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首蘇軾最高水平的詩詞,無一例外都滲透著同一種深邃的情感

2020-12-06 上觀

在中國文化發展悠遠歷程中,蘇東坡無疑是一座巍峨奇崛的高峰,是一位為後世敬仰的曠世文豪。在蘇東坡流傳至今的360多首詞作中,婉約詞、豪放詞、曠達詞各有千秋、競顯風流,其詩詞所蘊含的深摯家國情懷值得後人不斷抉發和深入解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東坡最為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且由於該詞氤氳著濃鬱家國情懷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反覆吟詠不斷傳誦,清代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評價到:「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水調歌頭》全詞意境闊大,風格豪邁,行雲流水般的鋪陳中蘊含著深深的家國情懷。中秋節源於唐代,但是望月懷遠的文化傳統早已根植在國人的文化生活與精神世界裡。屈原曾向天發問,李白也曾把酒問月,蘇東坡在中秋月圓之時「把酒問青天」,闡釋月圓人未圓的孤苦心境。蘇東坡的這首詞歷來為人所讚譽和稱道,如果說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稱作「孤篇蓋全唐」的話,那麼蘇東坡的這首詞便可稱作「詠月第一詞」。公元1074年蘇軾調任密州知州,依舊處在被外放遭冷遇的逆境中。儘管當時「面貌加豐」頗有曠達表現,但是難以掩藏內心的悲涼和鬱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正是寫於這一窘迫時期。兄弟離散與官場失意僅僅是該首詞作的表層意蘊,該詞深處彰顯的是對國家的思慮與對百姓的擔憂。彼時王安石新法雖然聲勢浩大卻弊端叢生,面對國運日衰和民不聊生的艱危情勢,蘇東坡難以施展匡時濟世的抱負和才幹,而為國為民的理想與擔當從未放棄,一句「高處不勝寒」蘊含著他諸多無奈和悽楚。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東坡表達家國情懷的又一首曠世名篇。詞人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面對滾滾東去的長江波濤,蘇東坡內心深處雲思泉湧、感奮激昂遂有感而發。《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東坡多樣化詞作風格中最具代表性的豪放詞,在描摹風起浪湧的景物中融入懷古抒懷的理性因素,用豪壯情調書寫胸中塊壘。「烏臺詩案」是指當時幾個居心不良的御史臺言官,以蘇東坡移知湖州後的謝恩表中用語暗譏朝政和借詩文抨擊新法為由,聯名上疏奏請宋神宗治蘇東坡圖謀不軌之罪,司馬光、張方平等一幫重臣和駙馬都尉王詵亦受牽連,由於宰相吳充等人極力為蘇東坡開脫和求情,蘇東坡才得以從輕發落。「烏臺詩案」是趙宋王朝成立以來發生的第一次震動朝野的文字獄,是宋神宗維護集權統治的一個極端手段,當然也成為蘇東坡人生命運的重要轉折點。蘇東坡經「烏臺詩案」一難,原本跌入谷底的政治理想更加篤定更加堅毅。他深邃的目光穿越千年往事,揮動如椽大筆寫就了流傳千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曾經講過,「華夏文化歷千年之變,造極於趙宋之世。」但是趙宋王朝又是極為不幸的,宋仁宗慧眼識荊的宰輔之才,大部分精力耽溺消耗在宦海沉浮中。「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戲謔也好,自嘲也罷,史書記載蘇東坡在謫居境遇下所建立的「功業」,與其深藏於心的殷殷家國情懷似乎並不成比例。

蘇東坡還有一首《中秋月﹒調寄陽關曲》,也是以明月折射和流露家國情懷的重要詩作。熙寧十年(1077)蘇東坡由密州移知徐州與弟弟蘇轍相聚,盤桓數月後於中秋話別時而作。蘇東坡是繼李白之後,摯愛吟詠月亮的天才詩人。蘇東坡筆下的月亮千姿百態、意象紛呈:明月、皎月、新月、山月、清月、寒月、缺月、暗月、江月、海月、森月、霜月、斜月、素月……,一樣的月亮不一樣的心境。蘇東坡的月亮是他精神世界的隱喻和投射,其詩詞中的月亮總是充滿濃鬱的鄉情、友情、親情、愛情,而這些情愫是他強烈家國情懷的具體表徵。「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不覺春風吹酒醒,空教明月照人歸」,這是對故鄉明月的懷戀;「殷勤去年月,瀲灩古城東。憔悴去年人,臥病破窗中」,這是以月亮寄託對親人的思念;「杏花飛簾散餘春,明月入戶尋幽人」、「空庭月與影,強結三友歡」,這是用月光來問候遠方友人;「何處青山不堪老,當年明月巧相隨」、「惟有當時月,依然照杯酒」,這是憑籍明月感嘆時光的流逝;「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孤光照微陋,耿如月在盆」,這是借用皓月讚美人的操守和品性;「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相看半作晨星沒,可憐太白與殘月」,這是以殘月感物懷人。月亮承載著蘇東坡的情感、心境和追求,不管是在身居政壇高位之時,還是身處人生低谷之際,月亮始終伴隨著著蘇東坡同歡樂共憂戚,一生不離不棄,既有落寞黃州的寂寥:「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也有離儋北歸的歡愉:「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還有面對人生艱窘時的超然與豁達:「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總之,蘇東坡的家國情懷深深熔鑄在他的詩詞創作中,無論是遣懷抒緒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還是詠史懷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抑或表達離愁別緒的《中秋月﹒陽關曲》等,蘇東坡均將自身宦海浮沉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謫居也好騰達也罷,蘇東坡始終是那個「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東坡。一代文壇巨擘雖然已作古千年,但他的拳拳赤子之心依然充滿溫情、熱度不減,其光耀千古的詩詞作品中溢於言表的家國情懷令今人心生仰慕和敬意。

