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上海夢還停留在那裡:解讀《永遠的尹雪豔》

2020-12-12 十裡荷塘秋水長

文/易小星

《臺北人》這部作品是臺灣著名作家白先勇的短篇代表作合集,創作於1965年,這本書描繪了國民黨軍隊敗走臺灣後,隨行的社會各階層人士在臺灣的「新生活」,由14篇短篇小說構成,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到臺灣後風光不再的頹廢景象。這些生活在臺北的「新臺北人」大體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曾在大陸風光一時的上流名媛仕女,到了臺灣後要麼憑藉過去的積蓄勉強維持體面的排場,要麼從此墮落,維持生計。第二類是上流的高官顯貴,到了臺灣後雖能保持老爺太太的生活,但口中時常提起曾在大陸時的榮華富貴。第三類是社會中大多數的普通人,到了臺灣後平凡的生活,雖然生活品質並未受太大的打擊,但是由於生活環境的改變,不免多了些對家鄉的懷念。全書從不同階層人的角度,反映出對家鄉不同的思鄉之情,或是懷念曾經的繁華景象,或是懷念家鄉的生活情景和一草一木,都透露出在臺灣生活的悽涼與嚮往大陸的悲觀情緒。

《永遠的尹雪豔》寫的是一個風月場上的永不凋謝的交際花,這部作品也收錄在白先勇的小說集《臺北人》中。2013年5月,根據該小說改編的同名滬語音樂話劇在上海首演,該劇由徐俊執導,胡歌主演。

01

尹雪豔這樣的女人,在很多正人君子看來,似乎就是傳統文化中的紅顏禍水

小說一開篇兒,就寫:「尹雪豔總也不老」,在讀者心裡,就特別希望看到,這個不同凡響的尹雪豔,到底神奇在什麼地方?

《永遠的尹雪豔》意義在於不僅塑造了尹雪豔這一人物形象,小說裡的尹雪豔是八面玲瓏的,同時也是充滿人性弱點的,在和男性交往中,她有著非同尋常的手段。在別人眼裡,她神秘而冷豔。坊間的姐妹們傳言:「尹雪豔的八字帶著重煞,犯了白虎,沾上的人,輕者家敗,重者人亡。」這是一個很深的哲學意味的隱喻。

小說裡寫的尹雪豔,越冷豔、越神秘,就越引得一幫闊少富商們為了她在各種明爭暗搶:

王貴生為了奪取她而不擇手段地賺錢,結果犯了重罪,被下獄槍斃;洪處長不惜拋妻別子,還答應了尹雪豔10個條件,最後卻丟官破產;徐壯圖這一個把事業看得非常重要的正人君子,也忍不住拜倒在尹雪豔的石榴裙下,最後和工人發生衝突,被工人一把鑽子扎死了。尹雪豔的神秘之處,似乎有著白虎煞星的傳言,而三位男子的相繼死亡和隕落,似乎又印證了傳言的正確。尹雪豔這樣的女人,在很多正人君子看來,根本就是傳統文化中的紅顏禍水。

吳家婆形容,她說尹雪豔「要是沒有兩下,她就能籠得這些人了?」這也充分說明了尹雪豔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瓏。

這部集子,基本上表現的都是國民黨上層統治階層的生活,表現了國民黨政權退踞臺灣後,從大陸到臺灣的貴族官僚的生活。這些人物在臺北呈現出了什麼樣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狀態?從《永遠的尹雪豔》中我們似乎得以窺見一斑。

02

尹雪豔臺北的新公館頗有點兒當年上海「百樂門」的味道:喧鬧、奢華

白先勇出生在國民黨上層統治階級家庭,對於尹雪豔和她身邊的這些人是非常熟悉的。尹雪豔和她的小公館在作品中是個連接不同種類的人們之間的一種手段,他們聚集在尹雪豔家裡,打牌、吹牛、發牢騷,想念著以前的上海,幻想著回到以前的氛圍裡。

