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兒推拿,高清真人版

2021-02-17 e診所

位置:

①在拇指橈側緣末節,自指尖至指間關節橫紋處(用於直推法補脾經);

②在拇指橈側緣自指尖至指根(用於直推法清補脾經);

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於旋推法補脾經)。

  

操作:術者用左手的無名指和小指夾住小兒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兒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將小兒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間關節橫紋處,稱補脾經(或補脾土);

②將小兒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來回推,稱清脾經(或清補脾經)。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順時針方向為補,逆時針方向為瀉。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為後天之本,補之可補虛扶弱,補血生肌,進飲食,化痰涎,助消化,止瀉痢;清之可清熱利溼,消食化積。

  

主治:食欲不振,嘔吐,洩瀉,疳積,痢疾,驚厥,黃疸,溼痰,痿證,疹、痘不出,改變面色等。

  

說明:經實驗證明:推補脾經有以下作用:①對胃蠕動有促進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對澱粉酶作用不明顯。

  

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將小兒的食指面向上,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稱為清肝經(或稱平肝或瀉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稱為補肝經。一般100~500次。

  

作用:開鬱,除煩,平肝膽之火,息風鎮驚。

  

主治:目赤,昏閉,煩躁不安,驚風抽搐,口苦咽幹。

  

說明:肝經一般用清法,不用補法,若肝虛應補時,則用補腎經代之,為滋腎養肝法。因腎為肝之母,補腎即補肝。如肝實或不採用本穴,可用瀉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腸穴代之,因肝為心之母,實則瀉其子,心與小腸相表裡。

  

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將小兒的中指面向上,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稱為清心經;由指尖推向指根,稱為補心經。100~500次。

  

作用:清熱,瀉心火,補益心血,養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瘡,目赤,五心煩熱,驚惕不安。

  

說明:心經一般用瀉法,不用補法,因心火不能妄動。若心氣虛或不採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如患兒高熱並見兩顴腮部色赤尤甚,為火來爍金,可有劇咳發作,應採用瀉法,推1~2次後.多見兩顴腮色赤消退,對劇咳也可緩解。但對患有肺結核病的兩顴腮色赤者,用之無效。

位置:在無名指掌面。

 

操作:將小兒的無名指指面向上,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或來回推稱為清肺經;由指尖推向指根,稱為補肺經。100~500次。

  

作用:宣肺止咳,順氣化痰,疏風解表,清熱通便。

  

主治:感冒,發熱,咳喘,肺炎,肺虛,自汗,盜汗,便結等症。

  

說明:肺經一般用清法或瀉法,不用補法。小兒慢性腹瀉、虛寒瀉,應用本穴時應慎重,推清本穴時間要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當,多見腹瀉加劇;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時,可推清本穴1~2次,待症見緩解後,應停用。自汗、盜汗及脫肛可用補法,對肺風喘急等症,禁用補法。

位置:在小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

操作:將小兒的小指面向上,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右手拇指由小兒小指指尖推至指根,稱補腎經。100~500次。

  

作用:腎為先天之本,補腎經可補腎益腦,益氣助神,納氣定喘,溫下元,止虛火等。

  

主治:五更瀉,遺尿,尿頻,腎虛咳喘,驚風,癲癇,牙痛,骨軟無力,先天不足。

 

位置:在食指橈側緣,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

操作:將小兒食指固定於術者左手虎口內,以右手拇指外側緣推之。自指尖推向指根稱補大腸,自指根推向指尖稱瀉大腸,來回推稱清大腸。100~500次。

  

作用:補之固腸澀便,瀉之清利臟腑之溼熱,平補平瀉導積滯。

  

主治:積食,口瘡,痢疾,洩瀉,肛門紅腫,脫肛,翻肛,便秘。

  

說明:大腸有固腸澀便之功,但水瀉(即溼熱瀉)時,應以利尿為主,推大腸時先用瀉法、清法,等尿多後再用補法;裡急後重時先用瀉大腸,症狀緩解後改為清大腸或補大腸。虛證、脫肛者要用補法;翻肛、肛門紅腫、便秘者用瀉法或清法。

