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炮車24小時不間斷對著同一棟大樓噴淋?大樓附近成都高新區居民困惑了很久,每天相互打聽:那棟樓怎麼了?後來才知道樓上建了一個空氣品質自動監測點。
11月16日,在成都高新區中和人力資源市場大樓負責霧炮車作業的司機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按照領導的要求,他除了定時定點在這裡噴淋外,還要不斷在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吉龍二街附近轉圈,其目的是減少揚塵和霧霾。
澎湃新聞注意到,執行噴淋作業的霧炮車屬於成都桂溪環衛服務有限公司所有(以下簡稱:桂溪環衛公司)。桂溪環衛公司工作人員解釋稱,那裡有個(空氣)監測點,要控制周邊揚塵、霧霾指數,因為國家在監控,公司只是執行街道、城管及環衛部門的要求,不然會被批評工作不到位。
不過,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監測處工作人員稱,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吉龍二街那個監測點,既不是「國控」也不是省市監測點,而是區上對各鄉鎮、街道社區進行空氣品質考核的一個微站。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資源學院教授代群威認為,「噴淋」這種方式對整個城市環境改善沒有實際意義,但靠近空氣品質監測站房噴淋足以影響相關數據,是明顯的作弊行為。
空氣監測點享受24小時淋浴11月13日下午,成都市民張先生去幼兒園接孩子,路過高新區吉龍二街中和人才市場大樓時,又見到那輛正對著大樓噴水的霧炮車。他說,這已經是連續三天在同一時間地點看到同樣的情景了。
當天,他接上孩子原路返回時見到霧炮車還在那裡,就跑過去問司機「這是在做什麼」,司機說是除塵作業。
他又問「為什麼只對著這棟大樓噴」,司機沒再回答他。
張先生說,他其實已經注意到樓頂上安裝了空氣監測站房,只是想去確認一下。他認為這是為了幹擾空氣監測數據,是造假。
澎湃新聞注意到,張先生反映的監測點位於一棟新建的商業綜合樓,一樓、二樓是新華菜市,三樓是中和街道勞動就業和社保保障中心、人力資源市場。四樓則是創業孵化基地,一些科技公司在這裡辦公。樓頂一座白色小屋正是空氣環境質量監測站房,站房上豎立著各種檢測儀。
樓頂一座白色小屋正是空氣環境質量監測站房,站房上豎立著各種檢測儀。 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圖16日晚,澎湃新聞記者在該地點看到,一輛霧炮車正開足馬力,對著樓頂的監測站房實施噴淋作業,高壓風機發出的巨大聲響,隔兩條街都能聽見,水被轉換成水霧噴向幾十米的高空後灑落下來,整條街都像在下雨。
司機稱,按照領導的要求,他除了這裡定點噴淋作業,還要圍著附近轉圈。他們每天都是三班倒,24小時不間斷作業。附近的商家也證實,霧炮車在附近轉一圈之後就會回到這棟大樓前,對著樓頂的監測站房噴淋10多分鐘,每天這樣,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了。
澎湃新聞記者現場觀察到,霧炮車先在周邊街道流動作業,再回到人力資源市場大樓前定點噴淋,平均一小時定點作業一至兩次。霧炮車每次載水量在10噸左右。司機稱,大約一個小時就能噴完一車水。
霧炮車屬於中標政府採購的環衛公司11月20日,澎湃新聞記者跟隨霧炮車前往距離吉龍二街3公裡外一個叫板慄灣的地方取水,然後一路噴灑至吉龍二街附近的街道,基本保持在一公裡範圍內流動噴灑,其間穿過吉龍二街,返回時再對著監測站房定點噴淋。
澎湃新聞注意到,執行噴淋作業的霧炮車屬於桂溪環衛公司,該公司2017年以每年2758萬元的價格,中標高新區中和街道環境衛生及維護服務採購項目。
工商登記信息顯示,桂溪環衛是一家從事城市生活垃圾經營性清掃、收集、運輸處理服務,城市道路清掃、機械設備租賃等業務的公司。
一位工作服上印有「桂溪環衛」字樣的清潔工向澎湃新聞證實,霧炮車司機和她都屬於桂溪環衛。她說,公司為了做這項工作購買了80多萬元的霧炮車,三個司機輪流上班,半夜兩三點都在作業,巨大的噪音一度引發周邊居民的不滿。
新華社區工作人員11月21日表示,最近霧炮車都在附近降塵作業,但為什麼總對著新華菜市大樓噴水,只能問具體負責作業的公司才知道。
桂溪環衛公司工作人員的解釋是,那裡有個(空氣)監測點,要控制周邊揚塵、霧霾指數,因為國家在監控,公司只是執行街道、城管及環衛相關部門的要求,不然會被批評工作不到位。
據了解,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分國控點、省控點、市控點和區(縣)點。國控點,即國家環境監測網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點,這是國家環境監測總站在全國各地設立的直屬監控站,安裝和運維都由總站直接招標,所採集的數據直接上傳總站,省、市、縣(區)都不能掌握。
不過,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監測處工作人員稱,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吉龍二街那個監測點,既不是「國控」也不是省市監測點,而是區上對各鄉鎮、街道社區進行空氣品質考核的一個微站。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資源學院代群威教授說,以這種方式除塵顯然是杯水車薪,對整個城市的環境改善沒有實際意義,但在空氣品質監測點來說還是足以對PM2.5和PM10等相關數據造成影響,如果是為了得到一個漂亮的數據而這樣做,明顯屬於作弊行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