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偷走了《蒙娜麗莎》?有意思的藝術史應該這麼讀!

2021-02-08 新書季

《從蒙娜麗莎到格爾尼卡——名作背後的秘密》

【法】莫琳·瑪蘿佐Maureen Marozeau  著

來哲  譯

上海書店出版社


這是一部令人著迷的作品,像閱讀偵探小說般有趣。作者莫琳•瑪蘿佐是一位記者及藝術史學家,她選取了十二則「案例」,由此敘述了十二件藝術珍品在歷史長河中曾遭遇的糾葛往事。往事如雲霞遠去,有些曾絢爛瑰麗,乃至登上當時年代的頭條新聞;有些被籠入迷霧,乃至如今仍有不得明辨的真偽討論。


除去引人入勝的軼事之外,讀者還能與作者一同思考隱在每件藝術品背後更深刻的意義。譬如在動蕩時期,在戰爭或革命中,政治的含義到底是什麼?針對戰爭應該有何種反思有時候我們能夠發現,一件真摯的藝術作品加上其歷史背景,能夠擁有極大力量。正因如此,畢卡索的《格爾尼卡》才能沉默著卻以萬鈞的聲音反對戰爭。總而言之,這本書與傳統的學術研究書籍是不同的,在有趣的敘述之下,為讀者展開關於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等諸多不同領域的思考。




讀這本書,有問題嗎——有


梵谷所作的《雷伊醫生像》為何曾被放置到一間雞棚中長達十數年?戈雅的《威靈頓公爵肖像畫》怎麼會出現到第一部007電影中?

 

除了問題,這本書裡還有什麼?

——吸引我們的故事與角色


藝術家、畫中人、收藏家、藝術商人、博物館員、考古學家……甚至還有臭名昭著的江洋大盜和盡忠職守的警察、偵探,他們共同編織了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或是製造謎團,或是破解秘密。

Scene One  雞棚裡的梵谷畫

《雷伊醫生像》


▲《雷伊醫生像》布面油畫 文森特·梵谷(1889年)


▲《梵谷自畫像》布面油畫 文森特·梵谷(1889年)


時間與地點:1903年 法國南部的阿爾勒


主要角色:天才的、瘋狂的、不被理解的、一事無成的、偉大的畫家文森特·梵谷;接受梵谷饋贈卻認為梵谷畫「非常滑稽」的雷伊醫生。


故事:喜歡藝術的雷伊醫生充滿同情心,鼓勵病中的梵谷在醫院創作。二人經常閒聊,梵谷為表感激,專門為醫生畫了一幅肖像畫,如梵谷所說,他認為畫作表現了雷伊醫生是一個勇敢的、永不停止勞作的人。而當梵谷將畫送給醫生時,醫生震驚了,他看到自己「穿著寬大藍色外套,頭髮根根鮮明,鬍鬚捲起,嘴唇極具女性魅力。」他覺得,這不是自己。於是,他無奈地保存這個畫作數年。後來這幅作品是如何被放在雞棚裡?又如何重新出現?最後價值幾何,被誰獲得?後續故事十分有趣 。