位置:在小指尺側緣,自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線。  

操作:患兒立掌,術者以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側握小兒四指,使其小指尺側面暴露,再以右手拇指推之,自指根推向指尖,稱清小腸(或稱利小腸或推小腸)。一般100~500次,若單獨推小腸,可推1000次(如無小便時用)。

  

作用:分別清濁,瀉熱利尿。

  

主治:水瀉無小便,尿頻,尿閉,尿少,口瘡,伸舌,弄舌,木舌,口唇裂,尿道炎。

位置:在手掌根正中處,大、小魚際之間凹陷中,陰陽池交界處。

  

操作:令小兒掌心向上,用中指、拇指端揉之或用拇指甲掐之,或右手半握拳用食、中指第一、第二節背面搗之。揉100~500次;掐3~5次;搗5~20次。

  

作用:通竅散結,暢通經絡,安神鎮驚,清熱利尿,明目,矯正筋脈的拘急或偏勝。

  

主治:感冒發熱,神昏,煩躁不安,驚風,抽搐,癲癇,失眠,夜啼,一切眼疾,小便不利,疹痘欲出不透,解顱等症。

 

位置:在手掌根部,小天心穴的兩側,拇指側為陽池穴,小指側為陰池穴。

  

操作:術者以兩手拇指自小天心穴向兩側分推,稱分陰陽;自小天心兩側的陰池穴、陽池穴向小天心穴合推,稱合陰陽。100~300次。

  

作用:分陰陽有調和臟腑,平衡陰陽的作用;合陰陽有利痰散結的作用。

  

主治: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紅白痢疾、腸炎、驚風、抽搐、洩瀉、嘔吐、黃疸;痰涎壅盛、胸悶咳喘。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魚際平面。

操作:使小兒大魚際暴露,術者用右手拇指來回推之稱清板門;以指端在大魚際平面的中點做揉法,稱揉板門。100~500次。

  

作用:清熱涼血,止血除煩,消食化積,具有升降之功。

  

主治:食欲不振、嘔吐、洩瀉、感冒發熱、高熱不退、陰虛內熱、疹痘潮熱不退或疹痘後低熱、煩躁不安、口臭、鼻出血、鼻腔炎、上牙齦紅腫、光面舌、苔厚等。

  

位置:在掌心中央。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掐揉之,稱掐揉內勞宮;以中指端點患兒手掌中心處,微用力後迅速抬起,稱點內勞宮;在掌心中滴幾滴涼水,以指端逆運內勞宮,或從小指掌面運到掌心,稱運內勞宮或水底撈明月。揉100~300次,運10~30次,掐3~5次。

  

作用:清熱除煩,瀉心火。

  

主治:一切熱證,發熱,口渴,心煩不寧,睡眠不寧,口瘡,目赤,小便不利。

 

位置:在手掌內。取法:以左手為例,掌根在上為北,以內勞宮為圓心,以內勞宮到中指根橫紋的2/3處為半徑畫圓,內八卦即分布在該圓上。

 

操作:術者左手託小兒四指,使掌心向上,右手以拇指外側緣在穴上推運,順時針方向推運稱順運內八卦;逆時針方向推運稱逆運內八卦。操作時應蓋住或輕運離宮。100~300次。

  

作用:開胸化痰,利氣利膈,消食除脹。

  

主治:咳嗽痰喘,嘔吐,食積,食欲不振,腹瀉,腹脹,煩躁不安等。

  

位置:在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根部橫紋處,即指掌交界處。

 

操作:使小兒掌心向上,用拇指橈側緣從食、中、無名、小指根橫紋逐個來回推之或掐之,稱清四橫紋(推四橫紋)或掐四橫紋;推四橫紋亦可用拇指在四指根部橫紋處左右來回橫擦。每個橫紋推50~200次(獨穴用需800次)或掐5~8次。

  

作用:調中行氣,和氣血,消脹滿,退熱除煩,散瘀結,引臟腑之熱外行。

  

