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願意花時間打開本文,本文主要提供給「正在考慮是否飼養」的新手爸媽參考閱讀,也同時希望能幫助已經飼養的刺蝟主人們擴充知識面。
首先,我想回答我被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非洲迷你刺蝟好養嗎?
這個問題的隱藏含義是:容易死嗎?我的錢會不會打水漂。
非洲迷你刺蝟於我而言是非常好養的生物,它跟人有互動,長相可愛,會上廁所,幾天沒有空陪伴,它既會好好照顧自己,也不會跟你生悶氣;它身上有野生動物的免疫力,如果不是人為的照顧不當絕對不會經常生病,但是你必須必須模擬它非洲的野外環境溫度,如果冬天沒有加熱,養死它也是很簡單的事。
下文我會提到關於溫度方面如何控制。
[step 1:非洲迷你刺蝟和你所知道的國產刺蝟的區別]
非洲迷你刺蝟是蝟科,它不是鼠科。
非洲迷你刺蝟是以歐洲刺蝟和非洲四趾刺蝟雜交而來的寵物刺蝟。特徵是肚子是白色,後肢為四趾、體型小、不會冬眠。
它們具有36顆牙齒,不需要像倉鼠一樣磨牙,一旦牙齒磨碎即不再生長。因此建議主人選擇小顆粒的貓糧來使用,如果想要嘗試顆粒較大的乾糧,需要磨碎,這樣它們的晚年你照顧起來會比較輕鬆。(但不需要一直食用粉末,因為小刺蝟更喜歡嘎吱嘎吱的咬乾糧,牙齒得不到鍛鍊,也會有適得其反的作用。)
它們的壽命根據基因、醫療環境及飼主的照料方式上,會有很大的差別。外網普遍在4~5年左右,也有10年的甚至是更久的。
選擇沒有近親繁殖,父母健康狀況良好的刺蝟,對主人來說是很有必要的。這關乎到你幾年後它晚年時照料起來的輕鬆程度。
刺蝟主要是依靠嗅覺來辨認主人、事物的。遇到特殊、感興趣的氣味時會口吐泡沫往自己背上塗,我們稱之為塗刺。此舉是正常行為。
正因為它們有塗刺的行為,故你必須要勤打掃它們的住所,防止它患上皮膚病,受驚時又不小心刺傷你,造成感染。
小刺蝟2個月時,體型是雞蛋大小,但會長大。
本身沒有臭味,需要定期洗澡。
我家出去的小刺蝟都在一周內學會了上廁所,只需要定期打掃貓砂即可。因為冬天需要24小時加熱,如果你長期不去打掃它的廁所,加熱的大便也會燻出臭味來……當然你如果夠勤快,這些都可以避免。
寵物刺蝟的飲食為高蛋白加低脂肪,患有乳糖不耐症,不可以食用牛奶,會造成腹瀉(當然可能會有例外)。
[step 2:衡量能力與家庭環境]
決定飼養的開始,就是默認無怨無悔付出的開始,除了愛,還有時間、耐心、及經濟上的投入。
你在選擇它成為你的寵物的時候,你就是它的天,你有義務照顧起它們的生活起居和生老病死。
作為店家/繁殖者,我對繁殖外來物種必須有責任心;也希望你在選擇時能夠意識到這點。
非洲迷你刺蝟,成年體型一般在300g左右,據說港臺地區有出現900g的,但一般以我個人經驗來說,大部分一般在500g左右。
刺蝟的生活環境是在自己的飼養箱裡,一般為40*60。
我店裡經常在使用的是韓國inout的飼養箱。(圖片右邊粉藍色的)
同樣很普遍使用的還有cm的大號飼養箱、以及木質的、還有內置加熱燈具的爬寵亞克力塑料箱等等,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
也有使用魔片拼貼等等(但不方便使用加熱設備及不適合有貓貓狗狗的家庭)。
總的來說,不要小於40cm*60cm即可。
刺蝟是獨居動物,不需要同類的陪伴,因為喜歡鑽及塗刺,更不適合散養。
主人必須保持理性,本著降低出意外風險和維護它們安穩的生活品質。不要過多的加入自己的個人情緒。
小刺蝟一個人在家幾天沒有關係,加足水和食物即可。如果出門久一些,可以將整個飼養箱都填滿墊料,方便它們找到地方排洩。(但是溫度必須維持好)
你不要覺得它一個人呆著特別寂寞可憐……其實我試過打掃時將兩個成年的刺蝟妹妹放在一起,她們也沒有過多的互動。關係好的會擠在一起睡覺,關係不好的就分開兩個地方睡覺……僅此而已
但是主人的陪伴和玩樂,確實對小刺蝟的性格會造成影響。我們店出去的每窩小刺,在我本人孜孜不倦的把玩下,幾乎都沒有怕人的,見人就像小狗一樣不炸刺。
[step 3:非洲迷你刺蝟的飼養要點-溫度]
