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大寶疼小寶(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很多生二胎的家庭在輩分方面稍微有點兒亂套,因為在二胎家庭中很多父母都是高齡生子,所以和親戚朋友之間的輩分就會出現小小的差距。比如說年齡很小但是輩分卻很大,或者年齡大輩分卻很小,都是會成為一種常態。
有位婚慶司儀分享了自己主持婚禮現場出現的「亂套」事件。在他們那邊習俗是結婚必須要跪拜家裡的長輩,拜完了父母還要拜叔叔伯伯。不過當新郎是的叔叔出場時,引起了全場的一片震驚。
新郎官今年30歲了,但是上場的叔叔卻只是一個16歲的孩子。16歲的叔叔帶著稍稍的羞怯登場了,周圍的人開始起鬨,要新郎必須行三跪九叩之禮。禁不住眾人的起鬨,這個新郎對叔叔開始跪拜,這一跪讓在場的親朋好友和新娘臉上都樂開了花。新娘也是稍稍羞怯,對著16歲的叔叔鞠了一個躬。
儀式完了掏紅包怎麼能少呢,只見這位小叔叔從懷裡掏出了一個大大的紅包送給了新郎新娘。這位小叔叔仿佛也在心裡苦惱道:人家還是未成年,卻要隨這麼大的分子,這得攢多長時間的零花錢呢,寶寶心裡好苦。
輩分錯亂的事在有些家庭還是算是常態,可是習俗也是另一回事兒,有些地方比較遵從習俗,所以對於輩分常識是不能亂的。不過現在很多家庭中孩子沒大沒小,說話對長輩也不會顧及,這就是存缺乏輩分意識。
輩分意識對孩子來說也有著比較大的影響
1、有著明確的輩分意識,孩子才能變得謙卑有禮
父母都希望孩子變得謙虛有禮,但是有的孩子輩分比較大,這可能成為孩子無法無天的理由,畢竟是「老輩」,可也要懂得愛幼。所以說不管輩分如何,孩子有著明確的輩分意識,這樣才能讓孩子做個謙卑有禮的人。
2、輩分意識會讓孩子更懂得尊重他人
每個人都值得被尊重,所以說讓孩子有著明確的輩分意識,這也是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孩子從小明確輩分意識,才能在成長中學會尊重恭敬對待別人,這樣孩子也能成為別人口中謙虛有禮的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用童言無忌,來試圖掩蓋孩子不尊重長輩的事實。其實父母這樣的做法無非是在為孩子開脫已經做錯的事情。
在生活中,父母還是要教會孩子尊重家裡的長輩
1、對長輩說話語氣要和善
越是小的孩子有時候對長輩說話越是無法無天,因為長輩們總是對小孩子有著極為特殊的寵愛,這也奠定了孩子無法無天的基礎。父母要教育孩子,對長輩說話和善也是體現自己的修養品格,首先要從說話語氣來改變。
2、不可以用任性無理要挾長輩
有些長輩總是過分對孩子妥協,當孩子任性哭鬧的時候,作為長輩就會任何事情都慣著孩子。孩子也會從小察言觀色,他們認準了這一點,就會繼續用這樣的方式來要挾長輩。真正尊老愛幼的孩子是不會用這樣的任性無理去要挾長輩的,因為他們心中始終會有一桿天平秤。
3、尊重長輩也是尊重自己
每個孩子都希望被別人尊重,但是家長要告訴他們,被尊重的前提是自己也要尊重別人,首先要學會從尊重長輩尊重自己的家裡人開始。
別看孩子小,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孩子總能學得有模有樣。所以作為父母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低估了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育兒問題寶媽教,家庭教育要了解,孩子身體倍兒棒,我是@大寶疼小寶,幫你解決育兒大小事。