主治:腹脹,口瘡,唇裂,傷食,疳積,食欲不振等。

  

說明:四橫紋為本派常用穴之一,常用於消腹脹,治口瘡,尤其以治療上下唇的潰瘍面效果好。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橫紋之下,掌橫紋之上的高起部位。

  

操作:令小兒掌心向上,術者以右手中指揉之,稱揉小橫紋。100~500次。

  

作用:清熱散結,宣肺止咳化痰。

  

主治:一切咳喘證,口舌生瘡。

  

說明:本穴對呼吸系統疾病效果好。

位置:在小指掌面末端處。

 

 

操作:術者以左手虎口夾住小兒小指,右手中指指面揉之,稱揉腎頂。100~500次。

  

作用:收斂元氣,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盜汗,解顱、水疝等。

  

位置:小指掌面末節橫紋處。

  

操作:術者以左手虎口夾住小兒小指,右手中指指面揉之,稱揉腎紋。100~500次。

  

作用:散瘀熱,引內熱外行。

  

主治:目赤,熱毒內陷,內熱外寒,高熱手足涼等。

 

位置:自小指掌面指尖(腎水穴)至拇指橈側緣指尖(脾土穴),沿手掌邊緣成一條弧線。

  

操作:自小指掌面指尖起,沿手掌邊緣,經小天心穴推運至拇指橈側緣指尖。100~300次。

  

作用:健脾助運,潤燥通便。

  

主治:多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完谷不化、腹瀉痢疾、便秘、疳積等。

位置:自拇指橈側緣指尖(脾土穴)至小指掌面指尖(腎水穴),沿手掌邊緣成一條弧線。

  

操作:自拇指橈側緣指尖開始,沿手掌邊緣,經小天心穴推運至小指掌面指尖。100~300次。

  

作用:清脾胃之溼熱,補腎水之不足。

  

主治:多用於新證、實證,如溼熱內蘊所致的少腹脹滿、洩瀉、痢疾、小便赤澀等。

  

位置:在掌面腕橫紋的中點。

  

操作:術者左手託小兒手,使其掌心向上,右手中指揉之,稱揉總筋;或用拇指掐之或掐揉之,稱掐總筋或掐揉總筋。揉100~300次,掐3~5次。

  

作用:瀉熱散結,通調周身氣機。

  

主治:心經有熱,驚風,夜啼,潮熱,口舌生瘡,實火牙痛及一切實熱證。

  

說明:本穴為治療口瘡主穴之一,尤其對舌尖及舌面口瘡糜爛療效好。

 

位置:在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中點(總筋)至肘橫紋中點(曲澤)成一直線。

 


操作:

  

1.清天河水:術者左手託住小兒前臂及手腕,使其掌心向上,右手拇指或食、中指併攏,用指面向心方向推之,即自總筋穴推至曲澤穴,稱清天河水(所有穴向心推為補,唯獨天河水向心推為清)。該穴常用清法,100~300次。

  

2.大清天河水:在前臂掌面,由內勞宮推至曲澤穴,稱大清天河水。拿法、推法同上。100~300次。

  

3.打馬過天河水:拿法同上,術者先以右手中指運內勞宮,再以食、中二指的指端蘸涼水,自總筋、內關、間使循天河水向上彈打至洪池穴(曲澤穴)。請關注公眾號針灸刮痧拔罐刺血 ,各種中醫絕技都在這裡。各穴彈打3~5下為一遍,共彈打3遍為1次治療。

  

作用:清熱除煩,鎮驚,瀉心火,利尿。

  

主治:外感發熱,口渴,口乾,煩躁,夜啼,睡眠不寧,口瘡,重舌、木舌、伸舌、弄舌,痰喘,咳嗽,小便短澀等一切熱證。

 

位置:在前臂橈側緣,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令小兒掌側位,掌心向內。術者左手託住小兒尺側腕關節,食、中二指併攏直託小兒前臂,以右手拇指或併攏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橈側,由腕橫紋起推至肘橫紋,稱推三關。100~300次。

