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鄉糊塗面
新鄉糊塗面,以前鬧饑荒的時候,糧食緊缺,尤其是細糧更缺。人們吃麵條的時候,就是在鍋裡先放些玉米面、小米之類的粗糧,再加一些乾菜、薯幹、紅蘿蔔條之類的東西一起煮熬,煮至九成熟,下入少量的麵條,熟了,就是糊塗麵條。這樣,雜七雜八、糊裡糊塗一大鍋,既省細糧,又好吃,又擋飢,又有營養。
二、燴麵
說到河南的面,就必須提到燴麵,河南燴麵是河南特色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河南人做事做人一向講究個實在厚道,就跟眼前這碗面一樣,分量足,口感好,價錢公道。
燴麵還是「中國十大面」之一!
三、滷麵
河南滷麵是名聲在外,真正好吃的卻是家常滷麵,河南的滷麵跟北京的炸醬麵一樣,缺少老字號,卻勝在家常。無論在富麗堂皇的高檔酒店,還是大街小巷的排檔館子,好吃的面你是尋不著的,必須得自己家裡做的才是那個味。特別是家裡爸媽做出的來的那個味道,是在哪都吃不到的。
四、焦作孟州炒麵
焦作孟州炒麵,據當地人介紹,家在農村的小孩,小時候進一回城,吃上一碗炒麵,就是過年,那炒麵炒的,金黃髮亮,香酥又軟乎,現在再也找不到當時的味道了。
五、開封鯉魚焙面
開封鯉魚焙面是「糖醋軟溜魚焙面」的簡稱,它是開封當地一道傳統著名菜餚,也是「豫菜十大名菜之一」。
六、撈麵條
作為河南民間最普遍的主食種類之一,撈麵條有許多不同的做法,但是大致可以按冷熱、葷素來分撈麵條類。撈麵條的做法主要是將在清水中煮透的麵條撈出來,不加麵湯而是直接澆淋提前做好的熱菜或蒜蓉調味,拌勻後即成。
七、洛陽漿麵條
洛陽漿麵條是洛陽民間的傳統麵食,也叫「漿飯」。因酸味獨特而受到洛陽人甚至是外國人的喜愛。漿麵條的主料是麵條,但配料是關鍵。因為煮漿麵條的不是常用的清水,而是一種特製的酸味豆漿(也稱酸漿)。
八、油潑麵
油潑麵是在周代「禮面」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秦漢時代稱之為「湯餅」,屬於「煮餅」類中的一種;隋唐時代叫「長命面」,意為下入鍋內久煮不斷。
九、南陽板面
南陽板面,曾因諸葛亮一把火燒出了名氣的三國歷史名城新野有一道頗具歷史淵源的地方美食——新野板面(又稱張飛板面)。它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譽周邊。
十、平頂山郟縣餄餎面
河洛面又叫餄餎面,河洛文化以洛陽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鄭州,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最正宗的算上河南郟縣的小吃。
十一、大刀面
大刀面最有名的在銅川,流入三門峽。刀:長二尺二寸,背前端寬三寸,背後端寬四寸,老秤重十九斤。切:右手提刀,左手按面,邊提邊落,案隨刀響,刀隨手移。面:搓成絮,木槓壓,成硬塊,盤起回性,擀開一毫米厚薄後拎擀杖疊起成半圓形。
十二、手擀麵
手擀麵,最早的實物麵條是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的,他們在2005年10月14日在黃河上遊、青海省民和縣喇家村進行地質考察時,在一處河漫灘沉積物地下3米處,發現了一個倒扣的碗。碗中裝有黃色的麵條,最長的有50釐米。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該物質的成分,發現這碗麵條已經有約4000年歷史,使麵條的歷史大大提前。麵條最初只稱為「餅」,「水溲餅、煮餅」便是中國麵條先河——「餅,並也,溲麵使合併也」(引:劉熙《釋名》),其意指用水將麵粉和在一起所做出的食品均稱之為「餅」;以水煮的麵條或面塊亦全作「餅」稱。,是大眾的重要主食之一,並深受人們的喜愛。近年來,麵條的品種越來越豐富,但家常手擀麵卻被忽視了。
十三、信陽熱乾麵
信陽熱乾麵久負盛名。據說,這一特色小吃最早還是從江城武漢傳來的。隨著時間的變遷,信陽熱乾麵根據當地人的飲食特點,取長補短,逐漸演變,形成了其獨特的風味。
十四、芝麻葉雜麵條
芝麻葉雜麵條是河南民間的一種普通主食,它好消化,麻葉又有一種特殊的香味。
十五、商水疙瘩面
商水疙瘩面,細如髮絲,盛入碗內,細細的面簇擁成團,因其形似錦龍盤繞而取名「疙瘩面」。澆上些臊子湯,用筷子挑起來,既可看到長長的面絲,肉粒均勻地緊貼於面上如同猴子上杆,而碗內不剩斷條和肉末。每當人們遇到暑熱天氣,香氣四溢的疙瘩面,準會使你食慾大增,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