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裡故事集】舊物再利用,老僑屋變身民國懷舊風情餐廳

2020-12-15 澎湃新聞

【啟明裡故事集】舊物再利用,老僑屋變身民國懷舊風情餐廳

2020-10-07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關注公眾號,與80萬蓬江人一起看

蓬江發布

權威報導 暖意用心 服務民生

點擊上方籃字關注並加入星標

活化啟明裡,

一直備受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

在去年11月啟動一期改造工程後,

啟明裡

在不到1年時間裡迎來了蛻變——

基礎設施大提升、經濟業態更豐富、

遊客紛紛慕名而來……

一個上百年的歷史街區逐漸甦醒。

在這片重燃人間煙火之地

有一家民國風情的懷舊餐廳

尤其吸引遊客的注意——

啟明裡食飯公司

這家餐廳位於躍進路旁,共三層,前身是啟明裡的其中一幢老僑屋。

它的二樓外牆高高掛著一塊霓虹燈招牌亮著「啟明裡食飯公司」七個大字,下方掛著幾張復古海報;門口處,還豎著一塊鮮花廣告牌,讓人仿佛一下回到了民國年代。

走進餐廳,復古懷舊風撲面而來,木雕窗花、老舊照片掛在牆上,煤油燈、瓷器、鐘錶等舊物件擺放在桌子上,食客可以一邊吃飯一邊觀賞。

據餐廳負責人鍾均亮介紹,餐廳內的老舊擺件幾乎都是他多年來的藏品。「我向來喜歡收藏老舊物品,越是老舊越有故事,把它們擺在餐廳裡,能讓餐廳的復古味更厚重些。」鍾均亮說。

記者注意到,餐廳並沒有大修大改,而是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微改造,體現原建築的味道:青磚牆身、印花地板、木樓梯,斑駁的天花板上還有房子最初建造時留下的報紙印跡。

鍾均亮認為,這些舊元素是房子的靈魂所在,值得被好好保留下來。他從天花板上敲了兩片帶有報紙印跡的石塊裱裝起來作為展品掛在牆上;

從前留在門口的兩塊斷開的青石板,也被他撿回來,一刀一刀刻上「啟」「明」二字作為擺件,放在了大廳。

在餐廳設計方面,鍾均亮還花了一番心思讓顧客了解更多關於整個啟明裡的故事。在房子三樓,鍾均亮故意開了一扇約兩米長的窗戶,透過這扇窗,顧客剛好能看到啟明裡第一幢建起來的老僑屋——啟明樓,這也是啟明裡最大、最有特色的房屋,當時算得上是豪門大宅。

據介紹,啟明樓共有4座三層樓房,由華僑黃黎閣先生建於1914年。由於此地當時治安較好,歸僑們紛紛效仿在此購地建房,逐漸形成了啟明裡。

上百年的時光,足以撫平歲月的波瀾。昔日熙攘的啟明裡曾一度成為藏在城市巷陌深處的鄉愁,而今,在多方的關注和努力下,這個歷史片區以鄉愁為根脈,再次煥發出光彩。

「目前,政府已經做了第一階段的活化改造工程,整個大環境優化了很多,商業氛圍也比之前好了很多。希望隨著二期、三期工程的持續推進,啟明裡會越來越好。」鍾均亮說道。

知多D

據悉,位於蓬江區白沙街道的啟明裡文化活化項目為政府投資的民生工程,一直備受關注和討論。去年11月,項目開始「動真格」,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地下基礎設施建設、歷史建築外立面維修、休閒文化廣場建設等,項目首期投資規模約1000萬元。

目前,啟明裡、南芬裡的三線已全部下地;「時光巷子」燈光投影已調試完成,各個房屋故事牌已安裝完畢;蓬江橋腳至港口路口宮燈燈飾及啟明裡標識、景點導向牌已完成安裝;微信公眾號「江門啟明裡」已正式上線,正在委託文創公司按「一戶一故事,一巷一主題」挖掘文化資源,持續豐富公眾號內容;啟明裡現已有20多家飲食、文創商鋪入駐。

今年9月,華達集團旗下ISTOP一匯商管中標並拿下啟明裡文旅項目的經營權,為啟明裡注入網紅基因。接下來,一匯廣場將打造網紅KOL影視商城,發展「網際網路+特色街區文化+情景式體驗+創意營銷」的新商業模式。啟明裡也將作為網紅基地分點,實現流量資源共享。