Scene Two  美人已然來臨

《娜芙蒂蒂半身像》

時間與地點:1912年的埃及;1933年的德國


主要角色:三千多歲的美人娜芙蒂蒂;挖掘出娜芙蒂蒂的德國考古學家;負責文物審查和分配的開羅博物館負責人;被美人深深吸引的希特勒


故事:挖掘出娜芙蒂蒂的德國考古學家在分享這批文物資料時,「有意」掩蓋了一些關鍵信息,騙過了負責文物審查與分配的開羅博物館負責人,導致娜芙蒂蒂這件重要的藝術品被長久保管在德國,也讓後來的爭奪持續很久。到了1933年,這一時期德國納粹的空軍元帥、另一位重要的政軍領袖赫爾曼·戈林則在考慮,要不要為了政治利益而把這座塑像返還給當時的埃及國王法魯克一世,戈林幾乎已經要蓋章決議返還娜芙蒂蒂了。希特勒在得知戈林在未通過他的允準而做出這樣的決定時勃然大怒,他立即取消了這次關於返還的決議。德國駐埃及大使艾柏赫德·馮·斯託赫試圖在一旁安撫希特勒的情緒,並勸說希特勒為了政治利益再考慮一下,希特勒給出了斬釘截鐵的答覆:「我曾無數次觀賞這座塑像。娜芙蒂蒂讓我迷戀。這座半身像是一個偉大的作品,一束耀眼的光,一件珍寶。」 關于娜芙蒂蒂的故事,還有很多,如後來兩位比利時藝術家為娜芙蒂蒂做了完美契合的下半身,遭到抨擊;其左眼消失之謎引起的真偽討論,盡在書中。


▲《蒙娜麗莎》白楊木板油畫  李奧納多·達·文西 (1503年)


▲《蒙娜麗莎》被盜後,僅留四枚釘子在牆面,

卻吸引眾多遊客來參觀


時間與地點:1911年的法國巴黎羅浮宮


主要角色:偷盜者佩魯賈、羅浮宮一眾負責人、收到盜賊信件的古董畫商、 各路媒體、喜愛蒙娜麗莎的眾人


故事:八月的一個星期一,蒙娜麗莎失竊了,這個消息不脛而走,人們對此充滿憤慨,要求問責。一夜間蒙娜麗莎獲得了比以往更大的名聲。閉館一周後,遊客蜂擁而至,僅為來看這僅剩四枚釘子的牆壁。1913年,盜賊佩魯賈「銷贓不慎」被逮捕,他在法庭上強調自己偷畫是源於強烈的愛國熱情,因為這是屬於義大利的藝術品,旁聽的義大利人也被說得熱淚盈眶。1503年,達文西接受了弗洛倫薩富商的委託創作這幅畫,1519年離世後,法國國王將其買下。由此,它也被貼上了國王的收藏品這一標籤,本身又是絕世天才的作品,它註定在收藏界名聲大震。這之後,又有怎樣的故事?當然無可避免地歷經了戰爭與逃亡,主角的光環一直籠罩,它倖免遇難,在新的時期擔任了兩國外交關係的親善大使,卻也作為法國的文化象徵符號在突發事件中被推到風口浪尖,承擔風險。其間精彩紛呈。


是不是還沒過夠癮?來看看書吧,看看這些藝術名作經歷了什麼,這些名作流傳至今只是因為其本身的藝術性嗎?或許它們的背後有戰爭、政治以及文化思潮,還有一點點運氣。

或許我們會發現,加上歷史背景,一件真摯的藝術作品才獲得了極大力量。


最被垂涎的藝術品

《根特祭壇畫》木板油畫 

休伯特·范·艾克;揚·范·艾克  1420年


九日女王

《處決簡·格雷》 布面油畫   保羅·德拉羅什  1833年


珀爾塞福涅的勝利

《默幹提娜女神像》 石灰巖與大理石材質 

公元前5世紀


希特勒珍愛的維米爾之畫

《天文學家》 布面油畫 約翰內斯·維米爾  1668年


日暮時分

《路易十四騎馬像》 吉安·洛倫佐·貝尼尼  1671年


血海中誕生的作品

《基督被解下十字架》木板油畫 拉斐爾·聖齊奧  1507年


巔峰之遇

《威靈頓公爵肖像畫》桃木板油畫 弗朗西斯科·戈雅  1812年


格爾尼卡城的悲情

《格爾尼卡》布面油畫 巴勃羅·畢卡索  1937年

從《蒙娜麗莎》的被竊之案,到《格爾尼卡》如何在幾十年後重歸故園,作者在這本書中像講述歷險記般講述了一系列藝術作品的往事,使我們閱讀得津津有味。而在與友人的晚餐中,談論著這些趣味良多的名作軼事,也能使一個夜晚大放異彩。

