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不管你是文藝小清新,還是美食的小吃貨,不管你愛的是頂級奢侈品,還是設計師原創的潮牌,甚至是沉迷於二次元的宅男宅女,在原宿-表參道-青山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屬。
出了原宿車站,沿著表參道的方向一直往下走,世界名牌的旗艦店形態萬千地在路的兩旁開選美大會,沉浸在購物中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除了品牌之外,每棟建築的設計者也都是世界級的,丹下健三,安藤忠雄,黑川紀章,磯崎新,槇文彥,伊東豐雄,妹島和世,西澤立衛...
日本普利茲建築獎得獎者除了最新的坂茂,6位中的5位都在這裡有一件以上的作品。
很多朋友都希望來到這裡,進行一場日本當代建築的膜拜之旅。
1,國立代代木競技場 (丹下健三) 1964年
丹下健三,把他稱為日本近代建築之父也不足為過,日本二戰後最著名的建築師,城市規劃師,也是第一位被世界所認識的日本建築師,普立茲獎獲得者。他的城市規劃項目遍布了中東,非洲,東南亞等不發達國家,他的弟子有同是世界級的建築師磯崎新,黑川紀章,槇文彥。丹下信仰天主教,離開的時候91歲,葬禮在自己設計的東京聖瑪利天主大教堂舉行。話說當年考了三次才考上東京帝國大學(現東大)建築系,他的設計頗受柯布西耶的影響。除了他長壽之外,他的學生似乎都很長壽(當然,日本人普遍長壽),除了黑川紀章離世的時候享年73歲,磯崎新和槇文彥依然健在,今年分別83,86歲。
國立代代木競技場是64年東京奧運會的副場館,也是丹下的代表作.採用大跨度的懸吊結構,第一場館內的一根承重柱懸挑起整個大屋頂,當時因先進的建造技術和極高的藝術外形而聞名於世.體育場館的功能沿用至今,同時也成為了明星見面會和各種演唱會舉辦的場地.
2,東急廣場(tokyu plaza)NAP建築設計事務所(中村拓志) 2012
日本大手企業-東急集團(旗下涉谷109等百貨店)2012年建成的綜合性購物中心。
表參道實為通往明治神宮的一條參拜大道,道路兩旁種滿櫸樹,加上森林繁茂的明治神宮和旁邊的代代木公園,構成了東京重要的綠地空間。東急廣場雖然造型怪異,但為了在用地緊張的中心地帶保留綠色空間,屋頂上種植了樹木,使之成為表參上的新地標。
這棟大樓有一條像萬花筒般的入口隧道,遊客乘著自動扶梯像穿梭到達3層,逛夠了少女情懷的服飾店,可以在3層的休息露臺稍做調整,換個心情再繼續逛逛創意品店和雜貨店,到了6樓的屋頂的花園,星巴克咖啡對著整片綠色,木製的地板,擺放著設計不一的休息椅,在坐椅上,樹下的臺階上或躺或歇,點杯咖啡,曬會太陽,還可以俯瞰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而7樓的bill餐廳來自澳大利亞,最為有名的就是他的pancake,一般去都需要排隊。
3,Condomania
雖然不是世界著名的奢侈品名店,但這家矗立在明治大道和表參道交叉口處的小店,絕對是來表參道不容錯過的地方。
敏感的朋友可以從它的建築造型猜到是銷售什麼商品的,小店的外牆上貼著女優mihiro可愛的大頭照,店內琳琅滿目的商品走的也是卡瓦依風,有放鬆熊卡通圖案的外殼,有帶著笑臉的棒棒糖包裝,也有做成很日本特色的御守造型,呃~這些全部都是兩性生活中的必須用品-安全套。
很多朋友都問我在日本買什麼特產回去送人比較好,我每次都是推薦這家店。
翻了一段condomania老闆介紹品牌的話:condomania的概念是[清潔的生活方式],清潔不光是指日常生活,性生活也一樣,性生活和生活本來就是不可分割的狀態,也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是最平常的事。做好防護措施不只是為自己,也是為了伴侶。使用安全套不光是一種避孕措施,更重要的是預防性疾病的傳播,購買,使用安全套並不是什麼不好意思的事情,也不是什麼很酷的事情,就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創立condomania就是希望創造一個可以讓更多人輕鬆購買安全套的環境。
