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誕生於唐代,成熟的青花瓷興盛於元代,紋飾的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氣度恢弘而又精美的元青花一度曾在中國絕跡,不僅在明清600年間近30個皇朝的臣民不知世上有元青花,就連保存歷代傳世品最多、最全的紫禁城,在傳承有緒的舊藏中,也不見有元青花。
基於政治需要,朱元璋在明朝立國之初,曾將氣度非凡而又精美絕倫的元青花瓷器,包括元樞府釉瓷、元龍泉窯瓷,或當作妖魔鬼怪,或視作蒙元文化載體,加以圍剿扼殺,致使元青花消失近600年。
元代 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成交價格:685,440,000 RMB
人們常把青花瓷比作瓷器舞臺的青衣,素雅高潔、藍色純淨;藍色的花紋與潔白的胎體交相映襯,宛若一幅傳統的水墨畫。元代青花的出現也成為了我國制瓷工藝劃時代的事件,不僅開闢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也使景德鎮一躍成為中世紀世界制瓷業的中心。元青花最突出的特點是氣勢宏大、飽滿雄健,從器物造型到裝飾都有一種陽剛之美,其獨特的品類、造型、紋飾具有濃鬱的時代特徵,體現了元瓷工藝從原料、製作、繪畫到燒成的完美程度。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的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的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後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
元青花器型碩大,工藝精湛,故宮和土耳其、伊朗均館藏元青花瓷器。基本特徵有胎體手感沉重,緻密堅硬,胎骨較白,稍含灰,這是因為在制瓷原料上採用了瓷土加高嶺土的融合;青花發色深藍純正,為典型的元代「蘇麻離青」料,色妍青鬱,端莊豔麗,上布黑褐色斑點,俗稱「鐵鏽斑」;圈足露胎,足內無釉,滿布火石紅;瓶口下沿繪鳳紋牡丹,喻示吉祥,也為瓷器裝飾的典型紋樣,瓶身描繪雲龍紋,豪放不失典雅,其繪畫風格承襲元代典型樣式,層次分明,富麗雄渾,構圖飽滿嚴謹,看似繁縟,實則安排有序,具有強烈的美學效果和時代風格。
元 青花雲龍紋象耳瓶 (一對) 成交價格:398,160,000 RMB
說到元青花,不能不提蘇麻離青。西域「蘇麻離青料」的引進,使元青花的色彩步入新的境界。「蘇麻離青料」本是產於古波斯一帶獨有的一種礦物質鈷料(一說是產於今伊拉克的薩馬拉地區,一說是產於伊朗德黑蘭以南400公裡的格哈默沙村的山中)。可惜的是,此料太稀少、太珍貴,從元代至正年到明朝宣德年後便絕跡了,現在只能看到當時採掘後遺棄的一個個廢洞。如此珍稀的顏料,自然被當時的生產者及權貴奉為至寶,被專門用於官窯中大小不同的青花瓷器的描繪。其中以大型器物,如大罐、大梅瓶上所表現出的特徵最為亮麗,有如最華麗的彩衣披在最漂亮的模特身上,使其滿屋生輝、驚豔群芳。若非元朝大力開拓疆土,將勢力範圍擴大到古波斯一帶,「蘇麻離青料」根本不可能被發現,也就沒有所謂的元青花了。元代至正年間,「蘇麻離青料」載在駱駝、馬匹上,輾轉萬裡運到中國景德鎮,其中的艱辛令人難以想像,這「蘇麻離青料」竟比黃金還貴。
關於元青花瓷器的記載和存世器物都很缺乏,這些物件上也很少書寫紀年款識,所以至明代起到民國,仿元青花瓷器幾乎沒有。因此,元青花的存世量可謂微乎其微,收藏元青花瓷器最多的土耳其託普卡比宮和伊朗國立考古博物館加在一起也不過數百件,其價值更是不可估量。元青花裡尤以大件最為名貴,有越大越精之趨向,價格上多以造型、紋飾和發色以及畫工品相等作為主要決定因素。
元代 青花人物故事武松打虎罐 成交價格:323,610,000 RMB
元青花的仿製歷史僅有30餘年,可是,市面上湧現出的元青花卻鋪天蓋地,這是什麼原因?是由於背後的利潤與暴利。元青花屬中國陶瓷藝術瑰寶,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其繪畫圖案明快雅麗,造型精美而又氣度恢弘,加之存世量少。所以在國內外藝術品拍賣會上十分引人注目,一件元代青花瓷器動輒以數百萬、上千萬港元成交。2003年秋在北京華辰拍賣的一件元青花行龍牡丹紋獸耳大罐,罐口與頸殘,用金屬物鑲配,但經多輪角逐,仍以高出估價4倍多的209萬元人民幣成交。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竟然拍得2億多元人民幣,創下中國古瓷拍賣價格之最。在利益驅動下,景德鎮仿燒出大量元青花瓷,其中有的作為仿古工藝品,有的則以假亂真,制假者從中牟取暴利。
元青花瓷器在我國歷史上,曾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影響世界進程。元代的存在不到一百年,作為一個王朝,它雖然短暫,但元青花卻是我國瓷器史中璀璨奪目的一顆珍珠。
元 青花人物故事罐 成交價格:254,058,000 R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