  

作用:補虛扶弱,助氣和血,培補元氣,溫陽散寒,燻蒸取汗。

  

主治:一切虛寒證,營養不良性貧血,黃疸,癱瘓,痘疹欲出不透,下肢痿軟(嬰兒癱),瘡癤(無膿期,有助化膿),手足涼等。

位置:在前臂尺側緣,自肘橫紋至腕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令小兒掌側位,掌心向內。術者左手握住小兒橈側腕關節,以右手拇指或併攏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尺側,由肘橫紋起推至腕橫紋,稱退六腑。100~300次。

  

作用:涼血,退熱,解毒。

  

主治:一切實熱證,高熱不退,驚厥,煩躁,口瘡,重舌,木舌,牙齦紅腫,咽喉腫痛,腮腺炎,赤痢,便秘,無名腫毒,瘡癤(紅腫期),疹痘不消等。

位置:在手背腕橫紋正中凹陷處。

  

操作:使小兒掌心向下,術者以右手中指或拇指指面揉之,稱揉乙窩風。100~500次。

  

作用:發散風寒,宣通表裡,溫中行氣,利關節,止痺痛。

  

主治:傷風感冒,腹痛,痺痛,急慢驚風。

  

說明:拇指揉多用於發散風寒。中指揉多用於溫中行氣,利關節,止痺痛。

位置:在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處。

  

操作:術者左手託小兒四指,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稱揉外勞宮。100~300次。

  

作用:溫中散寒,溫固下元,昇陽舉陷。

  

主治:腸鳴腹痛,腹瀉,寒痢,大便色青或綠,便物不化或有黏液,疝氣,脫肛,遺尿,蛔蟲腹痛。

  

說明:本穴為補元陽之主穴,穴位溫熱,能內達外散。請關注公眾號針灸刮痧拔罐刺血 ,各種中醫絕技都在這裡。揉之能發汗,凡臟腑凝寒痼冷,用之有溫通作用,但溫通之中又有收斂作用,而不致溫散太過。

位置:在手背第四、五掌骨小頭後陷中。

  

操作:使小兒掌心向下,術者左手食指墊於患兒小橫紋穴處,其餘手指握住患兒食、中、無名指,使患兒無名指與小指之間的縫隙加大,利於穴位操作,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斜行插入穴中,上下揉動,稱揉二馬。100~500次。

  

作用:補腎潛陽,引火歸原,行氣散結,利尿通淋。

  

主治:小便閉塞,淋證,痰溼,咳喘,牙痛,睡時磨牙,久病體虛,夜啼,消乾性囉音。

位置:手背外勞宮旁,第二、三掌骨之間。

  

操作:使小兒掌心向下,術者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掐揉或掐之,稱掐揉威靈或掐威靈。掐揉200~300次,掐5~10次。

  

作用:開竅醒神,清腦,止抽搐。

  

主治:急驚暴死,昏迷不醒,頭痛,高熱神昏,為急救要穴。

  

配穴:掐威靈配掐人中、掐十宣、掐僕參、掐精寧——用於急救。

  

1、少兒推拿適用於0--12周歲的少兒。

  

2、做少兒推拿時,應選擇避風、避強光、噪音少的地方;室內應保持清靜、整潔,空氣清新、溫度適宜。做少兒推拿後,應注意避風,忌食生冷。

  

3、做少兒推拿時,家長要保持雙手清潔,摘去戒指、手鐲等飾物。指甲要常修剪,剛剪過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銼銼平。冬季推拿時雙手宜暖。

  

4、少兒過飢或過飽,均不利於少兒推拿療效的發揮。在少兒哭鬧之時,要先安撫好少兒的情緒,再進行少兒推拿。

  

5、少兒皮膚嬌嫩,少兒推拿時切勿抓破少兒皮膚。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質,以防推拿時皮膚破損。

  

6、少兒推拿手法的操作順序:一般先頭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後是下肢;也可先重點,後一般;或先主穴,後配穴。「拿、掐、捏、搗」等強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後操作,以免少兒哭鬧不安,影響治療的進行。