用羽毛般輕盈的文筆書寫,又有厚實的文獻依據。讓人一口氣讀完,流連忘返。


-    法國 France Inter 廣播電臺,《文化的十字路口》欄目

我想向大家介紹一本好書,在這本書中,由十二篇文章講述了十二件藝術珍品的歷史往事。無論是庫爾貝《世界之源》一畫的命運,還是娜芙蒂蒂半身像的真偽討論,每一篇文章所介紹的故事都引人入勝,有趣又有益。這本書就是莫琳·瑪蘿佐的《從蒙娜麗莎到格爾尼卡》。

這是一部令人著迷的作品,像閱讀偵探小說般有趣。讀者可以在十二件藝術作品的陪伴下,展開異乎尋常的探險。與傳統的學術研究書籍不同,在有趣的敘述之下,為讀者展開關於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等諸多不同領域的思考。


在一件靜靜站在博物館的展櫃裡面對觀眾的藝術品身上,不僅寄託著藝術家創作它時所傾注的心血,還包括它問世之後所有和它相遇的收藏家、藝術商人、博物館員、考古學家……甚至還有臭名昭著的江洋大盜和盡忠職守的警察、偵探們的一段人生。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環,這件藝術品都可能就此湮沒在浩瀚的歷史中,讓後人只能從曾經和它相遇過的故人們的描述或影像中一窺真容。


作者:莫琳·瑪蘿佐 Maureen Marozeau

出生於1973年,法國藝術史學家、記者。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與倫敦大學考陶爾德藝術學院。瑪蘿佐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巴黎羅浮宮,以及蘇富比拍賣行都獲得了優異的職業成就。

