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納米管/ PVA /納米ZnO柔性複合材料的製備及壓阻/壓電傳感特性

2020-12-23 材料分析與應用

本文要點:

一種由CNT / PVA膜和分別用作壓阻和壓電元件的納米ZnO陣列組成的夾層膜傳感器

成果簡介

具有高靈敏度和寬頻響應的柔性傳感器對於結構健康監測(SHM)至關重要。本文,首先通過功能化的自組裝和水熱合成工藝在鋅片上製備摻雜有各種PVA組分(CNT / PVA)和ZnO納米線(nano-ZnO)的碳納米管(CNT)膜。然後通過旋塗法製備夾有鋅晶片的CNT / PVA /納米ZnO柔性複合材料(CNT / PVA / ZnO)。將CNT / PVA / ZnO複合材料牢固地粘附到基材(聚丙烯板或砂漿板)後,在循環彎曲和衝擊載荷下,對其壓阻和/或壓電性能進行了全面研究。

結果表明,摻雜了20%,50%的CNT / PVA膜的壓阻靈敏度和線性穩定性 彎曲時的PVA和100%PVA分別為5.47%/ mm,11.082%/ mm和11.95%/ mm和2.3%,3.42%和4.78%。CNT / PVA / ZnO複合材料在脈衝載荷下的壓電靈敏度,線性穩定性和響應精度分別為4.87 mV / lbf,3.42%和1.496 ms。這些優點支持將CNT / PVA / ZnO用作壓阻和/或壓電複合傳感器,以監測附著時混凝土結構上的靜態/動態載荷。

圖文導讀

圖1、羧基化,碳納米管的胺化製備以及碳納米管/ PVA膜自組裝的示意圖。

圖2、(a)CNT / PVA / ZnO複合組裝過程的示意圖,(b)CNT / PVA / ZnO的結構,以及(c)從正面開始的CNT / PVA膜和從正面開始的納米ZnO陣列

圖3、水熱處理後具有不同w zn2 +值的納米ZnO薄片的表面形態:(a)1×10 -5 mol / L,(b)2×10 -5 mol / L,(c)10×10 -5 mol / L(①未覆蓋的底物,②亮白色區域,③黃灰色區域,④顆粒狀和淺黃色區域)。

圖4、在(a)張力側和(b)壓縮側以各種PVA摻雜量彎曲的情況下,CNT / PVA / ZnO複合材料的ΔR/ R 0 - X回歸擬合。

圖5、(a)電壓峰值-脈衝峰值與納米ZnO組分的時間的擬合線和(b)電壓峰值與脈衝水平的擬合線。

小結

定向的納米ZnO陣列通過水熱工藝成功地在鋅基板上生長。摻雜PVA的功能化CNT在另一側很好地自我組裝,最後通過旋塗工藝整合了CNT / PVA / ZnO柔性複合材料,以研究其壓阻和壓電性能。

(1)m(CNT):m(PVA)為0.2、0.5和1得CNT / PVA膜均具有良好的柔韌性。一種經濟高效的CNT / PVA膜,其m(CNT):m(PVA)的拉伸和壓縮力為0.5,具有出色的靈敏度,線性穩定性和可重複性,其對應值分別為11.08%/ mm和9.74%/ mm,3.42%和分別為2.88%,2.36%和2.27%。

(2)CNT / PVA / ZnO可以有效地響應脈衝負載,靈敏度高,感應幅度大,響應時間分別為4.87 mV / lbf,4.93×10 5 Pa和1.496 ms。

結果使CNT / PVA / ZnO柔性複合材料成為SHM應用中壓阻和/或壓電傳感器的極佳候選材料。

文獻:

相關焦點

  • 聚酞菁鈷/碳納米管複合材料
    聚酞菁鈷/碳納米管複合材料藉助於碳納米管特有的一維結構特點,利用酞菁鈷聚合物與碳納米管複合後產生的協同作用,大大提高了聚酞箐鈷的導電性和電催化活性位點數量,加快了電催化還原CO2的動力學過程,從而獲得了更佳的電催化性能。
  • 碳基傳感材料及其在稱重測力傳感器上的應用展望
    碳材料具有極其優異的力學、電學特性,在稱重測力 傳感器件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前景。近年來,碳基傳感材料與傳感器件的研究方興未艾,為稱重測力 傳感技術的深入開發與應用帶來了新的機遇。本文主要簡述了碳基傳感材料及其在力傳感器方面的 研究與應用,討論了以石墨烯、碳納米管等碳材料為基礎的傳感器件結構原理和製造方法的相關進展。
  • 【復材資訊】碳納米複合材料取得突破,工業化規模生產有望
    碳納米材料在工業應用方面取得突破,斯科爾特科技公司實現在聚合物基體中添加碳納米顆粒製備可以自診斷監測多功能材料,最終目標是創造可利用現有工業製造路線整合和生產的自感材料。
  • 碳納米管的應用有哪些?
    一、碳納米管可作為複合材料由於碳納米管具有優良的電學和力學性能,被認為是複合材料的理想添加相。碳納米管作為加強相和導電相,在納米複合材料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 。碳納米管聚合物複合材料是第一個已得到工業應用的碳納米管複合材料。
  • 電紡ZnO/Pd納米纖維在不同空氣溼度下的CO傳感特性
    可變的空氣溼度會影響半導體金屬氧化物的特性,這使得用電阻式氣體傳感器測定環境空氣中CO含量的可靠性和可重複性變得相對複雜。在這項工作中,研究者測定了電紡ZnO和ZnO/Pd納米纖維在乾燥和潮溼空氣中檢測CO的傳感特性,並研究了其傳感機理。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工藝
    眼看著摩爾定律極限將至,下一步突破,恐怕就要看碳納米管的了。畢竟,晶片製造工藝達到5nm,就意味著單個電晶體柵極的長度僅為10個原子大小。而碳納米電晶體的直徑僅為1nm。並且,導電更快、效率更高。碳納米管電晶體上同樣採用了二氧化鉿柵極電介質。但新的問題出現了:沉積高k電介質的方法是原子層沉積。這一方法需要一個「起始點」,在矽中,就是表面自然形成的薄薄氧化層。但碳納米管不會自然形成氧化層啊,這就導致它並不能為沉積提供「起始點」。
  • 我國主導制定的 「碳納米管漿料」 首個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碳納米管是一種新型的碳納米材料,具有優良的導電、導熱和力學等性能。自本世紀初,碳納米管產業化製備技術獲得突破並逐步成熟,在新能源、複合材料、電子器件以及生物醫藥等領域已有廣泛的應用。如何保證碳納米管的分散性是應用的最大技術難點之一,天奈公司在全球首創的碳納米管漿料的產品形式,不僅有效解決了碳納米管的分散性難題,同時解決了運輸、操作過程中的環境健康和安全防護難題。當前,碳納米管的漿料產品已成為國際碳管產業主流的供貨形式。中國、日本、韓國、德國、法國、比利時、美國和俄羅斯等國的企業已批量化提供碳納米漿料產品,並形成競爭態勢。
  • PVA-CQD/Si NP/SF納米纖維的製備及其加速傷口癒合的能力
    纏繞在一起的納米纖維三維結構為傷口癒合過程中藥物和修復劑的攜帶提供了獨特的空間。在這項研究中,合成了碳量子點(CQD)/二氧化矽納米顆粒(Si NP)/絲素蛋白(SF)納米複合材料,通過噴塗和靜電紡絲法製備了兩種新型傷口敷料,即BC-CQD/Si NP/SF納米複合材料和PVA-CQD/Si NP/SF納米纖維,並對其進行了成功表徵。
  • 幾種典型陶瓷納米纖維的性能及製備方法
    鈦酸鋇(BaTiO3)是一種無鉛類壓電陶瓷,它是發現最早且在工業上得到廣泛應用的一種陶瓷材料,鈦酸鋇的晶體結構為ABO3型鈣鈦礦晶體結構,鈦酸鋇有兩種晶型,即四方晶系與立方晶系。兩種晶型在不同溫度下可以轉化,當溫度降至居裡溫度以下時,鈦酸鋇由立方晶系轉為四方晶系,在晶系轉變過程中存在相變潛熱,同時自發極化的跳躍與幾何尺寸的突變也在相變中產生。
  • 南方科大研發基於納米陶瓷纖維的耐高溫柔性壓力傳感器
    柔性壓力傳感器是柔性電子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可穿戴設備提供生理監測,也能為軟機器人提供觸覺感知。柔性壓力傳感器不僅要求滿足可穿戴設備的日常應用需求,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需要應用在極為苛刻的工作環境中,例如高溫。但構造具有這樣功能的柔性傳感器件卻非常具有挑戰性。
  • 田禾院士團隊《AM》:仿珍珠層納米複合材料調控室溫磷光材料中的氧...
    製備柔性、低成本室溫磷光納米複合薄膜的方法。  RTP聚合物/納米粘土仿珍珠層納米複合材料的製備和結構示意圖。聚合物/納米粘土納米複合材料薄膜使用共聚物通過簡單的薄膜澆鑄製備,使用合成的NHT納米粘土具有非常高的直徑/厚度比,為750。在薄膜澆鑄過程中,納米粘土自組裝成交替的聚合物/納米粘土層。調整聚合物/納米粘土的比例,以獲得彎曲度可調的層狀結構,從而實現氧擴散,調節薄膜RTP信號的衰減時間。
  • 石墨化碳包覆SnOxSiO2的納米電纜結構應用於高性能自支撐鋰