注意:寵物刺蝟是不會冬眠的。在寒冷下會導致死亡。因寒冷失去溫度會造成新陳代謝和生命機能抑制,引發進入深層睡眠後死亡。
寵物刺蝟合適的飼養環境在24-29度之間。
成年刺蝟可承受的溫度在23、24度左右,可以配合棉窩保暖。
5個月以下的未成年小刺蝟,儘量保持在28度左右。
但是飼養箱的溫度計很難去辨別底部加熱的加熱墊的溫度,所以我一般都使用目測。
一般來說,溫度夠的時候,小刺蝟會表現出舒適的姿勢。
例如側躺。
平攤:
如果它們是捲成球身上刺根根豎起,就是溫度過低的表現。(下圖摘自網絡)
當小刺蝟因為寒冷造成體溫過低時,會有行動緩慢、顫抖、不吃東西、耳朵鼻尖腹部四肢冰冷的症狀。此時需要緊急為它保暖。
低溫急救措施:吹風機游離溫暖腹部(勿定點),慢慢回溫後多加觀察其狀態,並保證之後幾天不要再出現重複情況。
[step4:非洲迷你刺蝟的飼養要點-生活必需品]
餐具:需要選取小而有重量的,不然會被頂翻。如果沒地方放水壺需要水盆,水盆必須小巧,不可以大而淺,小刺蝟可能會踩進去溼掉後感冒或得皮膚病。
進食上定時定點、或是放題自助餐都可以。(我是用自助餐形式,過胖的才定點喂。)
躲避屋:可以選用棉布窩,也可以選擇一般爬寵的躲避(但刺蝟喜歡軟軟的東西)。躲避會讓刺蝟有安全感,但不是每一隻都喜歡。
廁所:我目前都使用inout的三合一廁所(不是盜版的款式),它的卡扣非常緊不會有癱倒砸下來的危險,並且含有定量餵食槽。小刺蝟小時候都有邊吃邊拉的習慣,這樣會剛好訓練它們如廁。
當然如果是臨產,十分焦躁,或是個性暴躁的成年刺蝟,我會選擇用玻璃烤盤來當廁所(拆得動三合一)。
墊料:我家的小刺蝟訓練上廁所,一般都用雪尼爾地墊來配合。因為雪尼爾很舒適、並且很重(防止亂鑽)。
和訓練狗狗一樣,它們很珍惜自己睡覺休息的地方,所以會儘可能的把大小便排溺到沾不到的地方。
當然小刺蝟們沒有學會上廁所的時候,就需要配合尿墊。
尿墊的話一般來說刺蝟都喜歡鑽,我會在上面加兔子的健爽腳墊來制止。
如果是懷孕待產的母刺蝟,我個人實驗下來最好的方式還是使用進口的木屑(我用翠絲的)。
因為進口的木屑殺菌消毒、不會有細菌滋生,而且柔軟。
刺蝟媽媽臨產時會做窩,這種方式對小刺蝟來說最安全(這次我就有刺蝟媽媽第九天時在產箱裡不小心壓死小刺蝟的情況出現。因為出生6個的話,電飯鍋那樣的產箱長起來都兜不住。)
廁砂:力推豆腐砂。因為它們會塗刺,豆腐砂相對來說更安全,吃下去一點也無害。
其次是,如果你接的是有些年紀的刺蝟,完全不愛乾淨,踩著屎到處跑的類型,可以選擇膨潤土的貓砂或是倉鼠用的小顆粒浴砂,因為刺蝟喜歡在沙子裡打滾,打滾完就會傳來便意。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可以使用貓咪的天然礦石砂哦~
木粒型的,個人認為對刺蝟來說太大顆了,你需要一顆顆篩選大便……
紙砂太輕,刺蝟的腳會漏到廁所裡,而且也很難篩選;水晶砂……可能塗刺會對健康有影響……其他的新型材料沒用過,用過再說。
至於網絡說膨潤土會粘排洩口這件事,豆腐砂也會粘的……其實也沒有多大問題,在意就用溼巾擦拭;不擦它們自己下次尿尿的時候也會帶走啦。
[step 5:非洲迷你刺蝟的顏色及價格]
非迷國際認證的,有近百種顏色,分的很細緻。
一般常見的基本有原色、杏色、白色。
原色的鼻子至眼部中間會有黑黑的面具:
(小視頻是10/23出生的白果)
杏色沒有面具,刺是黃黃的:
(小視頻是10/23出生的豆沙。。聲音是狗在叫。。。)
白色是小白鼠的顏色,紅眼睛。是白化病、色素缺失的表現。
我家沒有白色,故圖片摘自網絡:
而進階的就是平託型,平託是pinto的音譯,意思為:背部由兩種以上顏色組合而成的花色,也就是花刺蝟的意思。
平託型的刺蝟很少見,因為和奶油色的法鬥一樣:必須是父母或是父母的祖輩是平託或含有平託基因,才可以出平託色。
但凡父母一方代代都是純色的,是出不了平託色的。
(小視頻來自1009出生的平託型迷你刺蝟:海星)
另外我今年還引進了一枚銀木炭色的小刺蝟種公,也是很罕見的顏色(白化但是眼睛是黑色的)。(它的繁殖計劃在明年3月)
不同顏色的小刺蝟交配,會得出不同的顏色嗎?