畢業於巴黎第二大學,獲得傳播學博士學位;巴黎博士生圓桌協會創辦者。於2020年在法國創辦《吾輩平原大道》(Nos Plaines, Nos Chemins)研究類期刊。著有《法蘭西印象派·大師之城》,譯有《論設計》等。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上海書店出版社」,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是誰,偷走了「蒙娜麗莎」?
    真正讓《蒙娜麗莎》名揚天下的還是因為一個失竊事件。世界名畫,被輕鬆偷走1911年8月20日,曾經在羅浮宮當過一段時間油漆匠的佩魯賈裝作遊客進入羅浮宮參觀,並在閉館時偷偷的躲進了一間儲藏室。等第二天一早,趁著博物館周一閉館,他悄悄的取下《蒙娜麗莎》,並把它藏在自己的大衣裡帶出了羅浮宮。
  • 蒙娜麗莎被盜|誰偷走了世界上最昂貴的微笑|藝術 歷史
    是不是光是閱讀都讀煩了。這也就說明了他是如何會畫出這麼一幅複雜而神秘的畫作。這幅畫公認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油畫,在1920年義大利和法國所提出的正式估價為34.5億美金,相當於現在的2100億美金。什麼概念?
  • 罪案實錄|誰偷走了《蒙娜麗莎》
    當時,《蒙娜麗莎》還沒有現在這麼出名,也沒有享受現在這樣單獨一整面牆陳列的待遇,和其他許多畫掛在一起,沒有特別的安保措施。這位畫家在一排畫中發現了一個空位,本該掛畫的地方只有四顆掛畫的釘子。然而,由於對自己的安保措施非常有信心,羅浮宮方面並沒有立刻意識到畫是被盜了,而是以為被館裡哪個部門取走了,拿去定期維護或者被借去拍照之類的。
  • 一個世紀以前,是誰盜走了蒙娜麗莎?
    作為羅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應該是被嚴密保護起來的,但是,它還真的被!盜!過!帶著好奇,我們來看看丹尼爾·史密斯寫的這篇文章,介紹「女神」是如何失竊的,絕對讓你增長知識。作為世上最有名的藝術品,列奧那多·達·文西的畫作《蒙娜麗莎》是巴黎羅浮宮的鎮館之作。
  • 「蒙娜麗莎」真的一直在微笑?專家:你倒過來看,就不會這麼想了
    在眾多作品中,有這麼一副「微笑圖」始終經典不衰、發人深思。它就是眾所周知的「蒙娜麗莎」,蒙娜麗莎的熱度不僅在國外高居不下,在我國的名氣也不容小覷!蒙娜麗莎的笑會讓人不寒而慄?傳說的魔鬼來自何處?由於蒙娜麗莎過於神秘,很多專家學者對其進行了孜孜不倦的求解過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蒙娜麗莎都在端莊優地微笑。
  • 1911年是誰偷了蒙娜麗莎?
    還有可能是美國暴發戶,當時的美國人瘋狂購買歐洲藝術(比如當時很有名的JP Morgan,金融業的小夥伴應該都不陌生吧~曾經還是我夢想的公司之一~當然在GS和MS之後啦)。甚至有傳言說『蒙娜麗莎』被藏在曼哈頓一套奢華公寓,不得不說法國小夥伴們的想像力很豐富吖。
  • 藝術史上最出名的「惡作劇」——《帶鬍子的蒙娜麗莎》
    杜尚但是杜尚只有一個,誰也模仿不來。他是現代藝術「玩家」中的大佬,他腦洞天開玩藝術的形式,玩得通透,玩得灑脫,玩得智慧!要玩肯定有對象,先來看看杜尚選中的目標——《蒙娜麗莎》,咱們簡稱為蒙姐姐。作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油畫,蒙姐姐一直散發著無與倫比的美麗,她那神秘莫測的微笑讓無數人著迷。
  • 蒙娜麗莎之謎
    同時把蒙娜麗莎倒過來就是達文西,而且美國專家莉蓮·施瓦茨曾利用電腦,對比《蒙娜麗莎》(右)和達文西一幅自畫像(左),發現兩者很相似。眼神,微笑都一模一樣,或許這就是達文西的女版自畫像正常的背景圖,都應該是山水,但是這副蒙娜麗莎卻是兇猛的動物。美國業餘畫家羅恩·皮西裡歐在觀察達文西的名畫《蒙娜麗莎》時發現油畫裡隱藏著一系列動物頭像,包括獅子、猿猴、水牛和蛇。隨後他通過達·文西的筆記中讀到了關於嫉妒的文字:要讓她的心臟仿佛被一隻大蛇所噬咬。
  • 到底是誰「偷」走了我的微笑?——蒙娜麗莎
    數百年來,《蒙娜麗莎》那似笑非笑、俏麗純真而又略顯神秘的面龐,曾吸引並使無數參觀者為之傾倒。當然,她也招來了不法之徒的劫掠和偷竊。幾經磨難後,《蒙娜麗莎》重新回歸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博物館並成為鎮館之寶。在這樁神奇的偷竊案背後,其實是一個計算精妙的詐騙案。
  • 媽媽,蒙娜麗莎為什麼沒有眉毛?
    是誰說老外參觀風景不愛拍照來著??比如:畫中這位叫做「蒙娜麗莎」的女士是誰?有人說,是達文西的盆友;有人說,是達文西的麻麻;有人說,是達文西爸爸的朋友的老婆。還有人說,她就是達文西自己嘛。不信你看有這麼幾種說法:1.妒忌有的畫家妒忌達文西的才華,偷偷地把蒙娜麗莎的眉毛擦掉了。2.流行款達文西生活的時代流行「薄眉」,美女們喜歡剔掉自己的眉毛。