尹雪豔身邊的女人們吃喝玩樂、比衣服比首飾,尋找著那點兒可憐的自尊心,實際上是虛榮心作祟。男人們則是流連於牌場和情場,依然不願意醒來,在醉生夢死中流連忘返。

他們生活在臺北,但是依然懷念著大陸,懷念著上海的燈紅酒綠的昔日生活。

泊秦淮【唐】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個寫法讓人想起了杜牧的《泊秦淮》裡寫的不知道今夕何夕的「商女」,不同之處在於,「商女」是完全沒有感覺,而尹雪豔身旁的這些人則是一邊感嘆著今朝比不上阿拉上海的那些好日子,一邊還是要選擇像鴕鳥一樣縮在自己認為安全的這一方天地之中,恨不能關起門來成立一個小的王國,停滯不前。

這寫法也和張愛玲筆下的《沉香屑第一爐香》裡的梁太太一樣,關起門來在她自己的那一方天地裡做著充耳不聞時代變化的「小小王國的君主」。

03

徐壯圖和尹雪豔的交往導致他的死於非命,對於尹雪豔來說什麼影響都沒有

徐壯圖在自己的太太和孩子眼裡,原本是極好的先生和父親,外貌英俊、學歷高、修養好,「事業充滿前途」「臺北市新興的實業巨子」「一家大水泥公司的經理」,這些對於尹雪豔來說都是讓她感興趣的核心點,否則她的公館裡,每天人來人往,她抽取的「花紅」那麼可觀,從哪裡來?還不是類似徐壯圖這樣的客人身上來?

尹雪豔對王貴生的態度是和他一起去消費那些豪華的場所,給王貴生很大的滿足感;對洪處長,她真是看重了對方的權勢;對徐壯圖這樣的中堅力量的企業家來說,尹雪豔自然使足了力氣,務必要對方感受到自己的這份不同:「用完席後,尹雪豔親自盛上一碗冰凍杏仁豆腐捧給徐壯圖」,而且自己也是特意盛裝打扮過的。

對於徐壯圖這樣的沒見過外面女人這樣的態度的,尹雪豔「發上那朵血紅的鬱金香顫巍巍地抖動著」,徐壯圖看見尹雪豔「一對銀耳墜子吊在她烏黑的髮腳下來回的浪蕩著」,也有以物喻人的意味在裡面。

徐先生變了,這是徐太太的直接感受。徐壯圖開始流連忘返於尹雪豔的公館裡,三天兩頭不回家,對孩子呼來喝去的不滿意,對太太更是史無前例地冷淡,對工人也再沒有了以往的耐心,終於:

「有一天,正當徐壯圖向一個工人拍起桌子喝罵的時候,那個工人突然發了狂,一把扁鑽從徐壯圖前胸刺到後背。」

徐壯圖和尹雪豔漸行漸近

可是尹雪豔依然是以往的態度,對王貴生的死,尹雪豔當時在百樂門停了一宵,算是為他默了哀;對洪處長,她離開時只帶走了自己的家當和一個上海跟來的名廚和兩個蘇州娘姨;而徐壯圖走後,尹雪豔居然一陣風似的也來到了葬禮上,還伸出手摸了摸兩個孩子的頭,又莊重地和徐太太握了手,又一陣風似的走了。

當晚,尹雪豔的公館裡又開了牌局,熱鬧起來。

04

白先勇在小說中的情節設置頗具藝術性,語言也很有個人特色

白先勇懷著民族創傷及其歷史夢魘寫下了《永遠的尹雪豔》,其中充滿著民族悲情的歷史敘事。

浮華之下,也無所謂有情、無情,相盈其間,儘是歡娛,然而這背後儘是一個時代裂變帶給人們的痛感和對臺灣上層社會沒落的傷感。

在白先勇筆下,臺灣上層社會的貴族階級,也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的象徵,作家的傷感,也包含了對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中斷的哀悼與惋惜。

