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西夏文「吉祥」,是不是給你一層神秘感?
「前幾天剛重溫了天龍八部,沒想到在這裡竟然能看到印有西夏文『吉祥』二字的馬克杯,這未免也太好看了。」
▲三星堆博物館文創產品
「這眼罩上的卡通版三星堆青銅面具圖案著實有趣,午休戴著它,別人可能就不會打擾我了。」
「匯集了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館之寶的摺扇?雖然看上去有點中二,但掛在家裡也是別致的風景。」
▲鎮館之寶摺扇
10月16日上午,在第七屆中原(鶴壁)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隸屬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的各家博物館各自帶來的文創產品亮相展廳,牢牢地吸引了往來遊人的眼球,過往遊客無不驚嘆,「第一次感覺神秘的三星堆文化和西夏文化離我們這麼近!」
在新經濟環境下,博物館文創該當如何發展?有哪些問題是亟待解決的?當天下午,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文創產業研討會舉行,來自沿黃九省的28家博物館負責人齊聚一堂,圍繞「文旅融合與博物館文創發展」,「黃河文化賦能博物館文創發展」,「博物館ip授權的創新實踐」,「博物館藏品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策略」四個話題,為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博物館長現場當起「文創產品推銷員」
▲研討會現場
儘管帶著採訪任務,但記者作為文博狂熱愛好者,自然也不能錯過這個不用出省就能親密接觸各大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機會。
在河南博物院的展臺前,四神雲氣圖造型的書籤,「饕餮紋」光明之杯、海獸葡萄鏡彩繪的絲巾以及婦好鴞尊冰箱貼,若不是囊中羞澀,記者恨不得全部買下。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告訴記者,在總共近600款文創產品中,河南博物院精心挑選了30多款帶到了展會,其中賈湖骨笛藍牙音箱和武曌金簡公交卡賣的比較好。而最受歡迎的莫過於「饕餮紋」光明之杯,儘管掛著「預售」的牌子,依然有不少遊人現場就想把樣品帶回家。
▲海獸葡萄鏡絲巾
宋華還透露了國慶假期博物院文創銷售冠軍,不是文具,不是包包,而是咖啡。「由於場地有限,我們沒辦法把十一期間賣的最好的豫博網紅咖啡帶到現場。」據她介紹,有著「新晉網紅」之稱的豫博咖啡共有10款,咖啡的圖形是按照歷史年代標註的菜單,例如遇見三千年鴞尊款、遇見九千年賈湖骨笛款,一天能賣近200杯!不少遊客喝之前都會拍照發朋友圈,「三千年前的咖啡,你喝過嗎?」
在西夏陵博物館展位裡,一位小姑娘正在專心拓片,可拓下的文字卻是筆畫方正且繁冗的西夏文,細問之下才知道,她是西夏陵博物館展位負責人,所拓的正是「福」字。
「與北宋同時期的西夏有著自己的文字,因此我拓了許多福字,觀眾可以免費領取,希望能把福氣帶給每一個人。」她說,這次我們帶的文創產品比較少,只選了一些比較有特色的。
此外,鄭州博物館、洛陽博物館、寧夏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山西博物院等博物館也帶來了自己的文創產品。兩個小時時間,記者也沒空手而歸,入手兩個史前巖畫小鏡子,一個西夏文「吉祥」書籤,三樣合計54元,可謂是物美價廉。
在當日下午進行的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文創產業研討會上,16位沿黃流域博物館代表分別登臺發言,他們當中既有館長、副館長,也有館員。有趣的是,當他們拿起話筒時,立刻化身「文創產品推銷員」,向參會嘉賓推銷起了自家的文創產品。
▲研討會現場
寧夏博物館副館長王固生介紹說,兩年來,寧夏博物館已經有了466套文創產品,文具套和手提袋,還和其他兄弟館籤訂了代銷協議,可以說是成績喜人;山西博物院副院長謝賓順稱,他們目前有100多款文創產品,其中有一款藏品酷似憤怒的小鳥,在網上著實火了一把;山東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胡巖告訴大家,他們此前推出了一款名為「文曲喵」的系列手辦,身著山東博物館國寶明衍聖公朝服,考量到孔子也是一位擼貓達人,因此設計了擬人化的貓咪形象,特別受歡迎;甘肅博物館文博館員葛雅莉則更是有趣,乾脆把自家博物館的文創絲巾、耳釘戴在身上,並現場對大家展示起來。
▲手帳
「黃河博物館是是一個流域性的專業博物館,目前每個月都有一萬多人次來參觀。不過說起文創產品的開發,其實十分慚愧,截至目前,受限於人力物力等影響,我們沒有很成熟的文創產品。」黃河博物館文創負責人餘甫坤坦言,黃河水利委員會是一個專門的治理黃河問題的部門,很多時候精神思想沒有往文創開發上面去引導,所以他們文創工作還在起步階段。「不過我們在這裡定一個小目標,明年再來參加研討會的時候,一定要帶些東西過來。」
為什麼大多數博物館不願意參加電商促銷節?
