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dee
小阿姨終於為了四字弟弟打卡了《少年的你》。
電影院裡,我一邊擦眼睛一邊忽然發現,這還是一部時尚美學與演員靈魂產生高度共鳴的好片子。尤其是那些看似尋常、實不簡單的校服款式:
陳念穿著寬鬆的運動服,仿佛披著一襲巨大的戰袍;胡曉蝶的藍白色背帶裙,是弱小和無辜的最佳註腳;魏萊穿著Ringer Tee時青春逼人,猶如這隻小惡魔最完美的畫皮……
金牌造型設計師吳裡璐功不可沒。
其實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校服與合身、時尚之類的單詞無緣——無論男生女生,貧窮富貴,學霸學渣,都必須一件穿三年,穿到白色發黃彩色發烏。
尤其是運動校服,松垮得能直接去跳街舞,擦著地板閃轉騰挪摸爬滾打都不帶半分心疼。
其實,這並不是校服誕生的初衷。
有很長一段時間,它不僅僅是學生時代「我學過我貌似很乖」的見證,更是全社會最靚最青春的標誌——曾經,只有走在時尚最前頭的少年,才能穿上這套制服。
據說,最早的校服源自16世紀的腐國教會學校,例如英皇愛德華六世創辦於1552年的基督公學——他家那套長至腳裸,有褶皺花紋的Blue Coat,被認為是校服界的活化石。
打一開始,腐國統治者就認為最適合學生的顏色,必須是深藍色。
一來,深藍容易讓人看上去更沉穩、更低調也更謙遜。二來,當時能進入學校識文斷字接受歐洲傳統文化薰陶的孩子,非富即貴。用藍色顏料染成的布料,矜貴而稀有,能讓學生明白自己之於國家的特殊身份地位和氣質內涵。
當然,藍色染料的價格早已今非昔比。但藍色作為校服最不可分割的主打色,已經成為全世界達成的共識。
校服文化進入中國,大多源自清末時期的殖民地,比如香港新界那塊兒的宗祠私塾。當地華人恰巧身處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漩渦中心,所以辛亥革命之後,誕生了中國第一批統一穿長衫進學堂的男孩紙。
女生校服直到1920年左右才正式出現,屬於典型中西合璧的亞子:
上裝為齊領前襟右掩中式小襖,長度過腰,袖長過肘;下裝為西式百褶裙,深色為主,長度在膝蓋和足踝之間;白色長筒襪配黑色布鞋。
穿得最好看的,必須是梁思成與徐志摩的小徽徽(最右):
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了鼓勵全國的大姑娘小媳婦徹底拋棄毫無曲線美的傳統滿族旗袍,快速邁進民國新生活,將女生校服取了一個官方大名「文明新裝」。並牆裂歡迎中國所有年輕婦女,不管是不是女學生,讀沒讀過書,統統穿起來。
話說,辛亥革命雖然沒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解救出來,卻的確打破了舊時代的服飾制約,喚醒了一代年輕人的時尚觀。
1929年,民國政府公布了《服制條例》,提到兩款官方認可,能做正裝出席正式場合的女生校服。一款是「文明新裝」,另一種我們無比熟悉——長度到小腿,用藍色陰丹士林布做的旗袍。
如今,我們還能在香港看到傳統的陰丹士林布旗袍校服。堅持者多是些有百年歷史和名望的女中,比如培道中學之類的。
男生則多穿西裝和詰襟。後者其實就是霓虹男生校服,《精武英雄》裡陳真也穿這掛,有點收腰擴肩,顯得倍兒精神。傳說,它正是中山裝的起源。
此後,直到1949年新中國誕生,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校服不曾改變。
新中國剛成立的那十年,穿衣打扮管得還挺松。
畢竟,頭等大事是經濟建設恢復生產,沒啥專人盯著學生校服橫豎研究。所以那幾年,並沒有啥全國大一統的校服標準。但大部分學生,尤其是女生極為自覺地將白襯衫藍色背帶工裝褲作為標配。
當然,也有不少愛俏的——尤其是1956年,上頭還出來過一個肥腸可愛的時尚要求:全國的姑娘都要學蘇聯姑娘,穿最花的布拉吉上學上班。
