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長的中美洲有七個國家,為什麼沒有統一成聯邦國家?

2020-12-22 環球情報員

西班牙殖民地的極盛時期包括了除了巴西以外的幾乎整個南美大陸,再加上墨西哥和中美洲。19世紀獨立運動席捲西屬殖民地,南美大陸上先後有12個國家獨立出來,總面積達到930萬平方公裡。

▲西班牙在美洲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帝國

相對於西班牙殖民地的破碎,同樣在南美洲的葡萄牙殖民地卻維持住了完整,成為一個國家巴西,反而成為南美洲最大的國家,面積達851萬平方公裡。

更有甚者,中美洲總面積只有52.3萬平方公裡,卻存在著7個國家,最小僅2.1萬平方公裡。即使比起破碎的南美各國也是非常小的。那麼,為什麼中美洲會有那麼多國家?有沒有可能成為一個統一的聯邦?

▲2018年中美洲七國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據

一、中美洲的殖民歷史

中美洲是連接南北美兩塊大陸之間的狹長地峽,處在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之間,最窄處只有60多公裡。巴拿馬運河開通後,中美洲成為溝通兩洋的戰略重地。

為了有效統治遼闊的殖民地,西班牙人於1519年在墨西哥首先設立「新西班牙總督區」,此後又設立了秘魯、新格拉納達、拉普拉塔三個總督區。

▲西班牙殖民地的總督區設置

由於新西班牙總督區的管轄範圍極廣,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乃至美國西南部都包括在內。於是,殖民當局又在其內部設立若干個都督區,其中的瓜地馬拉都督區專門負責管理中美洲。

雖然中美洲的總面積不大,但地形狹長,被山地和叢林分割成多個區域,管理很不方便。殖民當局便在瓜地馬拉都督區內部再設立六個行省,分別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恰帕斯。只有中美洲才設行省,墨西哥由總督區直接管理。

西班牙人在南美洲發現了豐富的銀礦,再加上大片未開發的土地,使大批西班牙平民和商人紛至沓來,漸漸改變了這裡的人口構成。這些歐洲移民的後代被稱為土生白人,基本上都是印歐混血兒。

▲殖民地時代,正在南美咖啡種植園裡勞動的黑奴

18世紀末,這些土生白人已經成為西班牙殖民地的主要人口。他們是殖民地經濟活動的主力,經營著礦山、大莊園和對歐貿易,擁有大量的財富卻沒有相應的政治地位。

因為西班牙政府規定,殖民地官員必須是出生於西班牙本土,殖民地出生的土生白人不能當官。這就剝奪了土生白人參與政治活動的權利,成為引發殖民地獨立運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殖民地獨立風潮

由於西班牙殖民當局的歧視政策,土生白人漸漸地不再把自己看作是歐洲人,而是印第安人的後代。這種情況普遍發生在整個南美大陸,加重了土生白人和西班牙殖民者的矛盾。

印第安人處在殖民當局的殘酷統治下,從來沒有停止過武裝鬥爭,儘管歷次起義都遭到失敗,但慢慢爭取到了土生白人的支持,使反抗西班牙殖民當局成為南美社會的共識。

19世紀初,歐洲爆發了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近代思想啟蒙運動和民族解放風潮越過大西洋刮遍了南美大陸。與此同時,西班牙本土受到了法國大革命的劇烈衝擊。

▲起義的黑人首先在海地獲得獨立,成為第一個南美洲獨立國家

1808年6月,拿破崙入侵西班牙,使西班牙陷入了長時間的混戰,嚴重削弱其對南美洲殖民地的控制。趁此機會,南美洲拉開了爭取殖民地獨立的大幕。

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是海地,該地是法國從西班牙搶走的殖民地,起義的黑人通過艱苦的武裝鬥爭,並巧妙地利用英法西等國之間的矛盾,在1803年實現了國家獨立。受到海地獨立的鼓舞,西屬南美殖民地展開全面的獨立鬥爭。