4,GYRE MVRDV+竹中工務
荷蘭的設計事務所MVRDV在競標中脫穎而出,設計概念為[swirl(旋轉)],GYRE的每層都旋轉了一定的角度和下層錯開,確保商鋪的外立面最大面積地面向表參道,並考慮到前面連排的櫸樹,相互配合。
GYRE是旋渦的意思,大樓就像旋渦一樣被堆積起來,錯落懸挑出來的空間設計為露臺或是咖啡廳,通過外部的樓梯可以直接到達指定,一邊欣賞表參道的沿街風景一邊歇腳。
GYRE誇張粗曠的外形和旁邊纖細的Dior形成鮮明的對比,被大家認為是表參道上的[野獸和美女]。
GYRE裡入駐的品牌有CHANEL,BVLGARI,Commedes Garcons等
5,Dior 表參道 妹島和世+西沢立衛/SANAA 2003
妹島和世和西沢立衛的關係是日本建築業界的一個謎團,相差十歲的兩人在伊東豐雄建築事務所工作時認識,然後便出來單幹,1995年合作成立了SANAA(Sejima and Nishizawa and Associates)以兩人名字命名的設計公司,是日本第四位普立茲獎的獲得者,而他們的老師伊東豐雄則在三年後成為第五名獲獎者。
SANAA的風格鮮明突出,輕盈,透明,簡潔,白色,所有這些特色也完全符合了Dior的品牌風格,並在這棟建築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建築的外部設計得像長裙上的垂墜折紋,用來表現Dior的古典特色,而錯亂穿插的白色樓板,使30米高的4層建築看上去又不失現代感,屋頂上點綴有一顆白色的五角星,不仔細觀察很容易被忽略,那是Dior的標誌,等到傍晚便會點亮。
6,日本看護協會大廈 黒川紀章
黒川紀章喜歡幾何形體,也喜歡黑色,據說生活中只穿黑色的衣服,而他的設計室裡所有的辦公器材都被規定只能是黑色。
60年代,針對日本用地緊張,人口急增的問題,黑川提出了城市新陳代謝論,他的50年後的新東京規劃,海上城市等大膽的構想,讓他成為當時年輕人心目中的英雄,被稱做建築界的鐵臂阿童木。
日本看護協會大廈也是無處不在張揚他的個性,不和其他的沿街建築相同,故意退後形成不整齊的建築立面,臺階上布置著可以休息的半戶外空間,建築的公共性更強,8層樓高的圓錐形入口設計和六本木的國立新美術館一樣,是黒川紀章的個人籤名。1層仍然是名品店,如Burberry等。
7,表參道Hills (OmotesandoHills)安藤忠雄 2005
安藤忠雄,當今最被世界所認知的日本建築師,普立茲獎得獎日本第三人,被譽為「光影的詩人」.
先不說他是否真的實力和名氣相符,但他絕對是個知道如何宣傳自己的建築師,沒有受過正統的建築學教育,一開始只是在建築事務所打工,用參加拳擊比賽的獎金在世界流浪,便決心幹起建築這一行.即使考到了建築師的資格,但設計這條路走得並不順暢,業內人都知道他脾氣暴躁,性格怪異,可能和他早年是個拳擊手有關,但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經歷,他在開始做建築的時候被否定被嘲笑都沒有被打倒過,一直像是在打擂臺,很多人會說他的成功是耍了手段,但我卻認為,沒有經歷過他的低潮,也自然享受不到他的榮耀。
表參道Hills全長250米,分為本館,西館和同潤會館,安藤順應傾斜的地形變化,館內由一條坡道沿著店鋪一直盤旋而上,說是在逛名店,不如說是在參觀精美的櫥窗展,讓人想起古根海姆美術館.
考慮到街道旁的櫸樹,建築的高度以不超過樹高為基準,地下3層,地上三層.最東面的同潤會館是再現了關東大地震日本各地興建起的鋼筋混凝土住宅-同潤會住宅,裡面有小畫廊,排長堆的爆米花店鋪.日本人一直很擅長這種新舊共生的設計手法.