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如今我們想買博物館文創產品,也不用千裡迢迢跑到博物館購買,只需在購物平臺點擊下單即可。記者在淘寶搜了一下,發現各大博物館在上面開有文創店。
博物館文創產品走向線上,是否就意味著文創產品的銷售渠道從此無憂?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文化產業部主任趙慧看來,絕不像外人想的那樣簡單。
▲史前巖畫圖案化妝鏡
趙慧說,每年天貓都有618、雙11、雙12等促銷節日,只要搞活動,天貓就邀請各大博物館文創店參加,乍一聽是好事,其實沒那麼簡單。「參加促銷有一個起訂量的標準,然而文創產品能走的量根本沒法和服裝、日用品相比,也很難完成指標,要麼就不參加。可如果不參加的話,搜索顯示就要往後放,也很吃虧,所以我們博物館要聚在一起,去跟天貓跟馬雲談判。文創博物館專屬品牌,參不參加是博物館的事,天貓說的也不算。」
他說,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引流的問題。「在天貓搜索陝歷博的產品,用戶搜一次,陝歷博就要給天貓支付1.4元。如果一天有10萬人搜,博物館根本無力承擔,所以我們博物館得抱團,如果能在天貓上建立一個共同品牌的話,既能解決流量,也能解決資金問題。」
▲研討會現場
寧夏固原博物館副館長張強對此也有同感,他認為,博物館文創想邁向全省,走向全國,流量是很重要的。目前,寧夏固原博物館與地方企業、非遺傳承人合作,自己也開發了很多產品,文創年收入15萬元左右,在他看來,這個攤子還能再支的更大一些,但由於缺乏流量,做不開,賣的並不是太好。如果像陝歷博那樣入駐天貓,15萬元只夠被搜索10萬次左右,小體量博物館很難承受得起。
趙慧坦言,博物館文創研發並不是造出來拿去賣那麼簡單,而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包括研發、製造、推廣、銷售等。但現實中,絕大多數博物館都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來支持如此龐大系統的研發,文創產品掙不到錢是小事,制約了當地文化無法出省,無法形成社會效益最大的影響。
IP授權,如何避免重蹈故宮口紅的覆轍?
2018年,一管小小的口紅在文創界引起了一陣風波,引發了故宮文創與故宮淘寶兩家運營主體的大PK,一家是天貓旗艦店,另一家是淘寶店,從口紅色號到中國風的設計元素,故宮文創和故宮淘寶出品的口紅出現「撞車」。就此,文創版權問題浮出水面。博物館的藏品,到底誰才有資格開發?
