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餐飲行業的救贖眾生相:海底撈逆勢開店百間,統一企業自熱...

2020-12-15 證券之星

(原標題:疫情下餐飲行業的救贖眾生相:海底撈逆勢開店百間,統一企業自熱米飯興起)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2020年的世界經濟節奏,也給餐飲行業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然而不同於國外新冠疫情的繼續肆虐,得益於有效的防疫措施,我國餐飲行業率先復工復產。上半年全國大部分餐飲企業的經營已恢復到疫情前的70%—80%,呈現逐步復甦趨勢。

另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餐飲行業收入於今年3月份觸底,從4月份開始至暗時刻逐漸消退,餐飲行業保持回暖勢頭,同比降幅持續收窄,並已連續7個月改善。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前十個月,全國餐飲收入29598億元,同比下降21.0%,然而10月當月餐飲收入為437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轉正。另據統計,2020年11月,全國餐飲營收情況同比去年增幅為1.36%,已經超過去年同期水平。這顯示出,我國餐飲企業逐步回歸增長常態。

雖然新冠疫情給國內餐飲企業帶來重創,但也催化了行業掀起一場新的變革。資本邦摘取了餐飲行業幾家龍頭公司,看看在疫情時代,這些餐飲公司如何在艱難困境中「扶大廈於將傾」,以及如何把握良機實現逆勢發展。

一、硬菜餐飲品牌較「抗餓」,備受市場青睞

疫情之下,雖然以海底撈、九毛九等為代表的「硬菜」品牌企業紛紛虧損,但是這些公司能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在逆境中尋得發展良機,市場紛紛看好其表現。

以海底撈為例,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下降16.5%至97.60億元人民幣(下同),淨虧損約9.65億元,但是二級市場上,截至12月14日股價達到58.35港元,年迄今漲幅接近90%。

另一家餐飲公司九毛九在上半年同期營收大幅下降了23.2%至9.5億元,淨虧損8590萬元,虧損同比擴大1.9倍,但是這並不妨礙其股價漲勢如虹,事實上,自今年1月份上市以來,九毛九股價已累計上漲超過2.3倍。截至12月14日收盤,股價為22港元,總市值達320億港元。

那麼,海底撈、九毛九等何以獲得市場的青睞?又做了哪些努力去克服行業的集體危機?

1. 海底撈逆周期開店,新推多款高價菜品

今年疫情以來,火鍋行業慘遭了重創。

根據窄門餐眼資料庫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火鍋實體店總數約為58萬餘家。受疫情影響,2020年1月後停業的火鍋門店約96271家。前三季度,火鍋門店的在數量上增長為負,增長率約為負1.13%。

海底撈火鍋的故事起源於1994年,經過數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國際知名的餐飲企業,手握有大量現金流。但海底撈並沒有浪費自身的優勢,而是把握住了疫情期間對餐飲行業造成衝擊後優質店鋪出清的大好良機。

首先,海底撈趁勢加快開店節奏,市場份額得以加速提升。

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新開店鋪173間,僅關閉了6家店,淨新開167間,並將2020年開店指引上調至400間。分區域來看,主要是在二線和三線城市大量開店,有明顯的下沉趨勢(如下圖)。這可能是因為大多數二三線城市疫情管控解除更早,而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偶有新發案例,因此城市管控要求較高。

截至今年6月30日,海底撈在全球開設935家直營餐廳(如下圖),其中868家位於中國大陸的164個城市,67家位於港澳臺及海外,包括日韓、美國、英國等。

海底撈方面還表示,展望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提高餐廳密度和進一步拓展餐廳覆蓋的地區。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海底撈展店步伐加快,其市場份額也會不斷提升。但不容否認的是,隨著開店密度不斷增加,也可能導致同一區域下同店競爭的問題,這會導致著單店客流下降以及降低門店經營效率。

其次,除了大量複製店鋪,快速開店之外,海底撈也在不斷推出新式菜品。

餐飲是一個極度講究產品品質的行業,食材新不新鮮,菜品好不好吃,能不能徵服食客的胃對餐飲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上半年,海底撈在國內市場及不同區域市場推出超過91種新菜品,其中包括重慶牛油老火鍋、斑節蝦滑、黑椒風味滑牛肉、櫻花慕斯蛋糕等,為顧客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產品選擇。