室內的旋轉坡道
8,Louis Vuitton 表參道 青木淳 2002
青木淳,後現代主義的建築師,因為青木工作室走出來很多有影響力的建築師,相比起建築家,青木更多的被認為是建築教育家,而青木本人更是louis vuitton的御用設計師,名古屋,銀座,六本木,紐約,香港的都有其設計的LV專賣店。
青木依然主張建築應該謙讓表參道上的櫸樹,不應該建成巨大的體塊來吸引人的眼球.所以整個建築由小型的像行李箱一樣的立方體堆積而成,在向LV講解方案構思的時候,建築的模型也是由LV的行李箱簡單堆積起來的,而LV其實也是做行李箱發家的.
9,TOD'S表參道BUIL 伊東豐雄 2004
伊東豐雄71歲的時候獲得普立茲獎,所有人都不意外,甚至認為他早就該得了。他注意時尚,對穿著品位十分講究,少有的不是一身黑,穿名品服飾的建築師。
伊東近期的建築風格是無柱,輕盈,並最大程度地和周圍環境融合。
所以TOD’s大樓完全抽象地再現了表參道的櫸樹造型,交錯複雜的樹枝牆體是用混凝土在現場澆築,牆體之間留下了200多處空隙,便由200多塊形狀格不相同的玻璃鑲嵌進去,混凝土牆面和玻璃的結合接近於無接口的平面處理。
同時,因建築的外壁同時承擔了整體的結構作用,建築室內呈無柱狀。由於位於街道的轉角處,無論從任何角度看,建築都呈現出和櫸樹一樣的姿態。
10,HUGO BOSS 團紀彥 2013
表參道上的新建築,HUGO BOSS德國的名牌,一絲不苟,嚴謹,所以建築風格也和品牌特色相符,建築造型成被扭曲的柱狀,有點Frank Gehry的味道。但室內設計卻很講究,牆面上是荷蘭抽象畫家Piet Mondrian風格的壁畫。
11,オーク(oak) 大林組+丹下都市建築設計 2013
丹下健三設計的ハナエモリ(森英恵)大樓在2010解體,取而代之的是oak大樓,多少還遺留了些丹下的特色。
屋頂綠地花園,1,2層為商業設施,建築的西面新加入了coach旗艦店,以及日本第一家nespresso咖啡廳,東面則是emporio Armani的旗艦店,店鋪的立面設計由照明建築設計師豐久將三和現代藝術家衫本博司完成。
12,ONE表參道 隈研吾 2003
隈研吾以擅長使用木材等自然素材而聞名,產量較高的日本建築師,在國內最為人知的便是「長城腳下的公社」的竹屋設計。ONE也不例外,建築的上部由落葉松的木板裝飾,個人認為隈研吾更像是裝飾設計師,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公眾認為善於使用自然材料,他的近期作品總是強加很多非功能性,非結構性的木材裝飾。
因為狹長的用地形狀,建築密度幾乎達到100%,建築的沿街立面和側立面形成鮮明的對比。
1層依然是奢侈品旗艦店:Fendi,Loewe,Celine等叢側面看ONE,簡直就是纖纖少女的形象。
13,PORTOFINO Benjamin Warne 2008
不知道是因為位於巷內地理位置不好的原因,還是不是本土建築師設計的原因,這個小型的複合商業設施群雖然設計很時尚,鋪有木製的散步道,卻有很多商鋪租售不出去,只有二樓的餐廳成為在對面的聖格蕾斯教堂舉行完結婚儀式後的聚餐地。
14,Ao BUIL 日本設計 2009
和建築投影等的法律法規經過鬥爭後十分合理地達到要求的設計,為了減少高層建築造成的長時間陰影問題,建築的造型從上至下漸漸收縮。高層內為辦公空間,低層為商業空間,並結合階梯式的屋頂綠化和水面布置,從建築的背面可以一直步行到屋頂,眺望整個街區。
沿街的正立面背面露臺的角度
15,sprial 槇文彥 1985
從1層的畫廊中的螺旋狀坡道可以邊欣賞畫作邊走向2層的商店,2層的樓梯間擺放有休息的長凳,可以從上眺望青山大道。建築的造型由大大小小的格子,圓錐形和白色的柱子像拼貼畫一般拼接而成。有的時候總分不清他和黑川的作品。