少兒推拿手法操作時間的長短,應根據病情、體質而定,因病因人而異。在臨床實踐中推法、揉法運用較多,做摩法用的時間較長。運用掐法、按法時,手法要重、少、快。如果僅推拿一側手部穴位,可不論男女,均推拿左手。

  

7、一般情況下,少兒推拿一次總的時間為10—20分鐘。但是由於病情和少兒年齡的不同,在推拿次數和時間上也有一定的差別。年齡大、病情重,推拿次數多,時間相對長。反之,次數少,時間短。

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需長時間治療的慢性病7天至10天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後,可休息數日,然後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做少兒推拿,針對不同的系統,可以進行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規律性推拿。推拿時穴位可以相對治療時少取,刺激程度應略低,時間可以保持在15分鐘左右。

  

8、少兒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勻、柔和、輕快、持久。

  

9、在施行少兒推拿手法時要注意少兒的體位姿勢,原則上以使少兒舒適為宜,並能消除其恐懼感,同時還要便於操作。

  

10、少兒推拿的禁忌證有:骨折、創傷性出血;皮膚破損、皮膚潰瘍;燒傷、燙傷;急性、烈性傳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

  

11、每次給孩子做少兒推拿最好只針對一個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療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雜,會影響最終效果。

  

12、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少兒推拿網提醒您:少兒推拿治療前,必須有明確的診斷。如果家長不能肯定,請先送醫院就診!少兒疾病,瞬息萬變、刻不容緩,請家長不要疏忽大意。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中西醫學專業資料平臺 。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本微信所發布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電話:010-58562900

客服QQ:2796720975

微信號:ezhensuoVIP

e診所是一套面向個體診所、衛生室和中小門診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該系統以電子處方、電子病歷、財務管理、智能輔助診療等功能模塊為基礎,為基層醫生總結診療經驗、提高診療效率、規避醫療風險、提高診療水平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專業工具。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免費註冊