並且由於這些新式菜品大多單價較高,使得海底撈的顧客人均消費從去年上半年的人民幣104.4元上升到今年同期的112.8元。

如今冷冬又至,海底撈火鍋迎來銷售旺季,相信今年又將迎來一批批食客以及吃貨光顧線下門店。

2.九毛九多品牌內部裂變,主推酸菜魚「太二」品牌

不同於海底撈定位於中高端餐飲,專注於單一火鍋品牌,九毛九倡導「好吃不貴」的理念,是中式快時尚餐飲品牌管理及運營者,且該公司除了同名「九毛九」西北菜餐廳品牌外,還有諸如慫、2顆雞蛋煎餅、太二、那未大叔等處於不同細分賽道的餐飲品牌。

一場疫情使得九毛九多品牌從內部開始分化,今年該公司的重點在於主推酸菜魚品牌「太二」。

中報數據顯示,太二餐廳數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今年上半年太二餐廳新開37家,其中淨開店35家,為公司的開店主力,門店總數攀升至161家(下圖);而九毛九品牌(西北菜)新開店僅為6家,關閉了43家店,淨關店37家。

另據招股書披露,九毛九擬投入72%的募投資金用於今明兩年拓展門店,其中9%(約1.72億港元)用於開設18-20家九毛九餐廳,48%(9.17億港元)用於開設80-100家太二門店,10%(1.91億港元)用於開設24-36家其他品牌門店。

可以預見,今明兩年還將新開大量酸菜魚「太二」門店。

這種品牌經營戰略上的巨大變化也體現在營收和利潤差異方面。

上半年,太二品牌營收已經成功反超九毛九,佔據公司7成以上的營收,其經營利潤有5200萬元人民幣(下同),儘管同比下滑58%,但是在整個連鎖餐飲品牌中已是佼佼者;而去年同期九毛九品牌還佔據集團營收的半壁江山,今年卻導致出現了4187萬元的經營虧損。

(圖表來源:九毛九中報)

老虎證券分析認為,九毛九公司目前的策略是收縮九毛九,擴張太二。原因在於,與酸菜魚的市場地位和較強抗風險能力相比,西北菜就顯得較弱勢。此外,NCBD數據也顯示,酸菜魚消費者中57.6%為女性,35歲以下消費者佔比達78.1%。資本邦分析認為,酸菜魚的酸辣口味較為年輕女性青睞,因而消費者主要以年輕人和女性偏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線下太二餐廳持續擴張,九毛九線上業務也在如火如荼進行。

一方面,九毛九開始提供酸菜魚外賣服務,如今年上半年外賣收入佔總營收比達到23%,去年僅為8.6%,翻了接近3倍。這對成立之初表示絕不做外賣的太二酸菜魚來說也是一種順應趨勢的變化。

另一方面,隨著餐飲零售化成為餐飲行業的一大趨勢,該公司開始在線上銷售最具品牌特色的產品,主要通過微店售賣門店同款酸菜、花茶及大米。

二、即時食品悄然興起,方便麵高端化趨勢依舊

疫情期間,消費者出行受限,這導致即時食品等受到了市場追捧。即時食品方面,除了傳統的高端方便麵繼續保持銷售熱度,諸如自熱米飯、自熱火鍋等自熱食品也在悄然興起。

1.統一企業發力自熱米飯,推廣「開小灶」品牌系列

統一企業早在2018年已推出自熱米飯高端品牌「開小灶」。今年統一企業加大了「開小灶」的品牌宣傳。

首先,在今年1月份,為提升品牌知名度,籤約肖戰作為「開小灶」品牌第一位代言人。

其次,助力社會公益,樹立品牌口碑。如在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開小灶」馳援武漢抗疫一線醫生護士。同時,「開小灶」也一直積極與中國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項目合作。

最後,從第二季度起,通過「開小灶」免品試吃和線下形象店大力推廣宣傳。

這導致上半年公司廣告推廣費用同比增長23%,佔收入比上升1.3個點至7.7%。儘管「開小灶」迅速打開了知名度,但是對集團的業績提升還相當有限。據浦銀國際研報,統一「開小灶」今年上半年收入突破1.7億,同比增長15倍,但僅佔方便食品業務的3%。