    錫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因其具有高比容量、高安全性等優點,成為商用石墨負極潛在的替代材料,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錫基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通常伴隨著較大的體積變化,且容易發生納米顆粒的聚集,從而限制了其在鋰離子電池中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設計高效的碳網絡骨架結構,構築碳/錫基複合材料是最有效的解決手段之一。
  • 「技術創新」納米複合高分子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以常規塊材為出發點,進行納米複合高分子材料的製備。具體可以分為下述3種形式。2.1.1 物理粉碎法通過運用超細磨方法,完成納米粒子的製備,同時基於介質和物料之間相互摩擦和衝擊的特性,藉助助磨劑,對納米粒子進行微細化處理,以達成預期的目的,這就是物理粉碎法。
  • 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鈦酸鋇改性碳/苯並二噁唑三元複合材料鈦酸鋇改性碳納米管/聚亞苯基苯並二噁唑三元複合材料三元複合材料BaTiO3/MWNT/PBO鈦酸鋇(BaTiO3)改性多壁碳納米管(MWNT)與亞甲基苯並二惡唑(PBO)複合材料6)PI聚醯亞胺|納米鈦酸鋇複合薄膜Polyimide/納米BaTiO3複合薄膜,聚醯亞胺與鈦酸鋇(BaTiO3
  • 新型光電傳感存儲器讓人工視覺系統更加「眼明心亮」
    【來源:科技日報】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科研人員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提出了一種基於鋁納米晶浮柵的碳納米管非易失性存儲器,為可穿戴電子器件及特殊環境檢測系統提供了新型器件的設計方法,有望應用於新一代集探測、存儲與處理於一體的人工視覺系統上
  • 嵌入超低含量ZnO量子點的納米片狀多孔碳作為高性能鋰電池負極材料
    ▲長按識別二維碼閱讀論文含量子點的複合電極材料的雖然已被大量報導,但關於量子點如何影響碳材料的電化學儲鋰性能仍然有幾個關鍵性問題需要被進一步探索:(1)對於量子效應導致的性能改善,目前還沒有合理的解釋;(2) Li存儲性能與量子點含量的關係尚不清楚,特別是在量子點含量極低的情況下;(3)迫切需要一種簡便而有效的方法可控制備量子點/碳複合材料。
  • 廣東工業大學:B/N摻雜的超薄碳納米片,用於可充電鋅空氣電池
    ,成分控制和雜原子摻雜是實現燃料電池或金屬-空氣電池中氧還原反應(ORR)優良電催化劑的有效策略。本文廣東工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黃少銘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採用氯化鈉(NaCl)輔助熱解法製備具有高B,N摻雜水平的超薄碳納米片超結構(BN / C)。研發的BN / C催化劑在半波電位(E 1/2)的鹼性介質中對ORR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的0.8 V電壓,與商用Pt / C相當。BN / C催化劑還顯示出更好的長期穩定性和令人滿意的甲醇耐受性。
  •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團隊在納米能源領域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系列研究...
    柔性固態超級電容器作為電池與傳統電容器之間的一種新型儲能裝置,不但兼具了傳統超級電容器具備的循環壽命長、充放電速率快、環保、功率密度高、安全性高等優點,而且還具有出色的力學性能。但如何製備出兼具高電化學性能且優異力學性能的高性能電極材料一直是研究人員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
  • Carbontech 2019第四屆國際碳材料大會舉辦 五大主題探討行業發展
    21世紀是碳材料世紀,碳材料將在新能源、自動駕駛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和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迎來重大發展機遇。11月26日至29日,「Carbontech 2019」第四屆國際碳材料大會暨產業展覽會在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舉行。
  • 納米纖維素產業化進展綜述
    利用「TEMPO」法可以製備得到均勻、極細的直徑為4納米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利用「TEMPO」法處理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其氧化表面可高密度附著金屬離子或金屬納米粒子,從而具有特殊的性能。「TEMPO」法使纖維素納米纖維實用化取得重大突破。2015年10月,日本造紙製備出具有抗菌除臭功能的銀系纖維素納米纖維,並成功應用於成人紙尿褲,實現了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