  • 1911年是誰偷了蒙娜麗莎?|她是誰?|她的微笑為什麼那麼神秘?(上)
    當時完全沒有頭緒的警方第一懷疑對象是『蒙娜麗莎』的狂熱粉絲, 其次是外國人很多民眾認為德國人也很愛洗劫藝術品, 況且正值一戰前夕法德已經是是敵對國家還有可能是美國暴發戶, 當時的美國人瘋狂購買歐洲藝術(比如當時很有名的JP Morgan, 金融業的小夥伴應該都不陌生吧~曾經還是我夢想的公司之一
  • 藝術其實不難懂——《大話西方藝術史》
    猴子和貓都是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的寵物,《荊棘鳥》是她最愛讀的書。她如實接受自己的醜陋的容顏,雖然被疾病和婚姻束縛,流血不止,頭顱仍高高昂起,自信美麗的頭飾會吸引勇敢的蝴蝶和生機勃勃的蜂鳥。你也許會記住這幅畫,還有這個美麗勇敢的姑娘。所以在看畫前,一定要做功課。
  • 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憑什麼這麼出名?
    然而相信在很多人看來,《蒙娜麗莎》真正讓人不解的還是: 它為啥這麼出名呢?!等François I過世後,蒙娜麗莎又經手了無數的法國國王,無一例外的都受到重視 據說太陽王Luigi XIV還把它放進過自己的浴室裡當然我們相信Luigi這麼做只是為了更好地欣賞畫作
  • 【理論天地】「再現」的藝術史意義 ——讀高名潞《西方藝術史觀念:再現與藝術史轉向》
    「再現」的藝術史意義——讀高名潞《西方藝術史觀念:再現與藝術史轉向》侯宇軒[1]另一本由溫尼·海德·米奈(Vernon Hyde Minor)撰寫的經典藝術史論書籍《藝術史的歷史》(Art History’s History),譯者則以「再現」翻譯了「representation」。米奈區分了藝術史裡「相似」(resemblance)與「再現」的區別,並賦予了「再現」以政治、美學和藝術史的多重含義。
  • 蒙娜麗莎的微笑——「藝術的奇蹟」還是「傳播學的魔法」
    巴耶塔和杜尚為什麼要「惡搞」蒙娜麗莎呢?如果去教科書裡尋找這個答案,你可能需要了解藝術史中現代主義的產生,到其分支「達達主義」,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美的藝術運動,反戰主義,虛無主義等等。但是,藝術史中的藝術家就像語文課本裡的魯迅,準確但是遙遠。其實縱觀整個藝術史,藝術家們實際上在重複一件事情:叛逆。
  • 到底有多少幅《蒙娜麗莎》?
    《麗莎·格拉迪尼肖像》2004年,法國藝術分析專家Pascal Cotte應羅浮宮邀請,用機器高度掃描蒙娜麗莎。他的工作就是像剝洋蔥一般,一層層地將蒙娜麗莎的各個油畫層剝開。就這樣,隱藏在《蒙娜麗莎》背後的畫像《麗莎·格拉迪尼肖像》問世了。
  • 除了貢布裡希,還有哪些西方藝術史入門書值得一讀
    試問,你能在任何一本藝術史導論教材裡讀到葡萄牙藝術史嗎?瑞典藝術史呢?或者保加利亞藝術史?一個字都找不到。難道這些歐洲國家沒有藝術史嗎?不是這樣的。我之所以會注意到這一點,恰恰是因為近來在收集各國發行的藝術題材郵票時,發現了上述三國許多本土藝術家的作品,為什麼我在書本上還有(西方)博物館裡從來不曾見過它們呢?
  • 將畫放大3.14倍後,蒙娜麗莎微笑之謎被揭開
    在世界藝術史中,很多傳奇畫家,都為人類保留下大量的稀世珍品。在中國有《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在國外就有《向日葵》《蒙娜麗莎》等全球最知名的繪畫作品。尤其是最後一幅畫,直到今天依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因為關於它的謎團還有不少。
  • 誰偷走了蒙克的《吶喊》?
    誰偷走了蒙克的《吶喊》?誰將李白唯一的傳世之作《上陽臺帖》請進了宋莊?誰用病毒改造了梵谷的向日葵?又是誰用Bob Dylan的旅行速寫控訴不靠譜的川普?繼承懷素的草書專業卻被認為是「多餘」?今天,全北京城通緝那個「業餘藝術大盜」沒錯,就是今天。
  • 達文西神秘傳世名作《蒙娜麗莎》為何如此著名?
    《蒙娜麗莎》為何如此著名,這副天才之作又經歷了什麼呢? 《蒙娜麗莎》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畫了,它目前收藏於法國巴黎的羅浮宮,有著最高級別的保護措施 ,甚至比國家元首還森嚴。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揭開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