值得注意的是,宣傳自熱米飯的同時,「開小灶」另推出兩款自熱火鍋(麻辣牛肉和鴛鴦火鍋),公司還將在12月份推出「開小灶」新品項,全面發展「開小灶」系列(米麵粥粉)。該公司還計劃在年底擴大其產能。

自熱火鍋和自熱米飯漸成市場風潮的當下,統一企業搶先一步,佔得先機。但在新老廠商競相涉足,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自熱食品作為長期品類,目前在產品工藝和口味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從這一方面來說,提升產品力比產能擴張更為重要。統一企業能否保持先手優勢還有待觀察。

2.康師傅堅守方便麵陣地,重點打造高端品牌

不同於統一企業熱衷橫向發展,康師傅致力於垂直深耕方便麵領域。產品組合上,聚焦核心產品,以多元規格和多元口味吸引大眾消費者。

如在超高端面領域,因應中產階級的消費升級,康師傅推出超高端面「Express速達麵館」。據悉,「速達麵館」主打電商、便利、精品超市等現代渠道,以多種規格滿足不同消費場景。其中,「速達麵館碗面」主打疫情下的復工用餐場景,「速達麵館自熱面」為外出場景設計,「速達麵館煮麵」6月推出家庭裝,滿足居家消費場景。

而在高價面核心市場,疫情導致室內消費需求增長,此外康師傅重點通過社交媒體發布創意料理微視頻,吸引更多年輕及家庭消費者,這使得袋面和大份量產品的銷售增長尤為顯著。據第一上海證券研報顯示,疫情期間方便麵市場供不應求導致康師傅產品結構顯著上移,其中高價袋面銷量同比增47.8%。

得益於持續深耕顯現成效,助力康師傅方便麵業務業績和利潤雙雙創新高。

今年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麵事業收益為149.1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9.16%,佔集團總收益的45.27%。另根尼爾森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麵銷量市佔達42.9%,銷額市佔45.8%,同比均上升,穩居市場第一位,呈強者恆強態勢。

期內,方便麵毛利率也同比上升2.19個百分點至30.35%。這令康師傅整體方便麵業務的股東應佔溢利同比上升93.54%至16.94億人民幣。

三.美團搶佔社區團購風口,生鮮零售戰況愈加激烈

新冠疫情並沒有給美團造成重創,反倒使得今年美團的股價實現翻倍,市值也水漲船高。截至12月14號,美團股價達到282.6港元,總市值超過1.66萬億港元。

市場追捧美團,除了傳統的餐飲外賣、酒店等業務回暖外,更重要的是美團講了一個新的故事,這給予市場新的想像空間。

1.重倉押注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併非是新鮮事,社區團購就誕生於2014年,隨著資本湧入,經過幾年的混戰,2019年末大量品牌已淡出社區團購領域,市場趨於冷淡。

今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令社區團購重回大眾視野,疫情加速培養了消費者在線上購買生鮮的用戶習慣。社區團購在2020年再度「翻紅」,成為資本的風口。

繼滴滴在5月份成立橙心優選進軍社區團購後,7月初,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進一步探索社區生鮮零售業態。另傳美團要砸700多億元,想要年底實現社區團購千城計劃。

所謂的社區團購,指顧客通過美團優選平臺下單,選擇團長處為自提點。今日下單,次日送達,美團配送至團長處,團長通知顧客前往自提。

具體來看,美團優選項目主要內容就是通過數以千計的優選團長去溝通用戶,美團提供平臺服務支持,優選商家提供貨品,用戶拼團成功後由美團方從商家提貨送到團長指定自提點然後由團長去分發貨品從而完成交易,團長不僅可以獲得平臺補貼,還可以從中抽取近10個點的利潤。

(圖片來源:美團公眾號)

在優勢資源下,美團優選迅速上線,並立即開展行動。

首先,選定濟南作為首個試點城市。據美團披露的數據,美團優選不到兩個月便已經在濟南、武漢、廣州、佛山四地上線,其中在武漢上線一周時間,日銷售量突破5萬件。

其次,採用自建和加盟兩種方式拓城,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大倉-網格倉-線下服務門店的物流配送體系。

同時,美團優選也在開展大力度的招聘計劃。招募團長、供貨商、倉配及人力資源服務商等第三方合作夥伴。

另外,美團著手布局社交電商。10月推出吃喝玩樂分享平臺,「美團圈圈」,主打本地特惠秒殺團購,通過本地團節社微信公眾號發布各類商品優惠信息,引導用戶購買。11月12日,美團團節社率先在西安開城。美團預計明年1月1日起,每天開一座城市。