相關焦點

  • 小兒推拿常用特效穴,高清真人版
    3、做少兒推拿時,家長要保持雙手清潔,摘去戒指、手鐲等飾物。指甲要常修剪,剛剪過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銼銼平。冬季推拿時雙手宜暖。  4、少兒過飢或過飽,均不利於少兒推拿療效的發揮。在少兒哭鬧之時,要先安撫好少兒的情緒,再進行少兒推拿。  5、少兒皮膚嬌嫩,少兒推拿時切勿抓破少兒皮膚。
  • 【高清真人版】小兒推拿常用穴位圖解
    操作:術者用左手的無名指和小指夾住小兒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兒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①直推法:將小兒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間關節橫紋處,稱補脾經(或補脾土);②將小兒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來回推,稱清脾經(或清補脾經)。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順時針方向為補,逆時針方向為瀉。一般用300~500次。
  • 小兒推拿流派考究
    小兒推拿第130期:錯誤糾正:第129期第二行「左右」修改為「作用」,特此修正,請諒解。張振還從臨床實際出發,對以往手法進行梳理,刪其重複,正其錯誤,補其闕漏,將小兒推拿單一手法歸納為按、摩、掐、揉、推、運、搓、搖8種,複式手法歸納為鳳凰展翅、二龍戲珠、打馬過天河、黃蜂入洞、飛經走氣、蒼龍擺尾、赤鳳搖頭、水中撈月、按弦搓摩、猿猴摘果、天門入虎口、運水入土、運土入水13種,切合臨床實用。
  • 中醫小兒推拿每日一課#小兒推拿中醫理論臟腑學
    + #中醫小兒推拿每日一課# 開天門、推坎宮 + #中醫小兒推拿每日一課#心經、肝經、脾經、肺經、腎經 + #中醫小兒推拿每日一課#大椎、肩井、天柱骨、橋弓 + #中醫小兒推拿每日一課# 耳後高骨、囟門、百會、四神聰 + #中醫小兒推拿每日一課# 太陽、睛明
  • 最全小兒推拿教學(高清真人版)
    操作:術者用左手的無名指和小指夾住小兒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兒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①直推法:將小兒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間關節橫紋處,稱補脾經(或補脾土);②將小兒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來回推,稱清脾經(或清補脾經)。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順時針方向為補,逆時針方向為瀉。一般用300~500次。
  • 小兒推拿六大流派體系
    小兒推拿獨特的治療體系形成於明代,其標誌為《小兒按摩經》《小兒推拿秘旨》      三部小兒推拿專著的相繼問世。以後,歷代小兒推拿醫家因為時間、地域、治療風格的不同和對《小兒按摩經》的理解、發揮不同,所以對小兒推拿包括穴位、手法、操作方法也有了不同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形成小兒推拿的不同流派。
  • 「小兒推拿」——一種綠色安全的小兒康復療法
    海南省中醫院致力打造特色專科: 「小兒推拿」——一種綠色安全的小兒康復療法小兒推拿是中醫根據小兒生理、病理特點,通過手法作用於小兒體表的特定部位和穴位,從而治療小兒疾病和進行小兒保健,主要治療小兒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面癱、肌性斜頸、脊柱側彎等
  • 小兒推拿一指禪推法和傳統的小兒推拿手法的區別
    首先,小兒臟腑嬌弱,耐性也相對不好,應在短時間內達到一個良好效果。如用揉臍治療小兒洩瀉,通過腕關節的協調擺動帶動揉臍,使整個動作輕巧靈活,達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的效果,使力量滲透到小兒臍腹部的深部。其次,傳統小兒推拿在手法上與一指禪有所區別。傳統小兒推拿常用拇指或前臂發力,如果動作過於僵硬,則很快會導致前臂或者手部的酸困,產生疲勞。
  • 小兒推拿古籍
    《小兒科推拿仙術》周於蕃,成書於1605年(萬曆三十三年) 又名《小兒推拿秘》、《小兒科推拿秘決》《小兒科推拿仙術秘訣》、《推拿仙術》小兒推拿的專著      歌訣,以及手上推拿九種複式手法的名稱、功用與操作方法!1.提出四證八候。對驚風的病機和症狀進行了較好歸納。四證者,驚、風、痰、熱是也。
  • 神奇的中醫療法--小兒推拿療法