▲阿亞庫喬戰役是南美大陸獨立戰爭中的最後一次大捷

1810年9月,新西班牙總督區的直轄屬地墨西哥首先發生暴動。緊接著其他三個總督區也都有民眾響應,1816年開始,南美各地爆發爭取獨立的戰爭。

1818年,獨立運動在秘魯總督區最早獲得突破,其下轄的智利都督區宣布成立第一個獨立國家「智利共和國」。隨後,秘魯總督區其餘部分成為「秘魯共和國」。拉普拉塔總督區分成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玻利維亞。新格拉納達總督區則變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西班牙承認南美獨立的儀式,雙方穿著相似,預示著革命並不徹底

1821年,墨西哥也獲得獨立,新西班牙總督區連同其下轄的瓜地馬拉都督區一同被廢除,中美洲的六個行省搭著順風車脫離了宗主國西班牙。

南美新獨立的國家基本上是按原先殖民地的行政單位來劃分的,瓜地馬拉都督區一直受新西班牙總督區管轄,因此中美洲併入新成立的墨西哥,看起來是個很自然的選擇。

緊挨著墨西哥的恰帕斯行省首先宣布併入墨西哥,並呼籲另外五個行省追隨自己,墨西哥等不及他們談出結果,出兵吞併了整個中美洲。就這樣,中美洲第一次獨立僅維持了不到一年。

三、破碎的南美洲

爭取到獨立後,南美洲各國首先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組建國家。對南美洲的土生白人來說,除了宗主國,各殖民地的地位是平等的,從來沒有統一的傳統。

解放運動的主要領導者玻利瓦爾,他最初計劃統一全部的西屬殖民地,組成一個類似於美國的聯邦制國家。在他的堅持下,新格拉納達總督區直接成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然後他打算以此為基礎擴展到整個南美。

▲大哥倫比亞共和國是南美統一的試驗場,但試驗很不成功

但是玻利瓦爾的計劃從一開始就遭到內部的反對,他的實力與威信都不足以整合起各殖民地的勢力。南方的獨立運動同樣有一位領導者聖馬丁,各方面不亞於玻利瓦爾。雖然聖馬丁後來主動退出了權力鬥爭,但玻利瓦爾對南方各國的影響力始終不是很強。

在獨立運動中,各殖民地的大莊園主、大商人也加入到隊伍中來,並取得一定的領導地位,他們趕走殖民地官員的根本目的是取而代之,維持現有的政治格局。

▲據稱解放者玻利瓦爾臨終前曾嘆息:我們永遠不會幸福

另一方面,受到地形和宗主國的限制,各殖民地之間的經濟依附性很弱,各自出產的金銀、咖啡、蔗糖等初級農礦產品的市場主要是在歐洲,工業又很不發達,需要從歐洲輸入工業品。

南美洲的地形也限制了大聯邦國家的出現,山脈、沙漠、熱帶叢林等惡劣地形條件,使各殖民地之間的交通極不方便,人員和商品很難流動起來,還不具備整合為一個國家的客觀條件。

▲破碎的南美洲版圖

因此各獨立國家的上層政治人物更希望直接跟歐洲國家打交道,而不是處在一個強有力國家的管制下。民眾也缺乏統一的意願,玻利瓦爾的大聯邦計劃從各方面看都很難成功。

不僅如此,玻利瓦爾連「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內部的分裂力量都無力應對,這個大聯邦的試點國家僅僅維持了7年,便分裂為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巴拿馬四個國家。

四、短命的中美洲聯邦

跟南美各國相比較,中美洲各行省更像是他們的微縮版,同時存在贊成統一和分裂的政治派別。而墨西哥的內亂又給了中美洲獨立建國的機會。

墨西哥雖然取得了獨立,但這僅僅是各派勢力暫時的妥協,主導後期獨立運動的領袖伊圖爾維德稱帝,遭到各派別的反對,導致內戰爆發。面對墨西哥的亂局,中美洲各國決定與其脫鉤,瓜地馬拉作為原都督區的首府,首先宣布獨立並成立「中美洲聯合省」。