看到美團社區團購取得良好開局,京東也按耐不住,蠢蠢欲動了。

據媒體消息,京東內部正籌劃名為「京東優選」的社區團購項目。據內部人士透露,該項目由京東物流和京東商城聯動,前期由物流部門負責倉儲規劃,之後再由商城負責終端。該項目將於12月底明年1月初正式上線。種種跡象表明,社區團購賽道正越來越擁擠。

2.加速拓展買菜業務

在生鮮零售業務方面,美團也沒有落下。

王興在二季度財報會議上表示:「生鮮零售業務一直以來都是美團具有戰略重要性的新業務領域。我們會堅定地在生鮮零售領域投入足夠資源,也將從長期視角評估投資。」美團在第三季度加大了投入,加速拓展買菜業務。

然而,美團在生鮮零售領域似乎過度投資了,在多個細分模式領域均有涉獵,大水細流,極易造成業務覆蓋摺疊,資源重複浪費。

公司旗下不僅有專注社區團購的美團優選,還有前置倉模式的美團買菜,以及結合第三方外賣平臺的菜大全(如下圖)。初看美團生鮮業務線大都覆蓋了,可滿足不同群體和層次的差異化消費需求,然而細細分析,美團的產品組合是「大而不強」,沒有突出重點,沒有明顯的優勢和特色。

其次,美團自身暫時也沒有定好位買菜業務重心。王興曾在年初表示,美團有平臺和自營(美團買菜)兩種模式為消費者提供買菜服務。未來,美團將基於ROI(投資回報率)為基礎,決定如何分配對這個領域的投資。

目前生鮮電商玩家眾多,各個賽道極為細分,且沒有出現大型公司。

除了美團,拼多多於8月上線多多買菜,通過大量補貼、低價格的產品,提高吸引力,截止10月份,多多買菜已經覆蓋全國82個城市;再有如京東到家推出「小七拼」社區團購服務,也是集單配送;還有蘇寧方面,依賴線下1萬多家蘇寧小店提供到店自提,同時同步接入蘇小團,近10萬名團長加入社區團購戰場。

可以預見的是,生鮮賽道平臺間的「白刃戰」很快會發生,至於美團能否在激烈競爭中突圍,佔據有利的市場位置,目前暫無法做出明確判斷。

結語

疫情面前,人人平等,對於餐飲企業也同樣如此。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眾多餐飲以及餐飲相關的公司紛紛迎來倒閉潮,但也有如海底撈、美團等部分餐飲相關企業,積極主動適應環境的需要,在危機中挖掘行業變革的機會,這反倒給予了發展契機。

