能詳盡言說的情誼。
    患難見真情。在防疫物資運抵的當天,讀到寧波捐贈物資上所書的「此時三江月,圓缺與君同」詩句時,武漢市江漢區社會福利院院長周春芳很是感動。她同樣以詩言志,寫下了這樣幾句,回贈給寧波:「三江情懷一輪月,月盈月缺總是情。今日與君同心軸,明日攜手共晚晴。」
    「我相信,武漢人也會這麼做的」
    「寧波人做這些,都是應該的。現在疫情是不幸發生在武漢,如果發生在寧波,我相信,武漢人也肯定會這麼做的。」時隔一個月,這句來自寧波不知名工作人員的話,武漢小夥小陳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1月20日,小陳一家到北京旅遊,因疫情暴發,他們買了23日從北京出發到寧波轉機再回武漢的機票,結果24日凌晨到寧波後,後續航班被取消,一家人只能滯留寧波。之後,一家三口被帶到定點醫院接受隔離觀察。2月3日中午,他們解除隔離,拿到了健康證明。可是,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武漢回不去、酒店不願收,一家人就只好在陌生的寧波街頭徘徊,想辦法找落腳點。身在武漢的親友無奈之下,撥打了本報新聞熱線尋求幫助。
    記者接到電話後,立即與小陳取得了聯繫,並聯繫了多個相關部門,全力促成此事的解決。在海曙區政府的多番協調下,小陳一家被安置到了海曙區某酒店。當時,海曙區相關部門負責人還鄭重表示,武漢人,寧波人,大家都是一家人。無論如何,都應該安置好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寧波的溫暖。
    接下來的半個多月時間,小陳一家安心地住在酒店裡,隨著疫情發展形勢的好轉,2月29日,他們一家順利回到了武漢。
    小陳說,全國人民眾志成城,他相信,距離脫下口罩的那一天不遠了,「在那一天,我想說,感謝寧波這麼多好心人對我們一家的幫助,感謝各個城市對武漢的幫助。這一路雖然艱難,但我們感受到了很多的正能量。未來的日子,我們將滿懷感恩之心。」
    「你們馳援武漢,我們幫你照顧家人」
    寧波市第一醫院ICU病房先後有10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為了讓這些隊員沒有後顧之憂,醫院裡組建了1對1的結對組,盡力為他們的家人解決問題。
    3月5日一早,剛剛獲得「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的寧波市第一醫院主管護師程嘉斌的嶽母在市第一醫院成功完成了子宮肌瘤的切除手術,守在手術室外的除了程嘉斌的妻子,還有醫院ICU病房副護士長陳虞君。
    「程嘉斌的妻子也在我們醫院甲乳外科工作,每次問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她都說很好沒問題,平時也就是一周兩次為他們送菜。我們發動群眾,和她所在科室的護士長和同事們打好招呼,讓大家平時多留意,有什麼消息馬上告訴我們。」幾天前,陳虞君得知程嘉斌的嶽母即將到醫院做子宮肌瘤手術,她趕緊幫忙聯繫床位,並和手術醫生、麻醉師都打好招呼。她還和程嘉斌妻子所在科室的護士長商量好,調整好程嘉斌妻子的班次好讓她照顧家人。原本醫院還要為他嶽母請陪護,再幫助照顧家裡年幼的孩子,但程嘉斌的妻子說自己能忙得過來。
    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周拓的妻子也是醫院的護士,家住集士港,疫情發生後,丈夫去了武漢,公交車又不通。得知這個情況後,醫院團委聯繫愛心車隊,解決了周拓妻子上下班的交通問題。馳援武漢的葉繼輝醫生的妻子生二孩,剖宮產手術後急需照顧,醫院派了一位高年資護士充當臨時家屬,在醫院裡陪護了3天,呵護母子倆,讓葉繼輝沒有後顧之憂。
    「你們馳援武漢,我們幫你照顧家人!」寧波市第一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孫杰表示,一定要讓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沒有後顧之憂。
    寧波晚報記者滕華王思勤孫美星
    通訊員魯蘇霞/文
    記者崔引/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