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中國的國粹之一,已經成為人們業餘飯後的一項休閒活動了。但是,飲水要思源,經常打麻將的人也不要忘了是我們古人的聰明才智才發明了這麼一項國粹。
關於麻將的起源,有人說是鄭和下西洋時無聊發明的,但這種說法請不起推敲,也沒有史實證明。此外,還有兩種說法,比較被人認同。
一種說法是麻將起源於太倉。太倉地處江南,土壤肥沃,最適合種植糧食。早在春秋時期,吳國就將太倉當做全國的糧倉來使用,因此,才有了「蘇湖熟,天下足」的稱號。但是,糧食多了,麻雀也就多了,越來越多的麻雀來吃糧食,可為難了當地的官員。
因此,官員下令,讓太倉的百姓都出來抓麻雀,按抓住麻雀的數量來領取賞錢。那麼,怎麼計算數量和賞錢呢?聰明的太倉官員就想出了麻雀牌,這就是如今麻將的雛形。
用一條來表示一隻麻雀,兩條就是兩隻麻雀,以此類推;而筒,指的就是抓麻雀的火槍,一筒代表一支火槍,兩筒代表兩支;而萬,指的就是賞錢。製作了這些麻雀牌以後,無聊時,當地人就開始拿這些牌來打,因此逐漸流傳下來成了如今的麻將。
還有一種說法是麻將是由一個叫萬秉迢的人發明的。此人十分喜愛水滸這部小說,於是,就以水滸一百單八將人物來製作紙牌。他將這108個好漢分成三組,分別以自己名字的萬、秉(餅)、迢(條)來分組。此外,還用東、西、南、北分別來表示這些好漢來自宋朝各地,用發和白板來表示這些好漢有的富有、有的貧窮,這樣就組成了一副完整的麻將紙牌了。
這種紙牌在東北常見,現在還能看到紙牌的背後刻著梁山好漢,所以這個說法一直被人們所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