新冠疫情是一面照妖鏡,也是一份考卷,餐飲市場競爭中誰孰優孰劣,時間自然會給出結果。

相關焦點

  • 疫情下餐飲行業的救贖眾生相:海底撈逆勢開店百間 統一企業自熱...
    原標題:疫情下餐飲行業的救贖眾生相:海底撈逆勢開店百間,統一企業自熱米飯興起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2020年的世界經濟節奏
  • 疫情下的海底撈,是整個餐飲行業的真實寫照
    隨著3月2日~8日企業相繼復工後,全國商場客流回升了42%,但離回到正常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海底撈能靠報復性消費或漲價拯救自己嗎?瘋狂開店的模式在2020年還有效嗎?餐飲企業未來的增長究竟該依靠什麼?疫情後的海底撈3月27日晚,位於南京市六合區龍湖天街的海底撈內十分熱鬧,如果不是偶爾空著的桌子,幾乎很難看出這是疫情後復工沒多久的海底撈。自3月12日海底撈官宣逐步恢復營業開始,這家海底撈每天都會迎來不少食客。據了解,目前店內消費者大多數是通過預定來用餐的。
  • 掘金餐飲行業:海底撈、九毛九、呷哺呷哺深度對比
    從需求端看,消費者口味多元化,在不同時期會選擇不同的細分領域,粘性低;從供給端看,餐飲行業門檻低,我國菜系眾多且地域差異較大。美國 TOP50 餐飲企業市佔率高達 27.72%,而國內 TOP50 餐飲企業市佔率僅 4.91%。近年來餐飲行業集中度提升明顯,以行業市佔率最高的海底撈為例,2015-2019 年公司的市佔率從 0.2%提升到 0.7%。1.2.
  • 餐飲:家庭消費場景潛力 自熱鍋掀開零售盲盒
    餐飲產業長期存在鏈條長、分散、生產環節現代化程度低等特點,但隨著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的出現和發展以及資本市場的助力,餐飲企業開始從前端擴張開店逐漸向產業上遊延伸,完善產業鏈條,提升對產品的品控能力,提升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開發零售業務、電商業務的餐飲企業越來越多,它們也正在成為推動國內餐飲產業大循環的中堅力量。
  • 上半年虧慘了下半年還要開店,海底撈能從餐飲大海裡撈點啥?
    作者:包希仁最近聽說餐飲巨頭海底撈有點扛不住了,上半年業績暴跌超兩成。可就是這樣,海底撈還在大肆擴張門店,似乎是在賭疫情之後的餐飲大爆發。自即時起,中國內地門店菜品價格恢復到今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標準。大肆擴張門店,線下風險突增但更多吃瓜群眾卻在質疑,難道國民火鍋品牌海底撈也頂不住了麼?其實非也,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餐飲業也在迅速恢復正常營業,行業的困難都是暫時的,尤其是對於海底撈這樣的大企業來說。
  • 海底撈漲價,麥當勞降價,餐飲企業該如何突出重圍?
    日前,「海底撈漲價」的話題引發大量網友討論,並連續登上微博熱搜。不斷有網友在新浪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上曬出消費菜單,無論是一片土豆1.5元,還是一碗7元的白米飯,都切實地體現著一個事實:海底撈真的漲價了。在海底撈漲價的同時,一則來自麥當勞降價的消息則讓消費者滿心歡喜。
  • 海底撈恢復原價並道歉 疫情中餐飲企業漲價是好選擇嗎
    記者也注意到,近日也有一部分餐飲企業加入了漲價隊伍,比如喜茶、奈雪的茶,但是也有不少企業對記者表示,不會考慮漲價。產品價格調整本是企業的正常商業行為,但是在疫情中變得敏感許多。在過去三個月,遭遇重創的餐飲企業漲價,會是個好選擇嗎?餐飲漲價風?
  • 4月食品行業熱點新聞:海底撈、西貝等餐飲企業漲價引熱議;星巴克...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隨著疫情持續向好,全國各地迎來復工復產,那麼,食品行業有哪些熱點新聞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4月初,海底撈、西貝等餐飲品牌漲價的消息引發熱議,並被一些網友解讀為餐飲企業的「報復性漲價」,這一話題熱度迅速攀升。
  • 虧了9.65億的海底撈,哪來的勇氣新開173家店?
    一個神奇的現象,海底撈發布財報,上半年虧損了近10億,但卻逆勢開了173家新店。同樣是這份財報發布的當天,海底撈的股價刷新歷史新高。這家以服務在行業立足的龍頭餐飲,為啥這麼「倔強」逆勢開店,其身上又有什麼「神奇魅力」能讓資本如此看好?
  • 海底撈(06862)憑什麼成為中國火鍋餐飲霸主?
    我們認為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終會過去,公司競爭力突出、護城河寬廣、成長性猶在,繼續看好核心觀點為什麼說海底撈是最強的火鍋餐飲公司:1)品牌、規模、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四個維度均是業內最佳:公司作為火鍋餐飲企業榜首,佔領消費者心智,在規模、經營效率上遙遙領先於同行,高運營效率下淨資產收益率位居行業前列;
  • 新格局下 調味品行業將逆勢而上集中破局