<<<<<<<<<<<<<<<<<<<<<<<<<<<<<<<<<<<<<

原標題:《【啟明裡故事集】舊物再利用,老僑屋變身民國懷舊風情餐廳》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啟明裡故事集】護叔:生在啟明裡,最憶是童年!
    關注公眾號,與80萬蓬江人一起看蓬江發布權威報導 暖意用心 服務民生點擊上方籃字關注並加入星標點擊視頻 走進啟明裡8、9號住在啟明裡的小巷70年,一直未曾離開過的護叔,與100餘年的僑屋一家人在啟明裡生活融洽和諧,後來姐姐們都陸續出嫁了,就剩下母親和護叔一家人居住。啟明裡每處經歷百年滄桑的痕跡都散發著時光沉澱下來的美麗
  • 【啟明裡故事集】躲進小巷裡的咖啡館,邂逅舊時光
    【啟明裡故事集】躲進小巷裡的咖啡館,邂逅舊時光 2020-11-23 2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門啟明裡有家民國風餐廳,美食拍照兩不誤
    走進江門啟明裡,一家特色餐廳前,不少遊客在拍照。這是一家民國風的餐廳,名字叫啟明裡食飯公司。 這家中西方元素融合的餐廳裝修既展現了西洋建築風格,又保留了中國的傳統風格。遊客在這裡用餐,既可以嘆美食,還能拍出精緻的照片。
  • 今年最具民國復古風情的餐廳也可以打卡了,還不快來!
    刷爆朋友圈的復古民國花園餐廳來了它就是南京食朝匯紫峰店集換裝,拍照,美食為一體800+平米超大空間,4大主題拍照場景餐廳從裝修到飾品家具再到服務員的穿著打扮>均百分百呈現了民國風格店裡還有免費提供的旗袍可以換裝!
  • 餐飲店設計分享:民國風主題餐廳裝修 一個盛滿回憶的空間
    在現在的社會環境,新鮮,追求專業化,專業化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要想自己的餐廳生意還好的時候就要準確定位自己風格和主題的裝飾設計,獨特和不同的地方來吸引消費者。主題餐廳設計通常要以一個或多個主題為賣點,吸引顧客用餐消費。生活中的主題餐廳有很多,與傳統餐廳的區別在於更能夠引人注目。
  • 注入新元素展現新活力 江門啟明裡再現繁華光景
    多年來,有關啟明裡歷史街區建築活化的討論從未止息。去年11月,隨著啟明裡首批22間房屋外立面進行升級改造,該片區城市品質提升及活化利用開始「動真格」。今年9月底,項目首期工程完工,基礎設施實現大提升:啟明裡的「三線」全部下地;「時光巷子」燈光投影調試完成,各個房屋故事牌安裝完畢;蓬江橋腳至港口路的宮燈燈飾及啟明裡標識、景點導向牌完成安裝。
  • 風情老廣州突然刷屏朋友圈,民國風、南洋風……簡直讓人慾罷不能
    沒有廣州塔的遊人如織,沒有珠江新人的摩登高樓,沒有長隆遊樂園的瘋狂刺激~只有滿街的洋房騎樓,與故事裡娓娓道來的老廣州。,那裡有著最民國的老廣州百年前珠江畔的千帆過盡、十三行的熙熙攘攘仿佛還歷歷在目。時至今日,在老東山的洋樓裡,在沙面的歐陸風情建築中,依然能重溫一場民國舊夢。
  • 老廣州風情刷屏朋友圈,民國風、南洋風、歐式風讓人慾罷不能
    但也許與你印象完全不同的廣州 廣州吃貨沒有廣州塔的遊人如織沒有珠江新人的摩登高樓沒有長隆遊樂園的瘋狂刺激~只有滿街的洋房騎樓與故事裡娓娓道來的老廣州騎樓小巷中用足了心過日子的老廣才是廣州最動人的風景線01百年舊夢裡的花園洋房那裡有著最民國的老廣州
  • 你有捨不得扔掉的舊物嗎?
    當這些我們鍾愛的舊物被回收,重做,繼而再次呈現到我們面前的時候,一切早已面無全非。說到底,喜愛舊物的人並非喜愛舊物本身,而是熱衷於物件在人與人之間的來回流動,以及其中傳遞的特殊情感。倘若這份情感被刻意地放大,利用,甚至欺騙,舊物本身的韻味就會蕩然無存,淪為「炒冷飯」。為此,小黑屋特意收集了一些朋友的「鍾愛舊物」。
  • 廣東最美民宿梁公館,充滿民國風情建築仿佛讓人回到30年代老上海
    >遊走於嶺南水鄉佛山順德隨處可見小橋流水人家以及上百年的古老建築倘若還能與街角處清新質樸的民宿店來個不期而遇咱們是時候去浪一場了~這是一座充滿民國風情的小洋樓我們仿佛能穿越時光,回到民國遇見別致的風雅這座被廣東省評為首批十大「最美民宿」你是否想再感受一下當年民國的回憶?
  • 石家莊「中山裡」,具有百年歷史文化的民國風情商街
