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華特·迪士尼先生,和那些創造角色的動畫師們!
作者丨Camphor
1928 年,米老鼠首次亮相在最早的聲畫同步動畫《汽船威利》(Steamboat Willie)中,它一炮而紅,並且和其創作者華特·迪士尼一起迅速聞名世界。
九十多年來,米老鼠已經在超過 450 部電影、劇集和短片中亮相過。
它是動畫界的巨星,也是一個龐大影視帝國的標誌。
多年來,米老鼠擁有了聲音,丟掉了尾巴,還拿了一座奧斯卡獎盃。
但這隻小老鼠是如何成為影史最著名的角色的呢?
華特和米奇的故事可以追溯到 1923 年,那年華特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個工作室「歡笑動畫公司」(Laugh-O-Gram Films)
他開始製作基於《愛麗絲夢遊仙境》故事的系列電影,名為《愛麗絲喜劇劇集》。
在第一集中,愛麗絲問華特,她能看他的漫畫嗎?
隨即愛麗絲就被傳送到一個動畫世界,那裡有小狗、小貓和老鼠。
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華特創造的動畫老鼠,與米老鼠最初的造型非常相似。
但首部《愛麗絲喜劇劇集》問世不久後,歡笑動畫公司就宣告破產。
同年,華特從密蘇裡搬到了加州,成立了迪士尼兄弟工作室,也就是後來的迪士尼電影公司,並計劃在院線發行新的愛麗絲系列。
1927 年,他與環球影業合作,製作了首部純卡通作品,《幸運兔奧斯華》(Oswald the Lucky Rabbit)。這是華特第一部成功的動畫。
華特基於其創作的角色取得了巨大成功,按照每部卡通 500 美元獲得報酬的一年後,他希望修改合同提高報酬。
但環球影業買通了他手下的動畫師們,佔有了《幸運兔奧斯華》的版權,並最終決定給他降薪 20%,華特選擇了辭職,並帶著唯一忠心跟隨他的動畫師烏布·伊沃克斯(Ub Iwerks)。
他們立即著手創作新的角色,這次他要牢牢掌握主動權,他和烏布把目光投向了《幸運兔奧斯華》以及《愛麗絲喜劇劇集》中的首個老鼠角色,然後將他們組合起來,創造了史上最成功的卡通形象——米老鼠。
在最初的兩集米老鼠動畫中,《瘋狂的飛機》的靈感來自著名飛行員查爾斯·林德伯格,《飛奔的高喬人》是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影片的模仿之作。
不過動畫反響平平,沒能進入發行渠道,直到華特看到史上首部聲畫同步的電影長片《爵士歌手》。
華特決定將有聲片作為迪士尼公司的未來,他耗資 5000 美元,製作了首部聲畫同步的米老鼠。(註明:動畫師馬克思·費雷歇爾製作了第一步有聲動畫,比華特還早四年。他發明了「Follow the Bouncing Ball」技術,於1924年運用到有聲動畫當中。)
《汽船威利》是當時技術最先進的作品,主要由於片中同步音效的多樣性。
美國《綜藝》雜誌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
這部動畫代表了動畫片的高水平獨創性,是與聲畫效果的靈巧結合。
《汽船威利》大獲成功後,華特將他的首部米老鼠動畫進行有聲化重製,到 19 世紀 30 年代末,米老鼠動畫短片已經達到 15 部,這隻小老鼠已經變成了一種文化符號。
1935 年,動畫師弗雷德·摩爾給米老鼠換了新造型,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那個米老鼠。
同一年,在《米老鼠音樂會》中米老鼠首次被上色,時至今日該片也被視為動畫傑作。
從那以後,米老鼠不僅是動畫明星,還代表著一家世界最大的跨國公司。
它擁有主題樂園,系列服裝,以及電視網絡。去年年底,它才剛剛過完了自己九十歲的生日。
當那個全身只穿著紅色短褲,腳踩著黃色大鞋子的形象出現在你面前時,
我們才發現米老鼠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
「MovieLab」是聚焦影視產業的垂直資訊平臺,關注包括影視及泛媒體領域資訊、電影解析與批評,以及視頻音頻平臺等未來影視內容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