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當先鋒 做好表率·先進典型
■ 本報記者 周月光 通訊員 李珂
每天從早忙到晚,月收入並不高,但林秀燕樂此不疲。
「講真心話,社區黨支部書記和主任一肩挑,很忙,也很累。但是,我很享受這份工作,為群眾服務,這種成就感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林秀燕說,作為黨員,她覺得能為2萬多位群眾服務,非常光榮。
儋州市那大鎮大同社區有2萬多人,街道就有60多條,林秀燕每天早晨7點到社區,晚上6點才離開,回家後手機還一直開著。「社區事情多,群眾隨時都可能打電話,有時半夜還要處理社區的事。」林秀燕說,在社區工作幾乎沒有「上下班」的概念。
林秀燕是80後,2001年去當兵,2006年退伍。在部隊5年,光榮加入共產黨。退伍後,她在海口一家公司找到工作。但最終她還是選擇回到儋州,在社區工作。很多人不理解,但她自己覺得為群眾辦事更有意義。
一次家訪中,林秀燕發現有位老人患精神疾病,理應享受國家優待政策。但老人孩子在外地讀書,老人不知道國家相關政策。林秀燕東奔西走多個部門,為老人辦好殘疾症,老人不僅每個月能領到200元補助金,還能享受國家就醫減免政策。「事情雖然不大,但是,我特別有成就感。」林秀燕說:「這比給我自己家裡辦成事更開心。」
因為工作認真負責,熱心為群眾辦事,林秀燕在社區很快成長起來,2013年被選為社區主任和支部書記。
做群眾工作,林秀燕很有辦法。在社區,她發起成立「婦女之家」「黨員先鋒隊」「老年大學」「文藝宣傳隊」「青少年志願者隊」等群眾組織,經常帶領大家到街道巡迴演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宣講黨的方針政策。以前,群眾常找她反映鄰裡問題,現在,群眾常和她討論如何發家致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聽群眾心聲,林秀燕經常開民情懇談會。
大同社區的天利小區裡有片空地,雨天泥水流,晴天灰塵飛,部分群眾朝空地扔垃圾,久而久之成了垃圾場。一次民情懇談會上,有群眾反映了這一情況。林秀燕去察看後,協調開發商硬化空地,聯繫有關單位添置健身器材,很快,昔日垃圾場變成了群眾健身場。
「我出身農村,爸爸做過20多年的村民小組長,對我影響很大。」林秀燕說,小時候,她爸爸為村裡的事忙東忙西,從來都是把村裡事放在前面,家裡事放在後面,媽媽埋怨時,爸爸總是說:「大夥信任我,我當然先要為大家把事辦好。」
(本報那大12月1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