▲墨西哥獨立是各方勢力妥協的產物,伊圖爾維德卻自稱皇帝,引發更大的混亂

出於歷史的慣性,其他四省先後加入「中美洲聯合省」。只有恰帕斯省由於緊鄰墨西哥,經濟上對其的依附性較強,因而願意留在墨西哥內,從此成為墨西哥的一部分。

但是,墨西哥在21世紀之前,一直處於外敵入侵、內部革命、軍事獨裁交替進行的混亂之中,恰帕斯因為地處墨西哥的最南端,政府統治基礎薄弱,而變成最貧窮、最落後的一個州。

1825年,「中美洲聯合省」改名為「中美洲合眾國」,這是中美洲第一次建立自己的國家。首都是瓜地馬拉,各省的地位平等,類似於美國那樣的聯邦制國家。

▲中美洲聯合省或中美洲合眾國的國旗和國徽

儘管合併為一個國家,但中美洲內部同樣存在激烈的紛爭。代表大莊園主利益的保守派主張維持現有土地制度,更傾向於各省獨立,而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自由派要求土地改革,希望保持住聯邦國家。

保守派和自由派普遍存在於中美洲各國,由於中美洲被山地和叢林分割得支離破碎,各省的地理條件各不一樣,使得這兩派在不同國家內部的力量對比也不盡相同。

瓜地馬拉和薩爾瓦多土地肥沃,擁有最多的大莊園,保守派勢力較強;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土地貧瘠,更側重於發展商業,自由派力量佔優;哥斯大黎加的小農場主較多,經濟上依賴於哥倫比亞地區,不大參與兩派的紛爭。

▲中美洲雖然狹窄,但山地密布、平原侷促,經濟極不平衡

兩派圍繞著土地所有制和政治權力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無論哪個派別上臺,另一個派別必然會反對,並積極謀求推翻對方的執政地位。矛盾漸漸激化後,雙方開始動用武力來解決分歧,各省頻頻爆發內戰。

中美洲合眾國雖然名義上有總統和國會,但沒有強力的政府和統一的軍隊,對各省的制約能力非常弱,基本上是個空架子。1838年4月,尼加拉瓜的保守派推翻自由派政府,首先宣布退出中美洲合眾國,一年內其餘各省也紛紛獨立,中美洲合眾國徹底瓦解。

▲中美洲合眾國分裂後,中美洲再也沒有合併的機會

這是中美洲唯一的一次統一,在殖民地獨立風潮的帶動下,各省的高層和普通民眾都有統一的意願。但政府的實權更多地掌握在保守派手中,為了保持殖民地時代的土地制度,他們不願意出現強有力的政府。錯過這次機會,中美洲統一的希望便破滅了。

中美洲還有兩個國家巴拿馬和貝里斯的情況比較特殊,巴拿馬此時屬於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與中美洲聯繫甚弱。貝里斯早在17世紀後期便被英國人佔領,一直是英國殖民地,跟西屬殖民地的獨立運動無關。

五、混戰不休的中美洲

中美洲合眾國沒有了,可保守派和自由派的矛盾依然存在。而且這兩派一邊用武力推翻本國執政的敵對派別,一邊還要支援鄰國同一派別的武裝鬥爭。因此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各國內戰以及相互之間的戰爭一直沒有中斷過。

在自由派佔優的幾個時期,出現過恢復中美洲聯邦的行動。1842、1852、1896、1921年,先後四次由若干個國家組成更大規模的聯邦國家,但最長兩年、最短一個月全部夭折。

長期的戰爭中,保守派藉助更多的政治和經濟資源,與軍隊結合得越來越深,最終產生了軍事獨裁政權,中美洲各國先後都走到了這一步,離統一的目標更加遙遠。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的勢力越來越強,到處插手各國政治