    投資、消費、出口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疫情下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消費成為現階段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調味品作為剛需民生產品,在疫情期間發揮了產業優勢,滿足了消費者對美味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2019中國調味品著名品牌百強企業(以下簡稱「百強企業」)和疫情影響下的上市企業數據,以及多方位的調研結果顯示,調味品行業的發展依然穩健,充分體現了消費升級的趨勢。
  • 餐飲:自熱鍋掀開零售盲盒
    ——文志宏  循環需要鏈條,鏈條的完整是保證循環的必要條件,在餐飲行業,無論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餐廳布局還是近年來大火的餐飲零售的崛起,支撐它們運轉的關鍵以及核心就是供應鏈,餐飲產業長期存在鏈條長、分散、生產環節現代化程度低等特點,但隨著大型連鎖餐飲企業的出現和發展以及資本市場的助力,餐飲企業開始從前端擴張開店逐漸向產業上遊延伸,完善產業鏈條
  • 海底撈「價格反轉」再引熱議 特殊時期餐飲企業面臨價格難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0日訊 前幾天備受消費者關注的「海底撈菜品漲價」今天出現了反轉。4月10日,海底撈對外發布致歉信,稱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向顧客致歉,並從即時起所有門店菜品恢復至疫情前標準。
  • 部分知名餐飲企業漲價 海底撈漲價多少最新海底撈西貝菜單價格
    疫情發生以來,餐飲行業受到很大衝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兩個月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3.1%。記者在重慶名火鍋秦媽集團了解到的數據更驚人:去年春節前後,重慶主城12家直營店營收1200萬元,今年同期只有200萬元左右,下降近90%。  目前,餐飲企業一直在突圍、自救。各地政府部門也拿出真金白銀,鼓勵消費。堂食剛剛放開,餐飲企業就漲價,難免讓消費者難以接受。
  • 海底撈上半年預虧10億,疫情期間仍持續擴張
    天風證券的研報認為,受停業影響,業內預期海底撈今年上半年收入為94.20億元,同比下降19.5%。而中信建投此前表示,估計疫情造成海底撈2020年營收損失約50.4億元,歸母淨利潤損失約5.8億元。今年3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連鎖餐飲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顯示,連鎖餐飲業作為疫情下受損最嚴重的行業之一,2020年1-2月企業的營業額大幅下滑。
  • 《2020餐飲行業深度報告》自熱火鍋、半成品菜爆品市場空間有多大
    自熱小火鍋拓展了火鍋食用的場景,滿足人們在不同場景都想吃上火鍋的需求:自熱小火鍋滿足了一部分「偶爾吃好一點」的消費升級需求,如住校學生,跟團遊中老年人,郊遊家庭等,具有替代部分方便麵的屬性。預製菜:餐企發力半成品預製菜,淨菜或成生鮮電商盈利點:以海底撈,眉州東坡,西貝為代表的餐飲企業開始在疫情之後發力零售產品,海底撈上線半成品預製菜;眉州東坡也開始售賣東坡肉等半成品方便菜;西貝圍繞自身特色推出「西貝甄選」系列,包括門店同款牛大骨,羊雜湯,粗糧等等。
  • 餐飲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宅家必備快手菜,疫情下年輕人如何做飯
    2)按企業背景劃分,火鍋底料市場還能劃分為餐飲品牌和食品加工品牌: 餐飲品牌:以海底撈為典型代表,早年通常是以餐飲門店為起點實現品牌樹立,在快速複製拓張的需求下不斷 向上遊延伸,通過建立中央廚房、底料生產線來實現底料口味的標準化,隨後將底料產品進一步商業化實現對 外銷售
  • 海底撈、喜茶等餐飲企業「報複式漲價」
    自開放堂食以後,海底撈的生意十分紅火。「人均消費飆升到220元,半份血豆腐從16元漲到了23元,米飯都要7元一碗。現在的海底撈,真是高攀不起。」一位來自北京的消費者王先生在微博上抱怨道。 其實不只是海底撈,我國頭部餐飲企業西貝莜麵村也被發現菜價出現明顯上漲。
  • 40家餐飲上市公司財務梳理:海底撈、百勝、全聚德,誰更扛得住?
    來源:麵包財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各個省市採取各項嚴格措施遏制疫情蔓延,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多數餐飲品牌暫停營業或縮短營業時間。根據公開資料,海底撈自1月26日起,暫時停止中國大陸地區(港澳臺地區除外)門店營業,恢復開業時間將另行通知。
  • 「比海底撈還火」的酸菜魚也送外賣了!近10萬餐飲企業掀外賣復工潮
    「太二」酸菜魚主打堂食,也確實在堂食業務上業內領先,2019年上半年翻座率略超過海底撈。九毛九在2020年1月15日才登陸港股資本市場,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家被寄予成為「下一個海底撈」厚望的餐飲股新秀備受壓力。原計劃於2月10日恢復營業的九毛九旗下所有品牌也宣布延期開業。受暫停營業影響,該公司股價近期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