16,COMME des GARCONS青山 Future System
日本著名的時尚設計師川保久玲創立的品牌,法語[像少年一樣]的意思。
店鋪的設計由川保久玲和倫敦的設計公司future system共同提案,創造出未來空間的氛圍。
網址:http://www.comme-des-garcons.com/ 網頁的設計也很有特色
17,PRADA BOUTIQUE青山 Herzog&de Meuron 2003
瑞士設計師Herzog&de Meuron(鳥巢的設計師)在日本的第一件作品,建築整體由菱形的玻璃體塊組合而成,並起承重作用,室內無柱,360度開放的室內視野。
外立面的1層簡單地留有「prada」的logo,據說那一塊菱形玻璃的價格相當於一臺奔馳車的價格。
菱形玻璃做了不同的凹凸處理,整個建築像是一個大水泡矗立在路邊。
18,The Jewels of Aoyama 光井純 2006
光井純在青山的另一作品,很難將這個建築的設計和apple store的風格結合在一起。
建築分為各具特色的兩棟,一棟為全玻璃幕牆圍合而成,另一棟的立面由垂直線條的石材和玻璃幕牆以節奏感的傾斜角度組合而成,兩棟建築之間留出可以穿過建築的步行道。
面對街道的店鋪為Cartier和Chloe
19,FROM-1ST BUIL 山下和正 1976
紅色磚牆建造的老式建築,凹凸的露臺,空中的走廊,內部開放的庭院空間,一會又能看見頭頂的藍天,成為一棟集合商業,辦公,居住的綜合體。
20,COLLEZIONE 安藤忠雄
因為地下2層為下沉式庭院,建築體量的大約一半被埋在地下。
由三個長方體塊和大型的圓筒狀的體量結構組成,體塊之間的縫隙形成新的室外空間,由迴廊,螺旋樓梯和階梯狀的開敞空間像迷宮一樣連接起來。
21,根津美術館 隈研吾
入口經由一條又直又長的通路,頭頂上是由輕薄的鐵板形成的屋簷,牆面由竹子排列而成,十足的隈研吾風格,主要展館為只有兩層的大型「和風「建築形式,館內有大型的日本庭院,建築整體是採用日本古建築的坡屋頂設計,從館內可以清楚看見屋頂的詳細構造。
22,岡本太郎記念館 坂倉準三
跟國內的朋友說去了岡本太郎紀念館,他很驚訝,還有紀念館?原來他以為是很紅的003的岡本。
出身在藝術世家的岡本太郎,留學法國的時候受到畢卡索的影響,成為日本著名的抽象畫家,代表作為大阪世博會的紀念塔-太陽之塔,繪畫作品中最為人所記住的是[眼球]的印象,現在的岡本太郎紀念館由岡本的好友,日本著名的建築師板倉準三(柯布西耶的學生)設計,在岡本去世之前一直是他的居住地和工作室,現在館內仍然留有他大量的手稿,畫作,雕塑,以及放映他在創作時的影像。
網址:http://www.taro-okamoto.or.jp/en/
23,Alexander McQueen&Balenciaga2014
2層樓高,balenciaga內的商品是2013年華裔服裝設計師alexanderwang成為創意總監後的新設計,也是日本第一家balenciaga獨立店鋪。
24,ragtag 妹島和世
依然是妹島的建築風格,簡潔的玻璃牆面。現在為日本著名的二手連鎖店ragtag
25,裡原宿のBIUL 手塚貴晴+手塚由比
因為建築壽命被限定為10年,所以建築的構造單體都是預先在工廠完成,以組裝的方式現場搭建起來,既容易建造,又可以簡單地解體。
26,atelier fixdesign 安藤忠雄 2005
義大利的時尚品牌atelier fixdesign在亞洲的第一家店鋪
除了表參道這條筆直的大道,和其垂直的街巷裡其實更加有趣,各種古著,甜品店,潮牌,餐廳,只是再繼續挖掘下去,估計是寫不完了。
(圖片摘錄自網絡)
掃掃關注公眾號,更多精彩內容推薦,這裡有你喜歡的日本旅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