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後,中美洲的戰略地位急劇上升,美國出於掌控運河的需要,支持中美洲各國的保守派,防止中美洲再次出現合併為大國的可能。

二戰後,社會主義思想被中美洲的部分自由派接受,蘇聯開始插手中美洲事務。美國便加大了對各國保守派和軍事獨裁的軍事援助,以鎮壓自由派武裝,這些都加劇了中美洲的戰亂。

▲兩洋運河最早是中美洲合眾國提議修建的,最後卻選擇了巴拿馬

中美洲也進行過一些整合各國資源的嘗試,期望能加速經濟發展。1960年,中美洲各國成立共同市場,希望首先在經濟上實現一體化。但很快發生的戰爭使這個進程被拖延了20年。

1969年的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之間因為一場足球賽而爆發了戰爭,真實的衝突原因是宏都拉斯驅趕十幾萬薩爾瓦多移民,引發兩國對立。仗只打了五天,兩國卻敵對了11年,中美洲共同市場根本無法運行。

▲宏都拉斯驅趕薩爾瓦多移民,才是引發足球戰爭的真正原因

另一方面,二戰後民族解放和民主化思潮也影響到了中美洲,各國紛紛爆發反對獨裁的內戰,並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20世紀末才基本平息,建立起新政府。直到這時,中美洲共同市場才有了實施的條件,但這也只是邁出了微小的一步。

中美洲的另外兩個國家,貝里斯在1981年脫離英國宣布獨立,該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與原西班牙殖民地在各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巴拿馬直到1903年才脫離哥倫比亞,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經濟上跟中美洲國家的關係也不深。

可以說自從獨立以來,中美洲各國就沒有真正太平過,各派政治勢力輪流上臺,以至於最後普遍出現軍事獨裁政權,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先後還政於民。

▲運河給巴拿馬帶來繁榮的經濟,與哥斯大黎加並列前茅

直到現在,中美洲各國的戰爭遺留問題,比如地雷、傳染病等等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國民經濟發展停滯,民生艱難,比起南美洲其他國家,仍然屬於最落後的行列。

只有哥斯大黎加因為遠離中美洲的紛爭,憑藉較發達的農業和旅遊業,如今的人均GDP達到12000美元以上,屬於中美洲最幸福的國家。其他中美洲各國的人均GDP不到哥斯大黎加的一半。

中美洲諸國至今無法統一,既是因為地理條件和殖民當局的刻意安排,也與經濟不平等導致的政治分化有很大的關係。這種分歧最終上升到戰爭和軍事獨裁,撕裂了各國內部以及鄰國之間的關係。一百多年來,中美洲各國相互脫離已久,重建大聯邦的可能性已經極小。

