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教育」是大勢所趨,將引領未來教育新方向。今日下午,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實驗學校舉辦與好未來智慧教育全面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雙方從個性化學習的雙師教學融合課程體系建設、提升教師高質量培訓內涵、全面探索建設延伸課程試點、開展全媒體沉浸式教學項目四個方面展開深度戰略合作,共同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據介紹,目前雙師教學融合課程體系、全媒體沉浸式教學項目都是較為前沿的探索。
擬實施全媒體沉浸式教學
籤約儀式現場(
據了解,中澳實驗學校與好未來智慧教育已建立起合作關係,雙方自2018年開始就先後在打造雙師課堂、智慧課堂的基礎上,著手進行「5+2」智慧學校建設。自雙方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近三年來,學校在2020年中考、高考中均取得了重大突破,達到歷史最高成績。高考方面,本科上線率首次突破90%,增長了12個百分點。
中澳實驗學校校長郭雲峰介紹,雙方將合力構建學校信息管理綜合平臺、數位化課程教學資源平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素質教育校本課程選課平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實現「智慧管理、智慧教育、智慧評價、智慧生活、智慧服務」,構建「一體化追蹤服務和一站式服務平臺」,以滿足生命教育的要求和實施場景。
「特別是基於學生健康信息網大數據、學生學業與素質發展信息網大數據、學生生涯規劃信息網大數據的『三網合一』和『數字畫像』。」 郭雲峰表示,「倡導無邊界學習,增強學生居家的在線輔導,解放家長的輔導壓力,打造 「未來學校」新樣態。」
好未來智慧教育總經理王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雙師教學融合課程體系、全媒體沉浸式教學項目都是較為前沿的探索。此外,好未來智慧教育與中澳實驗學校確定就智慧學校建設相關事宜開展深入合作還包括個性化學習的雙師教學融合課程體系建設、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與學科教學培訓緊密結合以提升教師高質量培訓內涵及探索建設一批延伸課程試點學科。2020年,中澳教師申報的《基於精準教學理念的雙師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課題被廣東省教育信息技術中心立項為「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重構教學環境以學生為中心
郭雲峰介紹,雙方合作其中重要一項就是對教學環境的重構。即推動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走向以學生為中心的「生本化」課堂,激發學生參與課堂、開展教學互動,以課堂變革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組織更加靈活多樣。桃李書院部初中教學主任劉芳介紹,「智慧課堂平臺」既可實現老師與學生互相評價,又可學生與學生互相評價,增加了評價維度與課堂趣味性。
據悉,教師可以通過智慧平臺進行備課、教學、發布及批改作業,學生能夠依託平臺上課、預習及寫作業,另外通過資源及數據的雲端互聯,能夠打破學習空間和時間限制;提供完整覆蓋課前、課中、課後和課外的教學全流程應用,與實際教學過程深度融合,從而牽引教學資源的高效、持續利用。「以信息技術深度改進與優化教學環節,提升教學針對性與有效性,為教學提效減負。」郭雲峰說道。
雙師服務結合AI助手更關注育人
雙師教學模式是此次雙方合作的主要形式。郭雲峰解釋,其模式即把課堂的「教授」和「輔導」進行解構,主講教師負責「教授」學生,制定授課體系、充分備課、準確表述、趣味表現、高效呈現、階段評測等均由主講教師承擔;輔導教師負責「輔導」,督促聽講、指導學習、發起互動、答疑檢測、跟進複習、訂正作業、補充習題、反饋溝通等由輔導老師承擔。
而基於雙師課堂的教學模式,結合AI智能互動與智能評測系統所打造的AI教師助手,通過對學生課堂表現的實時感知,給予個性化反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到學習樂趣。
這也有助於將老師從重複的「教書」工作中釋放出來,讓老師可以更加專注於「育人」這類與溝通交流和情感支持相關的工作。郭雲峰提到,原有的傳統教學每節課學生互動的次數、發言時間是有限的,AI教師助手能非常好地調動每個學生去互動與發言,同時可以把學生的聲音記錄下來,把學生的檢測水平記錄下來,實時呈現出來,這意味著學生的互動次數增加了,讓每個學生的數據可以量化。
郭雲峰表示,基於學生健康信息網大數據、學生學業與素質發展信息網大數據、學生生涯規劃信息網大數據的「三網合一」和「數字畫像」,可形成大數據驅動下的精準分析、精準教學、精準輔導、定製化課程和個性化培養方案。
「通過校本選課平臺,形成公益基金會支持的素質教育「亮點」課程體系,讓學生從興趣變成愛好,從愛好變成特長,從特長變成專業,從專業轉為事業。」 郭雲峰介紹。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鮑文娟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冬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