相關焦點

  • 蘇軾三首詩詞,灑脫疏朗,曠達雄放
    蘇軾出生在文人世家,受儒家思想浸染,後來又接收到了道家及釋家思想,後期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他認為三家是相通的。正因為有這樣的人生經歷,蘇軾形成了與常人所不同的思想品格和審美能力,影響了他一生的創作。而何為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處於優美與壯美兩極之間剛柔相濟的綜合美,其意蘊剛柔兼備,情感力度適中,雜多或對立的審美因素和諧統一,具有含蓄、典雅,靜穆等特性。
  • 蘇軾8首寫春天詩詞,或詩或詞,都有經典之語,總有一句你會背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宋詞寫於蘇軾的黃州歲月,其中最著名的詞句,就是著名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我們對於這首宋詞很熟悉,但是極少會想得到,這是一首寫在春天的宋詞作品。蘇軾在酒醉之後被大雨淋成了落湯雞,但是卻依然高歌。這樣曠達的情懷,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荷花詩詞千千萬,唯有蘇軾解花語,4首蘇軾唯美的荷花古詩詞
    今天我們從眾多的古詩詞當中,選了4首宋代詩人蘇軾帶有荷花的古詩詞,從「蓮葉如小錢」到荷花開敗,結為蓮蓬都寫到了。《阮郎歸·初夏》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宋代詩人蘇軾的這首詞,寫於初夏,所以荷花還沒有結花苞,荷葉還小小的。主人公原本夏日正在午睡,聽著窗外那高高的柳樹上新蟬的鳴叫,溫暖的南風透過紗窗吹進來。屋子裡面點著沉水香。只可惜,這一好覺被屋外下棋的敲擊聲驚醒了。
  • 蘇軾這八首詩詞,道盡悲歡離合,戳中你我人生,教會從容生活
    這並非純粹瀟灑的詞作,其完整的心靈圖案,是曠逸恬淡與蒼涼無奈的交織。《行香子·清夜無塵》的「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亦體現蘇軾對隱逸的嚮往。三、應似飛鴻踏雪泥——天地過客的感慨《和子由澠池懷舊》寫於1061年,蘇軾24歲,是一首和詩,和的是弟弟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蘇軾此詞懷念1056年,兩人赴京應試,路過河南澠池,寄宿奉閒僧舍,兄弟題詩僧壁。@墨華不冷譯文如下:人生到處漂泊,知道這像什麼?
  • 蘇軾和徐凝,這兩首詩詞有沒有借鑑關係
    徐凝是唐朝與白居易同時代的一個二三流詩人,他根本就入不了蘇軾的法眼。現在徐凝留下來的詩歌有一百來首,而蘇軾那是全才,詩詞文賦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其作品約有四千多篇。徐凝曾經與李白同題寫過一首《望廬山瀑布》,此詩還受到白居易的好評。徐凝因此打敗了競爭對手張祜,取得了白居易的信任,被白居易點為解元。
  • 蘇軾的這首楊花詞美輪美奐,詞意情景交融,將惜春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章質夫給蘇軾寄來的這首《楊花詞》:一來表達對蘇軾的慰問之情;二來這首詞也是章質夫逞才露思的詞作;三來章質夫在詞中表達了自己辭家巡按之際的離情別思。 章質夫的原詞如下: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
  • 人文讀書會|蘇軾詩詞短評大賽獲獎結果
    人文社讀書會主辦的「蘇軾詩詞短評大賽」獲獎結果公布了!!!,句句沉痛,從現實到夢中又回到現實,這「一入一出」,寫盡人間悽涼意。蘇軾固然面對人生如夢的世事,葆有著放曠自適、超然物外的心,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對感情淡薄,不放在心上。相反,他的深情並不亞於婉約派詞人,這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就是一首堪稱本色當行的婉約詞。很顯然,蘇軾面對妻子的故去,並沒有莊子「鼓盆而歌」的釋然灑脫,十年裡,他「不思量,自難忘」,這種感情的糾結與痛苦,反而令他的形象飽滿真實、充滿了人性的張力。
  • 蘇軾有一首最精妙的詩,全詩無一孤獨字眼,卻成為孤獨的最高境界
    讀過蘇軾詩詞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曠達灑脫的"樂天派"詞人。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還常常蘊含哲理,具有宋詩的典型風格。公元1057年,20歲的蘇軾進京趕考。主考官是大文豪歐陽修,參加考試的學生有蘇軾、蘇轍,還有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這一屆科考,因此被稱為"千年科舉第一榜"。
  • 詩詞與肉,家國情懷,萬花筒式的文人──蘇軾
    前幾天發了一闋詞-《水調歌頭-竹間酒》致敬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近期也想做做一期關於他的視頻,在此之前先寫一篇關於他的文案作為引子,也講一講我心中的蘇軾-蘇東坡。
  • 蘇軾詩詞:跨越千年,永恆的經典!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者,他詩、詞、文、書、畫俱佳,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這首詞在宋代屬於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豪放詞,此前的詞壇流行淺吟低唱,詞風綺靡,這首詞可以說是作者創作豪放詞的嘗試,無論是在題材還是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