1958年之後直到1978年,全國學生迎來了最統一的校服:軍裝。
那時中國的少年,視軍裝為全世界最酷的校服!如果再配上一頂軍帽,一雙半膠鞋,絕對是整條街最酷的仔。
他們生在一個最壞的時代。不少人因為那一身軍裝,擁有了最好的時光,比如《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馬小軍們;也有不少人為了那一身軍裝,浪費了最好的時光,比如《孔雀》裡的姐姐……
國內校服重出江湖,是在1980年代。
剛開始,大家穿著的「校服」,是如今60到80後N代中年人共同的回憶,即人手一套的深藍色運動線衫(袖子和褲子上還都必須有兩條白邊的那種)。
沒多久,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校服真爭氣,迎來了第二個春天。
一個極為短暫,極為迷人的春天。
這幾度春風中,湧現出大量或模仿前蘇聯,或模仿海軍裝的漂亮校服。男生是藍領白襯衫配短褲,女生是藍色背帶裙配白襯衫。顏色大多是淺藍配純白,給人一種乾淨、樸素、清新和純潔的少年/少女感。
《少年的你》中,陳念等高三女生穿的藍白背帶校裙,正是1980年代最經典的款式。
不過,浪漫詩意抵不過實用主義。
電影裡,還出現了讓無數80、90後聞風喪膽的中國特產「面口袋」——一款酷似裝麵粉麻袋,1990年代開始國內學生不得不朝夕相處的校服。
原型是1970-1980年代曾在西方紅得發紫的運動衫。
材質以耐操耐髒的滌綸為主——體育課能當蒲團坐,打群架能當麻袋套,值日生能當抹布用,學渣上課當蓋毯,學霸自習當枕頭……也成為校園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實戰利器。
再加上醒目明了的撞色條塊:諸如紅白配,藍白配或是紅藍白配(簡直設計師不是深諳自古紅藍多CP的真理,就是對髮廊霓虹燈愛到骨子裡)。
最重要的,必須是更長!更寬!更大!
不僅方便廠家少做幾個size節約成本,更方便大家將青春期噴湧而出的荷爾蒙捂牢一些再牢一些。於是,無數的中學裡頭,五米之外雌雄同體,十米之外六親不認。
像《小歡喜》裡肩是肩腰是腰,無比合身而線條分明的運動校服,絕對是國內教育界的稀有品種:
當然,設計師也有自己的理解和苦衷。
大家都是過來人,這樣能第一時間避免學生之間的相互攀比,減輕家庭負擔,無視外貌專心學習。達到全校之內皆兄弟,年級之內皆姐妹,看起來人人平等,甚至男女平權的優秀目的。
更重要的是——衣服巨大,方便大家在冬天多塞幾件保暖內衣褲、毛衣毛褲羽絨服棉服。再順便遮個肉,寬衣袖肥褲腿的,讀書壓力大了屏不住多吃幾頓胖了幾斤,蜷縮一下根本就看不出來。
話說,《小歡喜》中,春風五子的運動服明顯裡面啥也穿不下,只能加外套禦寒:
四字弟弟這樣才是最正確的穿法,最能彰顯「面口袋」有容乃大的威力:
長久以來,由於國內校服純粹的實用主義和同時期流行審美的牆裂不對等,讓無數的80和90後無限羨慕資本主義國家的同齡人。
比如隔壁霓虹韓國,大洋彼岸的腐國美帝,甚至就連泰國學生的制服,都能讓我們心嚮往之。
直到這兩年,復古風潮的大面積降臨——醜到能大舉降低學生早戀的「面口袋」,由於「時尚輪迴定律」,鹹魚翻身成為了整條街最靚的出街單品。
對於它最不能忍的特性,大家還有了一個極為正面和寬容的形容詞:oversize。並給了它一個炒雞洋氣的專有名詞:Retro Sports(復古運動風)。
What’s Ur Problem?!
Retro,一個比Vintage更高級的詞兒。因為Vintage還暗戳戳帶幾分「垃圾、過時」的貶義,Retro則純粹代表著復古時尚。
尤其是那些1970-1980年代出品的滌綸運動服,如今是許多古著小店的鎮店之寶。它們看著又土又老氣,但對於廣大「土酷」少年,絕對是可遇不可求的極品。
(皮埃斯:買古著衣請務必去那些靠譜的名店老店。別輕易往不知底細的古董雜貨鋪跑。因為十有八九買到的,是沒經過消毒處理的洋垃圾。)
蒼天啊!從吃藕到「土酷」,我們這代人到底經歷了什麼?!錯過了什麼?!