答:會,但是杏色的會有黑鼻子、原色的面具會很淺,成年後幾乎會褪色到看不到~如果你想要粉鼻頭或是黑黑面具的,請選擇雙方都是純杏色或者黑臉的大刺蝟哦!
沒有白化的,所以不會回答白化配其他的有什麼顏色產出哦。
平託的和純色的是否能得出平託的,要看基因。
因為物以稀為貴,平託面積大的會比純色的貴很多(幾百塊),稀有的花色甚至翻倍;然後刺蝟也有品相,長的可愛的就會貴一些。
關於我家的刺蝟為什麼比網路上tb的貴的多,一方面是我家大刺蝟都是平託的……另一方面,我在之前發的公眾號中(指南三)已經詳細說明了。
刺蝟有品相,好看的自然就賣的貴;近親繁殖的、沒有互動的觀賞型、自然比玩賞型的要便宜……
(下圖摘自網絡)
[step 6:非洲迷你刺蝟的繁殖]
非洲迷你刺蝟在30-45天離乳。公刺蝟早熟的話1個月就會有求偶行為,母刺蝟2個月大就基本發育成成年刺蝟的模樣,只是小了一號。
此時並不適合繁殖。
刺蝟的完全發育完整大約在11月大時,此時會趨於穩定不會再變大(胖不好說)。最早交配年齡公刺蝟在半歲以上,母刺蝟在7個月足月起。(外網有稱6個月的,貼吧也有說8個月的……其實也不差這一兩個月。)
公刺蝟求偶時會發出唧唧聲,不是到一定年紀就會發情,需要看到女生才可以。
而母刺蝟非常挑剔。比如我家的長老刺蝟海膽,爸媽就是長期合籠不生產的典範(因為爸爸長得太難看了),海膽的出生,也是一個意外。
因為爸爸長得太難看,體型不圓反而有點長,還好海膽像媽媽。
所以海膽第一次做爸爸時,它爸爸的主人問的第一句就是:長不長?
還有就是我朋友家的麻球和她老公芝麻,合籠一年都沒有交配(因為芝麻長的太難看了)。
後來因為忍無可忍,麻球戳瞎了自己的一個眼睛……
除了要給刺蝟挑選合適的伴侶以外,小刺蝟從出生到離乳的存活率是65%(摘自臺灣的科普書《刺蝟的飼養法》)。
母刺蝟的懷孕周期普遍在35天左右,超過50天一般就是假孕。
一般你看到它們交配,99%會產子,它們的命中率很高。
至於網絡流傳的,生產後要小心不能接觸小刺蝟,一般也是對於新手及脾氣性格很差、野性強的刺蝟來說的。
我家的刺蝟出生後都是第一時間空手拿,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基於可能會出現特殊情況,初次產崽的刺蝟媽媽,我都是兩個一起生,萬一出現小情緒棄養,則交由其他媽媽代為撫養。
我這裡指的一起生是同時交配,出生日期臨近。一般超過5天,新生的小刺蝟就會搶不過年紀大的小刺蝟,如果拿走年紀大的小刺蝟,母刺蝟可能會生氣或者拒絕餵奶到處找……所以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然而人工繁殖的存活率非常低,大概5%。如果你只有一個刺蝟媽媽,請你還是小心謹慎為妙。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公刺蝟離乳後一個月時就必須分窩,避免早熟造成亂倫早孕;母刺蝟寶寶可以一直和媽媽一起住到2個月哦~
(關於此條先暫時寫到這裡,改天再詳細開一帖,因為比較複雜)
[step 7:非洲迷你刺蝟的健康問題]
比較常聽說的絕症,就是由於遺傳導致的whs搖擺症,類似於人類的漸凍症,會逐漸喪失行動能力。
除此之外,刺蝟比較容易因為真菌導致皮膚病,可使用貓咪的治療噴劑,勤快打掃治癒。
刺蝟因為本身有免疫能力,不需要打針;我家的小刺蝟畢業前都會使用輝瑞製藥的大寵愛滴劑進行體內外驅蟲,只要不亂餵蟲、乳鼠、蟑螂等食物,不帶去野外、草地,是不需要定期再度做驅蟲的。
最後,請嚴格按照前人的經驗飼養,不懂及想購買可諮詢微信號:chubbypet,切勿盲目跟風飼養。
非迷是近幾年流行的品種,上海幾乎沒有醫院願意看,就算願意看的少數幾家,也是只看外科。
就算是外科,由於是精密手術,出了意外也是代價不菲的。
一線城市尚且如此,別提其他城市了。所以儘量避免。
切勿因小失大,最後釀成悲劇哦!~
更多資訊請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