▲山東博物館文創產品
有人認為,文物的開發權當屬文物管理機構。例如河南博物院的婦好鴞尊,版權當屬河南博物院,他人開發均屬侵權;也有觀點認為,館藏文物屬於國家,也屬於人民,博物館方也只是有保管的責任,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對館藏文物進行二次開發創作,並不算侵權行為。
在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文創產業研討會上,大家就「博物館IP授權的創新實踐」這一議題展開了討論。
陝西歷史博物館文化產業部主任趙慧就自身體驗談了看法。他說,他既是陝歷博文化產業部主任,同時也是陝歷博實業公司的總經理法人,也就是一套人馬掛了兩個牌子,從授權到研發,再到產品落地,直到最後銷售,都是他們來做。「我既不是搞經濟的,也不是搞銷售的,更不是搞設計的,所以感覺很累。如果想把蛋糕做的更大,一定要跨界合作,但是跨界合作的核心就是IP授權。」
他認為,博物館IP授權不等同於日常商業IP授權,亦不是簡單的商業開發行為,而是把博物館的文化資源通過商業模式轉換成消費者都能夠接觸到的產品,甚至在館藏資源上進行跨界再創作,授權的不單是商品,更是博物館所蘊藏的文化。
▲研討會現場
「當代博物館設計應該緊密貼合90後甚至00後的審美眼光,而目前各大博物館帶頭做文創的基本還都是老同志,和當下潮流審美還是有一些脫節。但在市場上,有很多設計師都是到各地的博物館,從館藏文物中尋找設計思路,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博物館有需求,市場也有需求,IP的授權可以更好的來激活館藏文物的文化價值,同時有效的利用市場資源配置。」山東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胡巖說。
在鄭州博物館副館長郭春媛看來,儘管可以通過文創IP的授權生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博物館的收益,然而受到體制和機制的限制,各地對博物館文創人員的激勵並不完善,很難調動本就缺人的文創人員積極性。所以如果指望文創來解決資金不足,讓大家收入增加,這個想法就是錯的。「我們做文創的初心並非是掙錢,而是希望通過文創來傳承文化,通過它來帶動一個文化市場發展。」
▲表情包也是少不了的
郭春媛說,首先,博物館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做IP授權的經驗與其他行業比也遠遠不足,即便像陝歷博這樣的大館,做IP授權和其他行業競爭時也比較弱勢;此外,博物館幾乎沒有引進過專業文創人員,大家都是搞考古出身,如果把發展文創一條龍全背到自己背上,負擔實在是很大;最後,IP授權並不是把博物館的紋飾,圖案形狀簡單的授權給別人設計,當中要保證博物館IP不被破壞,必須要對其監督管理。但是我們面前未必有能力監督IP生產整個過程,實際上也是對博物館方面管理水平的一種考驗。
做好文創,河南博物院將有那些大動作?
作為沿黃九省博物館聯盟首屆召集單位的河南博物院,背負著「盟主」這個名頭,壓力不可不可謂不大。
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告訴記者,儘管目前河南博物院文創做出了一些成績,但還遠遠不夠,首先就是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她認為,文創一定要有品牌輸出,而且品牌一定要多,只有達到了一定體量,才能形成旗艦效應。「我認為河南博物院是有旗艦資質的,有著豐富的館藏資源。其實不僅鎮館之寶能做文創,就連小小的錢幣,一樣能做文創產品。」
▲秦始皇帝陵博物館「大秦帝國」滑鼠墊
對於河南博物院接下來的工作,宋華說,河南省博物館學會文創專委會即將成立,其職能是帶動全省博物館的文創發展,讓文創產品在河南18個地市鋪開,提高全省人民對文創的理解,然後帶著與河南博物院合作的企業,去幫助其他地市博物館開發文創。「這次請了9省28地市的博物館來河南,以後也會有走出省外的交流,河南博物院有責任和義務帶動全省其他博物館,走出省去學習交流,這需要得到全省博物館的支持。」
「做文創不能只看重經濟效益,更要講社會效益,傳播中原文化、黃河文化、中華民族根與魂紮根在群眾心中才是做文創的初心。如果這方面做好的話,不愁文化走不出去,這也是河南博物院的社會責任。」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說,從2015年7月博物院閉館修復到前幾天開放,這幾年其實正是文創產業發展的高峰期。從去年開始,河南博物院把文創產品的開發作為一個重點工作來做,首先成立了工作小組和文創辦。經過近兩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和幾十家企業進行了合作,文創產品有近600款。博物院也和很多高校、企業進行了合作,推出了很多相關的文創產品,在今後不斷地交流和學習中,將來可以引申到黃河流域的品牌來。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