    小兒推拿中的某些手法可以增強寶寶體質,還有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中醫作用。一般來說,小兒腹瀉、便秘以及咳嗽、發熱等呼吸系統疾病,通過推拿可以起到不錯的療效與保健作用哦。小兒推拿是指運用各種手法刺激小兒穴位,從而使小兒經絡通暢、氣血流通,以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有治病功效的一種保健方法。如今小兒推拿其功效越來越得到大眾的肯定,成為一種時尚的小兒保健方法。
  • 蔡媽媽解讀小兒推拿
    所以小兒推拿治療小兒疾病有著良好的效果,越來越成為一種獨特的綠色治療方法。   小兒按摩在防治的手段方面繼承了按摩的固有特點、在理論上又吸取了兒科學的精髓。適應範圍廣泛:採用推拿保健法、則有利於提高小兒的免疫、消化功能。它無毒副作用、無痛苦、效果好、費用低。總有效率達95%以上。
  • 小兒推拿大全(動畫版)
    高學踐:中國針灸推拿協會《小兒推拿手法臨床應用精華班》主講專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學者、中醫小兒推拿學特約講師、高級經絡推拿師。學習中醫二十餘載,師出張寄崗派小兒推拿法。先後作為中央電視臺法制頻道節目組特約按摩師、北京品三堂少兒推拿研究會、望京西誠企業兒推俱樂部推廣講師兼推拿師。
  • 小兒推拿楊曉:寶寶入睡後翻來覆去反覆折騰?小兒推拿安神助眠
    小兒推拿楊曉:寶寶入睡後翻來覆去反覆折騰?小兒推拿安神助眠 良好的睡眠是保證小兒體格及神經發育的必要條件,特別是一歲以內的乳兒,其健康活潑的情況皆取決於睡眠質量的好壞。可令很多月嫂納悶的是:自己帶的寶寶睡眠總是很不好,老睡不著。
  • 小兒推拿療法的作用及注意事項
    其一可保護小兒皮膚、五官、臟腑等組織器官,避免和減少其發育中受到的損害,其二可促進與增強小兒組織器官功能,其三對出生後發現的各種畸形或素體的缺陷與偏差有一定矯正作用。如對矮身材小兒的推拿研究發現,推拿可明顯促進小兒長高,對腦癱患兒的治療也證明,推拿能健腦益智。1、提高小兒機體的各項機能。
  • 小兒推拿何以只推左手
    現實小兒推拿臨床,一般卻只推左手。也有少數是左右手均推1.溯源中國現存最早的小兒推拿典籍《小兒按摩經》對於推哪只手並無特殊要求。只是在看指紋和搖鬥肘、運八卦中有男左女右記載「(指紋)三關,左手應心肝,右手應肺脾。
  • 動圖| 小兒感冒推拿法,看圖學習
    基層醫師公社來源:基層醫師公社綜合整理對於感冒發燒,除了吃藥,小兒推拿也是個不錯的治療方法。那麼,小兒感冒應當取哪些穴位推拿?每個穴位又應做多長時間呢?下面結合不同清況做簡明扼要的說明。在開始操作之前一定要分清下面三種不同情況再開始!一、一般感冒(37.5℃~39℃) ①平肝10分鐘,從小兒食指指根推到指尖。平肝能夠發散外邪。
  • 小兒腹瀉總不好?專業小兒推拿解難題
    經朋友介紹來婁星區人民醫院兒二科嘗試小兒推拿,效果很不錯,現在孩子腸胃好了,但仍堅持每周做調理體質的推拿,體質好了很多,所以送面錦旗來表達我對醫務人員的感激之情,這種無副作用的專業推拿,能讓孩子身體更健壯,希望能幫到更多的孩子。」兒二科鄧醫生說:「小兒臟腑嬌嫩,各器官功能發育不完善,對各種疾病的抵抗、防禦能力較弱。
  • 小兒推拿
    操作:①補心經:在小兒中指面作旋推,見中圖,約補100~200次。②清心經:指尖向指根直推,見下圖,清100~300次。這類患兒起病較急,推拿治療效果較好,但家長在家自行治療效果不佳的時候,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由於小兒的體質不同,病情變化比較複雜,故小兒推拿必須結合時令、氣候和症候表現的差異加以辨別和處理。另外小兒要注意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以防感冒發燒。日溫差也較大時,家長一定要適時給小兒加減衣服,預防感冒。
  • 小兒推拿手法系列——直推法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推拿手法以手和肢體動作為基礎,但手和肢體的動作不等同於手法,所謂手法者,乃手之技法也,是指有特定要求的動作,需按規定訓練,久而久之方能熟能生巧。♛推拿手法為推拿之首務,對防治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推拿手法看似簡單,但要達到規範,這要經過刻苦訓練和實踐。學習和提高推拿手法,可以說有三個階段。初步學習時以摹仿為主,在手法動作上達到「形似」;中級段要求做到手法正確和熟練應用,做到「神似」,形變神不變;高級階段則不僅要求手法形神兼備,更要求能變化出新,只有如此才能有所發展。
  • 小兒推拿複式手法集錦
    其法屈我大指,伸我食、中二指,入小兒兩鼻孔揉之,如黃蜂入洞之狀。用此法汗必至,若非重寒陰症不宜用,蓋有清天河撈明月法。」《按摩經》:「黃蜂入洞:屈兒小指,揉兒勞宮,去風寒也。」《小兒推拿廣意》:「黃蜂入洞:以兒左手掌向上,醫用兩手中名小三指託住,將二大指在三關六府之中,左食指靠府,右食指靠關,中陷旁揉,自總經起循環轉動至曲池邊,橫空三指,自下而復上,三四轉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