《永遠的尹雪豔》採用全知全能視角的敘述方法,主人公被剝奪了自由展現自身意志的所有可能性,成為一個純觀念客體。尹雪豔在這些臺北人心裡,也是上海百樂門時代永恆的象徵。

(全文完)

附作家簡介:白先勇,作家、評論家,生於1937年。著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樹猶如此》等。晚年致力於崑曲的復興與古典名著《紅樓夢》的重新解讀與推廣,重新整理了明代湯顯祖戲曲《牡丹亭》和高濂《玉簪記》等。曾獲第28屆上海白玉蘭戲劇獎特殊貢獻獎。

相關焦點

  • 《永遠的尹雪豔》:在感情裡做一個「拎得清」的女人有多重要
    作為《臺北人》這本小說的開篇之作,尹雪豔是白先勇先生筆下一個特別的存在——無論在十裡洋場的大上海,還是在寥落衰敗的小臺北,曾經那群不知疲倦的五陵少年早已鬢髮花白,曾經風華絕代的貴婦名媛也早已青春不再,但是,滿身風雨的尹雪豔卻像站在了時間之外,總是不老,永遠年輕。
  • 「永遠」的尹雪豔
    她就是尹雪豔,好似一株晚開的玉梨花,在上海的十裡洋場中以壓倒群芳的姿態綻放起來。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尹雪豔的形體容顏之美,數不清而道不盡。        一身蟬翼紗的素白旗袍,一徑淺笑,一唇蜜絲,一副俏麗恬靜的眉眼子,幾句吳儂軟語,繪不盡尹雪豔的綽約風姿。
  • 滬語話劇《永遠的尹雪豔》首演,重溫老上海的「風華絕代」
    2013年5月,承載著無數老上海人回憶的滬語話劇《永遠的尹雪豔》在上海文化廣場首演,雖然並未做過什麼廣告,但廣場上早已是座無虛席。慕名而來的人有很多,在現場,人們用滬語交談著,就像是遇見了分別多年的老朋友。
  • 永遠的尹公館,清冷的尹雪豔
    閒暇時間閱讀《永遠的尹雪豔》,起初覺得名字聽起來不錯,一看開頭便拔不出來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書籍不僅有顏如玉還有黃金屋。加之經典的魔力,讓我快速的閱讀,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情節發展,但又想細細品味其中的描寫,回味無窮。
  • 2周後,滄海桑田,大夢經年,3星座不顧世事變遷,愛你之心永不變
    任世界滄海桑田的變化,物是人非,愛你的心卻永不變,若說人生,就像一場夢,那我願夢裡有你的出現,你是我生存的意義,你是我生活的勇氣,沒有人能代替你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2周後,滄海桑田,大夢經年,3星座不顧世事變遷,愛你之心永不變。
  • 停留在全季.
    感受過寒冷,才懂得那些不期而遇的溫暖,如何落在了心坎裡。我們在流動的時間裡,關切著成長的細節;我們在豐饒的空間裡,體悟著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四季,是自然的恩賜,是每時每處的藝術。生活,停留在每個起居的日常,無盡地滋長出賞心悅目的詩意。人生的風景,取決我們的心與腳步。我們用腳步行走在易逝的歲月裡,卻讓心停留在了永久的全季。
  • 重溫《千與千尋》:無論何時何地,永遠不要忘記最初的自己!
    後來發現大家都喜歡金子,他就拿很多的金子出來,然後得到了歡迎,那麼多人爭相討好他,希望從他那裡得到金子,然後他開始了無節制瘋狂地進食,見什麼吃什麼,最後開始吃人。他像極了被金錢腐蝕的人們,貪婪,無節制,只有欲望。
  • 如何查看嬰靈是否超度成功,三世相法和解讀夢象
