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蠟燭由石蠟和燭芯製成,「吹不滅」的蠟燭是在燭芯外包裹了一層打火石,而打火石裡摻進的鎂粉正是蠟燭吹不滅且復燃的原因所在。
鎂的燃燒源於鎂與氧、氮的劇烈反應,其中主要是與氧氣的反應。隨溫度升高,鎂基體中的空位增加,利用氧的吸附,同時鎂原子之間的結合力減弱,固體鎂的表面會有許多自由的鎂原子與氧結合,同時放出大量的熱。釋放的熱量進一步提高了鎂表面的溫度,造成反應的加劇,引起鎂燃燒。因此,當「吹滅」蠟燭時,燭芯溫度還是很高的,未冷卻的鎂接觸到氧氣就發生了燃燒,火順著汽化的石蠟蒸汽重新引燃了蠟燭。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