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徐崢又登上了熱搜,原因是他的"囧"系列電影。
徐崢的《囧媽》與《唐人街探案3》和《姜子牙》一同競爭春節檔,由於第一次的宣傳效果不理想,徐崢提前了上映日期。
雖然只是一天之差,徐崢卻因為這件事,成為了電影圈的"公敵"。
今年大環境的影響下,本身應該紅極一時的和賀歲大片都進入了冰封期。
徐崢更是將《囧媽》打包賣給了字節跳動,收穫了6.3億的打包費,並且稱"請全國人民免費看"。
這種做法嚴重影響了電影圈的平衡,徐崢也成為了眾多人聲討的對象。
現在半年過去,大家一直期盼的"春天"遲遲未到,許許多多的電影公司破產倒閉。
根據之前的統計,今年四月中旬前已經有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或吊銷,就連國內頂級的電影公司日子也沒有往常好過。
這時,有些人才開始想起了當時聲討徐崢的事情,可以說徐崢在最佳的時刻將電影打包賣出,雖然看起來損人利己,但實則正是應對冰封期的好方法。
這樣既減少了自己的的損失,也換的了一個全民免費看電影的好名聲。
有網友說這其實就是徐崢的聰明之處,還有說"光頭的人腦筋急轉彎就是快"。
徐崢的光頭可以說是他的標誌,在一次綜藝節目中,他曾說過自己不用洗髮水,用洗面奶就可以在洗臉的同時把頭洗了。
這時的雲淡風輕,殊不知當時,徐崢承受了多少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由於現在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的不健康,脫髮已經成為了困擾當代年輕人的一個大問題。
徐崢年輕的時候,也曾被頭髮的問題所煩心。
年輕的徐崢也有著一頭烏黑的秀髮,發量充足可以經得起各種折騰,徐崢曾說,自己當時熱衷於做各種髮型,還曾憑藉這頭秀髮做過發模。
也許是因為遺傳或是其他什麼原因,曾讓徐崢引以為傲的秀髮開始大把大把的脫落。
他還曾因為這件事對自己的父親頗有怨言,但是父親說:我是45歲以後的事情,你才20歲,你怎麼就開始禿了?
20歲和45歲,即使都面臨著禿頂,但是卻有著質的差別。
"你們知道20歲脫髮和45歲脫髮的區別嗎?
如果你45歲禿頂,那你仍然是一位優雅的男士,你禿得名正言順,理直氣壯。
但如果你20歲就禿頭,你就是一個鬼鬼祟祟的小人,你做所有的治療都是一個笑話。"
當時的徐崢就成為了同學中的一個笑話。
不甘心於坐以待斃,徐崢決心為自己的頭髮尋醫問藥,所得結果也大多是用生薑擦頭皮。
其實比起面對頭髮脫落的焦慮,來自別人的嘲笑才是徐崢心中的痛。
每次自己開始用生薑治療的時候,濃烈的味道會吸引過來許多的同學。
宿舍樓道裡甚至有人敲著臉盆大喊:"徐崢開始治頭髮了"。對於那個年紀的孩子來說,禿頂如此的罕見而"有趣",他們只顧忌自己的快樂,全然看不到其他人的痛。
受到眾人圍觀的徐崢一不小心打翻了生髮水,"你們說桌子上會不會長毛?"
"你看他的頭就知道了,效果也不怎麼樣。"
在這樣的嘲笑聲中,徐崢變得非常自卑。
治療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收效也甚微,到後來他甚至用"農村都沒有辦法包圍城市了"來形容自己的頭髮。
為了遮醜,徐崢買了許許多多的帽子。
徐崢有一次騎自行車的時候,停在了紅綠燈前,一陣風把自己的帽子吹掉了。
旁邊一同等待的大哥連人帶車嚇得摔倒了,即使當時徐崢不動聲色地把帽子撿起來戴上,也無法掩飾支離破碎的心。
自卑的人就是這樣的敏感,經常會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就感受到莫大的傷害。
即使別人的行為並沒有惡意,甚至跟自己沒有半點關係,但是自卑的人還是會將一切歸於自己的問題。
脫髮加上自卑的情緒,成為了懷揣著演員夢的徐崢心中的痛。
面對惡言惡語,徐崢並沒有自暴自棄,也許只是一個路人甲,小癟三,甚至是一具屍體,徐崢都搶著演。
即使憑藉努力成為了上戲的學子,頭髮依舊是徐崢心中的痛,彼時徐崢的頭髮已經僅剩中間的一撮。
成年人的眼淚總是不動聲色,心中淚流滿面,也能在表面上維持笑意。
經歷過掙扎後的徐崢越感無力,他放棄了掙扎,決定用五毛錢給自己一個結束。
看著地上一縷縷掉落的頭髮,徐崢的心理解脫了,曾經困擾自己良久的事情不過是五毛錢的事情。
真正帶來傷害的是頭髮嗎?是自己的看法。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決定他人的說法,也沒有辦法阻止他人對於自己的詆毀。
能夠改變的只有自己對於事物的看法,當你認為曾經傷害你的事情都不是最重要的之後,曾經的傷害也不過如此。
並且這樣的行為並不是一種懦弱的隱忍,而是一種心靈的真正強大。
結語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越來越發現善良的難能可貴。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善良,人們常常自嘲,更多的時候只是用這種方式緩解尷尬的氣氛,減少別人的傷害。
但事實上,總是有人不懂得他人心中的痛,在別人拿出自己的脆弱時,狠狠的捏上一把。
而在時候,這些人又會說,"你怎麼這麼開不起玩笑?"
無論什麼時候,揭人短和開玩笑都是兩碼事。
很多人將"我說話直,你別介意"當做自己嘲諷他人的擋箭牌,殊不知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的素養也展現在大家面前。
有素養的人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他們能夠以己度人,將心比心的說話做事。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是一個情商高的人,但是請你保持最起碼的善良。
別人自嘲的時候,千萬別附和。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