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國產殲16列裝後,終於擁有了一款多用途遠程戰機,尤其是海上遠程機動對地打擊方面,性能遠超殲轟7飛豹。而殲16本身的最遠航程就高達4000公裡,而經過空中加油後,其作戰半徑內飛行時間也可達到10多小時,因此對於飛行員來說,不僅是高強度長時間的飛行駕駛技術的考驗,也涉及到人體生理極限的問題,畢竟10多個小時難免要進行生理排洩,但一般戰機卻不可能設置廁所。
通過媒體的公開報導我們得知,目前國內飛行員一般會採用飛行前禁水,飛行中食用高蛋白產品和極少量補充水分來緩解這一問題。但其實當年隨側衛蘇27戰機引進國內的也有相關排洩收集裝備,而且國外戰機在這方面的裝備也相對更多。
其實這個問題對於國內飛行員來說,在逐步裝備先進戰機,航程達到遠程範圍後才遇到,而國外空軍遇到這樣的問題則更早,解決因此方式也五花八門。比如俄羅斯空軍最早使用密封容器收集尿液,這種「收集罐」曾經廣泛配發於蘇-27、蘇30和蘇34戰鬥轟炸機中。而且該設備使用簡單,通過罐口收集,然後內部使用化學藥劑阻止異味,不用水不用電,雖然粗糙了點,但不失為一個解決辦法。但缺點是飛行員使用時候需要手離開操作杆,對於單座戰機來說有一定風險。
而後在米格-31遠程截擊機,和如今的蘇-57戰機上,則使用了全新的PZh-1型遠程駕駛專用內褲。該內褲內置有尿液收集裝置,優點是使用時不佔用雙手,可以不解開飛行服使用,單座戰機使用更安全。根據紅星設計局首席專家弗拉基米爾表示,PZh-1也可以適合蘇-27使用,因此國內引進側衛蘇-27時曾採購過一批。不過並不知道,為何在國內引進的情況下,依然要用節食和控制飲水的方式緩解排洩問題,畢竟控制飲水對飛行員的駕駛狀態是有一定影響的。
不過在2016年報導的殲11戰機8小時轉場飛行中,除了飛行前調節飲食,另外也會穿上成人紙尿褲。可能在效果相同的情況下,使用紙尿褲比內褲型尿液收集器更方便,畢竟後者還需要引入清洗、消毒等程序,使用成本和複雜度都更高。
至於美軍在解決生理排洩問題上,也沒有什麼更高明的方式,其使用的是「先進遠程任務裝置」,聽起來好像高大上,那是因為美國人不管添加什麼配件都要用先進二字,其實這本身就是個尿液袋。不過採用的是電動液體收集器,這樣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回流和洩露等問題。如果你看到美軍飛行員離開駕駛室時,拎著兩包黃色液體的小袋,那大概率就是這個玩意了。
總體來說,隨著航發的進步,現代戰機能夠飛得更遠,而飛行時間也隨之增加。相比大型轟炸機有條件設置廁所,甚至是擁有烤箱加熱食物,戰鬥機緊湊的內部空間還無法給予飛行員更好的環境。因此大部分時候需要飛行員在生理極限時進行克制,尤其是在飛行前和飛行中的飲食都有較大限制,畢竟即便有尿液收集器容量也是有限的。可以說,我們的殲16戰機飛行員的每一次遠程飛行,不僅考驗技術和身體耐力,更是對生理極限的挑戰,這樣的苦不是人人都受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