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追求也高了起來,每家每戶每年都要淘汰好多件衣服;
款式舊了出新款了、髒了洗不乾淨、洗了變形了、小孩子長大不合身了、審美提高以前的衣服感覺不好看、衣服太佔地方了...等等各種買新衣服的理由,舊了的衣服也很少會像以前一樣哥哥穿完弟弟穿。
我國每年扔的衣服差不多就有2800萬噸,像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重慶先南京武漢鄭州這種大型城市每天差不多都有幾百噸。這些淘汰掉的衣服一部分直接被扔進了垃圾桶,一部分賣給了回收衣服
的,一部分則是投進了愛心捐助箱,希望能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
聽說愛心捐助箱裡的衣服他們收走之後拿去賣錢了,是真的嗎?
我們來看個數據,每年的舊衣服中,70%是出口賣掉,20%進入再生環節,還有10%做公益捐贈。
這麼看來,好像真的是拿去賣錢了啊,是的,確實是這樣,大部分都拿去賣錢了。
首先我們投到愛心捐助箱的衣服各種樣式都有、好壞都有,這些衣服裡並不是所有的都能拿去賣掉或者再生,而是要先經過分揀。
褲衩背心牛仔褲,紗料的是最好的,主要出口給非洲,黑哥們喜歡什麼就挑什麼,均價四五千一噸;
羽絨服、羊毛衫、地毯,裡面是棉花外面裹著布的那種,最好款式新一點,因為走內銷,說白了就是奔地攤,或者農村大集了,這內銷的行情也就出口的一半;
這種就得拆開賣了,比如銅拉索能賣到五萬一頓,這肯定得單賣了,剩下的破衣服四百賣掉,送去開花做再生棉大棚保溫布,擦機棉絲什麼的了;
這類日常生活中不常見,像酒店大白布這種比較特殊的,能賣多少錢就要看你有什麼樣的渠道了。
第二舊衣服出口和內銷有成熟的產業鏈,分揀利潤佔到全部利潤的60-70%,使得回收師傅的回收價格低。
挑出來準備出口的舊衣服基本上都送到廣東,這邊的貿易公司接完了貨,還要根據國外採購商的要求再分一遍,非洲的哥們也會主動找到這些公司提貨,然後再通過第三方貨運公司走貨櫃運到國外,這已經是一條非常成熟的產業鏈了。
中間經過層層轉運、層層分揀,單位價格從最初的兩三百賣到最後的七八千一噸,但是這種中間的差價可不是那麼好賺的。
除了要有倉庫、運輸船隻、當地關係網,這其中成本最高的就是分揀人工了。
那為什麼不用機器呢?現在不是什麼都能智能化了嗎?
有機構之前做過調研,在全球各種解決方案中,效果最好的還是靠人工分揀,通過設置多條傳送帶,每一個傳送帶設一個小倉庫,安排專人負責衣物輸送,其他人負責在傳送帶兩邊分揀。
存儲、運輸、分揀,各個環節的成本控制、利潤分配使得前端回收師傅們的利潤並不是很高,回收價格也壓的比較低;
所以除了在回收的時候偷偷使點壞,他們會只挑款式新、樣式好的夏裝,其他的直接一估堆五塊錢打包帶走。
這就是為什麼捐助箱裡的衣服大部分拿去賣錢了的原因:
這其中大部分的利潤分配在了分揀環節,而人們在賣舊衣服時,如果價格很低,寧願扔掉都不會賣,這就使得前端回收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方式,就是目前各地的回收師傅在做的,主要回收款式新、樣式好的夏裝、運動鞋,第二種就是我們說的愛心捐助箱了。
舊衣服回收生意能不能掙錢呢?
城裡衣服收上來,一噸也就兩三百塊錢,之後經過分揀流轉粗分加上轉運後的成本,差不多就一千五兩千了;
從本地貨分揀出好的三四千塊左右,然後上大車運到集散地,還要進一步分揀,最後以七八千一頓的平均價,出口到非洲,這其中回收者的利潤在20%左右,;
上面有說道我們國家每年扔掉的廢舊紡織品差不多有2800萬噸,像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重慶先南京武漢鄭州這種大型城市一天出個幾百噸那都不叫事,在每個城市做舊衣服回收的都有一年掙個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都有。
剛才我們說,回收師傅的價格很低,很多人寧願扔掉也不賣,這就是就衣服回收的一個大問題,同時也是大機會,如果你能有辦法讓老百姓更願意把舊衣服賣給你,這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了。
另外,非洲哥們也不可能一直都穿咱們剩下的,如何提高二手衣服內銷的佔比,也是個值得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