  • 蘇軾與辛棄疾的詩詞大戰:半夜無眠各寫《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
    其實這兩個人在詩詞造詣上各有千秋,無論是哪一個,單拿出來,都吊打我們好幾條街,所以我也不能妄加評論,只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對兩個人進行分析對比。兩首《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雖然兩人都屬於豪放派,但是在詞風方面上還是有所差異的,今天就來說兩首詞,這兩首詞都名為《西江月》,都是二人在人生艱難時期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到家鄉。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緬懷屈原詩詞,從李白、蘇軾、杜甫到一代偉人,誰藝術性更好
    整首詩知道的不多,不過節選的這部分,特別是後四句,卻是常見引用的李白名句。這並不是一篇關於屈原的弔祭文字,相反,是李白自己情感壯懷的抒發。詩也是李白最豪放不羈的名作。五、六兩句極是詩仙本色。此時李白還沒有北上長安,雖然幹謁多次,但無人詢問。現實受挫,不過依然意氣風發。三、四兩句通過對屈原與楚懷王的點評式對比,詩人的價值傾向十分明了。
  • 當你陷入困境時,讀一讀蘇軾這首《定風波》,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榮辱與共、成功與失敗、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便全都是人世間必然的常態。我們如何太看重生命中的起起落落,那麼註定是無法收穫幸福的,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既然無法改變,不妨就像大文豪蘇軾一樣改變自己的心態。當你陷入困境時,讀一讀蘇軾這首《定風波》,人生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 你以為寂寞沙洲冷只是首歌?其實歌名來自於蘇軾的這首《卜算子》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優秀的詩詞作品,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精神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即使是在現在也有很多人深受影響。由周傳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其實就是來自於蘇軾的《卜算子》,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賞析一下這首極富情趣的詞作。
  • 蘇軾10首冷門詩詞,明月如霜,天涯倦客,太美了
    今天,飛雪要分享10首蘇軾比較冷門的詩詞作品,每一首都很美,一起來讀一讀吧!《永遇樂·彭城宿燕子樓》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 溫庭筠的一首詞,蘇軾和李清照都化用過,誰的水平更高一些?
    梅子黃時雨」、「細雨度深閨,鶯愁欲懶啼」等等,也都是各派詩詞人們,看見細雨時的所思所想。雖然蘇軾一生的仕途道路總是忽上忽下,他的性格,也早已在屢屢被貶黜中,變得豁達開朗,可這一次被貶往英州,依然讓他產生了不少愁緒。去往英州路途遙遠,到鬱孤臺時秋季已來臨,蘇軾夜宿造口,半夜被雨水驚醒,想起昔日與弟弟蘇轍的友誼,寫了下這首詞。詞的上闋,寫夢被驚醒時的場景。「梧桐葉上三更雨」就是對溫庭筠「梧桐樹,三更雨」一詞的化用,「夜涼枕簟已知秋」和「夜長衾枕寒」也表達的意思也很相似。
  • 詩詞大會蒙曼點評蘇軾「蔞蒿滿地蘆芽短」,康震都接不上話,厲害
    品賞詩詞時,越是大家耳熟能詳、越是看起來通俗易懂的詩詞作品,其實品起來越有難度,也越能體現賞析者的水平。在《人間詞話》裡,王國維在3首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宋詞中,品味出了「人生三境界」。第一層境界出自晏殊《蝶戀花》中的「昨夜西風凋碧樹。
  • 當你感到煩躁時,不妨讀一讀蘇軾的這首詩,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在這喧譁的世界,找回真實的自己。當你感到煩躁時,不妨讀一讀蘇軾的這首詩,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贈劉景文》宋·蘇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他及時勉勵朋友珍惜這大好時光,樂觀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這正是這首詩的藝術魅力之所在,蘇軾不直接讚美他的朋友在品格和節操方面有多麼優秀,而是不著痕跡地把這種稱頌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之中。
  • 蘇軾10首詩詞,寫盡人一生的百種滋味
    而有些人,卻從中領悟到了人生的千百滋味,賦之於詩詞中,最後成就了優美的詩篇。吾心安處是吾鄉,塵滿面,鬢微霜,此去經年,悟透人生,歸來仍是初心不改。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