    石家莊又叫國際莊,是一個火車帶來的城市,交通便利,石家莊的民生路,是一條百年老街,因為離著老火車站很近,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流 這裡成為早期石家莊的商業中心。打造集休閒娛樂、餐飲購物、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省會百年歷史文化風情商街。繁華的城中央,藏著一條老街中山裡,石門復古民國風情特色商街,整條街由青磚鋪成,復建百年歷史建築,盡顯民國時期的四合院風情,街上坐落著兩座省級保護文物,老字號濟仁堂藥房、萬字會樓、石門第一家電影院,穿越民國般的購物氛圍及城市文化情懷。
  • 陸家嘴商場下的老上海風情街,已被旗袍阿姨擠爆,地下還跑小火車
    它還是一條老上海美食小吃街,上海有名的小吃應有盡有,大壺春生煎饅頭,小金陵鹽水鴨,小紹興,老大房等。這裡吸引了不少懷舊中老年阿姨前來打卡,旗袍、高跟鞋、珍珠項鍊,盛裝而來的阿姨們站在「街景」前凹造型,「長槍短炮」加手機,留下老上海風情倩影無數。
  • #舊物改造#利用藥盒巧做收線盒
    具體方法:口服液瓶子的直徑和我們家裡用和線軸直徑差不多,那麼利用分隔口服液的塑料盒子就可輕鬆解決軸線的區分了,而且還容易找到自己需要使用的顏色。  上面放吸管的地方可以收納鉤針、縫紉針、別針、小扣子等,也很方便拿取。
  • 這家懷舊特色創新餐廳,體驗到老廣州獨特風情,還有新穎菜可以吃
    前段時間,去到了廣州,那邊的餐飲店就有非常多,那邊的特色餐廳也是非常多的,小吳首推一定是這家。因為,在這裡,你能夠很直觀地感受到嶺南文化的特色,以及老廣州的獨特風情。而且,還可以吃到很多腦洞大開的創新菜式。說實話,能夠把懷舊跟創新兩個元素融為一體,又讓人覺得毫不違和的,除了他們家,還真的沒誰了。
  • 舊物改造—生活常用小工具的大變身
    再來說說木衣夾我們可以將衣夾的一側固定到平木班上就能輕鬆搭建一個實用的圍巾架了再也不用為了找圍巾把衣櫃翻個遍啦!只需要將兩個衣架相互套起來再卡在鐵架上就能當做鞋櫃使用這樣的鐵架在裝修中也經常見到哦是不是感覺沒有我們做不了的事飲料瓶的妙用飲料瓶還拿去賣廢品嗎?
  • 灰雕、青石板;咖啡館、酒吧…歷史街區全面活化,啟明裡華麗蝶變!
    改造全部完成……今年8月,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啟明裡秉持「民生為先、修舊如舊、活化利用、留住鄉愁」的理念,完成了「既華且實」的華麗蝶變。一邊進行歷史街區建築活化,一邊開展深挖建築背後的華僑故事。隨著啟明裡的基礎建設及環境的改造升級,一個全面活化的歷史街區展現出巨大商業潛力。
  • 漫步「過客別墅」,民國服飾party,行攝東山,老故事導賞帶你重溫老廣韻味
    ▲老廣州,你還在嗎?如果你想認識的是「老廣州」那麼就到老東山、老西關漫步閒逛,找回一些慢節奏、找回一些平淡的舒適感,感受最值得回味的沉澱下來的老廣歷史。這裡還隱藏著毛爺爺的故居、奧運金牌選手的私人別墅等等,向附近居民打聽一下,就會知道很多東山的小故事。
  • 一戶一故事,一巷一主題——江門啟明裡
    江門是一個僑鄉,啟明裡是江門早期的華僑聚居點之一,也是13個百年華僑古村落之一。1914年,華僑黃黎閣在此首建了4座3層的啟明樓,當時稱得上是豪門大宅了。從此這裡便叫「啟明裡」。往後歸僑陸續在此購地建房,人氣鼎盛。
  • 老菜場大改造,還原蘇州傳統風味,變身網紅市集!
    五位設計師聯手,將原本的老菜場變身網紅市集,打造了一個具有蘇式特色風味的市井文化聚集地,獲得了一致好評。PART 1 只有上一代人才會去的老菜場 亟待大改造蘇州市姑蘇區對農貿市場發起新一輪提質改造工程。
  • 舊物搪瓷杯▕ 你小時候一定用過
    點擊連結可以查看他的故事@寧波人,這些老物件裡一定有你的回憶...我們跟隨他的腳步走入舊物所牽動的回憶。民國早期,只有城市裡少數有錢家庭才用得上搪瓷器具。搪瓷在中國的日用品市場則興起於1914年一戰期間,那時日本向中國大量傾銷搪瓷製品,「搪瓷」一名也是由日語翻譯而來,並依舊以「琺瑯」稱呼搪瓷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