長期作者|霈霖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越南的國土為什麼越來越狹長?
    越南東方是遼闊的大海,西方有著茂密的熱帶雨林和長山山脈的阻擋,北部是強鄰中國,因此對他來說,只有不斷向南進攻,才能實現國家的領土擴張。然而就是這樣狹長的土地,對越南來說也花了好多個世紀才擴張成功。一、南北雙雄:越南和佔婆的獨立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後,仍然繼續向外擴張,派遣數十萬大軍徵討南方的百越。
  • 宏都拉斯共和國國家概況
    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1838年聯邦解體後成立共和國。  【政 治】 埃爾南德斯政府執政以來,著力改善民生和投資環境,加大對教育、衛生等領域投入。在2017年11月大選中,埃爾南德斯以微弱優勢勝選連任,2018年1月底就職。  【憲 法】 現行憲法於1982年1月20日生效。憲法規定,國家實行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的共和制。
  • 國家統一模式有哪些?克什米爾問題將如何解決
    為了搞清楚這些疑問,有必要說說它的緣由。克什米爾它的全稱叫查謨和克什米爾,是青藏高原與南亞次大陸交界的一個地帶,面積大約是19萬平方公裡。要說清克什米爾問題,先了解整個印度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首先,應該了解印度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它是一個地區一個文化的代稱。在整個南亞次大陸,曾經誕生過很多知名的王朝,但是從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 歐盟如果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實力如何?
    歐盟在正常情況下不可能形成一個聯邦制的國家,只能是如今的鬆散制聯盟。要想歐盟統一,只有兩個條件同時出現,第一,俄羅斯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日趨強大,大到歐盟國家踹不過氣來;第二,美國的勢力撤離,不參與和幹涉歐洲和北約事務,只是回到美洲大陸踏踏實實做個土霸王。
  • 由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等地組成的英國是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嗎
    我們通常所說的英國其實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事實上這個國家的正式國名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四部分共同組成的。如果用我們中國人傳統的「大一統」觀念來理解英國政治,那麼就只能得出隔岸觀火霧裡看花的結論。在英國的傳統文化之中從來就沒有「大英」的認同,蘇格蘭人、威爾斯人、北愛爾蘭人都有各自的民族心理認同。
  • 地圖看世界;羅馬尼亞盛產美女、智利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
    a,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的共同的祖先為達契亞人,後與羅馬人共居融合,形成羅馬尼亞人,在拉丁語裡,羅馬尼亞是「羅馬人的國家」的意思。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位於多瑙河 的下遊普魯特河的兩邊,兩國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字-羅馬尼亞語,共同的宗教信仰——東正教,歷史上很長時間同屬於一個國家。
  • 維京指南 | 沒有男人能靠逆襲統一國家
    俄羅斯(而非好萊塢)出品, 原汁原味, 是2017年隆冬季節最烈最醇的一壺好酒: 有戰爭、有妙計、有毫不猶疑的殺戮和古典雋永的愛情, 非常適合與男友、你看上的男人、看上你而你還不確定是否看上的男人....一同前往觀看。
  • 世界有可能統一的四種情況!這個國家會是最後的贏家!
    我們都知道現在世界各地一共有200多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自已的領地,我們人類其實也是很很多動物一樣對領地主權非常看重,可以說是寸土不讓!那麼世界上面的國家會統一成為一個國家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 明明對各國都有好處,歐盟為什麼無法變成一個統一國家?
    1993年,歐盟誕生,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歐盟仍然只是一個鬆散的國際組織,離一個統一國家還差得遠。明明統一為一個國家對成員國都有好處,歐盟卻無法變成一個統一國家呢?一、歷史上多次錯過統一的機遇幾千年來,中國是唯一一個一直不斷統一的國家。中國人把國家統一看成歷史的必然。但放眼整個世界,分裂才是主流,中國反而是一個例外。
  • 各大洲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國家,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國徽內容包括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首都北京,省級行政區劃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是由56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漢族佔總人口的91.51%。