其實早在2000年初,倫敦那疙瘩就有一群數量不少的小眾青少年,酷愛穿著oversize的運動服到處跑,上得教室下得操場,視英倫主流校服為糞土,讓老師與主流社會很是頭痛。
他們管這幫小年輕叫Chav,即「具有反主流社會傾向的自以為是時髦小青年」,也是最早的「土酷」一代。
他們熬了近20年,終於將腐國反主流時尚熬成了主流時尚,將一些最「吃藕」服飾熬成了「土酷」之寶——比如中國校服,再比如去年在國際舞臺上一炮而紅的全新李寧LI-NING的一系列。後者依靠「土酷」這個標籤,正式告別小鎮青年,邁入國際時尚大都會紅男綠女的心坎兒裡。
其實,李寧還是那個李寧,Retro Sports的精髓只能是Retro。只不過設計師將經典與所謂的主流審美解構重組了一下下,再找幾個敢於打破常規,顛覆傳統審美,敢於嘗試各種搭配的「土酷」少年提前放風……
想成為整條街最「土酷」的仔,空有Retro Sport校服肯定不夠,關鍵在於——搭配。
首先,我們要準備好幾樣基礎單品:
1、土腰包
今年年初時小阿姨就寫過。曾經是團體遊客、售票阿姨和菜場大媽專用的腰包,如今是最炙手可熱的時髦單品!且現在有各種各樣的背法。可謂是一包在手,野狼disco隨便走!
2、Ringer Tee
之前說過,魏萊她們上排球課時穿的校服Tee,就是典型的Ringer Tee。可見這部電影的造型設計師吳裡璐,暗戳戳地下了無數功夫。
為什麼?
因為Ringer Tee看上去似乎普通到不行,就是領口和袖口各帶有一圈撞色環形條紋的T恤,其實在時尚界肥腸有分量。它起源於美帝,在1960年代腳踏時尚和搖滾兩圈。當時,只要是會彈幾下吉他敢吼兩嗓子的圈內人士,基本上人手一件。
半個世紀過去了,Ringer Tee依舊是Tee屆的不老少女。那一圈撞色條紋百搭而有設計感,讓人看上去就像拉拉隊少女一樣,既復古又充滿了青春活力。
3、老爹鞋
這款單品,就不需要小阿姨多說了。其實和運動服能再紅起來是差不多的道理——就是看順眼了就是時尚咯。
4、厚襪子
不僅要厚,還要夠誇張,這樣才能鎮得住同樣誇張的oversize運動套裝與鞋。
5、老爹帽
其實就是國內999元老年旅行團的統一標配,一種長得很像棒球帽,但帽簷被猛烈掰彎了的鴨舌帽。總之,有了老爹鞋還要有老爹帽——從頭土到腳,才是最酷的土酷少年。
有了搭配的單品,我們來說說如何才能再度穿上面口袋般的校服,成為整條街最土酷的少(中)年。
初級:校衣校褲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分開穿
尤其是那些帶側條紋的校服褲,如今簡直就是街拍神器,搭配萬金油——從T恤到襯衫,從衛衣到大衣,甚至假皮草都能插一腳。
oversize的撞色校服外套,搭配超短打那是相當沒話說。只要你不怕冷腿夠細,管你身高一米五還是一米八,都能穿出自己的絲帶兒——要麼小鳥依人,要麼就是女強人。
中級:oversize校服套裝+褲腳扎進厚襪子裡+老爹鞋
這是倫敦那疙瘩Chav們十幾年來一貫的日常標配。以上三種是最基礎款,不能再少了!可以的話,起碼要再加個腰包或帽子啥的。
其實他們存活至今的關鍵,就在於「土酷玩得好,顏色不能少」。尤其是一些萬年不出錯的高飽和配色,比如大紅、大藍和大黃,只要任選其二,分分鐘在人群裡脫穎而出。
高級:oversize校服套裝+Ringer Tee+老爹鞋+老爹帽+土腰包
這一身頗有點化繁為簡的感覺。
乍一看肥腸普通,最主要的就是運動衫加T恤。可是當幾個充滿Retro元素的單品疊加在一起……那就是幾何倍數的土酷範兒!當然,如果想再斯文低調一些,可以試著把鞋子帽子之類的,替換為復古眼鏡或復古項鍊。
不過,以上搭配並非人人都OK——主要看氣質……吧……
頂級:如同吳赫和hyukoh那樣穿
全宇宙的土酷巔峰,他隨隨便便就把最吃藕的「面口袋」,穿成最高級的樣子。
沒辦法,人家長相氣質內涵就是和大部分人不一樣——既能在他的歌裡,享受他桀驁不馴的才華,又能通過各種沙雕照片,感受他低調真實的自我。
感謝「時尚輪迴定律」,感謝Retro Sports和「土酷」這對怪誕與浪漫的組合,歪打正著拯救了數不清的中國校服。
後者再度站上中國的時尚之巔,更讓擁有它的萬千少年被動「土酷」了一把,走在了時尚的最前頭,甚至提前打開新時代的大門。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autocarweekly。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