    以及解讀一下夢象。」這位女士的夢境如下:在夢中我回到了我二十多年前和父母一起住的房子,那個房子有一千帶窗戶的衛生間,我在那個衛生間上廁所,眼睛一直看著那個沒有關的窗戶特別害怕那裡,好像那裡有一個人一樣,然後我就站起來把窗戶關上鎖死,衝廁所時候發現廁所堵了,我就衝了很多次,就發現廁所裡多了一個象一團肉一樣的有幾個觸角的東西,就像章魚一樣很多腿,但我並沒有害怕這個東西。
  •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舍不棄。又有多少人的愛情是無論世事怎樣變遷此情不移呢?讀著這種至真至純的情詩,心中湧起的不僅是感動與讚嘆,更有一份難言的心緒。倉央嘉措的詩如一曲天籟之音震顫靈魂動人心弦,那種愛得不帶一絲雜念的純情,久叩心門。當感情來臨的時候,做到熱情如火,纏綿似藤很容易;做到淡如雲影,靜似深流卻實屬不易。
  • 漢詩楚詞‖【詩友同題】依韻酬唱•以韋應物《寄李儋元錫》中句 「世事茫茫難自料」入詩
    如今客路峭還陡,此後奚囊去又纏。世事茫茫難自料,任由眼底菊空妍。三、劉麗華(遼寧)(越韻)今宵玉鏡因誰缺,望眼星空竟不知。裹得羅衣三兩件,難除寂冷兩三絲。鴛鴦夢裡花開早,病影杯中命去遲。世事茫茫難自料,清高煮酒蘸成詩。
  • 說起足球世界,你是否還記得海布裡永遠的國王,他永遠坐在那裡!
    今天我就來大家回憶,絕對巨星:海布裡快車,海布裡永遠的國王:蒂埃裡·亨利當時光的列車緩緩駛過酋長球場,32歲的亨利就座在哪裡,深情的目光忘過去都是自己22歲的影子。還是那輛列車隨著時光送走了匆匆過客,靜靜開往另一片大陸,33歲的亨利就在那裡,深情的目光望去依稀浮現自己25歲的模樣,遠方的期許固然美好,而列車的短暫停留更好像歲月的美麗回眸。
  • 沒有誰會永遠在那裡等你
    我們年齡相當,認識的時候才二十出頭,她那個時候是我們公司的實習會計,在其他人還都沒有男朋友的時候,她已經開始了熱戀。據說男方在學校的時候才華橫溢,家庭條件也不錯,在我們畢業後都沒有分配的情況下,人家如願以償的進入單位擁有編制。
  • 奉賢女人王森那裡好_上海新東方烹飪學校
    奉賢女人王森那裡好,上海新東方烹飪學校,目前,我校已為近千名畢業學子提供高端的就業機會,先後被授予「全國先進辦學單位」、「中國烹飪教育品牌」等榮譽稱號。奉賢女人王森那裡好, 5月30日,王森學校蘇州校區,畢業展及校園招聘會如期舉行。3月22日美食樂園,吃貨必看!
  • 上海人永遠記得你!
    夢花街餛飩  上海必吃十碗餛飩之一  原先開在夢花街的夢花街餛飩被譽為上海必吃十碗餛飩之一,後來搬到了中華路上,依舊紅火!  @大陸 春雲  穆斯林的清真寺,是在河南南路復興東路口,叫「小桃園」清真寺,在上海還是很有名氣的。
  • 如何認知民國時期的社會生活變遷?
    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轉型讓人眼花繚亂,讀者如何把握髮展的內在邏輯,以及如何評判主編總結的基本特徵,可從巨變與漸變、進步與落後、並呈與雜糅三個維度進行分析。 一 巨變與漸變 自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近代的各個領域發生了太多變化。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一為革命,二為改良。
  • 任憑世事變化,內心魚魚雅雅
    | 插畫《魚雅》+《豹隱》無論發生什麼,無論心情如何,該做的事情一點都不能亂,那麼心境也儘量不要亂。漸漸的,我內心竟然生出一套生活哲學,人的內心一定有一支隊伍在抵抗焦躁和不安,人生的韌性就在這裡。財經商業領域最是風雲多變,我們出於日益增強的職業敏感性看到的更是大環境和小環境的種種不確定性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