  • 《國家統一法》一旦推出,意味用法律規範統一之路
    近年來,針對臺灣,美國推出七個法案來挺臺,包含呼籲美方定期對臺軍售、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臺灣保證法案》,確保美國履行《臺灣關係法》義務、維持美軍阻止中國「武統」臺灣的《臺灣防衛法》,鼓吹美臺之間高級別互動、明確授權美國政府所有層級官員,可前往臺灣與對應的人員會面《臺灣旅行法》,而美國近來還打算推出《臺灣主權象徵法》……一系列的挺臺法案都是美國對抗中國大陸
  • 2018全球免籤&落地籤國家,看看有沒有你想去的國家~
    作為歐洲國家的波赫,不僅有靜秀美的歐式小鎮,濃厚的宗教歷史韻味,不輸瑞士的自然風光,物價也是相當的親民。2018年,有個國家默默開了掛,這裡藏著火辣的美女與醉美的四季,這裡還有普帝、貝加爾湖與小尖頂。印度洋上有一片花環幻影般的群島,椰林樹影、水清沙幼、碧海藍天,是個讓麥兜惦念不已的夢幻國度,叫做馬爾地夫。
  • 淺談國家隊所在國家的中文名:德意志戰車所在的國家為什麼有多個...
    德語雖然早就產生了,但是德意志這個國家的形成卻非常晚。因為在神聖羅馬帝國時代的德意志諸邦名義上有一個統一的國王,其實,各個諸侯的權力卻非常大。拿破崙戰爭之後的歐洲秩序重建中,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德意志。為此德國大文豪歌德曾經說道:「沒有一個地方可以稱為德意志;如果我在維也納這麼問,答案是這裡是奧地利。如果我在柏林這麼問,答案是這裡是普魯士。」 歌德的這句話,恰恰是眾多德意志人的呼聲。因為拿破崙戰爭的教訓已經說明,邦國林立的局面不僅不利於對抗外來入侵者。
  • 打蛇打七寸,印度的七寸在哪裡?這個要害關乎著印度的國家命運
    印度除了搶佔領土以外,就是對周邊國家施行羈縻之策,對斯裡蘭卡、尼泊爾、不丹等小國施壓影響,使這些國家的對外政策符合印度的利益,或使其接受印度的指導。隨著印度自身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增強,印度急需提高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力,謀求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又成為印度的重要目標。
  • 盤點12個,曾經是巨大帝國,現如今已成小國的國家
    僅僅過了51年,就有幾個組織利用戰爭結束時的混亂局面,脫離並建立了新的國家。摩拉維亞、魯瑟尼亞、西裡西亞、波西米亞和斯洛伐克組成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南斯拉夫則由波士尼亞、克羅埃西亞-斯拉沃尼亞、黑塞哥維那和達爾馬提亞海岸組成。舊帝國的德語區,變成了現代的奧地利,波蘭獲得了加利西亞,剩下的土地變成了現代的匈牙利。不到一代人的時間,這些國家將被扔進二戰的深淵,中歐和東歐的地圖,將在1945年再次改變。
  • 大陸可能推出《國家統一法》? 國臺辦回應了!
    大陸可能推出《國家統一法》?國臺辦:將採取各種必要措施推進和平統一進程國臺辦微博帳號在國家憲法日當天發布了一張宣傳海報。△國臺辦發布的相關內容。對此,朱鳳蓮表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憲法關於國家統一的規定是明確的,我們堅決貫徹執行。我們將採取各種必要措施,堅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堅決地粉碎任何「臺獨」分裂圖謀,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大陸以『灰色地帶戰術』消耗臺軍力」?
  • 媒體猜測中的「《國家統一法》」
    一、「《國家統一法》」的話題擺上桌面!12月國家憲法日,有記者詢問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是否大陸可能推出「《國家統一法》」?引起輿論關注。《憲法》序言中提到: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武漢首義廣場:「走向共和」辛亥群塑二、「《國家統一法》」將是國家統一的前奏!
  • 細看韓戰,沒有所謂的侵略與被侵略,有的只是國家統一
    之前有個問題一直搞不懂,那就是韓戰的爆發,到底是北朝鮮的過錯還是南朝鮮的過錯?在以往的歷史認知中,總感覺是南朝鮮發動進攻,並且導致了後來的戰爭。但是後來看歷史的時候又發現,事實上不是如此,應該是北朝鮮先發動進攻,然後才導致了大戰。
  • 大陸可能推出《國家統一法》?國臺辦回應了!
    大陸可能推出《國家統一法》? 國臺辦:將採取各種必要措施推進和平統一進程 國臺辦微博帳號在國家憲法日當天發布了一張宣傳海報。今天有記者提問稱,在當前兩岸關係形勢下,發布這方面的宣傳內容是否意味著大陸可能推出《國家統一法》?
  • 大陸可能推出《國家統一法》?國臺辦回應了
    大陸可能推出《國家統一法》?國臺辦:將採取各種必要措施推進和平統一進程國臺辦微博帳號在國家憲法日當天發布了一張宣傳海報。今天有記者提問稱,在當前兩岸關係形勢下,發布這方面的宣傳內容是否意味著大陸可能推出《國家統一法》?國臺辦發布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